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华章】幻影 古蜀文化里的科幻镜像||师婵
幻影 古蜀文化里的科幻镜像
师 婵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于四川盆地的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的华夏文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明等一道,构筑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然而古蜀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独树一帜,又有着与众不同的奇谲瑰丽。
作为古蜀文化的两次高峰,三星堆、金沙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都体现了古蜀人奇特而深刻的宇宙观,比如被称为“太阳树”“宇宙树”的青铜神树;拥有着千里眼、顺风耳,外形奇异如“外星来客”的纵目青铜面具;神似宇宙飞船方向盘的青铜太阳形器……古蜀文明的这些特点,跟建立在奇异想象力之上的科幻文学,调性上十分契合。可以说,古蜀文化就是科幻文学创作的一个富矿。
造型奇异的三星堆青铜神兽(图源:新华社)
拥有“千里眼”“顺风耳”的三星堆纵目青铜面具(何大江 摄)
1
太阳神鸟
提到古蜀文化与科幻的关系,不可不提及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太阳神鸟为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于金沙村,是金沙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发现。
太阳神鸟金箔(资料图片)
太阳神鸟图案分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12条弧形齿状芒饰,像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4只逆时针方向飞翔的鸟构成。这个图案,讲述的是一个“金乌负日”的故事,《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中的乌,指的是“三足乌”,它是一种有着3只爪子的鸟,外形像乌鸦。这些神鸟,背负着太阳,完成了太阳每日东升西落的运行。
这个神话,首先体现的是古蜀人的“太阳崇拜”信仰,在古蜀人的认知里,太阳具有诞育万物的超自然力量。对于那4只飞鸟和12道光芒,也有学者解释为:4只飞鸟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12道光芒,代表了一年12个月——这其实是古蜀人的一种天文观。
在科幻文学中,有一种特定的小说被称作“太空歌剧”(Space Opera),特指将传奇冒险的舞台设定在外太空的史诗一般的科幻作品。
其实,如果对太阳神鸟图案进行科幻解读,我们也会发现,它完全就是宇宙舞台上一部浩大的“太空歌剧”的标志。图案中心那旋转着12道光芒的太阳,从外形看,也像宇宙中星云的形状——那是智慧生物的母星,也是能量的来源;而外侧的4只神鸟,象征着古蜀人对外的探索,在科幻阐释里,它们是4艘鸟形飞行器——吸收着母星源源不绝的能量,踏上探索外太空星辰大海的征途。
2
支机石
支机石是数千年来屹立在成都街头的一块大石头,现已被移于文化公园内保护。支机石本是大石文化的遗迹,但在古蜀人的宇宙观中,这是一块拥有神奇力量的石头。
有着科幻故事感的支机石(何大江 摄)
西晋张华《博物志》里,讲述了一个海岛居民乘坐浮槎,往来于大海与银河之间的故事。到了明代,曹学佺著《蜀中广记》,故事变得更为丰满。说是汉武帝时,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在一条河的尽头,看见一个女子在织锦,她丈夫则牵着一头牛在吃草。张骞问这是什么地方,那女子指着旁边一块大石头说,把它运到成都去问大学问家严君平吧。张骞找到严君平,后者说:“怪不得去年我看星相,见有客星侵入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原来是你坐船跑到天上的银河去了。”原来,那块有着一个浅窝的大石头,是织女拿来垫织机用的。
这个故事,能够体现蜀人对于空间和宇宙不羁的想象力,它其实也是一篇科幻小说的雏形。在蜀人的心目中,天上的银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乘船可以到达的——浮槎是古人的飞船,也是想象力之舟。蜀人观察星相,其实是从天文现象中获取信息。天上织女的支机石,到了人间,则变成了一块高约2米、宽0.8米的褐色石头,而大石半腰处的一圆锥形浅窝,则是用来置放织机机脚的——这种巧妙对应,幻化出了一种奇异的时空转换感。
3
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Steam Punk)也是一种重要的科幻小说流派。“蒸汽”,指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以蒸汽作为动能的工业机器飞速运转,推动科技迅猛发展;“朋克”,意味着拒绝对权威的妥协,象征着一种标新立异、创造自由的精神内核。这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词汇组合,象征着人类对机械与设计的赞美。
在蒸汽朋克类型的科幻小说与电影里面,诸如齿轮、活塞、螺旋桨、传输带、轴承等机械装置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蒸汽升腾烟雾弥漫,活塞起伏错落有致,齿轮咬合带动传输,其间展现的是机器之美、力学之美、工业之美。
在古蜀的神话与历史的纠结中,蒸汽朋克的元素依然可以寻迹。比如古蜀第五代王朝——开明王朝的开国之君鳖灵,他在蜀地治理水患,并开创了一个传承十二世的王朝,然而他的来历却十分神奇。他本来是长江中的一具尸体,却并不顺江东去,而是逆流向上,从楚地来到今天的成都,不仅复活了,还创下了不世功绩。(“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
这段见于扬雄《蜀王本纪》中的记载,其实本身就是一个科幻故事。从科幻的角度来看,鳖灵死而复生,采用的是一种人体冷冻并复活的生物技术;鳖灵之尸逆流向上,其实是乘坐了特制的潜水艇——而对上古时代潜水装置及其动力系统的描写,其实就是一个蒸汽朋克场景的再现。
《华阳国志》里,秦惠王给蜀王送石牛,同样是一个蒸汽朋克的题材。秦惠王图谋吞并蜀国,却苦于蜀道险阻不便行军,便让人刻了5头石牛,说它们能够排出黄金粪便,要把这5头石牛送给蜀王。果然,蜀王贪图石牛排出的黄金,修好了蜀道迎接石牛,这也引来秦军导致了灭国。如果以科幻的视角来审视这个故事,也非常值得揣想:这些石牛装备有怎样的动力装置,才能跋涉千里从遥远的秦地来到蜀地?而又是怎样的内部构造,才能让它们排出暗藏在腹内的黄金?
