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老内江的四十一座名山‖李晓林

作者:李晓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6-06 15:19:07 浏览次数: 【字体:

老内江的四十一座名山

李晓林

内江历史悠久、山清水秀,沱江两岸分布着一些古老的山寺。部分山寺古迹、遗址、房舍建筑、碑文诗联、实物雕饰尚有珍贵留存。内江市资深文史专家邹作圣、余洪儒曾收集“老内江”资料,文化学者曾志强参与研究和讨论,并整理成文。而今邹作圣、余洪儒已离世,曾志强将成文资料进行二次整理,供文史研究者参阅、订正、补充。

一、土主山与土主庙(海拔504.7米):位于内江市东兴区大治乡、凤天乡境(今高梁镇)内,南北走向,山势崔嵬,九岭杠长达5公里。唐宋时成为戍边要地,宋起赵氏先代,戍边驻军于此发轫,土主庙又称天台寺,山麓有新建中型团结水库,大佛古遗殿。

二、将军山与凤天寺:位于东兴区高梁镇境内,紧接土主山北端,唐初薛万彻将军屯兵于此,特题立碑碣曰“将军山”。建凤天寨、寺及天池等古迹。山高坡陡,林木幽茂,山麓建有“凤天场”古镇。

三、狮子山与高梁寺:原称高硠寺,位于东兴区高梁镇境内。唐宋时传为内江县析县古清溪县(亦作牛鞭县)辖地和治所。山寺高大宽宏,山间遗有三清殿、字塔、“鹫岩佳气”题刻及山头,有明进士余之祯、张应登等“古清溪治”“幽岩”等摩崖题刻;山下崖周,尚留下有唐、宋摩崖佛龛石佛造像多处,并与对面白象山之安仁寨毗连近峙。

四、石子山与城山寺:位于东兴区石子镇境内,石子山亦作石城山,当为唐、宋建清溪县时,在县治所清溪镇(今吴家铺)近清流河对岸石子镇石子山头,所建之护城山石寨的山下,又建了一座城山寺,屹立于大清河江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城山寺顶文昌殿,遗迹有明宰相赵贞吉所题咏《清溪旧治》诗碑等。

五、古字山与诸古寺:位于东兴区白合镇境内,清流河上游苏家乡江边,古字山寨山端。建于唐代,是高僧丈雪剃度处,留有赵贞吉与义开大师等诗词多首。

六、白云山与报恩寺:白云山亦称大峨山,从山间到山麓,有宋建、明扩大寺“报恩寺”,山高云深林密。乡明宦赵阁老曾三次来此习静,作有诗咏多首,还留有赵阁老长子赵鼎柱题写的“龙藏瑶凼”大字摩崖、明·邑进士里人大书法家张应登题留的青莲井诗碑、清人对寺庙著名住持清和上人的题联等遗迹,新中国成立后曾于此辟设橘园林场,寺庙近期已开始作进一步修葺。

七、玉泉山与东皇庙:玉泉山位于市东兴区永福场后,正处大清流河由安岳注入东兴区港湾,山高水长,水流湍急,气势雄伟,山麓广平,以拥东皇庙出名,场亦称东王庙。自宋以来,列县东乡名区。昔多古檬树林,环境极为高旷清幽。永福场古亦因有石牛溪场名石牛镇,亦为古清溪县大小清流河上石牛、石子、高梁、归仁四镇之首。山壁遗存汉墓古洞多座及宋檬树遗品,历为郡中胜地之一。

八、凤凰山与清凉寺:位于东兴区观音(顺河)镇马鞍乡。山沿清流河右岸,山前有明建清幽清凉寺,宽阔幽静;山后林木葱茏,地势高旷,寺内有明进士御史龚想贤所书,按察司大夫、书家张应登所立《凤凰丹穴》及邑令沈伯龙所题寺联二副。清仕人谢毓安所题刻《咏清凉石碑诗》十首,寺内还设立清代方丈悟智坐化“干和尚”一座,新中国成立后于此建马鞍乡中心小学。

九、骑龙垇与清真寺:位于东兴区观音(顺河)镇高山乡骑龙山山垇,明清时建有清真寺一座,系此地回民村马、海等姓氏回民在回教阿訇的协导下所兴建。寺境清幽,还设有回民小学一所。

十、长坝山与回龙寺:位于东兴区郭北镇,山长高平,林木茂密,山间遗有明、清兴建之肖家场、都堂府遗址及回龙寺与山端之慈云寺各一座。回龙寺匾为里人进士大书家王果所题。新中国成立后长坝山辟为绿化造林基地,建“长江森林公园”。

