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老成都“清华” 这个地标曾是四川第一||向思燚
老成都“清华”
这个地标曾是四川第一
向思燚
对很多人来说,新华书店是记忆中最美好的地方之一。
犹记得刚入学时去买一本新华字典,放学后和同学去找教辅资料,假期里和小伙伴津津有味地看连环画,又或是阳光明媚的午后,靠在墙角细细阅读小说,用无声的阅读交流情感......这里有我们的童年,有我们的青春,珍藏着让人怀念的流金岁月。
提到新华书店,老一辈人都会把它作为家乡的地标:每个城市的中心,都有一家新华书店。
1
市中心的文化地标
在成都主要的干道人民南路上,曾矗立着一座醒目的灰色两翼合围式四层大楼——它就是新华书店大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都的第一座苏式建筑,也是成都地标性建筑。
成都市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大楼(图源:新华文轩)
新华书店大楼,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成都拓宽人民南路广场的三大工程项目之一,1954年10月建成。大楼建筑面积1825㎡,高四层,底层与第二层为营业大厅,三四层为办公用房。
这栋楼是砖混结构,采用青砖壁柱承重,各楼层面作11米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大梁,采用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槽板屋面,楼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
大楼结合城市规划要求和使用功能,呈L型,沿人民南路与西御街布置,设置3处出入口,交通流畅。
大楼造型为对称式,中间高两头低,檐部、墙身、基座为竖向三段体。正面入口为简化四柱牌坊形式,两翼女儿墙作简单装饰,突出主要出入口,有传统形式韵味。
成都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店堂(图源:新华文轩)
新华书店大楼的对面是成都百货大楼,老成都人喜欢亲切地称呼它们为成都的“清华(新华)”和“北大(百大)”,象征城市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在此交相辉映。每当节日来临,新华书店大楼与隔街相邻的百货大楼就装饰一新,在彩灯映衬下的格外绚丽夺目,是老成都人的“影像记忆”。
2
成都第一家新华书店
人民南路新华书店,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都市第一家新华书店,也是成都市最大的新华书店。
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书,想看书就只有到新华书店买纸质书,或是去图书馆看书。因在市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人民南路新华书店生意好得出奇。书店内总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20世纪80年代成都市新华书店发行网点简介(王大明 藏)
人民南路新华书店曾在全国新华书店发展历史中开创了多项第一,为成都带来过太多荣誉:
王高嵩,第一任书店经理,他带领的团队荣获了“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先进集体”,奖品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当时可是街头巷尾争相观看的“洋盘货”;
兰汝芝,书店继任经理,全国新华书店系统有名的“新华姑娘”;
曾忠玉,业务标兵,一位朴实的老新华人,全国新华书店系统著名典故“蒙眼取书”的原型……
新华书店员工苦练基本功,蒙眼找书(图源:新华文轩)
3
开创先河 行业标杆
人民南路新华书店还创新式“开架售书”开创四川省先河,成为行业标杆。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从50年代起,每到周末,书店都挤满了买书的人。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书店都是“闭架售书”,与现在的营业模式截然不同。人们买书需隔着厚厚的柜台,和营业员交流,经常是伸长了脖子也看不清书名和作者的姓名,想让营业员帮着取书,也说不清取哪一本好,非常不便。
读者踊跃购书(图片来源:青聚锦官城)
直到1965年,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刮起了新的旋风。
1965年7月,人民南路新华书店作为行业内第一家,率先去掉了横在营业员和读者之间的柜台,创新实施“开架售书”。
过去读者只能站在柜台外远望的书籍,现在可自由地翻阅、挑选书籍,营业员也从柜台里面走了出来,热情地迎接读者,充当导览。这在图书零售业具有里程碑意义。
读者在书架自由地挑选、阅读书籍(图源:新华文轩)
时代洪流滚滚向前,发展的脚步从不停歇。1997年,成都市成立“成都市人民南路东西广场改造建设指挥部”,折除东西广场及周围的老旧建筑,形成了最初的天府广场。人民南路新华书店大楼被拆除,在原址建起了“城市之心”大厦。
2003年,位于“城市之心”大厦的天府书城正式开业。经营面积3000平方米,上下三层楼,是新华文轩的大型书城,是以出版物为主、相关文化业态为辅的大型文化综合体。
人民南路天府书城(图源:新华文轩)
有一种情怀,叫新华书店。它是符号、印记、文化地标,也是乐园、灯塔、心灵彼岸。
有人在这里享受童年,有人在这里邂逅爱情,有人在这里悄然成长,有人在这里追逐梦想。
而归根结底,他们都在这里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参考资料:
[1].《成都人民南路新华书店的前世今生》,出版商务报.
[2].《成都老字号》,四川大学出版社.
[3].《新华书店见证阅读记忆:近半成都人每天阅读一两小时》,天府早报.
来源:成都方志
作者:向思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