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摸着石头过河”的来历‖王达阳
“摸着石头过河”的来历
王达阳
导语:改革开放40多年来,如果要提一个改革开放的标志性语言,许多人会说“摸着石头过河”,而且认为这是邓小平的原创。其实,引用这句话较多的领导人是陈云。从20世纪50年代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至少可以找到6处陈云引用这句话的记载,有落在纸面上的批示,也有在谈话场合口头说的,还有在党的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但可以肯定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也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采取并反复强调的鲜明态度和重要方法。
摸着石头过河——求稳当
“摸着石头过河”原是一句民间歇后语,完整地说是“摸着石头过河——踩稳一步,再迈一步”或者“摸着石头过河——求稳当”。这富有民间智慧的歇后语后来被党内文件借用,形象地表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即采取试验的方法,逐步推广深化某项措施,强调的是要本着谨慎稳妥的态度,进行尝试和探索。
“摸着石头过河”很早就出现在党和国家的正式文件中,用于指导具体工作,特别是经济工作。如1959年农业部党委上报毛主席并党中央的报告《关于一九五九年农业生产的几点意见》中说:实行少种高产多收的方针和耕地三三制的伟大理想,必须有步骤,必须是“摸着石头过河”,一九五九年全国的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不能减得太多[1]。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材料也常引用这句话。如1981年10月29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说:“实行经济责任制,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领导,要摸着石头过河,水深水浅还不很清楚,要走一步看一步,两只脚搞得平衡一点,走错了收回来重走,不要摔到水里去。这样才能使经济责任制健康地向前发展。”[2]报告引用“摸着石头过河”,生动、准确地表达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实行经济责任制要走一步看一步地探索。
通过这几个例子,我们更清楚地体会“摸着石头过河”含有大胆探索、稳妥前进的意义。现在这句话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改革的方法论,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河必须过,改革必须进行,在河边逡巡回避问题是不行的,站在河中停滞不前更危险,倒退更不应该;第二、没有桥、没有现成的经验办法可照搬照用;第三、河水比较深,可能还有漩涡,要摸索着过,改革碰到的难题问题很多,有风险有危机;第四、慢点走,找到支点站稳了再走下一步,改革要多试验多总结经验摸索前进,试验成功了再推广铺开,既强调稳妥、也强调探索。
引用“摸着石头过河”较多的领导人是陈云
在党的领导人中,陈云、李先念、谷牧、聂荣臻等很多人都引用过“摸着石头过河”,并且经常用在指导经济工作中。
例如李先念,他长期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指导国家经济工作。1962年2月16日,李先念致信邓辰西(时任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指出:“是否在计划外进口一百万美元商品?我看还是放在计划以内,计划外用汇不到万不得已不批准,而且在订货时要一步一步地看,摸着石头过河,稳当些。”[3]1978年9月9日,国务院务虚会上,李先念在讨论现代化建设问题时,指出:“引进项目实行排队,先安排急需的和已经看准了的,其余的看准一批办一批,摸着石头过河。”[4]李先念引用这句话是对具体工作方法指导,要求对结果不确定的事物要采取边试验边探索的方法。
陈云是距今我们所能查到的党内最早提倡、明确使用并反复强调“摸着石头过河”的领导人。在《陈云文选》《陈云年谱》中,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到改革开放新时期,至少可以找到6处陈云引用这句话的记载,有落在纸面上的批示,也有在谈话场合口头说的,还有在党的正式会议上的发言。
1961年3月6日至8日,陈云在听取化工部汇报时说:“看来,一件工作的改革,要先进行试验,不能一下就铺开来搞。搞试验要敢想、敢说、敢做,但在具体做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要把试验和推广分开,推广必须是成熟的东西,未成熟之前不能大干。”[5]先试验,再总结,然后才推广,反映了陈云注重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的工作思路。
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卓越贡献。在探索改革的道路上,他把“摸着石头过河”作为领导经济工作和全面改革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对全党作出要求。1980年12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话,说:“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因为我们的改革,问题复杂,不能要求过急。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开始时步子要小,缓缓而行。这绝不是不要改革,而是要使改革有利于调整,也有利于改革本身。”[6]
陈云的讲话既是对当时经济调整的具体要求,也是关于改革的方法论指导。他强调要“摸着石头过河”,是说改革要从试点着手,边调整边前进。这也是陈云一贯提倡的注重试验、随时总结经验的工作方法,即,对不很懂的事情,要反复地、全盘地考虑,还要经过试点,才能弄清楚决策是否正确,办法是否完备。
陈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多次强调坚持“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思想方法的重要性[7]。1984年6月30日,陈云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反映美国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顾问爱德乐对我国财经工作提出两条意见的内部材料上批示:“有经历的外国人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所有外国资本家都是如此。凡属危险项目,他们不搞,宁吃利息。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8]
陈云强调“摸着石头过河”着重点在于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经验。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些观点认为,“‘摸着石头过河’说明改革缺乏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9],导致“改革措施不配套、目标模糊、阶段任务不明确”[10],“一个粗糙的总体改革方案也比‘摸着石头过河’好”[11]。关于这些讨论,陈云认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摸着石头过河”是强调在实践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的含义。1988年5月12日,陈云和浙江省委负责同志谈话时,说:“有人在报上批评‘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但没有讲出道理来。‘九溪十八涧’,总得摸着石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我没有放弃。”[12]他在这次讲话前后,反复强调要坚持摸索前进、注意总结经验。1988年10月,陈云与当时的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再次指出:“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里,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的办法,看来困难不少。你们正在摸索,摸索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是难免的,还可以继续摸索,并随时总结经验。”[13]
“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的态度和方法
很多人以为“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经常说的一句话,但实际上查遍权威的邓小平著作,包括《邓小平文选》,改革开放前的《邓小平文集》,以及记录邓小平生平思想的《邓小平年谱》,都没有查到邓小平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查阅与邓小平有过接触的人所撰写的回忆文章或访谈材料,也没有发现有人讲到邓小平说过这句话。最典型的例子来自国家原副主席荣毅仁撰写的《“勇于创新多作贡献”》一文,其中说到:“小平同志告诫大家:改革‘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就是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14]其中,“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了引号,这是邓小平的原话,《邓小平文选》有记载;而“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作引,说明这不是邓小平的原话。可以理解,荣毅仁的回忆反映了邓小平没有说过这句话的记载,但是在改革开放中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的思想。该文出自邓小平逝世一周年之际中央文献研究室采访编辑的《回忆邓小平》一书,材料严谨可靠。
