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54”与“五十四”‖胡跃宁
“54”与“五十四”
胡跃宁
当“54”与“五十四”出现在我们眼中的时候,无须多问和置疑的是,这不仅是小学生,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并能读出的两个由单数组成的一组数字。
1965年的弄弄坪(攀钢所在地)(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供图,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自然,这里不是在考6×9=54或9×6=54的乘法口诀,或玩什么数字游戏。那你可能就会说我是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逗着玩啦?不是的,如果我告诉你,这“54”或“五十四”不仅仅是一组数字,它是一个地名,一个历史符号,一段文化史,你会相信吗?
用数字表示一个地名,不是不可能,是一切皆有可能。
2020年的弄弄坪(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供图,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国防需要,国家实施了三线建设。攀枝花——就是因三线建设而崛起的一座现代化工业城市。
20世纪80年代的攀枝花工人(图源:攀枝花晚报)
要开发,要建设,公路必先行。在一个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一山连着一山,凹凸起伏沟壑交错的攀西大峡谷间修建公路的艰辛与困苦自不必说,单说公路沿途要取的一些地名,别说是筑路者,就是上到工程师,下到技术员,都不知该怎么命名,乃至居住在这座城的后辈们恐怕都不知或解释不清这些地名的由来。谁曾想到,就是这些三线建设初期公路建设者们命名的地名,在包含着一个地域意义的同时,也蕴藏着攀枝花开发时期那段历史特有的一个文化现象。
今天,咱们别的不讲,单讲这“五十四”。无论你是称(叫、喊)“54”或“五十四”,老一辈的攀枝花人包括80后90后在攀枝花出生的后辈们,听到或看到“54”或“五十四”都联想到一个地方,知道那指的就是一个地名。
荒山野岭起宏图(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供图,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建设攀枝花(图源:攀枝花网)
建在金沙江边的渡口指挥部(图源:小城映像)
关于“五十四”地名的由来,于建设初期,初来乍到的筑路者们特别是对交通战线的建设者来讲,边修公路边取地名。在无法考证的情况下,为取一个地名,费心劳神,又无据可查的情况下,干脆就以修建公里里程来命名称呼。
攀枝花市东区炳三区夜景(王东摄,图源:四川日报)
关于“五十四”这个地名,目前有两种说法。
拉鲊古渡——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的“拉鲊”自然村。攀枝花钢铁公司基地选址,首批进入攀枝花的建设者和中央领导同志来攀枝花考察以及攀枝花建设所需的大量机器设备、设施等,都是从拉鲊过江运进来的。也就是基于此吧,有人就将从拉鲊古渡(零公路)开始计算至渡口方向的54公路处,取名为“54”或“五十四”。而另一种解释为,二战时期的1944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大反攻胜利后修建的始自印度东北部终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在枪林弹雨中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的路——史迪威公路。
攀枝花建设场景(图源:攀枝花晚报)
攀枝花三线建设场景(图源:云上攀枝花)
因“史迪威公路”在中国境内的四川至云南段途经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段,而以平地零公里计算,往渡口方向到54公路处,于是便将此地命名为“54”或“五十四”。这样,为表述起见,筑路大军便将不知名的地方用公路里程作为代称而成了地名。
为建钢城运输忙(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供图,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同样,“49”(四十九)、“51”(五十一),亦是如此。成了地名后,为叫起来顺口,后来逐渐把“公路(公里)”省略了。
攀枝花的建设主战场在弄弄坪,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是为了建一座现代化的钢厂——攀钢。
1970年7月1日,攀钢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图源:云上攀枝花)
