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蜀道:古代国家统一与治权扩展的交通基石||邓阿莲

作者:邓阿莲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8月16日第10版 发布时间:2024-08-29 15:45:35 浏览次数:391 【字体:

蜀道:古代国家统一与

治权扩展的交通基石

邓阿莲

蜀道,作为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陆路交通干线之一,横跨于古代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西安与西南地区的核心成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均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促进国家内部的紧密联系,更在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推动中央政权向西南地区深入治理方面,展现出无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自先秦时期萌芽,蜀道便与政治军事紧密相连,无论是甲骨文上商王朝“征蜀”“至蜀”的古老记载,还是蜀人北上助武王伐纣的英勇事迹,乃至战国时期秦蜀间围绕南郑地区的激烈争夺与朝贡往来,无一不彰显蜀道在政治版图中的战略地位。

古蜀道(陈旻翔 摄 图源:四川日报)

1

公元前316年,蜀道的开发史迎来首次明确记载——“石牛粪金,五丁开道”。随后,司马错以“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及“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等战略考量,发动伐蜀之战,为秦国扩张领土、统一六国奠定基础。晚唐诗人胡曾在《金牛驿》中慨叹:“五丁不凿金牛路,秦惠何由得并吞。”一语道破蜀道在秦国统一大业中的关键作用。

进入汉代,蜀地的政治地位更加凸显。楚汉之争中,刘邦依托汉中平原与四川盆地,将取故道北上还定三秦作为东争天下的第一步,最终击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蜀道成为曹魏与蜀汉南北对抗的兵家必争之地。刘备立足四川,诸葛亮多次利用蜀道北段的秦岭通道,以汉中为中心发动北伐,虽未完全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但蜀道交通系统的发展,特别是邓艾偷渡阴平的奇袭,加速三国统一的进程。

西晋短暂统一后,中国再次陷入分裂,直至隋朝建立,开启隋唐盛世。隋朝的统一虽以南下灭陈为标志,但其根基深植于北周与西魏。西魏宇文泰南图蜀地,通过蜀道攻占汉中与巴蜀,为隋朝的统一奠定基础。

唐朝并未像秦汉时期那样通过大规模战争直接征服巴蜀,而是采取更为高明的招抚策略,迅速将四川纳入版图。在唐朝,蜀道对于国家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唐朝“倚剑南蜀川为根本”,利用蜀地丰富资源,特别是剑南地区的粮食,确保京师的物资供应,维系帝国的正常运转。每当关中地区遭遇危机,蜀地便成为朝廷的避难所,其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为唐朝统治者提供宝贵的喘息之机,也为他们重返朝政、重振朝纲积蓄力量。因此,唐朝对蜀道交通的开发与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延续“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而巴蜀地区再次成为这一战略的重要一环。在成功消灭武平、南平政权后,北宋立即挥师入川,通过川陕蜀道与长江峡路两路并进,其中陆路由王全斌领兵,经故道和金牛道南下,至昭化后又命史延德取“来苏细径”旁入剑门之南,与大军南北合击攻破剑门关,最终消灭后蜀,实现对长江中游一带的全面控制。宋朝南渡后,蜀道又成为宋金对峙的前线战区。张浚提出“经营川陕,保全东南”之策,正是基于蜀道在战略防御中的重要作用。他深知,一旦金人突破蜀道防线,东南半壁江山将岌岌可危。因此,他力主加强川陕地区的防御力量,确保蜀道安全畅通。吴玠、吴璘兄弟在大散关等地的坚守,不仅成功阻止金人的南下之势,更以蜀道为纽带,牵制金人的军事行动,为南宋的稳定与发展赢得宝贵时间。

蒙元统一战争采取先消灭北方的西辽、西夏和金朝,再南下攻打大理国和南宋的路线,但四川地区依然是其南下灭宋的重点目标。蒙古军多次试图通过蜀道攻占四川,但均因蜀地险峻的地理条件和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而受挫。钓鱼城之战的失利,更是让蒙古大军深刻认识到蜀道沿线作战的艰难。最终,在忽必烈改变战略后,才成功将四川纳入其版图。

明朝在稳定北方形势后,将目光投向西南地区的明夏割据势力。傅友德等将领利用蜀道的地理优势,采取奇袭战术,成功攻破阶、文州等地,直捣成都,加速明夏政权的覆灭。

从上述史实可以看出,自秦灭蜀以来,各王朝在统一战争中通常会首先解决巴蜀地区,再利用长江峡路攻占整个南方。而占据、控制巴蜀地区最重要的交通基础就是蜀道,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蜀道曾经牵涉着多个王朝的命运走向。

2

在承平盛世,交通作为国家治权扩展的关键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官道系统,它不仅是政令推行的血脉,也是信息流通的主动脉,深刻影响着国家对地方的有效管控与治理。蜀道,作为连接中原与西南的重要交通命脉,自然成为历代统治者关注的焦点。

秦在吞并巴蜀之前,便已着手打通秦蜀通道;灭巴蜀后,更是在范雎的治理下,通过“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壮举,极大地提升了秦国对巴蜀乃至更远地区的控制力,使天下皆畏秦。

两汉时期,对蜀道进行了更为广泛的拓展。汉武帝不仅为获取资源而修筑褒斜道,还出于外交需要开辟通往南夷、西夷的道路,这些举措不仅拓宽蜀道的外延,也强化其在西南地区政治沟通中的核心地位,实现“广巴蜀”的战略目标。

隋初,王谦之乱让杨坚认识到蜀道交通的特殊性与潜在威胁,遂采取毁旧开新之策,并刻铭以示后世,体现对蜀道战略地位的深刻洞察与重视。

及至唐代,蜀道交通迎来发展的巅峰。唐王朝视蜀地为战略要地,大力推进蜀道建设,以保障政令畅通、物资供给,并作为抵御外患的坚实后盾。杜甫诗句“惟独剑南,自用兵以来,税敛则殷”便是对此的最好注解。唐代对蜀道的多次整修与扩建,不仅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也强化其在国家交通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五代十国时期,虽国家分裂,但各政权间的兼并与扩张仍离不开对蜀道的依赖。如后周在攻打南唐前,先取后蜀以稳定西线,足见蜀道在战略布局中的重要性。

进入宋代,随着都城东移南迁,蜀地与中央的距离拉大,交通沟通面临新挑战。为克服这一难题,宋朝在蜀道建设上投入更多,通过开凿新路、增设关卡、优化道路形制等措施,确保政令与信息的有效传递。南宋时期,更是通过增设铺递、创立特殊驿铺类型等方式,加强对四川地区的管控与联系。

元代则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驿站系统,为蜀道交通的稳定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清两代,继续对四川道路进行大规模修治,清代虽裁减驿站,但在蜀道地区广置塘铺,确保交通系统的持续高效运转。

自先秦至明清,蜀道始终是国家治理与发展的基石,对历代王朝的辉煌成就贡献卓著。今天,蜀道的历史价值依旧璀璨,我们应珍视并维护这些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宝贵遗产,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闪耀光芒。

来源:《四川日报》2024年8月16日第10版

作者:邓阿莲(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 《四川日报》2024年8月16日第10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