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武则天与广元风土人情‖张此吾

作者:张此吾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5-09 16:44:14 浏览次数: 【字体:

武则天与广元风土人情

张此吾

1

广元女儿节

利州女儿游河湾,南北宾朋舞翩跹。金秋飘香令人醉,疑在仙山琼阁间。

九月“女儿节”的广元,大街小巷全是女儿的世界——秀美南河只只凤舟,那是女儿竞赛的船队;沿江两岸人流络绎不绝,那是漫游河湾的姑娘妇女;女皇古寺人声鼎沸,那是八方游人在则天殿凭吊女皇。相传,因为有了乌龙山和凤凰山,这龙凤呈祥才诞生了女皇武则天。唐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在这座风光旖旎的古城,并在此度过了她纯真的童年生活。14岁时被选入宫中,后来当了皇帝。她执政的半个世纪,内修政治,外拓疆土,“重农桑、薄赋税、禁浮奢、重人才、广言路”,以及“注重地方官员的正直清廉”,对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为纪念武则天,广元妇女历年在女皇生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这一天都有“游河湾”的传统习俗。这一日的妇女,总是早早起床梳妆打扮,手拿香烛去武则天祀庙凭吊,或颂女皇恩泽,或祈祷风调雨顺,或祈求青春永驻、夫妻白头偕老……然后荡舟游河湾。妇女们乘船从千佛崖神像下始发,经严家湾、则天坝顺江而下,至洞二寺,一直到塔山湾下。两岸人流不断,有说书唱戏、练武杂耍的,也有卖刺绣品、石刻工艺品的。

当然,这一天更是青年男女相互示爱的好时机。女子往往在挑选好意中人后,把精心刺绣的香包丢给他。不少人在皇泽古寺的深处海誓山盟,永结同心,这一习俗世代相传就形成了广元独具地方特色的女儿节。

广元建市后,为与秋交会相结合,1988年起,市人民政府将“女儿节”改为9月1日。

2

广元民歌与麻柳刺绣

利州女儿游河湾,南北宾朋舞翩跹。金秋飘香令人醉,疑在仙山琼阁间。

广元的民歌很有名,民歌歌手层出不穷。“这山唱,那山和,家里放了几囤子,山中还有几岩壳”。高亢、清新的民间山歌,曾引起四川女高音歌唱家李存琏、音乐家冯光钰等人的浓厚兴趣。广元市歌手在北京参加全国演出时,周恩来和朱德委员长等老一辈革命家也观看了演唱。彩色宽银幕故事片《蜀道难》中,也录下了他们的歌声。极负盛名的广元麻柳刺绣,如同一首首质朴动人的广元民歌,清新、健康、富于创造性,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清香,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感情和审美情趣。在北京民间美术展览中,麻柳刺绣赢得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高度赞赏,盛赞“麻柳刺绣是地地道道的没有污染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如此完美实在难得”。

麻柳乡地处广元境内龙门山区,林木葱茏,沟谷幽深。过去,这里是羌族、氐族和汉族居住的地方,现在虽然都是汉族,但民族艺术源远流长,世世代代受民间山歌、民间刺绣的熏陶,再加上家传身教,就自然形成了相当深厚的民间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俗:穿的是鲜艳的服装,住的是配套木楼,栽秧、打谷、剥玉米、婚嫁喜庆都要对唱山歌,姑娘能歌善绣,青年小伙的“裹肚”,是在白底布上用红、黄、蓝、桃红、紫、黑、绿等色线缀绣的“婚姻仪仗图”;姑娘头上引人注目地缠着一大盘青丝帕,额前梳成“人”字形的“帐门式”,头上装饰着金簪、银钗,两耳垂着五光十色的耳环、耳坠,手腕上戴着一至数只圈子,衣服上的袖口、围腰、飘带以及鞋都要用彩线绣花。一个比一个漂亮的刺绣,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谁家女子巧,要看针线好”。麻柳的小女孩,多是四五岁就开始拿针,六七岁学习简单绣法,十一二岁就能绣制出各种花样。那精心绣制的手帕、荷包、裹肚、鞋垫、袜底,既是礼物,又是送给婆家考察未来媳妇是否心灵手巧的“作业”。