笔者还查阅了《人民日报》和中国知网,搜索了1976年至2000年期间发表的包含“摸着石头过河”的文章,发现起初学者们并没有将这句话当作邓小平的语言来引用,只是提到改革开放是邓小平领导的,并把“摸着石头过河”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方法、思路来讨论。但逐渐地,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一部分作者把“邓小平说”和“摸着石头过河”联系在一起,渐渐地有人认为是“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的小理论”[15]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被人们认为是邓小平的原话,还一度被传播为邓小平的“摸论”。
虽然没有邓小平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句话的记载,但并不是要把邓小平和这句话撇清关系,恰恰相反,邓小平虽然没有说过“摸着石头过河”这几个字,但可以肯定地说,“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采取并反复强调的鲜明态度和重要方法。
对于上文提到的陈云在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邓小平明确表示赞同,他在会议结束的当天发表了《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开篇就说:“我完全同意陈云同志的讲话。这个讲话在一系列问题上正确地总结了我国三十一年来经济工作的经验教训,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16]他还说:我们要找到发展的路子、实现现代化,需要继续摆脱各种框框的束缚,“真正摸准、摸清我国的国情和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17]。更早的时候,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邓小平就提出:我们管理经济,“在全国的统一方案拿出来以前,可以先从局部做起,从一个地区、一个行业做起,逐步推开。中央各部门要允许和鼓励它们进行这种试验。试验中间会出现各种矛盾,我们要及时发现和克服这些矛盾。这样我们才能进步得比较快。”[18]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改革开放采取先试验、再总结、改进、推广的方法,这种改革开放的基本思路就是“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说:改革要“先从一两件事上着手,不能一下子大干,那样就乱了。国家这么大,情况太复杂,改革不容易,因此决策一定要慎重,看到成功的可能性较大以后再下决心”[19]。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创办经济特区就是先从四个经济特区开始,逐步扩大到十四个沿海城市,再一步步向全国的纵深推广。1979年7月到1980年底,在邓小平的领导支持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正式成立,这些被视为改革开放“试验田”尝试了一系列新的做法、形成了很多新的成功经验,在全国产生极大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
改革要“摸着石头过河”,邓小平并不是一味求快,而是激励全党面对改革开放这个崭新实践,冲破思想藩篱,大胆开拓,稳妥前进。“胆子大”和“步子稳”,邓小平总是结合在一起说的。邓小平把改革当做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说:“我们确定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所谓胆子要大,就是坚定不移地搞下去;步子要稳,就是发现问题赶快改。”[20]一方面,改革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万无一失,要大胆试验,只有通过试验不断取得经验才能推进改革的深入,逐渐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制度。另一方面,通过试验的方法意味着改革开放要不断总结经验、及时纠正错误。1986年9月,邓小平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向全世界介绍我国的改革事业时说:“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21]
证券、股市在20世纪90年代初属于新鲜事物,究竟应该怎么认识,人们看法不一。针对这项新事物,1992年2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到:“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22]在这次十分重要的谈话中,邓小平还语重心长地指出:“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23]
可以看出,邓小平与陈云对改革开放的基本思想观点是完全一致的。有学者指出:“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摸着石头过河’也视为邓小平的一个重要思想,看作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思想。”[24]
注释:
[1]《中共中央批转农业部党组关于一九五九年农业生产的几点意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9.10—1966.5)》第30册,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37页。
[2]《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83页。
[3]《李先念传》编写组、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李先念年谱》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09页。
[4]《在国务院务虚会上的讲话》,《李先念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6页。
[5]《陈云年谱(修订本)》(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77页。
[6]《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9页。
[7]赵士刚:《“摸着石头过河”小议》,载《党的文献》2006年第1期。
[8]《陈云年谱(修订本)》(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406页。
[9]潘维明:《对理论工作的一点看法》,《人民日报》1985年11月29日。
[10]《1986年经济实况分析和近期展望》,吴敬琏、胡季等主编《中国经济的动态分析和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8页。
[11]姜庆湘:《一个粗糙的总体改革方案也比“摸着石头过河”好》,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87年第3期,第11—12页。
[12]金冲及、陈群主编《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789页。
[13]陈云:《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陈云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5页。
[14]荣毅仁:《“勇于创新 多作贡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回忆邓小平》(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22页。
[15] [日]矢吹晋著,张惠才摘译:《邓小平的历史功绩》,载《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年第6期。
[16][17][18]《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页,第354页,第150页。
[19][20][21][22][2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第118页,第174页,第370—383页,第370—383页。
[24]韩振峰:《“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的来龙去脉》,载《领导文萃》2014年第10期,第82页。
来源:炎黄春秋杂志社
作者:王达阳(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