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尘佛相融云霞间‖申福建

作者:申福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26 14:22:02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3年第5期

尘佛相融云霞间

申福建

寺院山门牌坊,是红尘与佛国的分界线:山门外,世俗喧嚣,功名利禄,人间烟火;山门内,佛境清幽,青灯佛卷,晨钟暮鼓。山门牌坊是寺院的脸面,其佛心禅意令信众神往,其庄严精美让世人惊叹。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原内江县)凌家镇水口村留存一座山门牌坊——云霞古刹牌坊,造型端庄,斗拱繁复,雕刻精美。云霞寺本名水口寺,所在村至今仍叫水口村,因地处云霞山得名云霞寺。它始建于明,清嘉庆年间修葺,因地处龙门古镇要道,连接着自贡、泸州、内江等地,所以四面八方的商人、信众前来朝拜,曾香火鼎盛,名噪一时。云霞寺早已倾圮,山门牌坊历经岁月的风霜雪雨,却依然挺立,令人称奇。

云霞古刹牌坊坐南面北,修建于清道光年间,牌坊上刻有“大清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二日成坊”,距今已179年。整座牌坊由50余块石料砌筑,三门四柱五楼三重檐,通高10米,面阔8米。其柱比一般牌坊更为粗壮,宽度达0.67米,少了份瘦削清秀,多了份敦实厚重。牌坊用红砂石打造,在霞光中隐隐泛出红光,形成“云霞映佛”的奇观,平添了一份幽深莫测的神秘感。牌坊用深浮雕或镂空雕刻有花草禽兽、八仙故事、戏曲故事等,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整座牌坊共有8块夹杆石,居中的4个为石狮雕像,连底座有2米多高,威武雄壮,庄重大方;两边4个为石象雕像,连底座有1.7米高,憨厚可爱,神态祥和。《灯下录》云:佛祖释迦牟尼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因此,佛教把狮子视为庄严吉祥的神灵之兽而倍加崇拜。在我国民俗文化中,狮子是最为常见的吉祥神兽,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因此,云霞古刹牌坊夹柱石上的狮子包含庄严、吉祥、繁荣的寓意。但云霞古刹牌坊的夹柱石上还刻有大象,这是为什么呢?相传释迦牟尼佛降生前,他母亲看见一头白象。在中国,有太平有象、万象更新、吉象保平安的说法。夹柱石上雕刻大象,寓意平安吉祥,安居乐业,更符合普通大众的心愿。在同一座牌坊的夹柱石上既刻狮子,又刻大象,极为罕见。牌坊建设者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把信众祈求平安的心愿与菩萨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巧妙融合,传递出虔诚肃穆和吉祥安康的深刻寓意。

牌坊正面有五龙抱火焰牌“皇帝万岁”,背面火焰牌为寺名“水口寺”。通过查阅资料,至今没有发现其他牌坊在火焰牌上刻“皇帝万岁”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从秦始皇嬴政自称“始皇帝”开始,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都称皇帝。因此,火焰牌上刻“皇帝万岁”,无论朝代如何更替,都不犯上,可以一劳永逸。念着“皇帝万岁”,面对油盐柴米,这是人间凡尘。放下恩怨情仇,参禅礼佛,水口寺是心灵的栖息地。尘世与佛缘间隔一牌坊,入世与出世就在一念间。

云霞古刹牌坊上遍勒吟咏唱和,坊身前后计有题记11则、楹联4副、诗15首,近2600字,在其他牌坊上尚未见过,被誉为诗牌坊。因内江源自古汉安,?文化发达,才俊辈出,有文人感慨:“汉安多名士,诗书一牌坊!”

其一,山水诗。对云霞寺山川形胜进行吟诵,至今读来仍有身临其境之感。

壬午同科举人儒学刘景伯、知县刘景叔题,平田方澹章书的上方正梁题诗《夜宿云霞寺留别续龄上人》这样写道:

野花开满径,平田路一湾。

苔藓沼阶上,梵宇翠微间。

吠客犬常卧,忘机鸟自闲。

通过盛开的野花、平整的农田、细小的苔藓、翠绿掩映的庙宇、调皮的小狗、自在的小鸟,把云霞寺外甜美宁静的乡村生活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其间。幽静恬淡,美若世外桃源,这样的田园生活,不也是现代人孜孜以求的梦想吗?乡村生活,那是镌刻在血脉里的记忆,因此,乡愁不仅在诗里,更在人们心里。

邑庠生张文成题,刘天衢录上方正梁题诗《游云霞寺赠续龄上人》这样描述:

访胜寻幽到梵宫,一声清磬小桥东。

云迷水口春光寂,霞染山腰落照红。

......

一峰顿起一峰排,野寺丛林豁处开。

漠漠平田将绿绕,迢迢远树送青来。

这首诗对地理位置、云霞之美、连接在一起的山峰、丛林下的寺庙、平整的农田、远处的树林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写。这样的美景超越时代,让我想起习近平总书记那句著名论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甲辰夏月邑庠生陈文藻上方正梁题诗《游云霞寺歌》中有这样的描写:“晨有野农之呼叫,夕有牧童之歌啸。”那种十牛耕田、牧童短笛的田园生活仿佛就在眼前。

邑庠生陈毓品上方正梁题诗《偶经云霞山与觉惩上人志胜》有这样的诗句:“四面青山迎客笑,两行白鸟破烟还。”读到这里,呈现眼前的,是一幅生机勃勃、超然物外的水墨山水画。

