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痛悼!95岁战地记者张崇岫逝世,曾零距离拍摄“长津湖战役”
95岁战地记者张崇岫逝世
曾零距离拍摄“长津湖战役”
2024年9月7日早上,大皖新闻记者从张崇岫女儿张雯雯处获悉,父亲张崇岫因脑梗,于9月6日晚上9时许逝世,遗体已经送往殡仪馆,将于9月12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张崇岫在长津湖留影
张崇岫1929年10月出生,1942年参加革命,1988年离休。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组长、济南军区文化部摄影记者、安徽画报社摄影组副组长、安徽日报社摄影组副组长、安徽省文联办公室副主任。作品先后在第13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中国黄山国际摄影节、安徽合柴1972当代艺术馆等展出,陆续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安徽省档案馆等组织和机构收藏。
2021年11月,曾亲历长津湖战役的战地摄影师张崇岫老人,向安徽省档案馆捐赠80件珍藏作品。2023年,张崇岫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
2024年9月7日凌晨,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发文缅怀张崇岫老人:他曾是战火中的记录者,以镜头为武器,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他拍摄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是那个英雄时代的不朽印记。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定格了战士们的赴汤蹈火,英雄作战,让后人得以窥见抗美援朝战争的惨烈与壮丽。虽已离去,但他的传奇将永载史册,他的精神将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生平回顾
岁月洪流滚滚,石火光阴如梭……
时针退回到70余年前。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有这样一位战地摄影记者,
怀揣着勇气与毅力,
在异国的林海雪原
用照片记录下了那个布满硝烟的战场,
留存了人民军队战斗史上
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
宝贵影像档案。
他,就是张崇岫。
张崇岫抗美援朝战地部分摄影作品展示
枪林弹雨中按下快门
1950年10月,张崇岫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摄影记者。同年11月27日,长津湖战役打响,张崇岫随同中国人民志愿军一同奔赴前线。
作为长津湖战役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张崇岫用一部相机、三卷胶卷记录下了真实的长津湖战役。其中,摄影作品《中朝两国军队会师在东海岸边》,反映了1950年寒冬的长津湖战役中,中朝两国军队胜利会师的情形,它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二周年纪念》邮票第四枚《胜利会师》的画面原型。
1950年12月,长津湖战役胜利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侦察队,与前来的朝鲜人民军战士在咸兴港胜利会师。该图片后被制作成邮票在全国发行(张崇岫摄)
“当年外国有记者来中国拍照片,我跟着学了不少。我知道长津湖战役胜利后,可能会出现‘胜利会师’这个场景,就专程赶到咸兴港去。”张崇岫独自一人冒险在雪地里徒步四五十公里,从早上走到下午,才到达咸兴港边,追上了先头部队。
“前方路上有什么危险,我也不知道,当时也算是抱着‘有去无回’的决心去的。”张崇岫“胜利会师”的预判没有错。当他看见中朝双方迎面而来、胜利会师,他不顾疲劳,兴奋地为大家拍照,记录下了这珍贵而极具历史价值的画面。而这张底片和照片,也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在入朝随军作战的两年多里,张崇岫携带一部相机、几十卷胶卷,拍摄了2000余张战地照片,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
1950年12月,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战士们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后,冒着风雪发起了冲锋(张崇岫摄)
战火熔铸中记录永恒
张崇岫是巢湖南乡人,1929年10月生。时值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家庭的熏陶下,1942年,年仅13岁的他就报名参加了新四军。
1948年,张崇岫被调至东线兵团政治部新闻训练班学习,分配到新华社九兵团分社搞摄影工作。从此,张崇岫开始了他的战地摄影生涯,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一边打仗一边摄影,获“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
张崇岫的“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证书
“我的摄影真正成熟,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尽管枪林弹雨,但经过之前三年解放战争的锻炼,该往哪里走我心里有数,所以很乐观。搞摄影,一要胆子大。我的胆子就很大,哪里响枪,我就往哪凑。只要注意点,子弹是能躲得开的。”张崇岫曾如此表示。
“我把所有对胜利的渴望,对我方参加这场战争战士的尊重、骄傲和自豪,都用相机记录下来了。”由于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突出贡献,张崇岫先后获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重机枪夜间向敌人阵地射击(张崇岫摄)
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张崇岫透过取景器,见证了国家和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一次次快门,拍下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汤蹈火、英勇作战的英雄群像,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留下了永久的影像见证。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8师政治部、司令部为172团3连授“杨根思连”锦旗(张崇岫摄)
这些凝结着鲜血与智慧、勇气与精神的摄影作品,代表了中国战地摄影的高度和水平。而张崇岫的家国情怀,更是为影像注入了永恒的生命力。
张崇岫部分摄影作品
“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尤其是我这样的摄影记者,不好好拍照片,不好好战斗,怎么对得起那些死去的战友。”
“我老了,但是图片不老,图片里的故事不老。”
——张崇岫
中国人民志愿军全面向县里守敌出击
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59师战士向抱川山区云鹤山江口洞方向挺进。
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八线以南发动第五次战役,战士们冲出阵地一刹那。
向敌人阵地猛插的尖刀部队,当敌人炸弹爆炸时,边打边前进。
“将军一声呼,战士忘了苦,一人一土豆,追到海尽头”。这是作者当时的小诗,写出长津湖战斗中粮尽弹绝的艰苦。
在严寒的长津湖夜战中,第27军一个连队机枪手正向美军阵地射击。
在抱川公路上,战士们顺着燃烧坦克前进。
志愿军某部八连在新兴里拔除敌人最后一个固守点,使兄弟部队从四面八方攻入新兴里。
一群可爱的朝鲜小朋友
志愿军女战士和朝鲜人民军女战士一起跳舞
来源:封面新闻(据大皖新闻、安徽日报、合肥日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