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人文地理】​岷江酝酿的“五和之美”‖敬城

作者:敬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11 13:18:37 浏览次数: 【字体:

岷江酝酿的“五和之美”

敬 城

雪山南风融雪汁,化作岷江江水来。

雪汁与乳汁融合,是南宋时曾在四川担任制置使兼知成都府的范成大对岷江的赞誉。相比地球上或华夏大地上母亲河共性的美,孕育出“天府之国”的岷江水,更有哪些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闪光之处呢?我们认为:岷江的别样美,在于她酝酿、滋长、哺育并调和了五种美,让岷江的色泽、味道、性格、气运、风物等等,“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

一曰水之壮美,壮在“岷江之水天上来”

“岷江之水天上来”,不是附会的“黄河之水”,而是另有一重洞天的出处与讲究:一句是来自老百姓的俗话,比如当代画家、四川美术馆馆长梁时民等的《李冰父子和都江堰》创作札记中就专门收录了一条流传在蜀地老百姓口耳之间的民谚,“岷江之水天上来,成都农家年年灾”。另几句则是出自历朝诗人的雅话,比如唐朝诗人张祜《送蜀客》说“楚客去岷江,西南指天末”。这句话的意思也很好懂——岷江在西南边的天尽头。如果说张祜的这句还比较含蓄,那么接下来的这3位就直截了当得多:宋代诗人陈容《为人赋横舟二首》“岷江汉源天上来,一夕不保如风埃”;清朝诗人黄俞《都江堰》“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当代音乐人袁鹤《都江水调》“蜀山连绵玉垒开,一条岷江天上来”。

显而易见,这个“天上来”富含巨大能量,既有壮阔性,又有破坏性,还有滋养性。

当然,无论是老百姓的谚语,还是诗人们的诗歌,都依附在岷江之水这一股澎湃的创作源泉上。岷江有东西两源,源头都在岷山南麓的松潘县:西源潘州河,源自松潘县朗架岭(高程4610米);东源漳腊河,源自松潘县弓杠岭(高程3727米)。数据显示,岷江全河落差3560米,平均坡度8.2‰,作为我国第一、二级阶梯间江河落差的典型代表,岷江平缓时若处子,高下时则若雷霆,安则润千里沃野,怒则泛一片泽国,所谓“岷江西来会众水,峡束奔湍吁可畏”是也。所以后人称“岷江之水天上来”也是站得住脚的。不光是后人,就是前人也被岷江的壮美深深打动。作为长江在上游河段的主要支流之一,前人曾把岷江当作长江正源。有经为证——《山海经》曰“岷山,江水出焉。”《水经》曰“岷山,江水所出。”可以说:没有岷江之水的壮美,就不会有长江正源之辨的历史渊源,也不会有“一条岷江天上来”的浪奔浪流。

《李冰父子与都江堰》

二曰山之秀美,秀在“绣面芙蓉一笑开”

岷江发源的、流经的、合拢处的蜀山,有着非比寻常的峻秀。

岷江发源的岷山,山脉西北东南走向逶迤700多公里,自古就有“千里岷山”之说。值得一提的是,岷江东源的弓杠岭,藏语意思为“都喜欢山”。或是冥冥之中的风云际会,伟人率领红军从这里过后,也留下“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欢喜,这是双重叠加的喜之秀也。从高原下来奔流到龙门山口,青城山与玉垒山向我们走来。“当封分为王岳长,天地截作神仙乡”的青城山,与“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的玉垒山,怀抱“三遗”——世界文化遗产地、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3个世界遗产于一体,这是“遗”之秀也。岷江从成都平原奔腾走过来,便是岷峨之间、远望如眉的眉山,与寿高880岁的彭祖“生于斯”而得名的彭山,这一团山——包括眉山的长眉相、仁寿的仁者相、彭山的寿者相,都蕴藏着长寿之意。尤其是彭山,作为“全国唯一经多学科专家论证的中国长寿之乡”,还被称为千里岷江的“和源归宗”之地,这是岷上养生的“寿”之秀也。到了乐山,凌云山上“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宝相,与大佛脚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让人不禁沉醉于“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论语及其妙悟之中,这是儒释交融的“乐”之秀也。再越两屏山——屏山县的锦屏山与翠屏区的翠屏山,岷江挂起云帆、破屏而起,涌入大江东去的滚滚洪流,鸡鸣三省、两江汇聚、一城风雅,这是“合”之秀也。

