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问道荔枝道‖冉奎

作者:冉 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25 15:50:32 浏览次数: 【字体:

问道荔枝道

冉 奎

2015年11月,蜀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并被纳入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提名范围。申遗的蜀道包括金牛道、阴平道、米仓道、荔枝道及相关区域,除阴平道由陇南文县翻越摩天岭入蜀外,其余三条均从关中翻越大巴山来到巴蜀。金牛道通往成都,米仓道通往巴中,荔枝道通往涪陵。

重庆市涪陵区荔圃春风牌坊

因一种水果而得名的荔枝道,或许比不上金牛道的声名远播,比不上米仓道的热闹繁华,也比不上阴平道的陡峭险恶,但它是一条带有某种神秘意味的大道,鲜活地进入大众视野,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和感慨。2024年5月15日至17日,川陕渝地方政协推进荔枝道申遗会议在重庆市涪陵区召开,笔者有幸参会,与各位专家实地察看、深入交流,收获颇多。

涪陵荔圃春风公园“种”“采”“品”“运”荔枝塑像

起点在涪陵

荔枝一词,源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大约从东汉变为“荔枝”。“离支”即割去枝丫,古人认识到荔枝不耐贮藏、不能离开枝叶,否则很快就会变质。正如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所写:“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荔枝是南方水果,唐朝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不产荔枝,可杨贵妃想吃怎么办?唐玄宗李隆基不惜动用国器,从全国荔枝主产区征调。当时主产区在岭南和巴蜀,蔡襄《荔枝谱》首言:“荔枝之于天下,唯闽粤、南粤、巴蜀有之。”康泰《扶南记》记载:“荔枝始传于汉世,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

岭南荔枝是全国知名品牌,苏东坡在惠州就任期间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名句。马伯庸在小说《长安的荔枝》中提到,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皇上想在杨贵妃诞辰之日,献上新鲜的岭南荔枝。不过,岭南离长安有点远。有多远?至少五千里。

自然条件下,荔枝的保质期只有三天。在七八成熟时采摘,或可延长三天。加上土法保鲜,或可再延长三天。到了第九天、十天时,大多腐烂变坏。只靠马匹和人力运输的唐代,按日行五百里的极限计算,从岭南到长安,至少需要十天,在长安城吃一颗新鲜可口的岭南荔枝实属不易。

巴蜀离长安比岭南更近,只要不是舍近求远,贡京荔枝来自巴蜀则显得更为可能。唐代气候比当代温暖,巴蜀有种植荔枝的记载,其中宜宾、泸州、乐山和涪陵四地种植最多、产量最大、质量最好。杨贵妃所吃荔枝来自巴蜀,可能与她童年在巴蜀生活有关。因她幼时喜吃荔枝,到了长安当妃子,巴蜀荔枝就是儿时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符合思乡的情感寄托。

巴蜀荔枝来自何地?很多古籍指向重庆涪陵。苏轼在《荔枝叹》中自注:“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进入。”蔡襄《荔枝谱》写道:“唐天宝中,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涪州就是今天的涪陵。为让杨贵妃吃上巴蜀荔枝,朝廷颁旨在涪陵建荔枝园,人称妃子园。王象之《舆地纪胜·夔州路·涪州》记载:“妃子园在(涪)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余株,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

涪陵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有着“乌江门户”“世界榨菜之乡”之美誉。笔者从宣汉驱车来到涪陵,经过达川、大竹、梁平、垫江、长寿,走的是高速公路,与荔枝道走向基本吻合。在长江南岸的江南滨江公园驻足,看见“荔圃春风”牌坊上刻有苏轼语句“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广场上有“种、采、运、品”荔枝的雕塑群,旁边有今年新栽的荔枝树。当地人热情地介绍,妃子园就在附近,这里就是荔枝道的起点。

