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凤岭晴云今与昔‖胡佳音

作者:胡佳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4-09 15:02:25 浏览次数:456 【字体:

凤岭晴云今与昔

胡佳音

甲辰年新春,资阳亮相CCTV-3综艺频道播出的央视“小春晚”《2024东西南北贺新春》。其中,外景现场之一布局在资阳凤岭公园,非遗技艺、川剧资阳河、资阳美食、年俗文化等独具特色的资阳元素也随即亮相央视荧屏,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彰显出资阳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与风貌。

资阳凤岭公园也因此一度火爆出圈,游客纷纷携亲带友前往打卡,寻春色、赏美景,感受凤岭公园独特的文化魅力。

而凤岭公园的前世今生是什么?她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底蕴?这些,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可能鲜为人知。用一句话概括:这里,是一片浸润着悠久历史的沃土,是承载厚重文化的历史长廊。

要谈凤岭公园,先从所在地雁江悠久的历史讲起。

雁江,尧为资国地,夏属梁州,周入雍州为蜀国地,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置县,因城在资水(今沱江)之北,故名“资阳”。沱江生态完美,金雁常住,故而江称雁江,城叫雁城。这里是中国早期智人“资阳人”的故乡。

资阳人头骨化石发掘地(图源:封面新闻)

“资阳人”头骨化石复刻品(图源:封面新闻)

穿越时空隧道,在这里,你可以看到35000年前一群勤劳勇敢的“巴蜀新人”开创了伟大的“资阳文明”;在这里,你可以聆听东周天文学家、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谏议大夫、辞赋鼻祖王褒,东汉五官中郎将、经学家董钧等古代“三贤”的谆谆教诲;在这里,你可以感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曹荻秋、现代作家邵子南、抗日名将饶国华、革命烈士余国祯等现代“四杰”舍生取义的奉献精神;在这里,你可以悠闲地欣赏鲤鱼桥文化、川剧高腔“资阳河”流派、半月山大佛等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景观。

“莲山沱水绕东城,金雁流霞映照江。”雁城,依山傍水,沱江、九曲河穿城而过,四周有五座含有“台”字的山环抱,并称五台,分别为宝台、天台、书台、凤台、莲台。这里拥有颇多景观,自宋代以来,逐渐有咏城周景致的记载。县人张方诗中有“资水右旋江会合,天台西直卦文明”的佳句。至明朝,则有雁江古渡、宝刹晨钟、凤岭晴云、莲池夜月、书台春晓、天台夕照、沃野双峰、资溪九曲等“资阳八景”形成。县人太仆何渊有咏八景的七律八首。而学者张圣奘在《资阳五台赋》中感叹:“虽然是五个光秃秃的土丘,但却是资阳文明的缩影啊!”

五台拱秀,是资阳古人的骄傲。1951年修建成渝铁路时,在东岳山下资溪边发现35000年前的人类化石,1981年又出土大量旧石器遗存。这里,既有灿烂的远古文明,更孕育着资阳人的现代文明。

今天,我们单说承载着“凤岭晴云”八景之一的凤台山,也就是今天的凤岭公园、市民口中的东岳山。她,竟然是沱江流域最早的公园。

从雁城西关外往外一里左右,有山北来,舒展翅膀,一如凤鸟飞翔,因此得名凤台山,有“凤舞九天”的美好寓意。这是资阳五台中最高的一座山,海拔432米。漫山林木参天,岭接晴空,云影往还,红墙绿树,相映成趣,即资阳古代八大景观之一的“凤岭晴云”。

传说凤台山上有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墨,但如今早已没有了踪影。1466年,山上建起东岳庙,别称东岳山。每年三月演出戏剧,游客如云。1857年,三贤祠建于东岳山西麓大道旁。

明朝时期,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王树楠在资阳做知县,曾在山上修建了沱江流域最早的一座公园,取名为“章园”。

