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神仙福地 何以金堂?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4-09-13 14:27:42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地名溯源

神仙福地 何以金堂?

金堂,三江汇流,绿带飘荡

既有碧波荡漾的湖泊

又有险峻秀丽的山峰

还有悠久的历史遗迹

和丰富的民俗文化

素有“天府蜀都,锦绣金堂”的古谚

这是一座被水滋润的花园城市

神仙福地,何以“金堂”

神仙福地得金堂之名

金堂县有两座名山,相传与仙人李八百有关。一座叫金堂山,一座叫三学山,均位于现金堂县栖贤街道境内。

唐朝诗人符载有一首写金堂山的诗,把金堂山与李八百的关系说得极为到位。诗曰:“太极之年混沌坼,此山亦是神仙宅。后世何人来飞升,紫阳真人李八百。”

金堂山景区(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据史料中记载的传说,在距今约三千年,周穆王时期,这两座山古树苍劲,直傲云天,虬枝盘盘,曲折蜿蜒,山中瑞气氤氲,灵草丛生,人们又把此山名为“灵山”“巫山”。

蜀中一位叫李脱的人,深受道家的影响,发愿要寻仙访道,修成正果。为了寻得修炼的最佳环境,他北上剑阁,西抵峨眉,南下熊耳,东至夔门,云游十年,都没有找到一个好去处。

一日,李脱来到现在的金堂山龙桥峰,被这灵山的胜景震撼。再回望西边山麓之下,便是一望无际的平川,平川之上三条白亮亮的银带从北、从西蜿蜒而来,到山下汇为一条莽莽大江。阳光下,大江的沙滩上和浅水里隐隐约约有金光闪烁。李脱自叹道:“真是有心人天不负!我终于找到了这修道炼丹的绝佳境地了啊!”

于是李脱割茅草,砍藤条,伐树木,在此搭建起草庐,修道炼丹。道家将草庐称作“金堂”。现在的三学山后山,有一石洞,宽一丈,高一丈,洞口狭窄,仅容一人通过,进得洞口,向里走,石洞越来越宽,越来越高。往里走究竟有多深,无人知晓。这就是李脱修道的“玉室”,现在去看,还能够看到李脱当年炼丹的炉灶。后人称这洞叫“八百洞天”。唐朝诗人李白的叔父著名书法家李阳冰曾在洞口题写了“龟鹤齐寿”四个篆体大字。

金堂县栖贤街道三学山开照寺内依照民国版《金堂县志》所附钩摹原拓的“龟鹤齐寿”四个篆体大字( 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李脱就在这山中苦苦修道炼丹。一晃,两百年过去了。经过两百年的反复炼制,李脱终于练成了九华丹。当他炼成金鼎九还丹的时候,历代蜀人已经看见他在世上经历八百年了。所以人们都称他“李八百”。

后来,李八百在此白日飞升,驾祥云而去,成了神仙,人们就把他建有“金堂”的山,称作“金堂山”,把他三次修炼的地方称作“三学山”,三学山又叫“栖贤山”,意思是居住了贤人李八百的山。

金堂山唐代摩岩造像( 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就因为“金堂”是道人修炼的地方,他们往往会得道成仙,尤其是仙人们往来其间,度化他们,所以金堂便衍生出一个新的义项:神仙居住的地方。

无独有偶,当代著名诗人,金堂籍的流沙河先生对故乡金堂也发出类似的感叹:

绿波回环三面,半岛临深潭,

水上飘来打渔船,白鸥点点;

岁晚花发,遍照十里山川,

家住这里,也就成了神仙。

金堂县栖贤街道白鹭岛(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金堂的建置沿革

建县前

金堂县历史悠久。县地古为梁州境域,商、周、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

秦惠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蜀后入秦国蜀郡版图;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割巴、蜀二郡地,置广汉郡,郡治设在雒巴乘乡(乘乡,即今金堂县赵镇东);

《水经注图》第三十三卷“江水.南九西七”( 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汉、晋时属广汉郡新都县东地、雒县东南地及犍为郡牛鞞县西地;东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晋将朱龄石率军讨平占据蜀地的谯纵后,因牛鞞县东山地区扼成都东部门户,建置金渊戍,戍所在(今金堂县治东南淮口街道)州城村,因戍所前江水出金沙,江中有深渊而得名。此为县境有建置之始。南北朝时,县境仍然主要为新都、雒、牛鞞三县之属地。

建县后

西魏金渊郡与金渊、白牟县

西魏废帝二年(即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梁益州刺史萧纪派军东下与梁元帝对抗。

梁求西魏援助,西魏派军平蜀后于金渊戍所建置金渊郡,又割新都县、雒县、牛鞞县各部分地区建置金渊、白牟二县,隶属金渊郡。

郡治与金渊县治同城,驻今淮口街道州城村;白牟县治驻今青白江区城厢镇。

北周金渊县

北周(557—581年)时废金渊郡,并白牟县入金渊县(白牟县城废为古镇),改属武康郡。金渊县治驻今淮口街道州城村。

隋代金渊县

隋初,金渊县仍属武康郡。隋开皇三年(583年)废武康郡,金渊县隶属益州。隋仁寿二年(602年)隶属简州。三年,分绵竹、玄武、金渊、飞乌四县,建置凯州,金渊县改属凯州。隋大业二年(606年)废凯州,金渊县往隶蜀郡,县治驻今淮口街道州城村。

唐代金水县与金堂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因避唐高祖李渊讳,改金渊县为金水县,隶属益州。

