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都市城厢古城教民六谕碑‖李瑞奎

作者:李瑞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07 14:30:37 浏览次数: 【字体:

成都市城厢古城教民六谕碑

李瑞奎

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古城的绣川书院内,过去有一块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教民六谕》碑,其碑文的六句四言内容如下:“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落款为:道光九年仲秋之吉,知金堂县事张云行敬书。

知县张云行亲自书写的“教民六谕”镌刻在石碑上

根据石碑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可知: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日益兴盛,从上至下各个阶层都有家训家风。明太祖朱元璋颁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教民六谕》,成为明朝家风、家训的指导思想,沿袭至清朝时期,对明太祖的“教民六谕”略有改动,规定要月月宣讲。

《教民六谕》历经明清两代,其影响力渗透社会教化的方方面面。从宗室到士人,从乡约到族规家训,大多以《教民六谕》为主旨。清康熙颁布《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后,也并没有停止《教民六谕》的使用,可见“教民六谕”的思想在全民的教化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据《四川通志金堂采访录》记载:张云行,字佐龙,河南祥符人也。清道光初应乡试举,部选四川知县。八年调署金堂县知县。为人宽平,不以查察为明,不以节己敦行为教。民间讼于廷,有涉及伦常者,必以悖戾痛惩之,不稍宽假。朔望集申明亭讲绎圣祖皇帝广训十六条,而以福善祸淫之说,使民劝勉。民感其德化。云行在县任凡二年,本境商集人丛之初,辄捐俸购石,亲书圣贤各语录勒碑,以教以示众。其清节励行如此。以母丧告归。

张云行是河南祥符举人,祥符今属河南省开封市辖区,古称祥符县。教化民众的石碑“教民六谕”镌刻于道光九年(1829年),距今已295年的历史。知县张云行于道光八年(1828年)调署金堂县知县,道光十年(1830年)因母亲去世而离职返乡。

张知县在上任的两年中,规定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召集民众在声明亭宣讲清康熙颁布的《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以及《教民六谕》,并捐献自己的俸禄购买石材,亲自书写,请工匠雕刻碑文,设置在各处公共场所,或是县衙门前、文庙、书院等,以教化、警示民众。使民众得到勉励,百姓感激他的恩德教化。

申明亭的设置始于明代,由明朝官府设立,按地区进行划分,每个州县都要按规定设置申明亭,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行为,接收和处理百姓对官员的举报,对于属实的举报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应的惩罚。

这块教民六谕碑是前几年在绣川书院发现的,碑文正是知县张云行亲自书写的,这可是城厢古城的一件金石宝贝。《四川通志金堂采访录》中提及“朔望集申明亭讲绎圣祖皇帝广训十六条”的申明亭设置在县城什么位置,现暂未找到相关资料考证,待今后补遗。

城厢古城在这几年的建设中,收集了不少石碑、石雕,一座古城最需要的就是这些珍贵的老物件,每一件都有精彩的历史记忆。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真实反映、记载历史的价值,是最权威的实物资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瑞奎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