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成渝古驿道资阳篇——古驿道上不得不去的历史文化景点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25 15:40:15 浏览次数: 【字体:

成渝古驿道资阳篇

古驿道上不得不去的历史文化景点

古道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更是记录历史遗存的符号。盐帮骡马,驿差官轿,驼铃声声,快马策奔……远古的巴蜀人正是通过成渝古道,在这片土地上“踏”出穿梭千年的深深足印。

南津驿古街

如今,站在远处望去,南津驿如同一艘停靠在江岸的乌篷船,船首有连接上官山和龙马桥的上码头,船腰是连接于家沟的下码头,船身就是长约一公里的中心街道,雕梁画栋的古庙、飞檐翘角的吊脚楼戏台、长满青苔的石板路、痕迹斑驳的街巷板门……无不展现着600年前南津古驿的独特魅力。

成渝古道上除却东大路承载的政治、商业需求外,蜿蜒崎岖的东小路上也渐渐涌动出深层次的文明交流,并随着岁月的沉淀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宋朝时期,不少僧侣和商贩为求平安、积功德,会在东小路上兴修寺庙、开凿佛像。因巴蜀经济殷实,石质易雕,东小路沿途掀起一场造像大潮,川渝两地见证了世所罕见的石窟艺术诞生,成为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作为川渝连接枢纽的资阳,自然也不例外。

半月山大佛

在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有一尊开凿于唐代的摩崖造像——半月山大佛。半月山大佛因坐落于山形似下弦月的半月山而得名,佛像面部丰润,双耳垂肩,表情安详恬静,目光平和下视,两手自然下垂,手掌抚膝,整个造像比例匀称,神态自若,整体高22.25米,是四川第三大坐佛。

如今,半月山大佛周边,已发展种植起数万亩柑橘,每到柑橘成熟时,漫山遍野的果实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品尝购买。而依托大佛和柑橘这两个特色,当地打造的“佛山橘海”景区也在力争发展成为农旅融合的典范。

沿着成渝古道向东而行,在乐至县龙门乡的金龟山上有一座距今1400多年历史的寺庙——报国寺。

乐至报国寺

据《乐至县志》记载,报国寺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寺内碑志、摩崖造像(树抱佛)、大型卧佛、诸佛海会等景点蔚为壮观。其中,摩崖造像、石棺、玉佛被称为“三绝”。摩崖造像现存佛像500余尊10余龛,其间“西方极乐世界图”刻艺精湛,千年古榕盘根错节,窟壁大蜀广政年的两块碑文,字迹清秀,颇具艺术和观赏价值。寺内有从缅甸迎回的33尊造型生动、雕刻精细的玉佛,其中,高4.13米、重10余吨的接引佛,高度和重量为蜀中之最。

在距报国寺40公里外的安岳县卧佛镇,横亘着凿刻于盛唐时期的释迦牟尼涅槃圣迹图(俗称卧佛)。卧佛长21.3米,为安岳石刻单体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亦是我国古代全身左侧卧佛之首,属盛唐石刻造像的“航母”之一。从1982年被“发现”,到1988年荣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排行榜,仅用了6年时间,卧佛便创下了中国文物界奇迹。

安岳石刻·左侧卧佛

而在这山岳之间,除卧佛外,还隐藏着规模宏大、技艺精湛的石窟艺术。在位于安岳县城东1公里的云居山中,隐藏着有龛窟108个、造像1933尊、碑刻题记25处的“真相寺圆觉洞”。从题记纪年中悉知,景区刻像始于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左右,最晚于北宋大观年间,以释迦牟尼佛、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十二圆觉等为代表。

圆觉洞净瓶观音

圆觉洞莲花观音

历经千年,石刻造像依旧与现代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山林崖壁间铿锵之声响起的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正式提出,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的资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资阳市和大足区依托丰富的石刻资源,聚焦文化遗产联合保护、文旅消费升级等开展合作,联动推出石窟旅游线路,共塑“资足常乐”文旅品牌。安岳当地也正围绕丰富的石窟资源,以“石窟+水”“石窟+数”“石窟+山”发展模式,加快推动成渝中部康养旅游区、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安柠石光”巴蜀文化体验区建设。一个个人文景点碎片,拼接着古代历史的细节。在寂静的时光里,行走在古道芳华之上,去收集拼凑成渝古道文化的记忆碎片,去探寻千百年历史遗存的符号,去寻觅千年古道的“新走法”。

“游在”资阳,悠哉资阳。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资阳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