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巴金祖上与宜宾的多重渊源‖黄川模

作者:黄川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7-07 14:11:18 浏览次数: 【字体:

巴金祖上与宜宾的多重渊源

黄川模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生于成都。中国现当代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巨匠。1998年,巴金完成了笔耕一生的最后作品《怀念曹禺》,发表于《人民日报》副刊,文中记载了他在宜宾江安一串珍贵的足迹:

1940年,我从上海到昆明,知道家宝的学校已经迁至江安,我可以去看他了。我在江安待了六天,住在家宝家的小楼里。那地方真清静,晚上七点后街上就一片黑暗。我常常和家宝一起聊天,我们隔了一张写字台对面坐着,谈了许多事情,交出了彼此的心。那时他处在创作旺盛时期,接连写出了《蜕变》《北京人》,我们谈起正在上海上演的《家》(由吴天改编、上海剧艺社演出),他表示他也想改编。我鼓励他试一试。他有他的“家”,他有他个人的情感,他完全可以写一部他的《家》。

其实,巴金的祖上还有多人与叙州府(今宜宾市)有着深厚的政治与文化渊源。

1

巴金祖上三代四人任职叙州府

原籍浙江嘉兴县的李文熙(1766—1839),号介庵,即巴金的高祖,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入蜀为官,其后裔即随宦移居巴蜀。先在四川射洪县、崇庆州任职,道光十四年(1834)任叙州府屏山县巡检。“居官清慎,不烦不扰,一以休养民生为主”“时猓夷不靖,地方多故。带勇筹防,积劳成疾”,道光十九年(1839)卒于屏山任上,后葬于叙州府城北岸。著有《〈鉴撮〉校注》。

李文熙之子李璠(1824—1878),号宗望,即巴金的曾祖,15岁丧父即随母张氏由屏山县移居叙州城生活。少年李璠刻苦攻读,曾以《王猛扪虱赋》一文获宜宾县试之冠,深得知县车申田赏识,但因清制非原籍不得复试,遂终生放弃科举而交游名士公卿之间。咸丰九年(1859),李璠成为南溪县知县唐炯的幕僚,襄助军务,开启仕途。次年起,历任叙州府南溪、筠连、兴文知县,筠(连)庆(符)营统领。“会滇匪乱……每赞戎机,出奇制胜……疾恶如仇,邑人称快……信赏必罚,得士卒心……屡战皆捷,相持月余,(匪)不能入境……筠高安堵,皆其力也,邑人建长生牌祀之”。遗著有《醉墨山房仅存稿》。同治《筠连县志》、光绪《叙州府志》俱有传。诰授奉政大夫,晋封通奉大夫。

李璠长兄李璿(璇)之子李忠清,即巴金的伯祖,军功显赫,曾作为前敌先锋参加清军与太平军作战。咸丰九至十年任叙州府庆符知县,“练团御贼,创修城垣,追击叛匪,民咸德之,勒石纪功”。

李璠之子李镛(1854—1920),幼名振镛,号浣云,即巴金的祖父,巴金长篇小说《家》《春》《秋》里的高老太爷的原型。历任四川宜宾、南部、南溪知县,其中南溪任上自光绪十三年(1887)起共8年,时间最长,主要政绩之一是兴办教育培育人才,南溪名人曾继光即是此时考中解元和进士的;之二是为县境“以奶乳姑、以身殉姑”的李庄镇左罗氏报请旌表建坊于慧光寺前,并请得南溪书法名家包弼臣撰书坊联以表彰其孝义之举。晚年定居成都时,曾嘱咐其子李道洋等:“(吾)今老矣,道洋等代为之(刊刻李氏诗文集),以存家范,使后世子孙出则奉为官箴,处则谨守先典,即吾家之幸!”著有《秋棠山馆诗抄》。

巴金祖父李镛(李治墨 供图)

民国《南溪县志》所载李镛任职时间

李镛的原配汤淑清1856年生于叙州府,1872年嫁李镛,著有《晚香楼集》,1891年夏卒于南溪县。汤淑清的外祖母赵书卿,无子,时随女或外孙女游憩宜宾,著有《绿窗藏稿》。李镛的继配濮贤嫏,著有《意眉阁集》。

本支李氏从李镛的下一辈起统一字辈为“道尧国治,家庆泽长,勤修德业,世守书香。”李镛的长子李道河(1874—1917),即巴金的父亲,曾在宜宾及南溪留有多年成长足迹。

