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四川南溪董氏家族家风故事‖黄川模

作者:黄川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13 14:04:16 浏览次数:499 【字体:

四川南溪董氏家族家风故事

黄川模

对于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南溪县城的大家族,民间素有“曾包郭董黄”之说。

《南溪董氏族谱》载,南溪县城的董氏家族,祖籍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北村。明万历年间(1573—1619),董希尧由乡进士(即举人)任职云南府同知,改升告归,经四川下南道叙州府南溪县,闻川东道梗阻,遂流寓南溪东郊龙腾山下,迁惠政桥内,沿溪种花木数百株,名其溪曰虎溪,遂家居于此,即为由楚北迁蜀南之董氏始祖。没后葬龙腾山半腰“贵人天马”之穴,艮山坤向,诰授通奉大夫。其弟董希成,以经历(明代官职)身份随兄任职滇中,后与兄同入蜀南,先于兄逝,墓在龙腾山第一山庙旁,相传其后裔居麻城,未到蜀南。

董希尧之子董䙌(kui),优贡,入太学,诰赠奉政大夫。董䙌之子董时法,贡士,任云南镇南州知州,告休后适逢奢贼犯境,多年后才回家,诰授奉直大夫。

南溪董氏十一世孙董鏊,字守溪,为董思诚(心一)之次子。性宽语少,清操寡欲,耽习经史,博究儒术,同治庚午科(1870)举人。刊印朱卷时,不改其文原稿一字。后因友人为谋科举,请以其文改以己名刊行,遂绝意功名进取,还乡主讲奎峰书院,笃于事亲,与弟董釜友爱,年五十余病逝。其子董清瀛,府试第一,清俭有识,认真自守,清末任县城小学教师,声望颇高,省视学易金甫叹为“川南之冠”,与族弟董清峻、清弼齐名,时人称为“三董”。

南溪董氏十一世孙董镇(1854—1919),字星珊,年十六时父亲董思孝(百原)去世,次年母亲患病,因此勇担家庭重担。教养两弟董鐄、董铸,同居共席,友爱终身。县训导将其善行上报学使,学使赠“孝友”二字,表其门楣。

董镇博涉经史,旁及杂家,为文浑穆渊雅,尤究心于国家掌故、朝野异闻、蜀中文献及时势流变、风俗升沉之故。剖析整理,从容详尽,宏议俊辩,四座倾服。自清光绪十年(1884)至清末,历任县知事大小政务皆就身咨询而行。

董镇为政善持大体,休休有容,奖拔艺能,扬善劝恶,因此人皆敬服。在外为官的洪雅曾璧光、屏山聂光銮赏其能,欲招之入仕,董镇皆以母疾推辞,终以治乡团之功奏奖花翎加五品衔。光绪三十四年(1908),檄署新宁县训导,逾年自解职归乡,三月后母亲去世,哀伤动人。1909年,以“孝廉方正”被征,推辞不赴。1911年,农军围城,城里众推董镇为城防局总办。董镇密运方略,内集众志,外挫敌氛,终能固守待援,危城获济。

1912年民国成立后,董镇以闲居赋诗教孙自遣。1919年去世,享年65岁。生前在祖传字派的基础上补充重订南溪董氏字派为:“希贵法贤心,文万木恒思,金清琳熙土,钟源本火在,钧洪极耀增,锦水树勋培......”

董镇长子董清峻(1874—1925),字汉苍、平子,号鹤后身、冰谷。由县廪生到成都尊经书院深造,时以董狐、董仲舒、董其昌等本姓历史名人相自励,刻苦攻读,博通儒学及当代时务、海外政治科学,工诗词古文,声名日盛,省里大官也聘其帮助办学,教授经史,编写教材《人伦道德学讲义》。

位于宜宾市南溪区龙腾山龙腾阁的董清峻雕像(黄川模 摄)

1908年,清峻倡议设立国学研究所。1909年,任省咨议局议员。不久由内阁中书改任安徽知县。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招为幕僚,兼任奉天警察总局会办、法政学堂监督。

