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赵尔丰·雪域将星梦》修订再版后记‖田闻一

作者:田闻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8-17 15:03:54 浏览次数: 【字体:

《赵尔丰·雪域将星梦》

修订再版后记

田闻一

长篇小说《赵尔丰·雪域将星梦》经修订后即将再版。这是继1997年1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的第4个版本;不知不觉间,27年过去了。这本书的出版再出版,于我是一个提高、升华、肯定;其间一个个意含深隽的故事,相当值得记忆和回味。

《赵尔丰·雪域将星梦》 田闻一 著 2024年7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的第一个编辑,是著名作家母国政。

凡是从20世纪80年代春潮泛起、文学浪潮不时涌现中走过来且对文学感兴趣的人,对母国政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当时,他是一个当红作家。他写作发表的大量中短篇小说很有特色,相当引人注目。比如他的获奖小说《家庭炊事员》,表面上说的是些家庭琐事,实际上挖掘开拓很深,好读好看且给人深刻启迪。

他在编了我这本书后不久退休。记得他曾笑着对我说:“我这一生都为他人作嫁衣裳。退休后,有时间了,就可以写写我自己的了。”我相信,以他的才华、生活积累和勤奋,退休后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他的创作会像高山顶上一泓开闸的湖水,激越飞迸。在我们这个普遍高龄的社会里,一般而言,60岁退休至70岁之间有个10年是花样年华,完全可以由自己支配、享受,甚至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春。然而,就在他刚刚进入花样年华期,天不假年,壮志未酬;让我在扼腕叹息时,不禁想起这本书第一次出版的前前后后。

当时,初涉文坛,还很年轻的我,觉得母国政这个大作家、名作家离我很远,高高在上;不知道他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大编辑;写作仅仅是他的副业;更不敢奢望哪一天他会成为我一本书的编辑。

有熟悉我的人说我“出道早,出名早”。其实,那时进行业余创作的我,写得多写得勤写得杂是事实,当然发表也多,却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就像我们一句四川话说:“门门懂,样样瘟”。逐渐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之所以如此,是自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长,没有找对主攻方向。于是,我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写作上适时作了重心轻移。过后,我写出了表现国共大陆最后决战的《成都残梦》,此书由四川文艺出版社于1992年4月出版,出版后轰动一时,不仅新华书店订了很多,成都若干书摊书店还出现了读者排队买此书的现象。此书畅销,在全国第四届书市名列前茅。此书经全国多家报刊转载,迄今有多个版本,至今方兴未艾。我在网上看到,中国文史出版社这些年来两次出版,不知加印了多少次,改名为《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印得很漂亮很大气的书上,都有“品牌”二字。

《成都残梦》 田闻一 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 田闻一 著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时北大毕业、在四川文艺出版社做编辑、本书责编熊宏说这本书是我的成名作。我承认。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我不是从概念出发,想当然地把蒋介石和他身边那帮人写成一戳就倒的纸人纸马,而是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在大的国际国内的背景下展开人物故事;在故事情节环环紧扣的同时,特别注意写人。比如蒋介石的失败,有其必然也有偶然,还有他性格上的缺陷。书中的胡宗南、“四川王”王陵基等等,也莫不如此。这样就有了一种立体感。文学,说到底,是人学。

尹昌衡(田闻一 供图)

由此,我进一步确立了自己的写作方向,即着力写作近百年来巴蜀大地上发生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循着这条线,我又先后创作出版了《辛亥大都督尹昌衡》《张献忠·大西皇帝梦》和川军抗战系列书,都取得成功。至此,清廷在川最后一任都督,性格曲折复折、人生命运大起大落、绰号“赵屠户”的赵尔丰自然而然进入了我的视线。

《辛亥大都督尹昌衡》 田闻一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但是,这个人很不好写。因为,就随手可以找到的史实史料,不足以给写这个人强有力的支撑;更麻烦的是,这些史实史料的结论,往往一句“镇压辛亥革命运动的刽子手”以蔽之。这很不公正。

