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金牛”释源:绕不开的古蜀金牛道
成都地名溯源
“金牛”释源:绕不开的古蜀金牛道
山岭千重拥蜀门,成都别是一乾坤
五丁不凿金牛路,秦惠何由得吞并
位于成都市西北面的金牛区
古有“古蜀文化遗址”讲述历史厚重底蕴
今有“天地人合”见证经济繁荣景象
更有“两山作屏、八水润城”
描绘和美城市画卷
而要释源金牛之名
绕不开的则是古蜀金牛道
金牛区部分区貌航拍(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秦开蜀道置金牛
作为成都北大门,金牛区自古便是成都重要的交通要塞。要讲金牛的起源,必须从交通讲起,而要说交通,则必定离不开金牛道。
金牛道是古蜀历史上首条见于史书的道路,“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这是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的诗句,说的就是关于金牛道的历史故事。
关于金牛道的来历,要将时间回溯到战国中后期。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水经注》等古书记载,秦惠王见古蜀第十二世开明王朝国力衰退,蜀王荒淫无道,便欲伐蜀,却迟迟不敢发兵。
究其原因,在于巴蜀之地易守难攻,自古便是如此。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蜀地“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险峻的地势百转千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明皇幸蜀图》,相传为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所作,连贯地表现了蜀道行旅之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据传说,秦惠王深谙蜀王贪图钱财、崇信巫术的品性,于是心生一计,请人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派人在石牛屁股下放置黄金,并为每头牛安排了专门的饲养人员。蜀人一见之下,以为是天上神牛,能屙黄金,报蜀王知之。蜀王得知后,派遣使臣到秦国请求秦王赠送五只石牛。秦王应之,但提出“不包邮”的条件,要求蜀国自行运回。蜀王大喜,派国中有移山倒海之力的著名大力士们前去运送,五丁力士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秦国的顺利入蜀创造了绝佳条件,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而蜀王弃置石牛的地方被称为“金牛坝”。
明月峡古栈道“石牛粪金”雕塑(图源:看度时政 )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遣张仪等率领秦军讨伐蜀国,灭蜀后置蜀郡。而秦军来蜀所经之路就是蜀国自己开拓的黄金通道——金牛道。
白马关景区内金牛古道注解说明(图源:腾讯网 )
西汉扬雄《蜀王本纪》中记载的,正是对金牛道来历的详细记述:
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得道通,石牛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
东晋常璩所作《华阳国志》中亦有相似记载。
古代“国家级高速公路”
金牛道从现在的金牛区天回镇出发,经德阳、绵阳一路向北到达汉中,全长600多公里。金牛道的要冲地位从其出现便已奠定,从这里出发:
向北,是古蜀地通往中原的唯一官道,是联系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重要纽带;
向南,随着司马相如开发西南夷,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
现代的川陕公路、宝成铁路均是沿金牛道而修建。
古蜀道示意全图(图源:人民日报 )
金牛道的开辟,尽管让古蜀国的历史走到了尽头,却从此将三个“天府之地”: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一贯而通。
大批钱粮税赋源源不断由四川经汉中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历代王朝获得衣食富足的基础保障,同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明礼仪、管理体制也不断经此路传入四川,进而经四川传播到更偏远的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天下第一蜀锦》局部图,展现了蜀锦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外销之景(图源:四川丝绸博物馆 )
自古蜀中多奇货,丝绸之路走天下。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金牛道的开拓,才有了“秦川道,翠柏天,商旅兵家密如烟”的壮观景象:一队队商旅西出秦关,南入蜀地,互通有无,构筑起了光耀古今的商贸通道。金牛道所见证的历史,足以串联起丝绸之路的辉煌。
东汉击鼓说唱俑
1957年出土于金牛区天回山东汉崖墓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其生动传神的形态向世人传递出了两汉时期商贾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曲艺文化的兴盛。
天回山东汉崖墓出土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
天回镇提花机模型
2012年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世界考古发现中唯一的提花机模型,是汉代蜀锦技术达到巅峰的历史证明,它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纺织史的空白,使“丝绸之路”南起点有了丰满印证。
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提花机模型,现藏于成都考古中心(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交子制造地净众寺
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制造地净众寺(位于金牛区通锦桥路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现已不存)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成都平原金融商贸的繁荣与发展。
千厮仓钞版印样(宋钞版印样)(图源:交子金融博物馆 )
在交通设施尚不发达的古代,这条堪称“国家级高速公路”的要道连通着蜀地与外部世界,见证着成都历代的荣兴。
天堑通途新金牛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
秦灭蜀,以其地置蜀郡,在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
唐朝在成都县东面设置蜀县。
唐至德二年(757年)
因唐玄宗入蜀(756年),升蜀郡为成都府。成都县址未变。
唐乾元元年(758年)
蜀县更名为华阳县,金牛区境仍属成都县。
1921年
成都城区部分从成都县、华阳县划出,合并成立成都市政公所。
1928年
改成都市政公所为成都市政府,设立成都市;一市、两县并立。
1949年12月27日
成都地区解放。
1950年7月
将市辖14个区调整为8个区。
1951年8月
调整为6个区,成都县、华阳县部分地区划入成都市。
1953年
成都市设5个行政区,东城、西城、望江为城区,万年、龙潭为郊区。
1955年
龙潭、万年区合并设立为成都市郊区,郊区为金牛区的前身,区境为成都市郊区全部。
1960年7月18日
成都市郊区改设为成都市金牛区,面积404.9平方公里,区政府驻茶店子金府路。至此,金牛区正式建区。
1990年底
成都市行政区划调整,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调整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5个城区。区划调整后的金牛区由原来的环成都市区一周,变为成都主城区的西北部,全区总面积108.32平方公里。
1991年1月1日,区划调整后的金牛区正式运行。1996年10月,区政府迁至沙湾路65号。2003年12月,成都市农垦局管辖凤凰山地区划入金牛区。
金牛区行政区划图1991年版(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金牛区由“道”而起,因“路”而兴
金,象征富裕、昌盛
牛,代表勤勉、务实
大道金牛,华章日新
大城崛起,其风正劲
如今的金牛区将继续锚定
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发展目标
发挥成都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区位优势
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
金牛篇章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来源:成都方志
供稿: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