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清知县范涞清族亲资阳探访寻迹‖胡佳音

作者:胡佳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28 14:33:56 浏览次数: 【字体:

清知县范涞清族亲

资阳探访寻迹

胡佳音

2024年3月22—23日,4名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的访客来到资阳,主题直奔清朝时期在资阳任职的知县范涞清。他们是谁?来访有何打算?

原来,这一行访客是范涞清的族亲,来资阳探访他三次到资任知县期间的事迹。

笔者胡佳音(左一)现场采访前来资阳寻访探迹的范涞清族人

范涞清其人

范涞清,字和易,监生,河北涞源西夹山村人。明洪武时,先祖从陕西迁山西繁峙天岩。至第九世,其祖辈范三纲再迁直隶广昌(河北涞源)。清道光年间,范涞清到四川任职。在川20年,知乐山、资阳、芦山、广元县,后升任资州知州。

1845年,范涞清任乐山县令,匪患时提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防范策略,得到采纳。1848年知资阳县,9月广元县《重修县境朝天七盘关道路碑记》落款“署广元县事资阳县知县范涞清立”,并遍植金牛道翠云廊,线路延伸,根据条件栽种经济林,特别是桑树,被誉为植树县令。1849年春知芦山县,捐养廉银重建关城,门高于旧,上建城楼,塑文武二夫子像。城门洞范涞清题“飞仙关”石门楣,楹联:“客羽已乘黄鹤去;仙楼尚在白云间”“人宜来羽岛;地即是瀛洲”,字迹清晰可辨,书法规整平和。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资阳知县,次年任芦山知县,1856年第二次调任资阳。中途调任其他地方任职,1858年第三次调任资阳,至咸丰十年(1860年),因政绩卓著,升任资州知州。

在川期间,从1848年至1860年的12年间,范涞清三次到资阳担任知县一职,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更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是一位值得世人铭记的好官。

“范涞清,是我1986年编写《资阳县志》时就关注到的一个人,我对他的总体评价是:文武双全、爱民如子、重视地方文化保护传承。”资阳文史学者王洪林这样评价。

范涞清主修的咸丰版《资阳县志》

在他看来,范涞清在资阳任职期间有三大功劳:平息起义军进犯资阳、修建资阳三贤祠、主修《资阳县志》。

英勇范涞清——咸丰元年(1851)一月十一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掀起了反清抗洋斗争的高潮。在农民起义滚滚洪流的影响下,各地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云南大关县人李永和、蓝朝鼎发动反清大起义。起义军大举入川,于咸丰十年(1860)正月打到资州,威逼资阳。资阳知县范涞清补修拱宸桥,捐款设立5座炮台,创议《连横御敌章程》八条批准通行,保卫井研县黄村、马踏井,收到奇效;招募丁勇与起义军进行了若干场残酷的大恶战,平安寨百姓以战死1025人、农民军346人的代价,最终阻止了起义军西进,让资阳城里百姓免遭战乱之苦。同时,为了资阳的长治久安,他捐俸在资阳城四门修建五座镇守大将军炮台。

慈悲大爱范涞清——在资阳任职期间,范涞清捐俸修桥补路、赈济灾民,县志记载:“十里为黄泥河,入江处曰拱宸桥咸丰八年,知县范涞清率邑人补修。”又记:“咸丰四年甲寅八月,两日空中相摩荡。五年乙卯三月,东河街火,大风旋绕,烟气眯目,焚民舍殆尽。知县范涞清捐俸赈之。”回任资阳县时,他检查前任粮仓,发现除借欠没有着落外,仅贮存市斗谷一千余石。为此,他秋收积极设法弥补积年买还,历十年实贮如原额,让粮仓再次有了救济谷。

文武并重范涞清——为纪念资阳三贤苌弘、王褒、董钧,见以往的三贤故里坊破败,范涞清就带头捐俸,谋划在资阳城西(今资阳铁路桥旁)的山坡底修建了三贤祠,让世人有了庙堂纪念拜祭资阳三贤。三贤祠于1854年11月动工,1857年冬落成,制定《祠田规条》,道士烧香看管。尽管后来历经风雨沧桑,该祠堂早已拆除不见,但三贤的名字和影响,却在资阳人民心目中代代相传。他帮助川剧资阳河繁荣鼎盛,唱响沱江流域资州、泸州、荣州与岷江流域嘉州。