4
机械朋克
机械朋克其实是蒸汽朋克的延伸,而它在忽略动力来源的同时,更强调的是机械装置的结构之美。科幻小说的读者,常常不厌其烦地讨论某种设定的机械,并为作者的想象心醉神迷——机械朋克的魅力由此可见。
在古蜀文化中,可以说将机械朋克诠释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其中最为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堆出土的“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神像其实是由多个来自不同祭祀坑的部件跨坑拼接而成。
2022年6月14日,三星堆8号坑出土了一件被命名为“倒立顶尊青铜像”的文物,一名倒立青铜人,头顶一青铜尊,双手撑于一青铜罍之上,脸朝前方——遗憾的是,它的身子缺失了。正当世人对于其身体形状猜测纷纷时,仅仅两天之后,谜团就解开了。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于8号坑新发现的顶尊青铜像与1986年2号坑出土的青铜鸟脚残部拼对成功,成为一尊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
三星堆青铜鸟脚,充满了不同层次的科幻感(图源:图据新华社)
事情并没有结束,不到一年,即2023年6月10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再次发布文物跨坑拼对成功的消息:去年拼接的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继续“长高”,与2021年3号坑出土的爬龙铜器盖,2022年8号坑出土的铜持龙立人像、铜杖形等部件再次拼接成功。
由三星堆多坑部件拼接的“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
这件由来自2号坑、3号坑以及8号坑的器物最终拼接成的“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体量极其巨大,高达2.35米,而且造型异常复杂。
仅仅单独剖析1986年发掘出来的青铜鸟脚,就会发现它充满了不同层次的科幻感。
第一层,鸟脚上部纹饰繁复,膝盖膨大,底端利爪突出,很像科幻电影中的机械腿。
第二层,膝关节其实是由一只鸟的爪踩着另外一只鸟的头组成的。
第三层,鸟足的踝关节,又是另一只鸟的头,而头下方的喙同时是鸟足之爪,还是另一只鸟的长尾。
这件发掘于1986年、被网友称作“大长腿”的青铜鸟脚,实际上是由3只鸟组成的,它最终又成了曲身倒立人的尾鳍。
如此奇异的鸟脚,仅仅是这件“铜罍座倒立鸟足顶尊神像”的一个部件。可以说,这件奇异组合而成的文物,像是来自外星的神秘机器,它充满了机械力学的美感,完全称得上是机械朋克的代表之作。
古蜀文化中充满科幻感的元素,事实上已越来越受到科幻界的重视,已经有科幻作家开始在古蜀文明中寻找创作灵感,科幻作家何大江的“寻蜀”系列之《三星堆》和《猛犸金沙》就是其中的例子。《三星堆》中,来自天鹅座阿尔法星的外星人生活在一个有着玉山和球海的星球,并乘坐“船鸟”来到了地球——构思的灵感就来自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青铜神坛”。在《猛犸金沙》里,杜宇王朝取代鱼凫王朝之战的巨型战象,灵感来源是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的海量象牙。而成都科幻作家谢云宁的《五块石传奇》,创意则来自于成都的大石遗迹五块石。
三星堆青铜神坛,成为科幻创作的灵感源泉。
古蜀文化中,值得去挖掘的科幻元素非常之多,翻开《蜀王本纪》《华阳国志》,素材俯拾即是。比如《蜀王本纪》在讲述古蜀第四代王朝——杜宇王朝开国国王杜宇的来源时,说他从天而降,来到了今天的云南昭通(“从天堕,止朱提”)。杜宇的妻子利,则是从井里钻出来的(“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其实就非常像科幻小说中对于外星人和地心人的描绘。
古蜀史化中的这些神奇故事,固然有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上的解释,但我们如果通过科幻的视角来观察,又可以得到很多新的启发。古蜀文化与科幻文学的碰撞,必将产生迷人的火花。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3年9月18日第8版
撰稿:师 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