十一、流油寺寨与流油寺:位于东兴区郭北镇永兴庙场北端。山原名女儿山,山石坚,岩壁高峭雄奇。传古寺有油溢,可供寺灯火,寺称流油寺,寨亦随称流油寺山寨。寨西南与石笋山、永兴庙场互为犄角鼎峙,石笋山“石笋参云”为古内江十二胜景之一。

十二、葛仙峰与小葛仙寺(祠):峰、寺位于东兴区椑木镇境内。群山之巅,远望山脚沱江环流如带,山明水秀。传晋道家葛洪仙翁曾于高山峰顶古刹炼丹布道,一日云游归寺,前脚跨峰头寺里,后脚还停留在远隔50余里外的沱江下游邻县富顺庙坝场大葛仙山顶。现小葛仙寺殿前石板上,还印下深深的脚板印。寺内尚有明邑人进士龚懋贤所题“大儒小隐、佛国仙家”匾额和明仕人黄福、邓廷正等题诗多首。

十三、铧影山与般若寺:山寺位于东兴区松柏乡(今高桥街道)。山似犁样弓形,故称“铧影山”。唐中期创建般若寺于此,山以松柏并茂,松柏常青,亦称松柏山。建寺久远,香火鼎盛,遗有七堰八景及众多名家题额题诗胜迹。七堰中以寺前天字池堰最为著名,寺因亦称天池寺。山南灵芝岩、山北石门寺更留唐宋摩崖石佛造像众多。般若寺以梵语音,又称“波尔寺”。清兴办团练,山寺周兴建石寨,寨称松柏寨,亦称“波尔寨”,城墙、城门、建城碑文,尚大部残存。

十四、蓬瀛山与小雷音寺:蓬瀛山位于东兴区双才镇,群山绝顶,顶端凌空古寺,寺周林木扶疏, 寺称“小雷音寺”,又称蓬瀛寺,晨钟暮鼓,四野远闻。举目下望,云海掩涌,真若蓬瀛仙岛。昔山头曾崩裂一巨石于山脚,巨石坚韧奇特,形如佛家施礼之“善哉”。双手合掌,因名之曰“合掌石”。赵阁老贞吉(大洲)归休礼佛,曾乘舆亲往勘探,特为之撰下《合掌石赋》名赋,赋文《内江县旧志》及《内江风物咏丛》均全文有载。

十五、高峰山与高寺:高峰山位于沱江北岸,隔江与三元山、三元塔遥相对峙。唐初建有一古寺,称高寺亦称铁龙寺。初为道教寺院,有类若汉崖墓之会真、丹华二炼丹古洞,洞中刻阎姓等十二进士的群体坐像。会真洞中亦设有观音大士的神像座席。寺依山建设数重,寺内主供三清、老君及三肖娘娘,风雨雷神及梅山七兄弟等神像。高寺历史久远,历代地方学人,题咏不少,清朝建一青石砖高塔,高十一级,称高寺塔,亦称文昌塔,与后复修之三元塔,对峙沱江两岸。

十六、榜山与大佛寺:挂榜山位于东兴区城区,延伸至沱江边,岩壁高宽坚实峭平,有如张贴文告平板的板面,故有挂榜山之称,岩壁因近城区,明清即有“内江县”“天开文运”(清邑令顾文曜题),“南无量寿佛”“挂榜山”等题刻,成为书刻碑林。明清纪岩右应龙岩前刻有摩岩石大佛,原称古佛寺,依崖靠建寺房,有民初里人书家马世祺之题门额。抗战时期,城里防空疏散,新有扩建,大佛重焕金身,寺由住寺客僧能见题名为大佛寺,新建高楼二重,楼名望鹭(澜)楼。

十七、乐稳山与西林寺:山亦作珞琬山,系翠屏山(玉屏山)主山,北临北渡江滨高岸前山。南宋淳熙年间,山顶至江边高岸,兴建西林上、下二寺,上寺祀佛祖诸神,下寺经楼,附祀郡中历代名贤。入清江高岸新辟筑一重檐二层高楼“太白楼”,由时贤学吏黄云鹄(永宁道道员)书题楼名,以祀乡先贤唐状元范崇凯与李白之交好友契。寺楼留下前人不少诗赋题咏。江岸有汉墓群——鹭澜洞崖墓群。

