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关于“两弹”金质奖章和纪念章的回忆‖范忠琪

作者:范忠琪 来源:曙光初照902 发布时间:2024-05-11 13:31:02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两弹”金质奖章和纪念章的回忆

范忠琪

本文作者范忠琪

我曾荣获过两枚“两弹”纪念章,一枚是1984年10月荣获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纪念章,一枚是2017年7月荣获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章。

1984年获得的纪念章(左)和2017年获得的纪念章(右)

1984年10月荣获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纪念章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颁发的,与此同时核工业部还颁发了荣誉证书。

1984年获得的荣誉证书

荣誉证书上写道:

范忠琪同志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了贡献。为了激发艰苦奋斗精神,继续开拓前进,为国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特授荣誉证书,以志鼓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公章)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

2017年7月荣获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章是由二九(北京)联谊会颁发的,与此同时联谊会还发放了纪念册和明信片等。

2017年颁发的纪念册和明信片

为感谢母校浙江大学的培养,我在2023年4月将以上纪念章、荣誉证书和一些有关核武器研制历程的资料,馈赠给了母校档案馆保存之,以报答母校的培养之恩。

2023年馈赠纪念章、荣誉证书和一些有关核武器研制历程的资料给母校浙江大学档案馆保存

在馈赠仪式上,我还给浙江大学校友们讲述了曾在核武器研制单位工作的浙大师生,从最初的17号工地到青海221厂,再到四川902基地所走过的艰难道路和作出过的杰出贡献。

2023年4月在浙江大学给学生讲述核武器研制

还记得,在1984年10月收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纪念章和荣誉证书时,我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这是因为我那时已调离了九院,不在核工业系统工作,但是九院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两弹”研制时期曾在九院工作过的老同志,没有忘记我这个曾在九院设计院十年(1964—1974)青春的工作。这件事令我终身难忘,直到今天已过去整整50年了,每当想起便会有一种暖流涌上心头。

特别是当我了解到,我们这些已调离九院的同志之所以能够和在院里的同志们同样获得纪念章和荣誉证书,是跟九所(理论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细致而辛苦的工作密切相关的,就更是在激动的心情上面又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感动。所以在这里,我要特别讲述一下九所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这个故事,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谢。

事情的原委是在1982年10月,国家科委在评选国家自然科学奖时,将九所申报的项目《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这个大奖是对九所“两弹”(原子弹、氢弹)原理研制成果的最高规格的表彰,也是对全九院科研技术人员辛苦攻关工作的充分肯定。

为此,国家科委向该成果的九位署名作者颁发:

“科学”金质奖章1枚;奖金人民币合计1万元;荣誉证书每人各1册。

1982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荣誉证书

1982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金质奖章

9位署名作者中,彭桓武先生为第一作者,这是众望所归的,也是当之无愧的,因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理论研究设计就是在彭先生亲自组织指导下进行的。

其余8位作者都是“两弹”研制初期九所(理论部)的业务主任和副主任,他们是:邓稼先、周光召、于敏、黄祖洽、周毓麟、秦元勋、江泽培、何桂莲。

1982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署名作者

由于金质奖章只有1枚,规定是授予第一完成人,所以当九所拿到金质奖章,把它送给第一作者彭桓武先生时,彭公却以该项成果是集体的功劳为由,并没有自己留下,而是交给所里保存,并提笔写下了“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的著名题词,勉励九所同志继续发扬“两弹精神”,不断创造出新的业绩,为祖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彭桓武先生的题词

“两弹”研制项目所获得的1万元奖金,九所是在两年后的1984年10月庆祝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年时,按平均发放的原则,分发给了当年在九所(理论部)参加过两弹原理攻关的全体科技人员——九所(理论部)先后参加过两弹原理攻关的科技人员共有六百余人,除了有特殊贡献者50元外,平均每人10元。

然而,在1984年10月发放奖金时,六百多人中实际已有一半多调离了九所,有些甚至已调离了九院或核工业系统。

但是九所在发放奖金时,却没有忘记这些当年的参与者。九所计划科和所工会对已不在所里工作的老同志们进行了认真查找和核实,以九所的名义给调出人员的所在单位发出公函,告知他们获得一等奖和发放奖金的这一喜讯。

公函是这样写的:

xxxxx(单位名称):

你单位 xxx 同志,1975年前在我所工作期间,曾参加我国国防建设中一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该项研究成果于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荣誉证书一册,金质奖章一枚及奖金一万元。荣誉证书及奖章保存在我所。该项研究成果是集体研究成果。1975年前先后参加该项研究的同志达六百余人,对已调出我所的同志,除对有特殊贡献的五位同志每人发给五十元奖金外,其余同志均按我所平均数发给。

xxx同志在我所工作期间为该项研究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现寄上奖金十元,请烦交该同志并将此函内容通知本人。

此致敬礼

北京第九研究所(公章)

一九八四年十月十六日

在这个公函里,九所是把发放的范围确定在了“1975年前在我所工作期间”,这也给九院其他各所提供了先例。正是根据九所的这一先例,所以整个九院在颁发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纪念章和荣誉证书时,也考虑到了我们这些已调离了九院的老同志,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的查询,找到了我们的所在单位和通讯地址,然后通过邮寄的方式,给我们这些参加过“两弹”早期工作的老同志们寄来了纪念章和荣誉证书,使得我们的心情非常感动,深感这些纪念章和荣誉证书既是我们这些同志从事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证明,又是组织对我们将青春年华、聪明才智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肯定和褒奖。

我是在1974年调离九院设计院,通过九院设计院和燕山石化公司之间的联系调回到了原系统和原籍地工作。而留在九院工作的同事们,他们不但继续为核工业系统的发展而奋斗,而且献了青春献终生,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了更多的成绩和贡献。

如今,我们虽然都已退休,却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起参加九院的北京二九联谊会的活动, 忆青春的战斗友谊,叙晚年的幸福生活。

我们还一起重返902基地,寻访我们过去曾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

2009年10月,在北京的15位原九院设计院老同志在留院工作的陈树山陪同下重返梓潼院部,在“两弹城”的“邓稼先旧居”前留影,前排从左至右:韩镇涛、陈昭尹、齐惠芳、崔慧辰、李增志、金丽华、王燕薇;后排从左至右:真炳备、陈永慧、李绍贵、蒋蕴萱、袁克勤、徐鸿佳、张瞰、陈树山、范忠琪。

我们还在绵阳看望了老领导和老同事,观览了科学城的风光和景色。

我们的老领导李英杰老书记到九龙宾馆来看望我们

我们看到,九院(现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已从我们当年分散的山沟里全部搬迁出来,整体集中到了绵阳科学城。在这里,我们当年所从事的事业正在继往开来,蒸蒸日上,这使我们这些老同志倍感欣慰,也倍受鼓舞,深感我们的“两弹”事业后继有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正在实现!

来源:曙光初照902

文/图:范忠琪

来源: 曙光初照902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