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荔枝道申遗 关于泸州荔枝你知道多少?

作者:周菁 杨理 张若涵 来源:川江都市报 发布时间:2024-05-21 16:20:32 浏览次数: 【字体:

图片

关于泸州荔枝你知道多少?

周菁 杨理 张若涵

5月15日-17日,川陕渝地方政协推进荔枝道申遗及沿线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联合协商会议在重庆市涪陵区举行,三地21个市(区、县)的政协和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荔枝道文化研究专家等100多人共聚一堂,就荔枝道的研究、保护、利用,以及荔枝道申遗工作进行了探讨、谋划。

会上,西安市、泸州市、达州市、巴中市、汉中市、涪陵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探究荔枝历史及荔枝道文化,有着千年历史及其深厚文化底蕴的泸州不可缺席。

图片

四川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濮新认为,蜀道是连接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古道路系统,荔枝道作为蜀道主线之一,在四川境内主要涉及达州、巴中、泸州等地。

那泸州种植荔枝的历史到底有多久?荔枝如何通过荔枝道送到西安,又经过了哪些地方呢?让我们跟着历史的脉络,为泸州荔枝溯源。

泸州荔枝种植有多早?

东晋《华阳国志》就有记载,唐宋时是四川两大荔枝产地之一

论及荔枝的扬名立万,有人说来自于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可早在杜牧之前,另一位“牛人”——诗圣杜甫就曾写下“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掩映石逶迤”这样的诗句为泸州荔枝点赞。

图片

不过,如果由此说泸州种植荔枝源于唐朝,那也不对。

我们的荔枝种植历史到底有多早呢?

时间往前推移,南北朝竺枝所著《扶南记》记载:“荔枝始传于汉代,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

《华阳国志》中记载如僰道“有荔枝、姜、蒟”,江阳“有荔枝、巴菽、桃枝、蒟、给橙”,可以得知,东晋常璩著此书时,蜀地荔枝已遍地开花。

关于蜀中种植荔枝的记载,更早还有西汉学者杨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在《蜀都赋》记下巴蜀有荔枝。

《南裔志》曰:龙眼,荔枝生朱提南广县、犍为僰道县,随江东至巴郡江州县,往往有荔枝树,高五六丈,常以夏生,其变赤可食。”

《南裔志》作者为东汉杨孚,故可知东汉时期四川地区就已普遍种植荔枝了。

图片

根据汉武帝经略西南夷,开发川蜀这一重大事件,有学者推断,荔枝最早在汉武帝时期传入四川地区。

而当时的泸州恰恰是荔枝的主产区,《舆地纪胜》中说,蜀地众多的荔枝生产基地中,“叙、泸之品为上,涪州次之,合州又次之”。

到了唐宋,泸州荔枝更是在全国打响了名气。

据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蓝勇的《重庆荔枝考》一文中记载,唐宋时,重庆和泸州并列为四川两大荔枝产地。

唐代郑谷诗有“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之句,称荔枝熟时,人们都想到重庆和泸州一饱口福,可见当时泸州荔枝之盛名。

郑谷还有诗《荔枝树》:二京曾见画图中,数本芳非色不同。孤棹今来巴徼外,一枝烟雨思无穷。夜郎城近含悉,杜宇巢低起膜风。肠断渝泸霜霰薄,不教叶似灞陵红。

在蓝勇所著的《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一文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宋代时,泸州荔枝的种植在唐代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

文中还称,《太平字记》载泸戎荔枝都是贡品,泸州是贡鲜荔枝,看来宋代泸州荔枝在品质上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明清时,泸州荔枝的兴衰史在四川荔枝种植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巴蜀荔枝产食与荔枝古道路线考证》一文认为,巴蜀地区是中国晚熟荔枝的主要产地、唐宋时期中国三大荔枝产地之一,现存有巴县荔枝园、涪陵荔枝园、叙州定夸山园、广安荔枝石刻、合川荔枝阁、平昌荔枝滩、乐山荔枝湾等历史遗迹,今天仍有合江荔枝、三峡荔枝等产地。