不仅如此,在一边平息起义军战乱之际,范涞清还一边着手主修《资阳县志》,我们现在留存下来的咸丰版《资阳县志》,就是他主政资阳期间对资阳文史作出的重要贡献,是清朝三部资阳县志最详备的。在该县志中,直接提到范涞清的就有17处。

咸丰《资阳县志》50卷,由资阳知县范涞清主持编纂。咸丰九年(1859)四月,在文昌宫开设修志局,聘请县增生何华元任编辑,岁贡生邑人夏嘉榖、廪膳生员罗志蕃、曾椿等分辑,并聘请多人从事采访,重修县志。适逢农民军起事,知县范涞清不顾他人“志书等待太平年月再修”之议,一边忙于防守,一边筹集经费,督修县志。农民军在县东压境,有人又以修志非急务,要求停止编辑,而其坚持修志。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在其离任时已付刻板。同治元年(1862),安徽芜湖沈芝林接任,县志正在刊板,沈取县志一阅,认为“舆地”简略,经重新考察,更换重绘的县舆地图说,又载入所作《铜炮歌》,将职官一项记至同治元年。该志史料丰富,考证精确,是资阳旧志中刊本较为翔实者。

范涞清族人拜访资阳文史学者王洪林(左一)

族亲千里寻访

“范涞清是我们范氏宗族的骄傲!为政多年,多地执政,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可圈可点的事迹。作为他的族亲,我们一路寻访,为的就是能将他的事迹整理并归入《范氏族谱》,以示纪念,更为后人典范传承。”

2024年3月,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天岩范氏宗族理事会人员一行4人赶赴资阳,希望能更好寻访范涞清在资期间的事迹。

已经75岁高龄的范念颋,天岩范氏宗族理事会秘书长。40余年坚持对范氏宗族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出版,近年来,正在续修、整理、出版《范氏族谱》,需要对范涞清一族的脉络事迹进行整理归谱。他表示:“我是天岩范氏的第二十世。经过我们考证,范涞清的父辈为天岩范氏第九世,迁往河北省涞源县(旧时称广昌),范涞清就出生在广昌。”他说,范涞清不远千里到四川任职,逝世后归葬原籍涞源县西夹山村。据他的碑记记载,他有两个儿子:长子范懋,次子范彬。“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回原籍,可能留在了四川。我们希望通过四川宗亲们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为我们提供线索,帮助我们找到范涞清的后人,也就是范懋、范彬的后代。”

范石命,天岩范氏宗族理事会副秘书长,天岩范氏第二十一世。在川寻访期间,他们先后到德阳、内江、资中、资阳、成都寻访范涞清的足迹。在资阳期间,他们分别到了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资阳市图书馆、资阳市雁江区地方志办公室,均受到热情接待。雁江区地方志办公室还将近年来点校后的咸丰版《资阳县志》送给了他们,以表达对范涞清主政资阳、惠及资阳、主修县志的敬仰之意。同时,在地方志办公室人员推荐下,范念颋、范世荣、范石命、范庆丰一行找到了熟悉资阳人文历史的学者王洪林,听他讲述范涞清在资阳任职期间的点点滴滴。王洪林还热心地为范氏族亲们提供了相关文史资料,表示愿意为整理范涞清资阳足迹助一臂之力。他还欣然题诗:“范者为师长,涞源有清操。”“春风化雨资阳令,秋雨凝霜锦云飞。”

走访各地相关部门、查找资料、遍访熟悉历史的专家学者,给了入川寻访的山西天岩范氏宗族一行人深切的感受:“寻访宗亲的足迹,我们感受到的是那份浓厚的家族文化底蕴,是一种无言的幸福。”“一路走来,四川各地都给了我们极大支持和热情帮助,让我们倍感温暖!”

我们看到,在时隔170多年后,范氏族亲们跨越山西、河北、四川数千公里的寻访,让跨越百年的沧桑、淌过百年的历史长河,把一脉相承的文化寻找凸显出来,秉持先祖优良的德行风范,沿着祖辈奋斗的足迹再次启航。

范涞清族人资阳寻访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胡佳音(资阳融媒体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