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唐僧的成都岁月‖黄晨旭

作者:黄晨旭 来源:成都方志 发布时间:2024-05-18 14:46:15 浏览次数: 【字体:

唐僧的成都岁月

黄晨旭

千年前,他“蓉漂”数年,在成都受戒成为真正的唐“僧”。千年后,他的部分灵骨存放在成都供人瞻仰,留下诸多故事与传说耐人寻味。他是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备受世人敬仰的玄奘。

玄奘与成都的不解之缘,跨越了千年。

身骑白马的唐僧(图源:电视剧《西游记》)

玄奘本姓陈,名祎、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他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贞观三年(629年),他从长安出发,经今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到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

玄奘西行求法,往返17年,旅程5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卷,657部。

唐代史料《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均记载:玄奘法师在唐武德元年(618年)来成都,武德五年(622年)于成都受戒。

这位举世闻名的高僧,究竟在成都居住过几年?他为成都留下了哪些独特的文化记忆?今天,我们来摆一下关于唐僧的成都龙门阵。

朝代更迭 游蜀受业

玄奘出生于隋仁寿二年(602年),仅仅过了十多年,在玄奘16岁时(618年)隋朝就灭亡了,玄奘在改朝换代的历史背景下,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

改朝换代,免不了战乱。隋唐之交,因为关中战乱,许多僧人都到四川来避难。渐渐地,佛教的繁盛之地就从长安变成了成都。

唐武德元年(618年),玄奘与他的二哥陈素(长捷法师)来到京城长安,在长安走了一圈发现佛事稀少,便对二哥说:“此无法事,不可虚度,愿游蜀受业焉。”用成都话来说:“如今长安城‘没得搞’了,不能浪费时间,我们走四川去找高僧赐教吧!”于是乎,他们踏上了赴蓉之路。

大约在武德元年 (618年)冬天(一说为暮春),玄奘抵达了成都。

玄奘画像(图源:中国民族报)

他与二哥住在空慧寺

《续高僧传·玄奘传》等记载,玄奘和他的二哥长捷法师到了成都的“空慧寺”。二哥在空慧寺中开法筵讲席, 史载长捷法师的讲席“为蜀人所慕”。

当时,玄奘还是一个沙弥童僧(仅16岁),当时14至19岁的童僧被称为“应法沙弥”,还不能登上讲坛, 《玄奘传》记载“(玄奘)晚与兄俱住益南空慧寺”。

那么,这个空慧寺在哪里?

相传,李冰治水曾凿石犀“镇水”。汉代晚期,锦江边上发现了一对石犀,于是人们修了一座石犀寺。石犀寺最初不是佛寺,后来,许多僧人在这里讲学,渐渐变成佛寺。

到了南北朝,梁武帝的儿子萧纪受封于四川,他改石犀寺为“龙渊精舍”,人们就把这里喊成“龙渊寺”。

到了唐代,为避讳唐高祖李渊的名字,改名“空慧寺”。空慧寺毁于唐武宗灭佛时期,大中元年 (847年) 此寺重兴, 更名“圣寿寺”。

到了元明时期,寺名又改回“石犀寺”,明代曹学佺考证了龙渊寺与古空慧寺、石犀寺的关系,在《蜀中名胜记》之中将石犀寺列为成都“南门之胜”。

清末刘沅考证, 其地即清之将军衙门街, 古江渎庙、龙渊石犀处。也就是今天青羊区金河宾馆、将军街、西胜街一带。

空慧寺、大慈寺与多宝寺

玄奘不仅在空慧寺学习,还曾到成都各大名寺学习,他“二三年间究通诸部”,养成“游八纮, 穷玄理”的佛学修养和浓厚且严谨的佛教研读兴趣。

玄奘在成都的另一件大事是“受具学律”。到成都的第四年,玄奘已20岁,《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述:“法师年满二十, 即以武德五年 (622年) 于成都受具……”

“受具”是“受具足戒”的简称,是佛教徒全面接受戒律的一种仪式。佛教徒受具足戒后,才能取得正式资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僧人。相对于出家的剃度,受具足戒标志着完全踏入佛门。

玄奘法师像(图源:图虫创意)

关于玄奘在成都哪里受戒,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史学界长期有争议。在成都民间,老百姓也有自己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玄奘就是在二哥讲学的空慧寺受戒。因为在既往史料中,只明确写到玄奘兄弟俱住空慧寺。这一说法长期被学界认可。

第二种说法,就是民间广泛流传的“唐僧在大慈寺受戒”。如民国《成都市指南》记载:“大慈寺位于本市城东隅,建自隋朝。唐初玄奘法师行脚来蜀,即于该寺受戒。”

唐代大慈寺全景(图源:成都市大慈寺官微)

