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陆游与梅 一树梅花一放翁‖韶倾
陆游与梅 一树梅花一放翁
韶 倾
前 言
蜀园记诗人与花木
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卉,原产于中国西南,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山海经》中就记录岷山地区“其木多梅”。汉代时,成都和长安两座大都会,都开始陆续种植梅花,这可能与这两座城市靠近梅的原产地有关。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记录下了梅花在成都盛放的景况:“被以樱、梅,树以木兰。”由此可见,大约在2000年前,成都已把梅作为园林树木用于城市绿化了。
从满足口腹之欲的果梅,到装点精神世界的观赏梅,在漫长的时光里,梅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与攀升。
眺望中华文化中那片璀璨的诗歌星河,我们总能看到梅的身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从诗人的文字中流淌出的,是梅傲骨凌霜、坚韧清高的气节与操守,因此梅也与兰、竹、菊并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花中四君子”。
在众多歌颂梅、赞美梅,以梅自喻、以梅自勉的诗人中,南宋诗人陆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特别是陆游旅居成都的6年多时光里,他相继写下了“锦城梅花海,十里香不断。”“青羊宫里春来早,初见梅花第一枝。”“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等绝美诗篇,将这座城市如梅般的气质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相连接,成为陆游传奇人生的真实写照。更相传,最早的瓶插梅枝,便是源于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如今春天早至,百花盛放,成都街巷中的红梅蜡梅已不见身影。但是在举世瞩目的2024成都世园会展区里,依然能够在盆景盆栽中,看到梅花的身影。那些从花台、花盆、花瓶中伸展而出的梅枝与梅花,透出了万千的姿态与遒劲的力度,亦如陆游诗“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所吟的那样,与成都这座城市外柔内刚、随和清正的气质极为契合。
陆游诗中记录下的合江亭盛放的梅,如今依旧盛放如锦。
我与梅花有旧盟
梅花傲骨融“放翁”
南宋时,观赏梅的种植范围,已经从四川、陕西一带拓展到了江浙皖等地,玉蝶、绿萼、早梅、杏梅、黄香等品种繁多的梅,遍布大江南北,与之相应的艺梅、赏梅、咏梅之风也日益兴盛。
历代诗人吟咏的梅花,多指蔷薇科的红梅,而非我们现在通常所说蜡梅科的蜡梅。红梅清瘦、孤傲,于寒冬来临之时凌寒而开。开也便罢了,偏带一股倔强幽香,偏要开出万物肃杀之中的一点红。从形、色、德、格来看,红梅都无可挑剔。在古代诗人们的眼中,红梅是一种诗意情怀,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陆游的家乡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就是江浙一带有名的“梅乡”。青年时的陆游常常穿梭于家乡的梅林,赏梅作诗,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梅凌寒独自开的高洁与坚韧,在年轻的陆游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从小与梅相伴的成长经历,不仅让陆游汲取了梅的品性与操守,同样也让他具有着常人难以匹及的才华。
在《宋史·陆游传》中曾有记载,称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到了陆游28岁时,他赴南宋都城杭州赶考,名列第一,把同届赴考的权相秦桧之孙秦埙也比了下去。这让秦桧愤恨不已,暗中使了手段,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一直到秦桧病逝,陆游才正式走上仕途。
陆游虽一心报国,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利,陆游在屡次贬谪起复中度过一生,始终未获重用。在岁月蹉跎中,陆游从梅花的开与谢,联想到了自身的境遇,他将梅花视作了自己的精神知己。陆游爱梅极深,一生创作了156首描写梅花的诗。陆游所写的咏梅诗,不再只是赞美其外表,其内涵也相当深刻。
在他的笔下,梅花是倔强不屈、自持清雅的形象。在荆州的梅林中,陆游留下了“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的心绪;在赶赴福建任职途中面对怒放的梅花,他发出了“功名塞外心空壮,诗酒樽前发已华。官柳弄黄梅放白,不堪倦马又天涯”的感叹;在赏梅时,陆游以梅自喻,写下了“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的传世佳句,表达了自己在逆境中依然坚守信念、追求理想的决心。
从年少与梅相伴成长,到白发苍苍后依然赞梅咏梅。陆游的一生,正如他笔下的梅花那般,在风雪中独自开放,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这也正是陆游坚韧不屈精神的写照。陆游心中的那朵梅花,始终未曾暗淡过、凋零过,他想要与梅融为一体,他期盼在每一棵梅树前,都能站着一个自己。“我与梅花有旧盟,即今白发未忘情。”在一遍遍地吟咏中,梅花的傲骨与陆游的坚韧渐渐合二为一。
锦城梅海香不断
六年旅蜀展心怀
1172年,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抗金前线调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司参官,此前的陆游,历经人生坎坷,虽怀才却不遇,此次调任成都,担任的又是闲职,这让初入蜀时的陆游心中充满了无奈与迷惘。于是他写下了广泛传颂的名作《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他在抑郁中自嘲,在悲伤中彷徨。