1912年初,清帝退位诏下,清峻力劝赵尔巽“顾恤民命,赞助共和,且成让朝美德”。之后客居京城,闭门潜心著述,写成近百万言《华国新书》。

1914年,清峻将其十余种著述上报政府内阁,梁启超、熊希龄阅后惊叹,请求褒奖,经中央评定学术委员会审核,其书录存于官,并决议授其为“硕学通儒”。山西按察使金永聘其为总文案,荐其任道试典试官,后被荐于袁世凯政府任职。时帝制渐萌,政局剧变,清峻乃洁身隐去。

1915年,清峻漫游南北名胜,著《颐和园词》《西湖百咏》。

1917年张勋复辟时,清峻谓“徒祸清室,无补国事”。与康有为等力争无果,遂专注于清史馆收掌校勘之职,直笔著史。

1919年,清峻父亲去世,因己病重不能归,只好寄家书道“朝得拜墓,夕死已足”,其言至悲。

1925年冬,清峻出京欲归,逝于汉口旅舍,享年51岁。

董清峻身处清末民初新旧思潮交替、中西文化碰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具有开明的胆识和前瞻的眼光,确乎难能可贵,不愧为“硕学通儒”、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同时,他与近代四川文化名人宋育仁、骆成骧、杜关、吴虞等多有书信往复或诗文唱酬,其中骆成骧赠其诗曰“我诗临海无宗派,君学江都有圣才”。现录清峻《西湖百咏》两首以管窥其诗风:

五日偷闲万里身,

春风吹雨洗征尘。

平生做惯杭州梦,

一见西湖似故人。

一门忠孝两荒丘,

四壁遗书笔阵遒。

铜像亦分阶下席,

流芳遗臭共千秋。

董清峻之弟董清嶫(ye),光绪癸卯科(1903)举人,历任山西和顺县、山阴县知事,补万泉县知事。其弟董清峄(yi),字云昭,宣统己酉科(1909)优贡生,民国初为五族共和会干事,不久被举为全川自治会会长。1914年,为实业救国、维护航权,清峄与胞兄清峻、族弟清岷(蜀尧)等集资创立嘉宜瑞庆轮船公司,庆渝号轮行于渝宜线,瑞渝号轮行于渝嘉线,并参与整治三峡崆岭险滩,开创了川南长江航运新局面。1921年公司歇业。1925年,董清峄去世。

综上,四川南溪董氏家族明清以来共出了贡士1人、举人3人、优贡2人、监生多人、廪生多人,出了府同知、知州、州经历、县知事、县教谕、县训导计7人,民国《南溪县志·人士》将其中董鏊、董镇二人列入“贤良”类,将其中董清峻一人列入“文学”类,可见其确为书香世宦之家。

南溪董氏祖宅,位于南溪区东大街原检察院区域,现已无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支董氏以董宣琳、褑琳、祚琳、昌熙(曾任宜宾师范专科学校校长)、炳瑜、明熙(从小过继改名徐明君)、董彦、董建、董立等为代表,数十人任教师、校长、中医、干部等,服务社会,几乎没有违法犯罪者。其“博学、正直、开明、孝友”的家族家风传承影响至今。

2014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南溪历史文化丛书·南溪历代名人录》收录“董清峻”词条。2019年,在南溪城东郊复建的龙腾山龙腾阁内有董清峻的雕像与简介。2019年,宜宾市档案馆举办“宜宾记忆陈列展”,有南溪董氏兄弟开创川江航运的文字介绍。可见,南溪董氏家族历史文化及其开拓精神影响深远。

-END-

参考文献

1.民国《南溪县志》.

2.1954年春节董清梁嘱董裕琳所抄清代《南溪董氏族谱》残卷.

3.《四川内河航运史》.

4.《近代巴蜀诗钞》.

5.《骆状元诗文注》.

6.《吴虞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黄川模(宜宾市南溪区巴蜀家风研究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