又据黄运喜的《玄奘的四川之行》、冯修齐的《玄奘在成都大慈寺受戒考论》等文考究,玄奘在成都时,还曾到多宝寺学习。

多宝寺,在成都东城外10里,相传魏晋时期自印度而来的千岁宝掌和尚曾居住于此。清光绪《华阳县志·卷二十一》:多宝寺,治东城外十里,魏晋时宝掌禅师道场,唐显庆间重修,道因法师藏经于此。明正统间重修,崇祯间毁国朝康熙二十九年释百城重建,雍正十一年重修。

多宝寺在20世纪30年代改建为多宝寺小学,现已不存,遗址在今成华区多宝寺路沙河西畔。

在成都结缘《心经》

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关于玄奘法师与《心经》的一段记载:

初,法师在蜀,见一病人,身疮臭秽,衣服被污,悯将向寺,施与衣服饮食之直。病者惭愧,乃授法师此经,因常诵习。至沙河间,逢诸恶鬼,奇状异类,绕人前后,虽念观音,不得全去,即诵此经,发声皆散。

相传,玄奘法师在成都时,曾看见一位身患恶疾、衣服肮脏的人,他慈悲地将僧人带回了寺庙,给他衣服和食物。这个人十分感激,就传授给玄奘《心经》,玄奘时常温习。后来,玄奘西行取经,到了西域沙漠,遇到了一群鬼怪,他口念观音,那些鬼怪也没有完全离开,于是他念起在成都学习的《心经》,鬼怪全散去了。

玄奘西行(图源:纪录片《玄奘之路》)

著名巴蜀文化学者谭继和曾指出,玄奘在成都的这个故事,与成都百花潭“浣花夫人”的传说很相似。传说浣花夫人也曾见到一位见衣服肮脏、身生疮疥的僧人,她为之清洗,每洗一处肮脏,就出现莲花一朵,百花潭由此而来。

百花潭公园(图源:成都市百花潭公园官微)

可见,玄奘也受到了不少成都文化的浸染。成都自古以来就有助弱、济困的优良美德,这份美德,从浣花夫人而来,也从玄奘法师而来。

到了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成书后,人们都很熟悉一个情节:唐僧每每遭遇劫难,就口念观音菩萨、《心经》以求保命。这个情节就是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而来,从成都而来。

观音信仰 源于成都

据史料记载,玄奘在成都空慧寺居住时,拜观音菩萨圣像非常虔诚。宋神宗熙宁三年 (1070年),北宋河南洛阳人侯溥在成都写了《圣寿寺重装灵感观音记》,其中一段说:

院有观音塐像,则唐奘三藏蚤岁行道乞灵之地,久历年所,像以坋溆肯,此春始议完饰,向佛之人相与施助,今兹观音大士与奘公侍立之像,熠然以新。

翻译为成都话就是:成都圣寿寺(即古空慧寺)有一尊观音菩萨的塑像,当年唐玄奘就在这里虔诚地拜观音……信众们都来捐钱维护,现在“观音与玄奘站在她旁边”的壁画又翻新了。

侯溥还记载玄奘“夙宵行道,环绕 (观音塑像) 虔肃, 凡三年。其地为之没踝。”也就是说,当年玄奘每天都恭恭敬敬地环绕观音塑像诵经,时间长了,观音塑像周围的地面都凹陷了。

川剧《洪江渡》 温江洪江渡

川剧高腔《洪江渡》有这样一段唱词:“庚子年间洪水涌,红漆匣儿顺水流。多蒙师父来搭救,更名就叫小江流……”

原温江专区川剧团《洪江渡》剧本(图源:史志温江)

《洪江渡》,又名《江流记》,讲述的就是《西游记》的开篇故事:唐代,陈光蕊带着全家,乘船赴洪州上任,误上贼船,被水贼刘洪打入江心。光蕊之妻殷氏,已身怀有孕。刘洪假冒陈光蕊之名上任,殷氏生下一子,恐遭刘洪伤害,暗修血书连同婴儿放置红漆匣中,婴儿顺水漂流,被金山寺长老相救,取名江流。十年后,母子相认……

在成都市温江区涌泉街道原洪江村(现已撤销),就真的有个地名叫“洪江渡”,还有乡民传说唐玄奘就是在这里的小寺庙出的家。或许正是因为当年玄奘曾游历过成都诸多寺庙,这里的乡民才如此敬重玄奘,敬重“洪江渡”这一地名,这何尝不是成都与玄奘又一份跨越千年的相知相守。

温江白衣寺(作者供图)

九九重阳节

1942年,玄奘顶骨舍利在南京大报恩寺三藏塔遗址意外出土,举世震惊。成都是玄奘法师出家后受戒的地方,并在此生活过5年,遂成都请回顶骨舍利一份。舍利最早供奉在净慈寺内,1958年后又移置成都文殊院藏经楼。

唐僧像(图源:成都文殊院官微)

自武德元年 (618年)到达成都,至武德六年 (623年)玄奘通过一些往返长江水路的商人帮助,搭上船只沿江而下离开成都。

玄奘在成都一共度过5年多的光阴,他的学识在成都得到丰富,他的性情在成都得到滋养,他与成都文化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来源:成都方志

作者:黄晨旭

来源: 成都方志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