2

巴金祖上诗文多处涉及叙州府

本支李氏家族史上不仅是官宦世家,也是书香世家。曾在叙州府各县任上及叙府城生活时期,巴金祖上上述部分男性及部分女眷所撰诗文,题目或内容涉及叙州府多个州县名及地名,如:戎州(叙州府古称)、外江(宜宾县古称)、仙源(南溪县古称)、平安洞(在兴文,即袁家洞、天泉洞)、岑嘉州祠(在南溪)、石鼓滩(在南溪)、黄沙河(在南溪)。根据史学大师陈寅恪“以诗证史”的观点,此类珍贵的地方文献具有重要的文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转化价值。现作部分整理,以供深入研究与活化利用。

李治墨《巴金祖上诗文汇存》2010版扉页

甲戌花朝后一日和

朱海门太守见赠四律即步原韵

(四首之三,甲戌即同治十三年)

清·李璠

戎州此去足盘桓,六载循猷猛济宽。

秀实戢兵烽火静,寇恂察吏士民安。

纠弹有疏流声远,出处无慙自古难。

今日蒲帆江上去,还应高揖子陵滩。

第五句原注:公任御史,时曾劾大僚,直声震天下。第六句原注:两次移疾,大吏不许。

题平安洞石壁别袁浩然昆季并序

清·李璠

同治三年甲子,余宰兴文,值岁大饥。夏五月,复有苗警,民无粒粟,饥疲不能守。苗遂窜入邑境之五村三官殿等处。余率乡团堵击,阵亡者八十余人。贼退,乃购米江安,由三官殿一路抚循赈贷,至于五村,夜宿袁氏之平安洞。洞距村不数里,高敞篷卷,漏天一穴,四顾爽朗,村民数百家悉避兵于中。闻余至,争来赴诉,询知洞中缺粮。余相其地险固可守,乃命司事者移五村义仓于此,劝民输谷储之,以备后之凶歉焉。次日事竣,洞主浩然昆季具酒食饷余,且备悬火导余游洞内。余因得遍览飞泉石笋之奇,欲作小诗,不果。浩然请余为记。余又以军书旁午,猝猝无须臾之间,久未克报。迨今年三月,余得代将归,因念山川名胜显晦何常。若平安洞者,幽奇险怪,异境天开。设生于通都大邑,间一经名流题咏,孰不诧为海内奇观?顾以埋没边陲,无人过问,竟不能于三十六洞天外别树一帜,深可慨也!因于束装之次,书五绝句,别浩然昆季兼别平安洞,且嘱镌于洞壁间。

嗟乎,袁氏不私此洞而能公诸乡里,其行谊甚高,足可告后世。惜余无奇才惠政,增色斯洞,惟愿飞鸿爪迹常留洞中,不与雪泥俱逝,俾千载而下,或有通儒才士来游此地,则披苔剔藓,考证遗文,亦得知洞之缘起自余与浩然昆季。始则余与浩然昆季者转将附斯洞以不泯灭,岂不幸哉?浩然姓袁氏名德广,其兄卓然名德立,均邑之高才生也,同游者夏君定基亦邑名士,例得备书。时同治四年春三月清明后二日也。

骊歌忽唱酒杯前,举目风花尽黯然。

回首洞天游览处,千寻石壁锁寒烟。

古洞从来好避兵,进堪图贼退归耕。

愿君早树乡闾式,敌忾同仇答圣明。

雅贶贻来意味长,一枚铜鼓艳归装。

他年若著筹边略,先把奇勋纪武乡。

颜子拾尘事可疑,君心历久竟无期。

昨宵我捡毛诗什,诵到青蝇愧不支。

胜地名流绕梦思,今朝赋别漫题诗。

何当剪烛西窗下,重话飞泉石笋奇。

诗话一则

清·李璠

去叙州府城四十里,有巨浸曰天池。周围十余里尽种红藕花。烟水微茫中,一望无际。相传,秋夜月明,则城廓、楼台、峰峦、竹树倒影其中。每载酒探访,微风一掠,则波光荡漾,眼界迷离,最难得澄静时也。

公牍节录

(咸丰十一年八月十七日敬禀)