在合江县汉代画像石棺博物馆中,有一方宋墓石刻,上面的荔枝图像清晰可辨。

据专家考证,它是合江县目前已知的最早荔枝图。

而在泸州石刻艺术博物馆、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里,同样保存有“荔枝图”的石刻。

图片

宋代石刻《侍女图》中的荔枝图案

据考证,合江的“高浮雕二侍女”石刻是南宋时期(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制作,虽然已经历近千年时光,但宋人的雕刻工艺如今看来依旧逼真自然。

在两侍女背后,有一串带叶的荔枝果实,一枝挂一果,果实聚为一簇,荔枝表皮的鳞斑状明显突起,栩栩如生。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副馆长徐朝纲介绍,目前所发现的泸州宋墓中,并没有什么高官显贵之墓,都是中下级官吏和乡绅士人。

按此说法,或许可以推测,宋代荔枝就已在合江大规模种植,成为常见水果。

《广州记》谈到荔枝“今泸、渝人食之多,则发热疮。”

这也可从侧面看出当时泸州荔枝量多质好的景象了。

宋代,泸州以南地区也出产荔枝,宋代文同《谢任泸师中寄荔枝诗》云:“有客来山中,云附泸南信,开门得君书,欢喜失鄙吝,筠奁包荔子,四角封印童。”

从史料上可考泸州荔枝的历史久远,但而为何目前我们能寻到的荔枝树却只能追溯到三四百年前呢?

对此,民间有学者从气候方面给出了推测。

据推测,气候史料记载:公元1110年,沿海一带大面积降温,福建荔枝被冻死。次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

公元1177年5月,范成大从成都经水路赴南宋都城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有《吴船录》一本,记有沿途亲见眉、嘉至涪州还有荔枝。

可到第二年,即公元1178年,全国气候大面积降温,福州荔枝全部冻死。

福州的荔枝都冻死了,巴蜀荔枝还有吗?肯定也没有了。

明清时期,荔枝再度被引种进来。比如,合江县凤鸣镇的百年荔枝树最早在顺治七年就开始栽种。

也有专家认为,荔枝种植发展不平衡,也可能与战乱有关。

图片

蓝勇在《四川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提到,到了清代,《四川通志》中记录“泸州多瘴疠,三、四月感之必死,然产荔一种号紫玉环,味甘肉厚,香美特出,曝干啖一枚,可除瘴疠,即早行大雾中,岚气不得侵也。”

由于清代泸州荔枝在全国还有点名气,故外省人认为:“身未历于泸戎,足未抵于泉兴。”

蓝勇在文中还称,清代泸州荔枝发展是不平衡的,一方面今合江县荔枝在清代脱颖而出,逐渐独占鳌头,一方面今泸县、纳溪、叙永等地荔枝种植逐渐衰退。

《九姓乡志》载:“荔枝在泸卫城,明末兵火,惟余城中五株,岁结二株,依次轮转,冬花夏实时,绿叶相间。”

看来,明代荔枝成荫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了,清代乾隆泸州知州林良铨巡视泸卫,触情伤感,发出“为问往时何所有,荔枝犹剩五株香”的感叹。

穿越1300多年的时空——时值盛夏,红色和青色的荔枝挂满枝头,杜甫独自站在一片茂密的荔枝林下,吟诵出千古佳作《解闷十二首》:“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掩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荔枝道:四条古蜀道之一

陆路+水运1000余公里,荔枝送至长安仍未变色

“一骑红尘妃子笑”让人对荔枝津津乐道。

这令“妃子笑”的荔枝来自哪里?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说:“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者,谓泸戎产也”,即认为杨贵妃所食荔枝来自泸州、宜宾地区。

