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蜀道画意浓——专访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蜀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建新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8月23日第10版 发布时间:2024-09-22 21:35:35 浏览次数:201 【字体:

蜀道画意浓

——专访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蜀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建新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入蜀方知画意浓。”四川山水久负盛名,蜀道更是以其独特景致和历史底蕴,吸引历代名家留下众多绘画作品,展现蜀道的艰难险峻和山水秀丽。

(清)恽寿平《剑门图》(故宫博物院藏,罗建新供图)

2024年7月8日,在蜀道研究成果发布暨专家学者蜀道行活动上,西华师范大学教授、蜀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罗建新讲解了蜀道绘画的历史和特点。他认为,蜀道山水兼具南北之美,既雄浑又秀美,且沿线富集栈道、桥梁、驿馆等可以入画的物象,因此成为古今艺术家钟爱的绘画题材,在中国艺术史上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蜀道绘画群。

1

历史悠久的蜀道绘画

蜀道入画历史悠久。罗建新介绍,根据北宋时期书学著作《东观余论》,早在东晋时期,著名画家顾恺之便创作了《蜀道图》。

到了唐代,绘画蜀道日益流行。盛唐时期,著名文人画宗师王维绘制了不少有关蜀地山水的绘画作品。根据宋代《宣和画谱》著录皇宫所藏王维绘画作品,其中14幅为四川山水,包括《栈阁图》7幅、《剑阁图》3幅、《蜀道图》4幅,如今在海外博物馆中,还能看到被题署为“王维”的蜀道绘画。此外,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以及被称为“二李将军”的李思训、李昭道,皆创作过蜀道相关绘画。

五代宋元及明清时期,蜀道更是成为艺术家们热衷表现的题材,创作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元。关仝、荆浩、黄筌、郭熙、李公麟、仇英、沈周、唐寅等著名画家都绘制过不同形态的蜀道图。

其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蜀山栈道图》,为五代时期著名画家关仝绘制。画面中,巍峨山岭间点缀着飞瀑、楼观,陡峭崖壁上架着险峻栈道,呈现出“蜀道难”的景致,体现了画家“笔简气壮”的绘画风格。此外,明代画家仇英创作的《剑阁图》,画面色彩浓艳,光彩夺目,是其青山绿水画的代表作之一。图中绘制了剑阁县以北大、小剑山的栈道,整幅作品峰峦叠嶂、山崖陡峭,众多人、马行走在崎岖栈道上,神态动作各异,丰富地展现了蜀道跋涉的场景。

“中国古代艺术中表现蜀道的艺术传统,在现当代艺术领域仍然绵延不绝,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近现代国画家张大千创作的蜀道图。”罗建新介绍。据统计,张大千一生三次游历四川广元,留下不少关于蜀道的绘画作品,包括剑阁、剑门、明月峡、飞仙阁、蜀山秦树等。这些图像形象地展示了张大千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他不同的人生体悟和感受。

其中,张大千创作的《剑阁天下雄》,为四川名厨陈建民旧藏。上世纪50年代,陈建民在日本开设了第一家川菜餐馆“四川饭店”,在日本颇有声誉,先后开设十多家分店。张大千是出了名的美食家,与陈建民情谊深厚,在日本时经常光顾该饭店。张大千在东京举办画展时,陈建民还特地为他创作了特色菜“六一丝”。《剑阁天下雄》即张大千为陈建民所作,两人同是四川老乡,描绘蜀地山水或可以抚慰二人思乡之情。张大千创作这幅作品时72岁,正是他泼墨与泼彩创作的高峰时期。

“从对蜀道险峻艰难的描绘,到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寄托,历代的艺术家创作出的蜀道绘画,不仅成为中国艺术史中熠熠生辉的图景,也有助于后人直观感性地走进蜀道,感受蜀道的人文风貌。”罗建新表示。

2

图绘典故描画诗歌

最为常见

“对于蜀道的描绘,历代艺术家各有侧重,其中以图绘历史典故、描画蜀道诗歌、描摹典型物象的题材类型最为常见。”罗建新说。

蜀道流传众多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许多艺术家将这些历史故事绘为图画。其中最有影响的《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安史之乱中皇帝唐玄宗逃入四川的历史事件。

《明皇幸蜀图》传为唐代著名画家李昭道所绘,画面采用全景式构图,描绘了蜀山雄伟、栈道崎岖。画面右上角是高耸云霄的峭立岩壁,头戴帷帽的女子们正骑马穿行山路,腰系弓箭的士卒在前引导。画面右下方,身着红袍、骑三鬃马的唐玄宗正要过桥,逼仄的桥面和湍急的流水使得御马踌躇不前。沿着山路看去,一群挑夫卸下背囊歇息,骑马的队伍正向上攀登。

明代顾起元曾评价该画作,“其山水树木桥构工妙无比,而人物顾盼俯仰,髻鬓如生,真绝笔也。”罗建新表示,从历史和艺术两方面看,《明皇幸蜀图》都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也被后人屡屡模仿,构成中国古代绘画领域的“‘明皇幸蜀’图像群”。如今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明皇幸蜀图》,便相传是宋人模仿李昭道所绘制的图像。

其次,在根据诗歌进行艺术再现的绘画中,尤其以围绕李白诗歌《蜀道难》《剑阁赋》创作的绘画最多。这一类作品也多以“蜀道难图”“剑阁图”命名,著名画家赵孟頫、沈周、张宏等都曾创作过这类绘画。

其中,清代画家罗聘创作的《剑阁图》,便是他依据李白《蜀道难》,为他的好朋友、即将入蜀赴四川简州(今成都简阳)州判任的水屋先生张道渥所绘。《剑阁图》采用全景式构图,画面下方一行贾旅正缓缓走向旅店,上方险峻山峰高耸入云,崎岖栈道依壁而出,由近到远描绘了剑门之险和蜀道之难,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

同样,现存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蜀道难图》,也是明朝画家沈周依据李白《蜀道难》所画。罗建新介绍,这幅画绘于沈周山水画创作的鼎盛阶段,采用立轴式的艺术形式,正面呈现蜀道之险远、蜀山之高峻,画面左下角描绘了骑驴穿行在蜀道栈桥上旅人的情景,而后旅人沿着盘旋的蜀道行走在山间,画面中部还出现了供旅客们休息的脚店,后方描摹了蜀道上的驿站,旅人沿着驿站渐行渐远,直至画面左上方出现剑阁关楼,展现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迈气势。

沈周一生不曾履足蜀地,这幅作品基本是对李白《蜀道难》诗句的生动再现。“和诗作相比,画面既呈现了蜀道的险峻崎岖,又补充呈现了栈道行旅士人的场景,给画面增添生活气息,凸显了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之下,对绘画艺术带来的影响。”罗建新说。

另外,还有不少蜀道绘画以蜀山、栈道、事象、行旅入画,比如《蜀山图》《蜀山积雪图》《蜀山栈道图》《蜀山行旅图》等,在中国艺术史上塑造出蜀山、栈道、行旅等经典意象,也让蜀道山水画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脉络与文化语境。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8月23日第10版

作者: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来源: 《四川日报》2024年8月23日第10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