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成都地名溯源——温江,名从何来,姓“温”有据
成都地名溯源
温江,名从何来,姓“温”有据?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曾用《蜀道难》描述蜀道之难。如今,蜀道已不难,鱼凫也并不遥远。
温江地处天府之国腹地,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发祥地。温江之名,因何而来,何以姓“温”?顺溯历史的脉络,一幅千年画卷徐徐展开。
千年古县,底蕴深厚
温江为古蜀国领域,相传为鱼凫王都。
温江鱼凫村遗址(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蜀地文化发源较早,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曾竞相在此游历唱和,李白写下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千古绝唱,杜甫留下了“水槛温江口,茅堂石笋西”的感叹,绝句《温江道中》有“温江离省近,民俗尚称饶”。
按照杜甫的诗句,古浣花溪发源于“温江口”,清代李元的《蜀水经·卷三》中也这样记载:“清水河,自温江分支东流为浣花溪。”可见,“温江”之名,历史悠久。
《温江县志(民国版)》影印(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地名见证了温江的历史与发展: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县初置时即名温江;
隋开皇三年(583年)撤销温江县并入郫县;
隋仁寿三年(603年)又从郫县分置,名万春县;
隋大业二年(606年)又并入郫县;
唐武德三年(620年)再置万春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复改万春县名为温江县;
2002年,温江撤县设区;
2017年,温江被划入成都市中心城区。
温江之名,从何而来?
温江县名的由来,据文献资料记载及口口相传,有以下三种说法。
其一,因江得名
以“地濒温江”得名
民国版《温江县志》说温江:“县治,新开江绕其北东,杨柳江缠其西南,旧皆被‘温江’之名,以江水温润故也。”
1981年修订版《辞源》中“温江”词条一项释文为:“县名。属四川省,汉郫县,属蜀郡。隋为万春县,唐贞观五年(按应为元年)改为温江,以地濒温江而名……参阅《太平寰宇记》。”
《辞源》中提到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大江,在县西二百步,自青城县界入流,俗谓之温江也。”
此外,《元和郡县志》在温江县下也记有“大江,俗谓之温江,南流经县一里”的内容。而西魏新置的温江县辖地,正好在“大江”两岸。故以“温江”为名。
1990年版《温江县志》中刘楚俊先生的《温江县得名的由来》一文说温江:“县名因境内主要河流温江——即新开江的名称而命名。”
1990年版《温江县志》中王蓬先生的《温江县名初考》认为:“以地跨温江而名”,即地跨俗名温江的杨柳河而名。
199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中“温江县”的释文是:“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分郫县南、江原县东置温江县,以境内有温江(今杨柳河)故名。”
其二,因水温得名
以“江水至此始温”得名
明代《郡县释名》记述成都府温江县:“总志云以江水温润也。予过温江,询之父老,云温江发源于岷山,至灌口,水在山谷中,其气寒,至温江而气暖,故云温江,其说近是。”
《温江县山水形胜图》(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1991年,温江县地名办的《温江地名新览》中也记录“江水至此始温”,故名温江。大江之水尤为温暖。
这段温暖的江水所在的地方便被称之为温江。
其三,因泉得名
以“温泉”名县
明代《郡县释名》如此记载温江县:“邑治东一里有温泉,义亦如是。”
《温江地名新览》中记录温江:“以城南‘温泉’得名。”
关于以上几种说法,学界尚未形成共识。
但“因江得名”和“因水温得名”的说法更被广泛认可,而“因泉得名”的可信度最低,温江城南或城东的“温泉”现无踪影,史书语焉不详,难以考证。
目前还有综合了前两种说法的新提法:
郑华钰先生在《温江文史》中提出:
温江为何叫温江?因为“二江(江安河、杨柳河)环流,江水温润”,将江流位置、水温合并而论。
由此可知:温江“因江得名”是大多数学者和典籍所认同的说法,也是符合情理的。
“因江得名”又分为了两种说法:
“一江说”:
因一条叫“温江”的大江,即杨柳河、江安河(新开江)、金马河中的其中一条得名。
“二江说”:
因江安河与杨柳河得名。
水润温江(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四河穿流 哪条是温江?
如果认同温江“因江得名”,那么必须弄清楚——哪条河叫“温江”?
温江区境内有四条河(渠)从北至南纵贯全境。从西到东分别是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
温江水系图(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历史上,究竟哪条河叫“温江”?
江安河,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记载,江安河是都江堰内江主要干渠之一。清康熙年间,邑令王宗佑于都江堰下游5千米筑江安堰分外江水势。于是“旱不病涝,水不病潦”,故名“江安河”,又名“新开江”。1957年改在都江堰渠首江安河闸受水。
江安河(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清水河,现在也是都江堰内江主要干渠之一,位于温江东北部,在温江界只有8千米,是温江与郫县的界河。
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温江段(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金马河,为岷江干流,在都江堰市至新津段称金马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关于汶川和岷江是这样记述的:“北周置汶川县,以县有汶水(今岷江)故名。”“岷江,因源于岷山西南麓而得名。曾经名都江、汶江。”
因“汶”“温”音讹,汶江即温江,作为岷江干流的金马河也俗称温江。
金马河(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杨柳河,《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四川卷》说:“古名大江,又名温江。”
这种说法在许多典籍中可以得到印证:
唐《元和郡县志》记有:“大江,俗谓之温江,南流经县一里。”
宋《太平寰宇记》写有:“大江,在县西二百步,自青城界入,俗谓之温江。”
清《嘉庆一统志》载:“杨柳河在温江县西南,即元和之温江也。”
改造前的杨柳河(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据文献资料记载,杨柳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岷江(汶江)的正流,金马河反而是岷江(汶江)的支干或叉河。
古杨柳河系自然河流,河水来自金马河玉石堤杨武堰。河宽,水深,流量大,是排灌、航运兼用河道。所以“古名大江,又名温江。”它的正流地位后来才被支干金马河取代。
为了防洪,1957年杨柳河改为由江安河引水,随后又对古杨柳河进行了数次整治,它彻底成为人工河道,变成了今天的杨柳河。但其位置基本没有变化,今杨柳河与古杨柳河仍是同一条河流。
由此可知,历史上叫“温江”的河流应是古杨柳河。
改造后的杨柳河(图源: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办公室)
幸福温江 美好之城
“温江”二字,字字带水,温江境内,处处见水,河渠如织,河水温润。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流灌溉,农业发达,是天府之国的“金温江”。
今日之温江,不再局限于农耕产业发达的传统意义,在这片拥有4000多年历史的土地上,温江正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擘画的宏伟蓝图,锚定“幸福温江·美好之城”奋斗目标,坚持“姓温有据”实干兴区,全力构建“3+6”现代产业体系,深化“温江一家亲”聚心营建幸福城市,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贡献更多温江力量。
来源:成都方志
供稿:成都市温江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