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教师节特辑】领袖们尊师敬师的故事

作者:胡遵远 来源:党史镜报 发布时间:2024-09-10 17:30:07 浏览次数: 【字体:

领袖们尊师敬师的故事

胡遵远

尊师敬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身居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位,仍然牢记师恩、不忘初心,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毛泽东:尊师敬师传佳话

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堂兄,也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毛泽东特别感谢毛宇居先生对他的启蒙教育。1950年9月,毛泽东邀请恩师毛宇居到京叙旧。毛宇居一行抵达北京的当晚,毛泽东在住处设家宴为毛宇居一行接风洗尘、热情招待。毛泽东还安排毛宇居参加了国庆一周年的观礼和宴会,陪他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又派员陪同他乘飞机鸟瞰了古长城。因毛宇居是第一次从南方到北方,毛泽东怕他不适应北京的气候,特地为他买了皮大衣、皮鞋等,见他牙齿不好,又为他全部换了假牙。

图片

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与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毛宇居携手而行。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第二天晚上,他用自己的稿费在松山招待所设宴招待韶山的父老乡亲,毛宇居被安排在上桌。毛泽东端起酒杯向毛宇居敬酒,毛宇居连忙站起来,连声说道:“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边扶老人坐下,边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徐特立是毛泽东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任课时间最长的教师之一。自1913年相识,毛泽东与徐特立浓浓的师生情、同志情、战友情,绵延赓续半个多世纪,长期传为佳话。

图片

1936年毛泽东与徐特立在保安

1937年2月1日,徐特立60岁生日这一天,正忙于制定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怀着对老师的尊重、敬仰和感激之情,专门写了一封情深意浓的长信,其中几句早已脍炙人口:“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字里行间,充盈着一位学生对老师的敬重之情和挚爱之意。

时隔10年后的1947年2月,毛泽东又在延安为徐特立老师举办了一次非同寻常的70岁生日贺寿活动。寿诞的头天晚上,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自到杨家岭徐老居住的窑洞去“暖寿”、吃“长寿面”。毛泽东特意做了一个寿糕,并在寿糕盒子上亲笔题写了“坚强的老战士”六个字。他躬身把寿糕送到徐老手中。

图片

革命老人徐特立和毛泽东给他的祝寿信

周恩来:一直把老师的照片留在身边

1910年,周恩来随伯父来到东北,到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学习,高盘之是他的史地教师。高老师教学很认真,每当讲述中华优秀儿女的爱国故事时,他总是慷慨激昂,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给周恩来的影响很大。就是从那时起,周恩来下定决心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一日为师,终生难忘。参加革命后,周恩来仍然惦念着高老师,在延安答外国记者问时曾说:“少年时代我在沈阳读书,得山东高盘之先生教诲与鼓励,对我是个很大的促进。”新中国成立后,他到处打听高老师的下落,当得知高老师已于1940年去世时,他久久沉默,陷入深深的追念之中,并动情地说:“没有高老师的教导,我不会有今天。”

之后,他向高老师的儿子高肇甫求得了高老师的遗照并把它翻拍放大,一直留在自己身边。

图片

南开中学时的张伯苓与周恩来

1951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1961年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图片

1917年6月由校长张寿春(张伯苓)签署的周恩来南开中学毕业证书存

刘少奇:病榻前面看老师

1957年,刘少奇在长沙视察工作。一天,他在接见老中医程秉真时,打听到儿时老师黄锡类的消息,知道他现在贫困交加、已经是风烛残年了,少奇同志立即决定挤出时间去看望黄老师。

这一天,微风轻拂、阳光灿烂。一辆崭新的黑色轿车停在了黄老师家门前,一位年近花甲、鬓发斑白的干部从车上缓缓地走了下来。他问:“黄老师在家吗?”随后,在黄老师孙女的引导下,轻轻地走进病卧在床的黄老师房间。他走近床前,亲切地说:“黄老师,您好!我是少奇,特意来看望您老人家!”这时,黄老师一家才知道来人竟是刘委员长!

黄锡类是一位教师。早年曾在湖南宁乡县立玉潭高小教过书,刘少奇是他那时教过的一名学生。分别40多年的师生见面了,学生又是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黄老师怎能不激动呢?当刘少奇暖烘烘的手紧紧握住黄老师的手时,黄老师睁大双眼,望着满面笑容的刘委员长,一时热泪盈眶。他感到身体突然好了许多,翻身坐起来要下地。刘少奇赶忙伸手抱住黄老师的腰,一定要他躺下,然后自己坐在黄老师的床前。

师生相互凝视着,思绪又回到了当年的玉潭高小。刘少奇说:“老师您讲起辛亥革命和黄兴、蔡锷的事迹就眉飞色舞。讲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就声泪俱下的神情,至今我仍记忆犹新。”他诚恳地说:“我后来走向革命,固然是由于党的培养教育,也离不开你们这些老师的言传身教啊!”

临别时,刘少奇从袋子里拿出一包茶叶、一包滋补品,还有50元钱,双手送到黄老师床前的茶几上。深情地拉着老师的手说:“学生不能经常来看您,请原谅!祝您活到100岁,看到社会主义建设成功。”

朱德:给老师立正、敬礼

张澜曾是朱德早年就读过的顺庆府中学堂总监(校长)。朱德与张澜相处虽然只有一年时间,但师生情谊深厚,张澜的民主革命思想对朱德影响很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张澜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创立中国民主同盟,震动全国。朱德虽远在延安,还特地托人带信给张澜先生,钦佩他为民主而奋斗的精神。信中称张澜先生为“吾师”,署名为“学生朱德”,明确表达“您的事业我们支持”。

图片

1949年7月,朱德和中学老师张澜在中南海。

新中国成立后,张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张澜进京时,朱德在中南海设宴款待,还陪张澜游览了中南海,共叙师生情谊。后来,张澜长住北京,朱德常去他家中问寒问暖,外出归来,也总要去家中拜访、叙谈。张澜常说:“一生中难得有朱德这样的学生啊!他已是国家的领导人了,还这样对待我,不易啊!”

图片

张澜(右二)与朱德(右三)在北京中南海合影

1957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朱德的到来,大家都很高兴,都想和他问候、聊天。开演前,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来。别人都在忙着和朱德聊天,没有理会这个老人。朱德一见,便认出他是叶成林,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教过朱德。

朱德急忙站起身,快步走到老人面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地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老师”。然后朱老总亲自搀扶老人入座,等老人坐定后,请他坐下,他才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来源:党史镜报

作者:胡遵远(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

来源: 党史镜报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