涪陵荔圃春风公园荔枝树

涪陵离长安有多远?《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从万州北开州、通(州)宣(汉)县及洋州路至上都(长安)二千三百四十里。”快马加鞭,七天可到达,杨贵妃想在长安城吃上带露水的巴蜀荔枝不是梦。

天宝年间,作为贡品的巴蜀荔枝,除了涪州荔枝园,涪州乐温县(今重庆市长寿区)和泸州市合江县也是贡地。《太平寰宇记》记载,乐温“县地颇产荔枝,其味尤胜诸岭”,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写道:“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泸戎就是今天四川的泸州、宜宾一带。

尽管岭南离长安很远,是两个涪陵到长安的距离,但岭南气温更高,荔枝品质更好,岭南进贡也不是绝对不可能。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太平御览》记载:“妃子生于蜀,好荔枝,南海生胜蜀,每岁飞驰以进,则涪不进久矣。”

奔波在途中

到了七八月,涪陵妃子园的荔枝开始熟了,有的六成熟,有的七成熟。拂晓时分,沾着朝露的荔枝连枝带叶被摘下,装入新砍的竹筒中,用湿泥或蜡汁密封,外部用丝线缠紧,然后装笼上马,由驿卒特快专递。这种保质、保鲜、防压、防震的土办法,操作简便,有效管用,可确保荔枝送到长安新鲜如初。

“八百里加急”,快递小哥在路上,荔枝正在配送中。

从涪陵通往西安的道路,秦汉时期就有。从西安到洋县、西乡是子午道,从洋县到镇巴抵达四川达州、重庆涪陵是洋巴道。洋巴道与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相比,地位和名气虽然较小,但也是行军打仗的战略要道,也是贸易往来的交通要道,属于比较通畅的国家级道路。

笔者在宣汉县马渡关镇考察过,此地是洋巴道的一个重要站点。据传,诸葛亮入蜀,曾派张飞夺取巴中经过此地,“马渡”就是因张飞骑马飞渡河流而得名。《晋书》记载,司马懿的部队从安康溯汉水到西乡,走的就是子午道南段,由西乡南下,取洋巴道入开州、万州、云阳。

宣汉县马渡关镇荔枝道

到了唐代,为便于运输荔枝,官方对洋巴道进行改造升级,该拓宽的拓宽,该填平的填平,该开凿的开凿。公元750年,宣汉县马渡关这个驿站被升格为阆英县,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瞬间提升。一筒筒荔枝在道上源源不断地输送,后人便称此道为荔枝道,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文化人士沿途徒步考察,学界也频繁提及,推出许多学术研究成果。

目前,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调查,荔枝道的走向已形成共识:从重庆涪陵出发,经垫江、梁平到四川达州开江、大竹、达川、宣汉,进入巴中平昌,再到达州万源、巴中通江,再到达州万源,进入陕西镇巴,来到西乡,到达西安,途经川渝陕三省十多个县市区。

马脖系铃,紧鞭急蹄,日夜兼程,人和马累了怎么办?不要怀疑当时严密高效的驿站系统,办法早就想好了,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传送。每隔二十里或三十里设驿站,驿卒二十里一换,快马六十里一换。按两千三百四十里计算,至少需要驿卒一百一十七人、快马三十九匹。加上沿途驿官、后勤服务以及军队保卫等人员,恐怕要紧急动员成千上万人,还要储备充足的畜力以及车、船等交通工具。朝廷还要发出特别通行证,赋予快递小哥特权,红灯可以闯,违章可以犯,飙马随意,沿途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卡、不得阻挡、不得查禁。