十八、普陀岩与东林寺:东林寺为宋代所建,原称东津寺,位于市中区城区,原寿星山即梅家山长山坡东麓江滨。东林寺紧偎东门渡口,东门城垣根下菩陀岩前岩壁有绵长摩崖佛群,寺主祀千手观音巨石佛座像,又有“小南海”之称。寺宇前沿建有高轩精雅楼阁称望江楼,亦称东林江楼、“东流江阁”,香火鼎盛,留下众多诗咏之作。

十九、化龙山与吕祖庙:化龙山位于内江县古治城岛湾长街沱江岸,山顶主峰,唐、宋间起兴建道观“长生观”,主祀三清李老君及吕洞宾等八洞神仙,故又称“纯阳观”,与“吕祖庙”历为地区布道教道场中心,寺观宏伟,祀像森严,先后辟建凌风台、挹秀亭、炼丹长乐洞、泠然洞及山端长乐山岩长乐山楼,现于此普贤殿侧,已新建“水观音”庙一座,山首花萼山之魁星楼(培元阁)诸胜,历列为郡中八景,十二景色之一“ 龙山挹秀”。庙后尾山,明清曾建东岳庙,林木葱翠,遥遥与对岸西林寺丛林抗衡竞秀。山南麓有玉带溪水环流注经山东麓人民公园汇入沱江。

二十、翔龙山与资圣寺:翔龙山位于城区近西马鞍山分脉。唐初沿山北麓兴建大寺宇资圣寺,中隔玉带溪与化龙山、吕祖庙近峙。寺岩壁留有不少原岩大小佛像,寺宇高大宽宏,曾设有香山书房,桃源学塾, 历为宗教及文化教育活动中心。

二十一、圣水岩与圣水(兴慈)寺:圣水岩位于内江火车站后长河堰之下沿,岩接沱江江岸广阔大坝。唐宋起,岩前大坝即修有一宏伟寺宇,宋称兴慈禅院,寺岩前高壁长年有清凉泉水溢入石内寺池中称“圣水灵湫”,寺乃沿以“圣水寺”称,占地两万余平方米,寺房鼎盛时期,有大小殿堂170余间,僧众300余名,斗拱重檐,寺宇雄伟,寺前旷坝,广植高大楠木园林,绿荫全寺,有“中川第一禅林”之称。

二十二、松毛山与佛窟寺:松毛山位于市城西十里,老东大路(今老成渝公路)老驿铺丛林铺高坡公路内侧。松毛山,古松挺拔,真有若松涛林海,临铺路北高山坡沿山壁建有古石刻佛群,称佛窟寺,有青松掩映寺院驿铺故称“丛林铺”。寺内主祀白衣大士,殿前建有一白色高阁,俗称“白衣阁”。寺因当交通要道,县城送往迎来,多在此歇足,故前人多题咏。

二十三、三堆山与三堆寺:三堆山位市城西20里沱江上流石岸,老东大路(老成渝公路)上行第二驿站,三堆铺之右侧内。排成一字相连的3座高山称“三堆山”,亦作“三墩山”。第一墩山为主山,亦称宝峰山(文曲峰),中次山称“笔架山”,以形似笔架;尾山称纱相山,亦作白虎山。昔驿设主山北麓江之右岸,故驿铺称“三堆铺”,亦作“三墩铺”。宝峰山端,宋初即新建一寺,称宝峰寺,亦称“三堆寺”。山寺林茂幽深清凉,明代曾是山左赵氏显宦赵阁老祖居宅,山右高氏显宦高司徒高公韶、高世彦祖居,子弟读书求学与祖坟安葬之所。山右山湾系赵贞吉阁老墓园, 故有“佳城湾” 之称。佳城湾前有明方外大臣曾庵手书文曲峰题字题诗碑亭,称为碑亭湾。

二十四、五凤寨与三圣寺:位于市中区全安镇场所12里,海拨480米,山间五峰矗立,形似凤头,故有五凤山之称。明代建有“三圣寺”一座古刹大寺,分上中下三座寺院,僧侣众多,有“三圣寺大和尚有五百,小和尚不胜数”之说,在地方张氏家谱中,更有明学人张仕俨所作之“三圣寺记”以志其胜。石刻佛像、字库等尚有残存。至清代中末期地方办团,里人举子黄觉及副贡仕绅刘景华等特辟筑“五凤山寨”,简称“五凤寨”,寨周长二华里,分东西两大寨门,县令曾立有纪事碑刻。