1892年4月,知县王树楠寻得东岳山赖家坡(今资阳火车站背后的山)宛如凤尾的5亩空地,开辟为园,于当年8月12日竣工。园门楹联是“江城如画里,梅柳认村前”,并请善画者绘成一图,王树楠则亲自题写了两首七律。其一为:“竹户松轩面四开,看山不厌百千回。拼将老杜残生事,付与刘伶浊酒杯。烟雨一城秋池满,风霜万里客登台。浮云过眼皆陈迹,且取名花到处栽。”其二为:“共君梧院溶溶夜,一醉蓉城滟滟霞。明月清风孰宾主,耐颦宜笑有莺花。琴边流水千年意,镜里新霜两鬓华。别有相思在何处,江山到处即吾家。”

园内修建有看云步月台,右边修建了可供划船游玩的池子,取名为“野航”,左边的茅草亭子取名为“秋燕堂”,正中为“跨凤山房”,后边是休息下棋的“憩亭”,西端为花蕊夫人祠,塑夫人像,立顺圣太后碑。园子既有休闲的功能,更有许多的文化积淀和传承。

其中,提到古时候的凤岭,其灵魂便是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宫廷诗人,资阳汪家坝人。清朝初期,汪家坝改为徐家坝,在今市政府与黄泥巴山脚下的一带。夫人姓徐,才貌超人,少女时代即被朝廷选美入宫,被后蜀主孟昶选为爱妃。因为看她体态轻盈,跳起舞来如花蕊飘飞一般,故封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蓬州闲士 摄于成都东华门遗址公园,图片:四川方志图库)

但孟昶后来不理朝政,遭到宋朝攻打,孟昶没有抵挡,便带着棺材投降,花蕊夫人也被俘押往宋首都开封府。宋太祖见花蕊夫人容貌、才华出众,让其当庭写一首诗歌叙述亡国的理由,花蕊夫人脱口而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宋太祖见其回答精妙得体,为其女儿身却有大气魄而翘着大拇指称赞。

不久,花蕊夫人去世,归葬于莲花山莲台寺前,她的坟墓至今还保留着,具体位置在莲花山烈士纪念碑附近的一大土堆。1951年,西南局文教部派学者张圣奘教授到资阳,还专程去考察了花蕊夫人墓。

王树楠把公园里的花蕊夫人祠修建好后,迎神那天,云开日出,彩旗飘飞,萧鼓齐鸣,满屋光芒,仿佛看到了花蕊夫人的芳魂。县人严正相作诗来歌颂花蕊夫人:“灵之来兮缤纷,美要眇兮,愁人兮奈何?思夫君兮涕沱。折瑶萼兮焉陈?表独立兮山阿。”意思是凤岭山迎来了花蕊夫人的灵魂,在山间飘舞,十分美丽。仿佛看到花蕊夫人一腔愁绪出现在世人面前:“我该怎么办?想念亲爱的夫君而泪流满面,我摘下的仙花又献给谁?”王树楠听了很悲伤,哀悼夫人节高志亮,又感于国家兴废无常,任由列强宰割,于是作散文《章园记》和六首诗,以抒胸臆。

民国时期,地方军阀进驻“章园”。1941年园子坍塌,山上出土了铁锅铜剑和汉代的五铢钱币。1942年3月,园子东边的土地庙有龙凤钱砖80余匹。1944年春,东麓农民犁土时,发现锅剑。1988年夏,凤岭公园推土破墓,清理五铢和陶俑,墓砖尽是卷拱楔形,全都被盗墓贼盗掘过。那些纹理奇特的墓砖,浑厚凝重,反映了古代陶业的进步,后又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铁剑等。可以说,这些文物,正是古资阳时期文明的见证。

东岳山,也就是古称的凤台山,现在已打造成推窗见绿、移步换景、山水共融的公园向游人开放。“让城市融入公园,让公园拥抱城市”,凤岭公园充分诠释出繁华城市中的自然生态之境,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

如今,五台之一的凤台,仍然受到资阳市民追捧和喜爱。通过央视的播放,让“凤舞九天”“凤岭晴云”等古时景致再次大放异彩。放眼望去,满山树木繁茂,秀色喜人。秋去春来,层林尽染,相映成趣,仿如一位阅尽沧桑的老人,见证着岁月的流逝与变迁。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胡佳音(资阳融媒体中心)

图片:除提别注明外,其余为作者提供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