清·李璠

卑县城中之勇,现又派赴巡司场协堵,只存二百余名在城。欲请援兵,非但缓不济急,且旬日以来饷银已竭,即有兵到无饷给发亦必生变。卑职现在计穷力竭,惟有激励人心,守一日尽一日之职,一朝力尽即偕同职妇盛氏、职女酉姑么姑同时殉节,以仰副大人知遇之恩,所有八旬老母张氏及职子振镛,拟临时派人送叙州,不知能否逃出,只好听命于天。此后能否具禀尚不可知。所有滇匪窜入高县。卑县危亡只在旦夕,情形合由八百里飞禀宪台俯赐察核,迅派智勇贤员来筹防剿。

自 寿

清·李璠

五十忆朝天,蹉跎又四年。

应官原写意,涉世且随缘。

小劫思边鄙,余生幸瓦全。

今朝应自寿,赢得小游仙。

第五句原注:宰筠连时,寇氛甚炽。

长宁舟中口占

清·李镛

不用嗟行役,溪山得往还。

风篁浑有韵,云树欲黏天。

小雨篷窗过,清泉石穴穿。

羡他野鸥鸟,随处便闲眠。

书石鼓滩寺壁

清·李镛

解装山寺里,尘冗暂时休。

云影低前浦,溪光荡小楼。

野花闲自落,沙鸟寂无俦。

始识村居乐,携筇处处幽。

再题黄沙河寺壁示诸父老

清·李镛

题壁墨痕干,流光指一弹。

溪山皆旧识,父老尚争看。

休讶催征急,当知国用难。

片言聊勖汝,耕凿莫偷安。

和秋农兄游岑嘉州祠原韵

清·李镛

翰墨场邻选佛场,闲寻胜迹溯三唐。

嘉州罢后斯流寓,别墅于今未尽荒。

四面云山开画本,千竿修竹映书堂。

佳游无福同携酒,官阁低回到夕阳。

游屏山万寿寺

清·李镛

山半前朝寺,临流气象雄。

仙踪浇石见,古镜积尘封。

历乱幽花落,高低曲径通。

劳人逢胜境,可惜去匆匆。

第三句原注:殿上有张三丰足迹,以水浇之则现。第四句原注:梁间悬铜镜,甚巨,惜已不能鉴物。

抵戎州作

(咸丰丙辰余生于是郡)

清·汤淑清

卅载重来景物殊,雪泥鸿爪印前途。

春山对我浑如笑,似识今吾即故吾。

别戎州

清·汤淑清

行装捡束太匆匆,又挂征帆趁晓风。

笑谢青山休眷恋,此来端为证泥鸿。

离筵一路饯行旌,父老攀辕尚有情。

敢道使君多惠政,家风应不愧冰清。

随夫子之任南部留别外江官署

清·汤淑清

官阁多幽趣,端宜住散仙。

窗明尘俗少,院敞暑氛蠲。

别垒情如燕,迁枝迹似蝉。

又留鸿爪印,聊以证前缘。

抵南溪作(作于光绪丁亥)

清·汤淑清

检点邮签过四旬,风餐水宿慨劳辛。

才看城郭临江岸,已听驱从集水滨。

试馆暂教为旅舍,行装初解浣征尘。

花间书就平安字,好倩鳞鸿慰老亲。

暮春中浣莲芬三妹由省赴渝

道过仙源登岸见访赋此送别

(作于光绪己丑)

清·汤淑清

忽闻画舫泊江边,意外相逢喜欲颠。

晤会匆匆谈别绪,壶觞草草设离筵。

萍踪重聚知何日,荆馆联吟忆往年。

羡汝庭帏欢笑近,惹侬远道梦魂牵。

湘月·仙源官署月夜有怀

(湘月即念奴娇,作于光绪戊子)

清·汤淑清

芸仙、莲芬、蘅芬诸妹,时散居江阳、蓉城、渝江。

碧梧庭院,看纤云、卷尽银河如洗。花影半帘明月上,正好晚凉天气。画扇迎风,罗衣叠雪,人在冰壶里。墙阴络纬,添来多少离绪。

忽忆雁序天涯,分飞四地,何日重欢聚?一样良宵清景好,不见当年伴侣。驿使难逢,书函莫达,别恨无由寄。遥怜此夜,寸怀同系千里。

舟至叙州登石凤庵楼

清·赵书卿

登岸上江楼,山川豁远眸。

晚峰衔日照,远水带云流。

灯火孤城暮,风烟两岸秋。

兴阑返舟后,魂梦续清游。

参考文献:

1.李治墨,《巴金祖上诗文汇存》,巴蜀书社,2010年版。

2.李霖霄钟朝煦,民国《南溪县志》,1937年铅印本。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黄川模(宜宾市南溪区巴蜀家风研究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