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华西坝:中国西部医学高等教育摇篮

作者:邢 舟 来源: 四川文艺网(原载《集邮博览》2022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4-10-20 14:02:29 浏览次数: 【字体:

西

中国西部医学高等教育摇篮

邢 舟

华西协合大学旧貌

“坝”这个一般被用来称挡水建筑物的名词,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另一种含义,指的是小的空旷平地或平原。清阮元《揅经室集续集·八西台诗》有句:“登台万丈列苍岩,远见层坡近平坝。”在四川、重庆有很多出名的坝,比如皇城坝、沙坪坝,而华西坝这个地名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尤为重要,它成为中国西部医学高等教育的摇篮。

《揅经室集》阮元 著

因大学而得名的坝子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各国教会纷纷在中国设立大学,这些大学多数选择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济南、福州等东部大城市,中国广大西部地区还是高等教育的处女地。1905年,英国、美国、加拿大三国的五个基督教会决议在中国西部创办一所“规模宏大、科学完备”的高等学府,地址定在四川政治文化中心——成都。几经考察,校址选在“距城约二里许,为古中园之遗址,北邻锦江,东接南台寺”。这里土地平旷,北傍锦江,风景清雅,由于华西协合大学的兴建,便有了“华西坝”的称谓。

雨前的华西坝钟楼,原名科里斯纪念钟楼,由英国贵格(Quakers)建筑师荣杜易(Fred Rowntree,1860-1927)设计,1925年建成。作为成都市当时最高的建筑,钟楼自建成伊始,就成了成都市的地标。

1910年3月11日,华西协合大学举行了开学典礼,毕启(J.Beech,美籍)出任校长。初设文、理科,文科设有哲学、教育、英文、西洋史学和综合文科五个系,理科设有生物学、化学、数学、物理学四个系。教师大多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著名院校,如莫尔思、林则、唐茂森、米玉士、吉士道、安德生、苏道璞、刘延龄等。学校也聘请前清优贡、举人、进士、翰林等作为国学教员,如成都著名的“五老七贤”(廖平、林思进、龚道耕、朱清长、余舒、赵少贤等)。

1912年,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分别举办了华西协合大学学舍建筑设计大赛,英国建筑大师弗烈特·荣杜易设计了现属于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华西坝建筑群。

后排站立者为莫尔思,在给学生上解剖课

1914年,大学开设医科,由莫尔思(W.R.Morse,1865—1945,加拿大籍)、甘来德(H.L.Canright,美籍)、启尔德(O.L.Kilborn,加拿大籍)共同创建,莫尔思出任科长。

自1892年启尔德(O.L.Kilborn)不远万里从加拿大安大略省来到成都起,其家族前后三代人扎根于华西坝,为中国西部现代医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图为启尔德夫妇与出生在四川的四个孩子)

莫尔思精通医学,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解剖学家。医科离不开教学医院,学校将仁济、存仁医院(为甘德来所创建)作为教学医院。至此,华西协合大学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率先开创医学教育的高等学府。

艾西理·渥华德·林则A.W.Lindsay 加拿大籍

1917年,在艾西理·渥华德·林则(A.W.Lindsay,加拿大籍。)主导下在国内率先开设牙科系,成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开端。

1922年,其学历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华西协合大学毕业生经复核后可获纽约州立大学文、理学士和医、牙博士学位证书,并在国际享有同等毕业生待遇。

1929年医科和牙科合并为医学院,莫尔思任院长。

华西协合大学医科长莫尔思中英文预印地址信封,1934年12月31日贴“限四川贴用邮票”成都寄出。

成都存仁医院公函封,1941年5月11日经香港检查国内局部航空寄美国,信封标明存仁医院已经为眼耳喉鼻专科医院。

华大医学院汇集了一批学识渊博的教师,医学教育成为华大拳头专业。

1935年,民国政府教育部褒奖称:“该校办理,尚具基础,医牙两科成绩特著。”医科成为华西协合大学社会影响力最大的一个专业,众多的毕业生成为各地医学领域支柱人才。

华西坝版的“西南联大”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在中国仅有西南、西北尚为和平之地。处于中国东部的高校为继续培养人才,使得中国社会能“弦歌不断、教泽长流”,无奈走上了西迁之路,在中国西南、西北寻找办学之地。

这其中,中国几所著名的教会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从南京、济南、北平等地一路颠沛流离来到了成都的华西坝,书写了一段战争岁月里艰辛却伟大的办学历史,被称为华西坝版的“西南联大”。

金陵大学:1888年创建于南京,与美国康奈尔大学为姊妹大学。1937年11月南京被占,西迁至成都。

左图:金陵大学图书馆公函封,1936年12月11日南京寄美国。右图:金陵大学图书馆公函封,地址四川成都,1939年4月18日成都寄美国。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女子大学):中国近代著名的女子教会大学,1915年在南京开学。1937年11月由南京西迁成都办学。