二十五、朝阳山与朝阳寺:位于市中区邻威远县边境之一古老场镇“张家场”场头。场以背枕于朝阳高山之下,今沿称“朝阳山镇”。明代初期,曾为内江地方张、阴、刘、梅四大显族聚居地。朝阳山上建一朝阳寺,另在山端平台建立一灰砖石泥混砌之高轩观音阁精舍,环山岩壁建有大石佛、千手观音、地波王摩崖佛像寺殿群,凿有朝阳祖师和明刘蜀山摩崖三大字“朝阳山”题额。朝阳山寺历代作为地方中心学塾与民继办之朝阳小学、中学校址。在地方史料中亦留下《刘氏族谱》明进士刘养直待郎《朝阳山记》,赵文肃公(赵大洲贞吉)和著名进士梅友松、余之祯等夜宿大佛寺联吟等珍贵诗歌和文记。

二十六、龙居山与何家寺:位于市中区凤鸣乡(今白马镇)龙洞村,属中丘陵地带,山头卷伏如盘龙,故称龙居山。明初建有何姓家庙(家寺)何家寺。传寺中曾藏有明嘉靖进士何赵鸣工部侍郎、太子太傅跪书金刚经佛书巨部全卷。传至清代中叶,该寺复由何氏之世戚刘蓉、刘景伯、景叔举人三父子等进行扩建增修。寺分馥堂、馥觉上下二寺,两寺山门各立一巨型石牌坊两座,碑联均为刘蓉父子及时贤邹峄贤等所题撰,名石雕工所摹刻,现完整保存。

二十七、九盘山与青龙寺:九盘山位于市中区黄石乡(今白马镇)沱江高岸,属沱江市区境之大梁山系,与白马镇关圣殿村后山五台山相接,主山有九峰逶迤盘桓, 故有“九盘山”之称,青山隐隐,真有若半空绿色屏障。幽森山岭,曾残留有一“青龙寺”之新葺。

二十八、青龙山烈士陵园及青龙山南山公墓:青龙山公墓位于市中区靖民镇、龚家镇(今史家镇)连壤之汪家洞(光荣水库)。库域内有一永安山庄,原有山顶寺古刹。现青龙山后山开辟为内江市烈士陵园,前山公墓依山傍水,山明水秀。

二十九、张官山与张氏祠寺:张官山位于市中区双苏路终段的尽头。山峦高拱,林木葱郁,泉水淙淙,是穿绕城西玉带溪起源之一。明代为内江八大姓首张族一支祖居,万历年间出了张文华、张学周父子进士(侍郎、御史)及子侄学易、学毅、学颜三举人(知州、县令)等众多官宦,因此被称作“张官山”。山间祠堂、寺宇、楼亭、戏台、石乳洞岩罗列,极尽林园之胜。山土土质特佳,所产李、橘更是远近闻名。

三十、三元塔山与五显庙沟:三元塔山位于城南,与牌楼坝内江火车东站紧相连接。山顶有宋建倒毁、清乾隆年间复建的十一级白石高塔一座,塔以山定名“三元塔”,为旧县治所标志。登塔眺望可鸟瞰全城,山麓沱江环流,成渝铁路火车穿山而过。塔山为近城重九登高胜地,现建为塔山公园。左后侧山麓有古“五显庙”一座,隔一长沟与后侧山九子山相接,沟称“五显沟”,沿沟多汉崖墓群,抗战时期,被城里多家银行设为金银钱币防空保险仓库,亦称“银行沟”或“财神沟”。

三十一、大洪山寨与园山寺:大洪山位于市中区朝阳镇与威远县连界之沱江二级支流,乌龙河(大沙溪)左岸。山似馒头,多称“园山子”。山寨与园山紧紧相连,跨区约数千顷,元、明时划属地方显族阴姓之封荫地,曾广设义田、义学、义医、义渡津梁,寺宇摩崖,赶圩场集,房舍错落有致,林木也极繁茂。但清以来,兵连祸结,虽曾有栅寨碉堡之设,后阴姓亦多外迁他地。山寨随之逐渐败落、荒圯,现有部分佛像及石乳溶洞残迹留存。

三十二、云霞山寺与柳家洞:云霞山位于市中区伏龙乡(今凌家镇)水口村大沙溪与本地五桂溪交汇之高山地带,以云霞寺及云霞寺诗坊最为有名,云霞寺亦甸水口寺,原系杨大族家祠,建于明初,扩建于清中叶,毁于民国后期。现雄伟、精工砌刻的诗坊尚保留完整。此坊大有别于一般之功德、节孝、寿婚纪念庆祝的牌坊,主要是礼佛与咏世咏事的诗文与对联。由四个进士、六个举人和众多举贡秀才所书撰题,其精工雕刻的4副对联、20多首诗词和镂空、浮雕的花鸟、人物图饰,完全是一座文化艺术珍品“诗坊”。坊近侧不远还保存一“柳家洞”大石溶洞,由柳姓留下部分摩崖佛刻造像与文字的题字与题额。