宣汉县马渡关楼

不要以为骑着高大的骏马很帅很威风,在烈日下或暴雨中,策马奔驰在大河旁、悬崖边,危险无时无刻不在,马仰人翻、马坠人殁随时发生。《方舆纪胜》记载:“当时以马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于路者甚众。”杜甫在《病橘》中说:“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看来,荔枝道是九死一生的快马用四脚在大地上书写的悲壮史诗,是心惊胆战的驿卒用双手在川渝陕弹奏的悲怆乐章。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结局凄惨,一个奔逃蜀中,一个香陨马嵬坡。虽然荔枝道因杨贵妃被缢死而停止运送,妃子园也随之冷寂而荒废,但这条道路依然存在,只不过很多驿站被撤销,很多驿吏被精简。宋元时期,少有维修,或许冷清。明清以来,荔枝道再度兴盛,成为川陕商贾的负贩之路。明清两代盐茶官营,商贩利用荔枝道私贩盐茶,成为“盐道”“茶道”,还有丝、麻、火纸、棉花以及山货在道路上运输,川陕交界地区有“一条黄龙(火纸)出川去、一条白龙(棉花)入川来”的说法。

终点在西安

有学者认为,荔枝道的终点在陕西西乡县子午镇,或者说洋巴道是荔枝道。按此理解,快递小哥要想将快件交到收货人手中,跑完荔枝道,还要跑完子午道。

笔者认为,洋巴道是荔枝道,从西乡到西安的子午道也是荔枝道。也就是说,荔枝道指的是运送荔枝的全程,即从涪陵到西安的整条线路。荔枝道的终点应该在西安市临潼区的华清宫,那里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居住地。笔者曾从宣汉驱车,一路朝北,大致沿荔枝道去过万源、镇巴、西乡。目前,从起点到终点只有万源至镇巴不通高速。镇巴作为荔枝道上一个重要站点,有“苗民之乡、红军之乡、民歌之乡”之称。

陕西省镇巴县城风光

“十万火急,快快闪开!”随着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华清宫千重门依次应声打开,快马扬长而去,只留下滚滚尘烟。然而,这不是急如星火的军情战报、圣旨公文,而是十万火急的生鲜速配、朝廷贡果。只有杨贵妃知道,自己超级爱吃、超级好吃的荔枝来了。只要配送不超期,荔枝新鲜,驿卒就算完成使命,否则脑袋掉地,还要牵连层层官员。对众多驿卒而言,荔枝道是一条辛酸之道、生死之道;对杨贵妃一人而言,荔枝道是一条甜蜜之道、欲望之道。

从竹筒中取出的荔枝依然湿润,新鲜得就像刚从树上摘下。经过后熟,荔枝已有九成熟或恰好熟透。杨贵妃剥开一颗千金难买的荔枝,白嫩如玉的果肉露了出来,她笑了,皇帝也笑了。杜牧路过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咏史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明确地写出“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笔者在华清池观看过大型舞剧《长恨歌》,也见过杨贵妃入浴的雕像,很多游客会在雕像下拍照打卡,也有好奇的会踮起脚尖伸手去触摸杨贵妃的身体。

史料记载,杨玉环被唐玄宗封为贵妃是公元745年9月17日,在唐玄宗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寿王妃后。被唐玄宗下令勒死是公元756年7月15日,在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后。贵妃的尊贵身份只有十一年。而实际运送荔枝只有九年,因为745年荔枝已经结束、想吃没有,756年荔枝才成熟、吃货不在。九年的历史不长也不短,但仅仅为了杨贵妃尝几颗荔枝,满足口腹之欲,唐玄宗就下令千里运送,万人承国难,百马死山中,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在国家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一幕荒唐大剧,自然遭到百姓唾骂和后人批判。

荔枝道上无荔枝,荔枝古道今犹存。

一颗鲜艳的荔枝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在这条古道上,虽然驿站、驿官、驿卒、快马早已消失,有的路段早已废弃,有的路段难觅其踪,有的路段成为铁路、公路,但沿途留下的拦马墙、饮马槽、拴马石、寺庙、碑刻以及传统村落、民风民俗、古树名木等遗址遗存和自然景观,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风光和过往,这是一笔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因为掺杂了政治因素和人为因素,所以荔枝道不是一条寻常的大道。

寻道问道荔枝道,道不尽的荔枝道。

......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冉 奎(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