《张献忠·大西皇帝梦》 田闻一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就以他入川之后的人生轨迹看去——先是就任历史上“匪患严重”“匪患”从来没有治理好过的永宁道。在永宁道上,他表现出相当的才能,但性格急,手段残忍。因此,在他治理好了永宁“匪患”的同时,落下了一个“屠户”骂名。之后,他临危受命,先后就任建昌道、川滇边务大臣……步步高升。

他任职建昌道时破天荒地、高瞻远瞩地向朝廷上奏“改土归流”(改世袭的封建土司制为中央集权的流官制),表现出了他特别的才具和电一般的目光。得到准许后,他首先在康区废除土司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流官制;同时办教育、兴实业、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当西藏上层在帝国主义支持怂恿下叛乱,他再次临危受命,率军平叛,身先士卒,马到功成,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尊严。而就是这样一个经边七年、功勋赫赫,马上一呼,山鸣谷应,脚在地上一跺,地都要抖三抖的赵尔丰赵大帅,1911年辛亥革命年间,手忙脚乱的清廷像派救火队员似的将任命为四川省总督。在川省总督任上的他,虽百般机变,却一反以往,全不管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栽了下来,身首两异,成了清王朝的殉葬品。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看,赵尔丰无疑是一个功过分明、功大于过的人物,是一个历史蕴含量很大的悲剧性人物,也是文学画廊上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

有了这样的认识还远远不够,仅仅是理性的,要形成文学作品文学形象,我总觉得进不去。因为,那段历史对我而言,还是太遥远了些,赵尔丰被杀头时,我父亲都还没有出生。在反复构思、惨淡经营中,突然,一个早就埋伏在我心中的故事和故事中那个侠肝义胆的动人的藏族姑娘出现了;这就像一束火苗燃起,将我思想上、构思中早就架好的“木柴”轰地一下点燃了,迅即燃起漫天大火。这时,只有在这时,我才开始一泻如注地创作。

这个故事、这个侠肝义胆的藏族姑娘,是我少年时在成都众多的茶馆里,不止一次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当时不经意,只是感动。而且听一次感动一次,不意层层加深,不知不觉埋在了记忆深处。故事说的是,当赵尔丰在成都“走麦城”,反正之后的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尹昌衡派兵将他团团包围,誓要捉拿赵尔丰。关键时刻,赵尔丰身边的三千百战精兵,从上到下跑得一个不剩;最后只有他从藏族地区带回来的姑娘(在书中我给她取名卓玛)坚持留在他身边,保护他。赵尔丰要她走,她不走,说:“我生是大帅的人,死是大帅的鬼;我们藏族人说话说了算,一片真心可对天。”就是这个侠肝义胆的藏族姑娘,为保卫赵尔丰,明知是死,却是死而无怨无悔,非常感人。我万万没有想到,平时的积累,多年埋藏于胸的这个故事人物,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救了急。

赵尔丰

我在写作上有个特点:一本书构思的时间很长,而一旦成熟,写起来很快,也就是几个月时间。而《赵尔丰》这本书,也就30来万字,我却前后写了3年,中间大病两场;这本书我写得特别经心,写得特别久。

写完后,我就像赶考一样,战战兢兢地将书稿寄给了素来敬仰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很幸运,遇到了母国政先生。他对这本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写了重要人物、重大事件,有出色的小说描写和技巧……”这样的肯定,更多地让我认识了自己,认识到路走对了。书出之前,我选了一个章节在《四川文学》发表,引起素来嗅觉灵敏的重庆大型文学季刊《红岩》的注意。他们看了我的书稿后,很重视,原本要给我这本书与周克芹获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同等待遇,以一期整个的版面发表,可出版社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没有接受。后来,《红岩》1996年第3期以《赵尔丰之死》为题,在头条位置发表了10万字,也算是长篇了。当时影响很大的《成都晚报》,用两个月时间,配图天天刊出这本书的部分章节……书出版后,获意义不一般的第三届(1988—1998)四川文学奖,并先后入选《四川五十年文学作品选》《四川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作品选》。