三十三、虎丘山与风云洞:位于市中区靖民乡石桥村(今靖民镇)。虎丘山以山峦形似卧虎得名。明代为内江八大望姓之一的刘姓氏族聚居地之一。明万历时期,刘姓仕人刘承烈特于此山修造清幽园林,山上筑砌天池台,山壁就汉墓辟凿风云幽洞精舍,供奉观音。洞周、洞门山岩壁,请地方名流著名诗词家范文光、内江典史毛羽健等遍题诗、联及“联云一路” “仰高文笔”“风云洞”“天池”等题字题刻。

三十四、乌云山与隆教寺:位于椑木镇滨江、沱江与迪流溪汇口右岸,过去山头古木参天、浓荫笼罩,故有乌云山之称。山麓滨江高岸初唐时期即建有一大禅房院教寺,佛像铜胎,金碧辉煌,滚龙抱柱,斗拱重檐,称“龙爪寺”。明清时,寺宇一度称为喻氏家寺,题刻有多座诗碑。

三十五、插剑山与花萼寺:位于东兴区史东乡(今胜利街道)沱江滩滨,华崖(花园)滩左岸,山峰高削如剑得名。山腰与花萼山紧连,有唐乡人范崇凯状元故居墓地及“花萼楼”与“花萼寺”古迹,被列作内江十景、十二景“花萼春晖”。剑山山麓滨河有清古建筑罗大磙子之“罗家大院”,复式四合结构,一进四重,号称有28个天井。民国初年地方蚕桑专家于此兴办桑园、丝厂;抗战时期,城里防空疏散,沱江中学(内江二中)曾迁设于此。

三十六、猫儿寨与万安寺:位于东兴区共和乡(现椑木镇)水心坝下甘泉渡口左岸。山形似猫得名。山寨亦称万安寨,为清初曾姓家族所建。山脊宽平,占地30余亩,有田有土,有农户村民小组聚住于此。新中国成立初山寨万安寺房创办小学,城里内江一中建有农场于此,作为师生来此实习锻炼的劳动基地。寨寺下游甘家渡,两岸均立有一清代古石牌坊,遥相对峙,联文图饰雕刻精美。近岸叶家坳遍种桃林和枇杷果园,每当花季,凭高远眺,水天一色,无限风光。

三十七、燕子岩与广化寺:燕子岩位于东兴区顺河镇沿清流河至郭北镇间高山乡境河滨。燕子岩过去每年有候鸟群燕来此巢居,岩侧有一小石凼,凉爽清润称燕子井。岩前沿滨河寺坝有宋建一大禅林广化寺,香火鼎盛,扩建集镇,镇名“归仁”。时迁岁衍,镇已废圮,寺院尚存,寺前古大石屏有明清乡人肖俨题联:“市有归仁迹,禅仍广化林”。寺外坪台尚存,石屏二座,有清里人进士王果所题“化洽龙沙”及“波月常清”等擘窠题额,河滨还遗有见龙桥,过河通船高低洞桥及桥坊等古胜迹。碑记有清名县颀文撰序留存。

三十八、牛皇山与牛皇寺:亦即牛皇(王)寨与牛王寺。位于东兴区三烈乡(今双才镇)至爱国乡(今富溪镇)之间。山高拔突兀,顶峰有如牛首,曾建一古刹,称牛皇寺。山办团练时,亦称之为牛皇山寨。

三十九、学宫山文庙与乡贤、名宦祠:学宫山,位于城西玉带溪与沱江汇口左侧高岸。文庙始建于北宋,地势高阔雄伟,附乡贤祠及邑令名宦祠,寺前部留有“雁塔秋香”,庙临江边桂湖渠高山顶更有“汉安书院”之设。

四十、斗鸡山与玉皇阁:位于市中区黄石乡(今白马镇),祁家滩与沱灌石盘滩间,斗鸡子义渡滨江北岸高山顶二峰似二雄鸡近峙,故称“斗鸡子山”,史亦云唐宋时于此驻军,设斗鸡赛场,因此名传久远。山顶原建有一玉皇阁古寺。

四十一、石盘寨山与石盘寺:山寨 、寺位于东兴区杨家镇(场、乡),地属安岳、荣昌、内江三3县交界关隘要地。山寨高似石盘,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石盘寨乡及公社、乡住所,中心小学即设于石盘寺内,逐渐扩大为山街。山寨高旷,坚如磐石,寺宇宽宏,寨门俨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晓林

供稿: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