据此,有专家认为,自唐宋以来,泸州合江荔枝就已经很有名,杨贵妃所食荔枝即为合江所产。

图片

当然,杨贵妃吃的荔枝到底哪里送至,各荔枝产地都想争一争,学术界也有争论,但不管怎么说,其源自合江是其中的结论之一。

早在2015年,合江古荔枝产地和荔枝贡京道路就被列入四川“蜀道”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提名地。

合江县博物馆馆长王小波介绍,唐代,合江的长江两岸、赤水河流域、习水河流域、福宝河流域和小漕河流域均有种植荔枝。

合江每年上贡的荔枝,按当年派运量的多少和派运时间的早晚,从不同地方采运荔枝。

派运量小的年份,在长江岸边和赤水河、习水河河谷采运;派运量大的年份,扩大采运范围。

派运时间早时,在符阳、白米等平丘地区采运;派运时间晚时,在福宝、先滩等山区采运。

在古代交通并不发达的情况下,泸州合江荔枝是如何送至长安的呢?

王小波解释说,古蜀道有四条道,即金牛道、米仓道、阴平道和荔枝道。

荔枝道是唐天宝年间因杨贵妃喜食荔枝而运送荔枝的道路,一般指的是由重庆涪陵经通州、洋州由子午谷运送至长安的驿道,全长1000多公里。

当时,史坝水驿(今合江县白米镇)是合江荔枝外运总站,全县的荔枝从史坝水驿出发,经白沙、江津、重庆、长寿,日夜兼程到达涪陵荔枝专驿,然后经荔枝道送到长安。

“由此可见,合江是唐代以来荔枝的重要发源地和供应地。”

图片

长江合江段

在合江境内,荔枝古道则应包含水路和陆路两段,水路有长江道和赤水道,长江道由神臂城、大桥、白沙、望龙、符阳到史坝水驿;赤水河道由车辋、法王寺、先市、荔江、真龙、符阳到史坝水驿。

陆路是从河坝道、福坝道、先坝道,也就是今天的凤鸣、福宝、先滩这一带同样运送到史坝水驿。

合江至涪陵水路205公里,涪陵至西安1000余公里。

荔枝如何保鲜?王小波认为,荔枝连枝带叶折采后,用福宝原始森林中胸径大、竹筒长、竹壁厚、韧性好的生楠竹作装载用具,精选色泽好、韧性好的楠竹壳作封固盛装荔枝的竹筒洞口的封皮。

到专驿后,即从荔枝筐中取出带有枝叶的荔枝,选剪新鲜荔枝,在随船运到的生楠竹竹筒上开一个洞,将荔枝装进竹筒中,以竹笋壳粘泥封固洞口,借助竹的生气使荔枝保鲜。

随后,由驿马沿“荔枝道”经垫江、梁平、大足、达县、宣汉、平昌、万源、镇巴、定远、西乡等地进入子午道,到达京师西安。

图片

这样的情景,有《方舆纪胜》云:“当时以马驰载七日七夜至京,人马毙于路者甚多”。

不过,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晓东则认为,泸州入贡荔枝的方法,应该是“整树船运”:船一边走、树一边长、果一边成熟,到船无法再行处,正好果熟,然后摘果飞骑而去长安,正好三日可达【见《大巴山蜀道中的水道功用考察》(赵晓东周努和),《文史杂志2024年第2期》】。

在赵晓东看来,泸州的荔枝道研究,没必要纠结在陆路,需明白自身本有“泸州荔枝道”。

据他研究,“泸州荔枝道”的具体走向为:泸州、合江、重庆(顺长江),而后合川(逆嘉陵江),再到渠县、达州、万源(逆渠江及其上游),再到陕西紫阳、安康、旬阳(汉江),然后摘果、陆路飞马到长安。

时光如白驹过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今的荔枝道不可能再以完整的形态出现。

但在合江县辖区尚存的古道等遗存,都在默默诉说着它昔日的故事。

来源:川江都市报

作者:周菁 杨理 张若涵

来源: 川江都市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