这本书是渐渐热起来的。在这本书由平淡转为热烈的过程中,我领略到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以及前辈大师级作家巴金名言“广大读者是我的衣食父母”的正确,由此方向更明,更有信心。

这本书出来之时,被当时在西藏昌都援藏的四川干部王怀林偶然看到。他非常喜欢,却一时买不到,借来看了多遍。这本书同时启发、催生了他的灵感,让他之后写作了有关康藏的一系列书。3年后,他回到四川,任甘孜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这时,这本书的主人竟找上门来要他还书。原来,这书的主人是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怀林虽然舍不得,但还是将这本书还给了主人。也就是这个原因,这本书当时在甘孜州府康定供不应求,这是从未有过的。在他的促成下,这本书得以在一般不出这类书的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是插图版本:再后,成都时代出版社以《清末最后一任四川总督》为名再次出版。

27年中,这本书的故事还多。比如,书一出,当时北京燕山出版社总编、赵尔丰的曾孙赵衍急切地看了这本书后,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又找到我的地址,特别给我来了信。他对这本书表示了首肯和感谢。因为当时好些人一说到赵尔丰“赵屠户”都不以为然,让热爱四川、写了好些川戏川菜的他,感到很不公正,到四川抬不起头来。他认为我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赵尔丰。信中,他还给我透露了一些珍贵的史实,比如,赵尔丰的妻子李氏出身陕北名门,她是因为提出“精兵简政”受到毛主席高度肯定,当过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李鼎铭的姑姑……

又比如,当时成都刚实行“一户一表”,僧多粥少,安装电表很难。而我去当地电业局申请时,因为电业局很多人看过我这本书,非常喜欢,当即批准我的安装申请。他们说,能为这样的作家服务,是他们的荣幸。我去银行、邮局、医院也多次遇到过这样的好事喜事。这是多么让人高兴和幸福,让我在更深的意义上理解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的含义和期许。

这本书每个版本都有些不同,都有特色;每个责编也都付出了各自的心血和努力。

我这本即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的书,由资深编辑王定与作责编,这是我的荣幸。她为了尽可能把这本书做得最好,煞费苦心。版式而言,她就与相关同志商量后,不厌其烦地做了不同的两个版本,征求我的意见。我挑选的版式与她中意的版式相同……这本书相当值得期待。

这里,我还要特别对看过第一版《赵尔丰·雪域将星梦》表示非常喜欢的读者朋友说,这个版本,我并没有作大的改动,只是对有些枝节、字词作了些许修改、润饰。整体没有动。

写完这篇后记,夜已经深了。我习惯性地步出书房,来在阳台上,朝四下眺望。我们这一带很安静,显得很有些疏朗。这是冬去春来的晚上。四周远远近近的灯光燃成了珠串,就像天上的流星;天上的流星和地上的华灯连成了一气,分不清哪是星哪是灯,极富诗情画意,让人遐想。特别是,不远处塔子山上的崇楼丽阁,在串串灯光勾勒下,在夜幕中,显现出成都特有的一种深层次的古典美……

成都塔子山九天楼(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我们这座正大步迈进新一线特大城市的成都啊,如此宏大、阔气、意韵厚重、美轮美奂!生于斯长于斯、以写作近百年间巴蜀大地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为己任的作为作家的我,理应更加努力,写出更多更好、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为祖国的文学画廊增光添彩。

2024年3月18日于成都

作者简介

田闻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连续三届创作员,资深媒体人,四川省直(红星)作协顾问。著名长篇军事小说、历史小说作家;擅长以近百年间巴蜀大地上的重要人物、重大题材创作,成果丰硕。作品多篇多次获第三届四川文学奖,黄河入海口散文奖,巴金文学院奖等奖项;作品先后入选《四川五十年文学作品精选》(长篇卷)《四川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作品精选》(长篇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田闻一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