广元民歌内容丰富,有“薅草歌”“高腔山歌”“牛灯”“狮灯”等。麻柳民间刺绣也品种繁多,有帐帘、枕套、枕巾、围腰、袖套、衣裤、裹肚、鞋垫、袜底、床单、香包、盖头、绣花鞋等生活实用品。刺绣题材也很丰富,多取材于常见的东西,将人物、山水、动物、花卉夸张概括,形成特殊的装饰语言,借以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诸如“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喜鹊闹梅”“八仙过海”“松竹兰梅”“吉庆丰收”“年年有余”等,并常用龙、凤、狮、虎、猫、猪、荷花、牡丹、桃子、石榴、佛手等变形图案来象征吉祥如意、福寿平安,极富寓意和生活情趣。其中,最有趣的是,她们把狮、虎等猛兽化为惩恶扬善的可爱形象,浓眉大眼,虎虎有生气,装饰简洁富丽,造型生动别致。麻柳民间刺绣深深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她的各类装饰纹样千变万化,“无法中有法,有法中无定法”,色彩对比强烈,乡土风味浓厚,使人赏心悦目。千针万线、一花一草无不寄予无限深情和丰富寓意。

现在,广元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武则天童年时极喜爱母亲杨牡丹的牡丹绣花鞋和利州女儿刺绣的香包,后来当了皇帝后,常念念不忘。有一年“女儿节”,她派了99个能歌善绣的长安宫廷美女带着她的圣旨落户利州。利州都督欣喜若狂,精选了99个英俊的小伙子,与她们一道沿江而上,绕99道弯,翻99道梁,来到了龙门深山的麻柳村,建起了小楼房。从此,男耕女织,对歌绣花,过着美满幸福的日子。据说这就是“自古利州多美女”“民间山歌”和“麻柳刺绣”的由来。

3

独具风格的广元剪纸

利州女儿游河湾,南北宾朋舞翩跹。金秋飘香令人醉,疑在仙山琼阁间。

相传,女皇武则天称帝后,时常思念故乡山水,并随手剪出幅幅惟妙惟肖的山水剪影,夜深人静时对着烛光照看,就仿佛回到了那充满梦幻的幸福童年……这事传到利州后,民间开始风行剪纸,家家户户凡有喜事都剪刻张贴剪纸,门窗上,迎亲的花轿、陪嫁礼品上都贴满了大红剪纸。逢年过节,就连利州都督府都要贴许多精美绝伦的民间剪纸。这就是传说中广元剪纸的由来。

“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这是郭沫若咏赞民间剪纸的佳句。广元民间剪纸是四川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贡剪纸齐名。广元剪纸与自贡剪纸过去一直以剪刻“鞋花”“鞋垫花”“围腰花”等为正宗。广元麻柳刺绣花的大部分图案,就是从优美的民间剪纸中派生而出的。这些作品,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愿望。

广元地区的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凭着一把剪刀或刻刀,不用底稿,就能信手剪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鸡、鸭、鱼、牛、猪、狮、虎以及梅、竹、兰、菊等,都是她们喜爱的题材。在她们的剪纸作品中,“仙女下凡”“牛郎织女”“鸳鸯戏水”等象征纯洁真挚爱情;“五谷丰登”“吉庆有余”“人寿年丰”则表达了她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同时也生动体现了她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广元剪纸多是单纯质朴的造型,夸张而简练的线条,明快素雅的色调。长期以来,我国剪纸因南北地域不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郭沫若曾给予恰当评价:“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广元剪纸则受南北风格的影响,有粗犷的,也有细腻的,更有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刚柔相济的。市中区宝轮镇剪纸艺术家牛馨玲,她剪鞋花、窗花或是书法图案作品、独幅创作作品时,均是左手拿纸,右手拿剪刀,不用画稿,剪刀直驱而下,不多工夫便剪出对称或不对称的“喜鹊闹梅”“紫燕双飞”“梅兰竹菊”“春暖花开”等千姿百态的优美图案,造型简练生动。牛馨玲的独幅剪纸作品曾入选四川省展览,获一等奖。广元苍溪剪纸图案多较为均匀,有的秀丽洒脱,有的淳厚朴实。民间剪纸艺术家李止楠创作的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纯朴、粗放,有极浓郁的生活气息。李自鹏、文铭友、胡长昭等的剪纸也都是深得群众喜爱的佳作,不少作品入选国内外展览。

在广元还有许许多多不甚出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家,创作了众多的剪纸艺术品。这些民间剪纸艺术品,在美化生活和对外文化交流中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张此吾

供稿:广元市利州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