为让关注关心攀枝花建设的毛主席睡好觉,为让攀钢早日出铁,建设者们日夜奋战。弄弄坪上白天是红旗招展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晚上是灯光电弧光伴月亮星星的场景。那时的攀枝花就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为确保攀钢1970年7月1日出铁,让每一位工人全身心投入攀钢建设,更为解除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弄弄坪上的工地搭建了一个芦席棚的简易商店——三商店(东风商场)。商店职工们不分上班时间还是休息时间,都肩挑着担子,或是背着背篓,将牙膏牙刷肥皂香皂毛巾糖果饼干香烟白酒等小商品送到工厂车间或是施工工地。与此配套服务的,在西区有为矿务局职工服务而开设的七商店(宝鼎商场),在东区瓜子坪有为兰尖铁矿职工服务开设的二商店(瓜子坪商场),在河门口有为发电厂职工服务开设的四商店(河门口商场)等商店。
今日弄弄坪(攀钢生产基地)(图源:小城映像)
开发大三线,建设攀枝花,全市上下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攀枝花的开拓者们用誓言和汗水在沟壑交错荒凉荒蛮的山梁上建造耸立起了一座钢铁巨人——攀钢;用热情与青春演奏出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凯歌;用大无畏的豪迈与拼搏精神书写出一篇篇气壮山河、属于现代创业文明的工业史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弄弄坪,所有人的心都向往弄弄坪,所有人的期盼都在弄弄坪。于“先生产,后生活”建设者们所不知的是,在攀枝花另一个同样凄荒凄凉、同样沟壑交错的地方,正发生着一场他们全然不知而悄然无声的大变化。
攀枝花市东区凤凰花公园(huyancong摄,图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
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半山坡上出现了这么一个工厂,厂内的机器成天发出“滋——滋——”的刀锯刺耳声响,却见厂内一车又一车的原木运来,经过大型机具加工改装成所需成型的木板、木条等成品,又一车一辆拉往施工所需地。这个厂就叫“攀枝花木材加工厂”。因工厂地处“五十四”,所以有人就直呼“54木材加工厂”。又因为有了这么一个木材加工厂,随之就有了“54饭馆”“五十四粮店”“54理发店”“五十四缝纫店”等等。再随后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细心的人发现,离“54木材加工厂”不远处的那条七拐八弯凹凸不平的公路被扩宽拉直了,不仅修建了人行道,在人行道上还栽种了一棵紧挨一棵,两排看不到尽头的凤凰树。
金沙江弄弄坪段,一江清水正浩荡东流(何仁江摄,图源:四川日报)
一块块山地被推平填平,一幢幢红砖办公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攀枝花各大商业公司都驻扎这里,尽管各单位都冠以四川省某某公司,攀枝花市某某公司这样的名称,是熟悉的环境,还是喜爱的缘故,大伙除叫“市商业局”“市电业局”外,更多的人则直呼“五十四石油公司”“五十四煤建公司”“五十四烟草公司”“五十四糖酒公司”“54食品公司”“54盐业公司”“54加油站”“54照相馆”“五十四小学”,公交汽车站站名就叫“五十四”,娱乐休闲的广场叫“五十四广场”。除有对“五十四”这个地名特有的情爱,更有一种乡音乡情特殊的钟爱。
一边修,一边建,就这样,攀枝花市一个全新的商业街区形成了。“赶(去、到、逛)五十四(街)”成了攀枝花人当年最新最流行最时髦的一句口头禅。
攀枝花市东区(周良摄,图源:四川日报)
不知是哪一年的哪一天,岂止是居住“五十四”的居民,就是全攀枝花市市民的眼光都惊呆发亮了,在“五十四”,耸立起一座全白色、攀枝花市最高的建筑物,一座最为亮丽耀眼的商业大厦落成。大厦上那冠以“攀枝花市百货公司”八个字格外吸人眼球。“攀枝花市百货公司(攀百)”开业那天,不仅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那就是一个水泄不通,比肩接踵。公共汽车已是人满为患地“开不动”了。于是,从渡口方向涌向“五十四”的市民,不得不从“渡口大桥”步行而至;从仁和方向涌来的市民,不得不从“弯腰树”徒步前往“五十四”。
路边盛开凤凰花(谢瑞朝摄,图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
艳阳高照的“攀百”大厦广场前,红旗招展,歌声嘹亮,锣鼓喧天,人们急切地等待着领导讲话,热情地盼望那串串红红的鞭炮早点炸响。大厦门一开,迫不及待的人们潮水般地涌进。那耳目一新一幅幅新颖别致的广告牌,那宽敞明亮的楼层,那琳琅满目的商品,惹得人人比比划划喜笑开颜。人们尽情地挑选各自喜欢的钟表、服装鞋帽、肥皂香皂等生活日用品。然而,对于一些闲逛、看稀奇、凑热闹的人来讲,最为稀罕感兴趣的,当属每层楼安装的电梯,不仅令人惊讶,更让人开了眼界。面对一部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有的人怀着一颗好奇心哈哈大笑在一侧旁观;有的人怀着一个忐忑的心将伸出的腿又收了回来而不敢迈步;有的人则惊恐地将脚伸向电梯,摇晃两下,胆怯地发出“啊——啊——”的声音后紧紧地抓住电梯扶手,随后又哈哈大笑起来。与一些害羞胆小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或见过世面或胆大的人,一步稳健地踏上电梯,扶着扶手,昂首挺胸匀速而上,像是示范,那感觉就像是乘飞机般的神气。