唐武德三年(620年),金水县改隶简州。县治仍驻今淮口街道州城村。

唐咸亨二年(671年)割新都、雒、金水三县的部分地区建置金堂县。以县界有金堂山而得名。隶属益州。至此后,金堂在历朝历代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各种原因有行政区划变化,但“金堂县”名一直保留至今。

武后垂拱二年(686年),改属汉州。县治驻今赵镇街道韩滩社区旧城址。

五代金水县与金堂县

唐末及五代时期,金水县与金堂县先后属前蜀(907-925年)、后唐(923-936年)、后蜀(934-965年)版图。县名及隶属关系未变。金水县隶属简州,县治住今淮口街道州城村;金堂县仍属汉州,县治驻址未变。

后晋天福七年(942年),曾遥改金堂县为汉城县,因当时四川已建立后蜀政权,后晋政令未达蜀境,实际未能改县名。

宋代怀安军与金水、金堂县

宋乾德三年(965年)灭后蜀,宋乾德五年(967年)于金水县地立怀安军(军政合一),隶属西川路,管辖金水、金堂二县。金水县从简州划来,县治与军治同城,驻今淮口街道州城村;金堂县从汉州划来,县治驻赵镇街道韩滩社区旧城址。

宋咸平四年(1001年),怀安军改隶梓州路。嘉祐二年(1057年),因金堂县城被洪水冲毁,县治迁往原白牟县治所城厢镇(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宋重和元年(1118年),梓州路升为潼川府路,怀安军仍为其辖地。

怀安军遗址(宋代)-北城门(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元代怀州与金水、金堂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怀安军改置怀州,隶属成都路,仍辖金水、金堂二县。州治与金水县治同城,仍驻今淮口街道州城村。同年,省金水县入怀州;

至元二十年(1283年),又省怀州入金堂县。金堂县治驻城厢镇;

元惠宗至正二十二年(1363年),农民起义军明玉珍据有四川,建立大夏政权,金堂县隶属大夏上川西道成都刺史府,县治仍驻今青白江区城厢镇。

明代金堂县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大夏灭亡。明仍置金堂县,隶属成都府;

明洪武十年(1377年)五月,金堂县并入新都县;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金堂县,县治仍驻城厢镇。明代曾在怀口镇建置怀口镇巡检司,驻今县治东南淮口街道。

清代金堂县

清顺治元年(1644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县为大西政权属地;

清顺治三年(1646年),四川处于明军、清军、李自成农民军余部、张献忠农民军余部互相混战时期;

清顺治九年(1652年),四川大部分境域为张献忠余部占领;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南下,逐步占有川、黔。仍因明制,置金堂县,属成都府;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叛清,四川大部陷入吴手。二十年,清军收复全川,金堂县仍属成都府;

清嘉庆七年(1802年),划全川为五道,隶属成绵龙茂道成都府,县治仍治城厢镇。

中华民国时期的金堂县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仍置金堂县;

1913年划全川为七道,金堂县隶属川西道;

1914年,改川西道为西川道,金堂县隶属西川道;

1918年,四川由军阀各部划区驻防并掌管政权,称为“防区制”。由于军阀互相攻侵,防区时有改变;

1925年9月,金堂县为陆军三十师邓锡侯部杨秀春旅驻地;

1928年后,废除道制,县由省直辖;

1935年,川政统一,防区制结束。划全川为十八个行政督察区,金堂县隶属于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1948年,改隶第一行政督察区。中华民国时期,县治仍驻城厢镇。

民国时期,金堂县政府曾驻城厢镇西街(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金堂县

1949年12月27日金堂县解放。中共金堂县委于1949年12月31日组建。金堂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1月4日成立。

1950年1月3日,受四川绵阳地委派遣,以杨亭秀为县委书记、李魁年为县长的配置带领十余名干部到金堂赴任,组建10个区(分上下各五区)区委、区政府,并领导各乡成立生产治安委员会,取代了国民党之前在当地的县、区、乡政权。1950年,划全川为四个行政公署区,金堂县隶于川西行政公署绵阳专区。

金堂首任县委书记杨亭秀(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杨亭秀担任解放后川西第一大县金堂县的首任县委书记,开始新的革命征程,组织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改征粮”等运动。李魁年担任金堂县首任人民政府县长,考虑到下五区人民的疾苦,他第一个提出把近千年的县城迁至金堂赵镇。1950年10月28日,县治从城厢镇迁往赵镇玉龙街25号。

金堂县首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1952年9月,恢复四川省建制,金堂县仍隶属于绵阳专区。1953年7月改隶属于温江专区。1958年3月14日,新都县的华严乡和永乐乡第三村划属金堂县管辖。1959年12月10日,华严、大同两个人民公社划归成都市管辖。1968年9月,温江区改为温江地区,金堂仍为属县。1977年9月24日,金堂县划归成都市。

20世纪70年代金堂县地图(图源: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1980年12月1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将金堂县城厢镇、太平二区的1镇、11个人民公社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管辖。此后,县境至今无变化。

20世纪80年代的金堂城区鸟瞰图(图源:金堂发布)

2019年12月24日,四川省民政厅发布,《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4号),金堂县已由2018年的1个街道、18个镇、2个乡,正式调整为6个街道、10个镇。

开山出大江、乐水在金堂

成东中心、公园水城

当我们穿行于这块激情的土地

漫步在“三河一江八岸”的“天府水城”

聚焦“东进”“拥江发展”

可以看到

金堂在构建“淮州为核、三区联动”

城市发展新格局

建设成都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中成就辉煌

我之金玉满堂 愿与天下共享

三江夜宴(图源:金堂发布)

来源:成都方志

供稿:金堂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