岷山之“喜”,炼的是坚韧;青城之“遗”,修的是厚重;彭山之“寿”,养的是绵远;乐山之“乐”,参的是智慧;越过屏山之后的“合”,抱的是宽阔。山水相依的骨骼与脉络里,涌动着岷江“云山如锦绣,清江万里流”的秀气。

三曰人文荟萃之风神美,滋养了中国文人的第一流

享有“封建王朝最后一位儒家圣人”之誉的曾国藩曾说:“楚客初来询物俗,蜀人从古足英雄”。这句话不是客套话,因为仅在文化圈,岷江的秀气已经滋养出自夏以降风神潇洒第一流的文化人物。比如在“岷山导江”,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比如《史记》记载的“蜀郡成都人”赋圣司马相如;比如《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提到的两位主人公,蜀相诸葛亮与汉赋四大家之一的蜀人扬雄;比如以一篇《陈情表》感动天下的李密;比如从成都登船(或在合江亭码头,或崇州的岷江码头)顺岷江而下,一路唱着“峨眉山月歌”的诗仙李白;比如在岷江上“相望六十里,共饮玻璃江”,一身自带岷峨雪浪与锦江春色苏东坡苏大学士;比如生于岷沱之间,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明朝状元公杨升庵……就连以儒学“异端”自居的李贽也大为感慨:“岷江不出人则已,一出人则为李谪仙、苏坡仙、杨戍仙。”

老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文化。著名学者李后强说,岷江所经山清水秀,必然多出大文豪。千年雪岭阑边出,万里云涛坐上浮。这是岷江的水秀气、干云气,滋养着岷上人的旷世文胆、雕龙文心、盎然文气。

四曰粮之丰美,浇灌了“天府粮仓”的核心圈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治水史,一部依水种粮史。

得益于李冰及其前后的治水人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曾经野性十足的岷江终于被驯化成造福于民的利水。自岷江上无坝引水的都江堰建成,成都平原遂“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有数据为证:《史记》说“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华阳国志》说“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赵朴初说“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如果说这些数据都是概数,还可以精细化:岷江流域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四川境内12.6万平方公里,占到全省面积的25.93%。2022年,四川省粮食播种面积9695.3万亩、居全国第6位,粮食产量702.1亿斤、居全国第9位。其中,岷江流域是首屈一指的粮仓担当。也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时专门指出:“成都平原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为此四川专门下发《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提出按照“1531”即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布局整体推进。

五曰酒之醇美,酝酿了滋味最绵长的将进酒

有人把赤水河称为美酒河,因为这条河上先后酿成了茅台酒、郎酒、习酒;也有人把大运河称为江苏的美酒河,因为这条河上先后酿出绿豆烧酒、双沟大曲、洋河大曲、桂花甜米酒……以此观之,我们称诞生了洞天乳酒、水井坊酒、全兴大曲酒、文君酒、五粮液系列酒的岷江为中国之美酒河也是实至名归。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岷江与长江交汇处的宜宾视察工作。站在三江口,察看了解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202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2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13条重点流域水质均为优,其中岷江等水质优良率为100%。水好,此一归也。近年来的白酒江湖流传一句著名的评语:“铁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五粮液稳踞浓香型之王,与酱香型的茅台比肩为国酒双雄,此二归也。在全世界的餐桌上,只要有中国人端起酒杯的地方,我们总是能听到李白的举杯邀明月,臣是酒中仙,呼儿将出换美酒,将船买酒白云边;总是会念叨苏东坡的一尊还酹江月,诗酒趁年华;总是要笑说杨升庵的一壶浊酒喜相逢……有了这些诗,中国人的酒才有了精魂,此三归也。

春风万里岷江水,吹作香醪尽意青。是啊,正是岷江调和了五种美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才有了仍怜故乡水、万里总宜宾的青眼垂顾,也才有了未尝举箸忘吾蜀、悔作东吴万里归的无尽相思。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敬城(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美丽都市圈大数据实验室秘书长,四川画报社全媒体总经理)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