攀枝花市东区炳三区街景(攀枝花市东区区委宣传部供图,图源:四川日报)
1985年初,攀枝花市供销社为了打开川滇边境的商品流通,以所属土产公司、贸易货栈、农贸中心为依托,联合滇西北楚雄州、丽江地区,四川省凉山州有关县的供销社,以及市内工业、林业、农业、轻工、粮食、医药部分企业和少数个体户、运销商贩,共同组建了企业和个体户参加的川滇企业联合公司。于是,在“五十四”,在“攀百大厦”相邻相对的另一幢新颖高大气派的建筑物——“攀枝花市供销社川滇企业联合总社”大楼拔地而起,同样引来了无数人的光临惠顾。
如果说,逛“攀百”是为购生活的日用品的话,那么逛“川滇”,除购买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果、药外,其他的如农具、种子、饲料、化肥等农用产品是应有尽有。
事实是,“五十四”除已形成休闲购物玩耍的商业中心外,还是攀枝花市的商品集散中心,无论从公路方向云南昆明运来的货物物资,还是从四川成都或是成昆铁路通车后从铁路运来的货物物资,这些主要商品的集散、转运和销售,都在“五十四”。自然,从攀枝花市运往近邻云南的华坪、大理、丽江等云南属地的很大一部分商品,也是从“五十四”转运扩散出去的。这样,“攀枝花市商业储运公司”便也设在“五十四”。可见,20世纪80年代的“五十四”,商业何等的繁华,物质是何等的丰富,人气是何等的兴旺。迈入90年代的“五十四”,伴随着“攀百大厦”“川滇大厦”两栋标志性建筑物沿街小百货店、小摊位,小地摊的出现,加上挑担沿街叫卖商贩的增多,“五十四”逐渐形成一条繁华的商业街。
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蓬州闲士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在“五十四”,90年代同样以“攀百大厦”“川滇大厦”为依托,修建了一座商业集中交易场所——攀枝花小商品市场(五十四小商品批发城)。市场规模虽不及浙江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那样大,人气远不及成都荷花池批发城那样热闹非凡,但来逛五十四商业城的人的热情不亚于两地。每天早晨开门迎客,人们就蜂拥而至,尽情地“选、挑、淘”各自所需的商品。床上用品,衣被鞋袜,锅碗瓢盆,背包绳索,台历挂历,礼品针线,包括春节的春联对联、喜字福字,大红的中国结……用一句大实话讲: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况且,攀枝花各生活片区亦如大渡口、炳草岗、东风、瓜子坪、清香坪、河门口、宝鼎的个体商铺商店所需的商品,百分之九十都是来“五十四小商品批发城”批发而归的。
如果说,“五十四小商品批发城”满足的是人们所需的一些生活日用品,那么,紧靠“攀百大厦”拔地而起的一栋“五十四统一家私城”,则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另一种生活。家私城里的家具厨具、桌椅板凳、沙发写字台,品种齐全,档次各异。
攀枝花市东区凤凰花公园(刘家成摄,图源:四川日报)
“五十四”地名及商品,不仅走进了攀枝花千家万户,更是走进了每一个攀枝花人的心。
回想20世纪90年代的“五十四”,那年月,那光景,无论是逢年过节,双休日还是平时,“五十四”都是车水马龙,街道两旁的行人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五十四”,攀枝花曾经最热闹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在攀枝花建设的历史长河中,在攀枝花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无论后来将“54”或“五十四”改名为大河北路、攀枝花大道中段,车站站名改为“金福街”,都永远无法取代“五十四”在老攀枝花人心中的地位。那历史的符号,历史的记忆,历史的文化,永远镌刻在老攀枝花人的心灵深处。
凤凰树(huyancong摄,图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
五月,攀枝花的蓝天散发着明媚的光和热,攀枝花的凤凰花盛开得那般灿烂。红彤彤的凤凰花花瓣似雨般撒满大地,像是铺上了一层鲜红且长长的红地毯且看不到尽头。站在“五十四”街头远远望去,街两旁的凤凰树树冠上那一团一团的红,恍若一群群大红蝴蝶,灿烂夺目。细观却又似一小团一小团火焰,更像一树一树一支支燃烧的火把。
站在凤凰树下抬头仰观,“五十四”那满街盛开的凤凰花啊,映红了天空,映红了街景,映红了来来往往每一个人的脸!
2024年孟秋于四川攀枝花·竹湖园
作者简介
胡跃宁,中国散文学会、四川省散文学会、攀枝花市作家协会会员,攀枝花市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作家》杂志社签约作家。作品散见《西南作家》《大中华文学》《巴蜀史志》《四川散文》《攀枝花文艺》《攀枝花文学》《攀枝花史志》,常有文章在《攀枝花日报》及微刊中国散文学会、作家、当代作家、昆仑文学等平台发表,并有作品获奖。著有散文集《唯有爱爱才真》(大众文学出版社出版)、《情恋一城》(文汇出版社出版)。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胡跃宁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