让陆游没想到的是,这次自以为的凄凉外放之旅,却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一段治愈之旅,也成为了陆游如梅般人生的新起点。
南宋时曾任成都知府的范成大,创作出了世界首部梅花专著——《梅谱》。范成大不仅是陆游志同道合的知己好友,同样也是一位梅痴。在成都共事,范成大与陆游经常携手同游,共赏城中“梅”景。
青羊宫到浣花溪一带,是当时成都最富盛名的梅林,范成大与陆游徜徉其间,好不快意。于是陆游题笔著诗,留下了“青羊宫里春来早,初见梅花第一枝。”“春回积雪层冰里,香动荒山野水滨。”“十里温香扑马来,江头还见去年梅。”等咏梅诗,用文字将成都千年前的盛景,记录了下来。
成都另一个“梅”不胜收的景点,就在今天的合江亭附近。唐代时,西川节度使韦皋建了合江亭,并在楼的周围植下包括梅花在内的各类奇花异草。范成大担任四川制置使、成都知府时,则把合江亭赏梅当成了一项“工作”,合江亭旁有芳华楼,四周多植梅树。掌管地方治安的巡检司会密切关注花事,一旦花开三分,便向上申报,摆下宴席。亭上摆酒,邀请文人饮酒作诗,广为传播;庶民百姓也呼朋引伴、乘兴而来,望月赏梅、兴尽而归。在合江亭,陆游写下了“天工丹粉不敢施,雪洗风吹见真色”的诗篇。多年以后,陆游回到老家山阴,合江园的梅景依然让他魂牵梦萦,发出了“几年不到合江园,说着当时已断魂”的感叹。
成都的山水风光、美食佳肴和人间烟火治愈了陆游前半生的郁郁不得志。“满城梅花盛”的花景,逐渐消融了陆游心中的愤懑与痛苦,他频繁在城中踏雪寻梅,以诗画景、以诗咏志。陆游在蜀地的咏梅诗多达60余首,超过其一生咏梅诗的三分之一。成都的梅花,不仅为陆游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更给予他强大的精神力量,甚至于陆游都曾想过“终焉于斯”。
南宋时的成都,已然从曾经的战略大后方转变成了抗击外族侵略的一线重镇,即便面对着兵戈铁马,战火侵袭的威胁,这座城市依然如梅般傲雪欺霜、临危不惧。在成都,陆游走出了“衣上征尘杂酒痕”的伤痛与迷茫,如白雪中的梅那样“雪洗风吹见真色”。成都与成都的梅,让陆游诗词中的文字,更增添了一分震撼人心的力量。
悔作东吴万里归
蜀地“放翁”互成全
1178年,陆游奉调离蜀,从成都上船返乡任职,离开了这座让他精神世界得以升华的城市。刚刚离开成都,船只还在江面上航行时,陆游就已经忍不住开始怀念成都和成都的梅花。这份对成都的怀念,一直贯穿了陆游的后半生。晚年在绍兴时,面对止不住喷涌的思念之情,陆游常常提笔写诗,回望那一段美好时光,甚至发出了“杜鹃言语元无据,悔作东吴万里归”的感叹。
在陆游心中,四川已经成为他人生的第二故乡,以及最为难舍的精神归宿。他舍不得成都,舍不得那满城盛放的梅花,也舍不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崇州罨画池、天台山和尚街、邛崃省油灯……以至于他一直在遗憾,“悔作东吴万里归”。
与之相对的是,成都也舍不得陆游。陆游对于成都而言,不仅是一位负责任、有情怀的父母官,同时他还是成都最具流量的“代言人”之一。在陆游笔下,成都的风土人情、城市风景、美食生活等皆有所涉猎,堪称文史版“成都旅游指南”,为了纪念陆游,在崇州修建了全国唯一的陆游纪念专祠——陆游祠。
成都陆游祠是全国唯一一座陆游专祠
崇州城内的陆游像
离开成都后,陆游的人生仕途依然不顺,他却依然满怀热忱,致力恢复中原、重振河山,即使面对坎坷挫折也从不屈服。这份来自精神世界的无穷力量,到底有多少属于成都,属于成都的梅?
这个问题,在陆游78岁时,他亲自给出了答案。那一年,白发苍苍的他提笔写下了《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成都“二十里香不断”的梅花胜景,安抚了陆游心中的一缕梅魂,也让后人透过文字眺望到了成都的梅在陆游心中那无可替代的地位。
梅花盛放时,从来都是花团锦簇,未曾形单影只。如梅般的陆游,也如梅般至交甚多、知己无数。这些“梅友”聚在一起,化作了南宋中期生机勃勃、奋发进取的那抹亮色。1203年,夏日的浓绿掩荫着绍兴府城,蓬莱阁里陆游与辛弃疾相对而坐。虽年事已高,但谈起“匹马戍梁州”“气吞万里如虎”,讲到“了却君王天下事”“位卑不敢忘忧国”,两位老人执手相看,激动无言。
1206年,在陆游等一干“主战派”的支持与推动下,南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开禧北伐”,这次北伐因为种种原因,以南宋的惨败而收尾,身已年迈却壮志未酬的陆游大受打击。没过多久,陆游忧愤成疾、卧床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还心挂北伐大业,留下绝笔《示儿》,嘱咐子孙“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冬季成都人在望江楼赏梅饮茶已成习俗
对于这位南宋诗人,钱钟书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陆游写梅,实则写的是自己。梅花,清瘦孤傲,于寒冬漫溯之时凌寒而开。开也便罢了,偏带一股倔强幽香,偏要开出万物肃杀之中的一点颜色,这与陆游何其相似!”能让后世将梅直接地与人联系在一起,这份赞赏,不可谓不高,不可谓不深刻。
千百年时光匆匆而逝,陆游早已经化作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品行高洁的文化符号,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而成都城里的梅,却繁花依旧,在百花凋零后于城市各个角落里争相怒放,延续着陆游当年记录下的“天工丹粉不敢施,雪洗风吹见真色”的绰约风姿。而在2024成都世园会里,更多盛放在园区中的梅,则在“暗香”里承载了许多由陆放翁赋予的文化内涵,飘散到了更远的地方。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4年5月13日第8版
文:韶 倾
图:冉玉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