齐鲁大学:中国最早的教会大学之一,诞生于1864年年,设在山东济南,1937年9月从济南迁往成都办学。

燕京大学:创办于1919年,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1937年七七事变后,燕京大学坚持在北平办学,直至1941年12月燕园被封,辗转迁往成都,于1942年10月复课。

至此,四所大学西迁完成,在华西坝与东道主华西协合大学组成联合大学,史称“五大学”。

1940年,五大学校长合影,从左至右分别是代表燕京大学校长梅贻宝出席会议的燕大文学院院长马鉴先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吴贻芳、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华西协合大学校长张凌高、齐鲁大学校长汤吉禾。

后因华西坝医学教学条件完备,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护士专科学校、东吴大学生物系也迁来华西坝办学。

五校联合办学,学生总数从战前的三百余人激增到1942年的两三千人。五所学校允许教师跨校讲学,学生自由选课,将华西协合大学的校舍和设备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一时间华西坝群贤毕至,陈寅恪、朱光潜、梁漱溟、潘光旦、吴宓、萧公权、顾颉刚、钱穆等名师均在五大校任教,成为战时中国四大高教中心之一(其余三个是昆明、重庆沙坪坝、汉中古路坝),为我国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的高等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联合办学中,医学教学得到持续发展。1938年,组建“华西·齐鲁·中央联合医院”,将牙科、眼耳鼻喉作为优势专科成立专科医院。

1942年建成华西大学医院,占地80亩,开放病床500张。医院实现了用X光机进行诊断,用镭放射治疗癌症,病理部帮助诊断全四川十几所大医院及西康、陕西、甘肃、福建等地病例标本。

此时的华西协合大学已将医科、牙科、药学、公共卫生学相结合,集医学教学与临床医疗于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西部医药之都。

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北平和华东迁来华西坝的各大学陆续迁回,五大学联办落下帷幕。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新办和恢复了有关专业,在调整中开始了新的征程。

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私立华西协合大学拥有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牙学院四大学院38个系,其中医学院和牙学院就有24个系,另有护士和医学检验2个专修科,7所附属医院。图书馆藏书23万册,自然历史博物馆馆藏3.8万件。其中创刊于1946年的《华大牙医学杂志》已发展成国际一流水准的口腔医学杂志。

综合大学到医学院的转变

随着新中国建立,1951年10月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接收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学校去掉教会色彩的“协合”二字更名为华西大学。

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最后一届毕业生陆承恩即将要告别华西,去美国工作前和女朋友在钟楼前合影。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华西大学文、理学院和藏品丰富的历史博物馆划归四川大学;社会学系民族学划归西南民族学院(现西南民族大学);工学院划归成都工学院(后更名为成都科技大学,现合并至四川大学);农学院划归四川农学院(现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系划归四川财经学院(现西南财经大学)。同时,山东医学院(现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部)药学专业、浙江医学院(现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卫生专业及1946年由华大教授支援创建的重庆大学医学专业调入,学校更名为四川医学院,设医学、口腔、卫生、药学4个系和1所综合性附属医院。经过院系调整,实现了从私立综合性大学到社会主义新型多科性医科大学的转变。

1978年,四川医学院恢复招收研究生,并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医科院校。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校更名为华西医科大学。

1998年, 华西医科大学成为首批4所211工程医学类院校之一。2000年9月,华西医科大学与四川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华西医科大学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校址更名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

今天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有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护理学院)、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药学院四所学院以及四所附属医院。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等学科均位居全国前列。

由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发展而来的华西医院,现在已是中国重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中国西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的国家级中心,在成人活体肝脏移植、肺癌外科和微创治疗、心脏介入治疗、脑神经外科及功能神经外科、胃肠微创手术、临床麻醉、功能磁共振、核医学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名副其实的“华西坝”邮局

作为成都最早、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华西协合大学乃至后来的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其密切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对邮政的强烈需求。成都邮政部门也很早在校区周边设立了邮政机构。

民国15年(1926年),设立华西学校街(小天竺街)支局,编为九支局,位置就在华西协合大学门口。新中国成立后降为邮电营业处。1956年6月升为支局,1962年降为邮电所,1964年再次升为支局,1966年4月再次降为邮电所,1979年撤销。20世纪80年代又恢复小天竺街邮电所,编为170所,在大学路拆迁时因营房被拆而撤销。

但是无论是小天竺街也好,锦江大桥也好,都没能与华西坝这个蕴含历史文化的地名相匹配,实乃一大憾事。

原“锦江大桥”收寄日戳(左)已更为“华西坝”(右)

所幸的是,笔者在浏览2020年5月28日更新的成都市邮政普遍服务场所名录时,已找不见锦江大桥邮政支局,而在原地址写的是华西坝邮政所!证明成都邮政部门已将名不副实的锦江大桥邮政支局更名为华西坝邮政所。2020年9月30日,华西坝邮政所启用了华西坝收寄日戳和邮资机,将这一大学历史地名以校园封的形式展现于世间。

来源: 四川文艺网(原载《集邮博览》2022年第3期)

作者:邢 舟

来源: 四川文艺网(原载《集邮博览》2022年第3期)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