其二,禅诗。富于哲理和智慧,有深刻的辩证思维,表达淡泊宁静的心境。

甲辰季夏八十叟王果大额枋题诗:

石龙喷水过凉亭,天际云霞绕佛经。

何处鹤鸣催淑景,一声嘹亮众山青。

水抱罗星寺抱亭,飞泉溅玉入花瓶。

石龙夜吼朝阳磬,好向云昙洗耳听。

这首诗阐明了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佛法并不神秘,就在大自然中,需要去观察,去聆听,去领悟。“天际云霞绕佛经”,仿佛天边云霞也围绕着佛经,想要参禅悟道。其实,这是王果“人人都可参禅”的禅意表达。当时的王果已步入耄耋之年,他对佛法、对人生的理解已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境界,只是这山、这水有了不同的韵味。

道光甲辰夏月癸酉科举人正选知县刘穉漫题,隐士张惺沐书正面上匾诗《游云霞山寺留饮即事》中写道:

朝云飞入山,暮云掀之出。

暮霞飞出山,朝云攫之入。

这首诗阐释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内涵,云卷云舒、霞飞霞落虽是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着“事物总在变化之中,没有恒定不变的属性”的“无常”禅意。

同一主题,还有这样一首诗:

闻言澈顶灌醍醐,此身忽化珊瑚树。

洞口云霞向晚归,我亦奚囊从此去。

这是对佛法的顿悟,也是对人生的感悟,抛弃名利,才能脱离羁绊,走向大光明。看见此诗,我想起唐代高僧的著名偈语。神秀作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作偈应答:“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把贪、嗔、痴比作心灵的尘埃,从有到无的参悟,是欲望的放下。但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心里能完全放下私欲?因此,从世俗的角度看,神秀的偈语警示更多,每个人的内心的确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其三,言志诗联。寓志于形象之中,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正面次下匾阳刻“风清”“月白”,分别由邑东进士王果、邑进士谢荣廷题。风清月白,形容夜景幽美宜人。这是禅宗“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境界追求,何尝不是清官岁月静好、其乐融融的梦想?没有天灾人祸,没有鸡鸣狗盗,老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云霞古刹牌坊建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偏居西南一隅的王果、谢荣廷对祖国赔款割地的屈辱感同身受,他们用“风清月白”描绘出自己的理想社会——国泰民安。

广东长安县正堂进士李天五题二檐正匾诗《回文二首奉题云霞禅院广修上人》,这样写道:

霞餐习诀妙知闻,欲色空来断俗氛。

斜径竹深烟护月,嘉名勒处仰层云。

通过佛法的感悟,斩断私欲,别让世俗的追求蒙蔽了自己的眼睛,让内心空灵起来,在清官勒石刻名处,对他们的景仰就像仰望美丽的云霞。这是清官的自省自励。

署资州内江县事苍溪县正堂毛俊章题正面主门楹联:“薄宦忝浮名,幸换到人耕绿野,犬卧花阴,市隐山居齐案堵”“行途看晚节,那能勾足踏芒鞋,手搘藤杖,禅林精舍任相于”。这副对联是毛俊章心声的自然流露。上联意为:我一个小小的县官,并没有替老百姓办多少事,却得到大家如此好评,不过是徒有虚名。值得庆幸的是,地方治理有效,人们在田间耕作,狗儿自如地躺在花下,无论城市乡间都能安定有序,和睦相处。下联意为:走过的官宦之路,最重要的是要勤政廉洁,慎行始终,保持晚节。哪里能够逃避世外,去学那些僧道方外之人,穿着草鞋,手拄禅杖,去到处游览,过休闲的日子呢?一个勤政廉洁的县官形象活脱脱地呈现在面前。封建社会的县官能有此思想境界,今天的干部应该从中受到启迪。

田园生活、佛理禅意、托物言志三种情感以诗、联的方式同时呈现在一座牌坊上,一时间怎能区分哪是佛法,哪是尘世?

《建坊记》在正面上匾 ,清楚记录了建坊历史,“今兹建坊山门外,凡题跋诸书,皆聪手笔。而其指挥经始,图度咸宜,则皆出于惩之心计。之二人者,盖又僧寮中之仅见者也。寺中有此二人,源葵上人可谓不没,而祗园佛地增光不少矣,岂不懿叹欤。”对始建主持源葵上人、经修僧本聪、主持僧觉惩给予高度评价。《建坊人记》在背面下匾,记录了云霞寺和牌坊的发起者、主持者和建设者,经修僧本聪,主持僧觉惩。工匠之名刻上了牌坊,刻有匠 :丁兴贵 ,丁兴伦;师:丁兴发,周孝模;刁:唐显芳 ,唐光星 ,周祖恩;刻 :周祖培 ,周孝永 ,刘朝照;字:易先福 (号山人)。工匠大名登上“大雅之堂”,实属罕见。让工匠与牌坊一同流芳后世,这是佛家的平等心,也是工匠的骄傲和自豪,尘世与佛家怎能截然分开?

牌坊上的书法也庄谐共生:坊正上匾的“云霞古刹”、坊背面正上匾的“恩沛佛门”和柱上的楹联都是楷书行书,显得端庄大气;诗和题记的字很小,率真自然。这是否昭示着佛法需要庄严而生活需要意趣呢?

云霞古刹牌坊是一部佛缘与世俗相互交融的立体史书,是内江那个时代的缩影。走近云霞古刹牌坊,去欣赏牌坊的壮美与别致,去诵读开启智慧的诗词楹联,去感受田园牧歌的生活,去感悟与世俗相连的佛理,真是人生一大幸事。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申福建(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