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千年遗迹 孝渡流芳‖向传君

作者:向传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21 13:24:18 浏览次数: 【字体:

千年遗迹 孝渡流芳

向传君

孝渡流芳,又称“孝渡流清”,位于今犍为县孝姑镇孝女渡。东汉时,有个叫叔先雄的孝女自沉救父,其事迹广为流传。后来,人们将这个地方称为“孝女渡”。清代,人们见这里风光优美,犹如一幅天然画卷,于是将其列为“犍为八景”之一。诗人们乘舟经过此处,常常歌咏“孝姑”的孝行,同时也赞扬这里宜人的风光。

孝女渡江景(申群林 摄)

孝名千古传

东汉时期,犍为郡符县有个孝女叫叔先雄(复姓叔先,名又作先雒、先络)。她的父亲叔先泥和,在汉顺帝时任县功曹。永建元年(126),县长派遣叔先泥和去拜谒巴郡太守。叔先泥和乘船经过险滩时,不幸溺亡,连尸体也没有找到。

叔先雄悲痛欲绝,乘小船来到父亲溺水处,放声痛哭后,投水而死。当天夜里,她托梦给弟弟:“六日之后,当与父同出。”6天之后,父女相扶,浮出江面,正如梦中所言。

叔先雄的孝行让人们很感动,于是郡县上报朝廷,为叔先雄立碑,将她的形象画在碑上,让世人知道她的孝行。后来,叔先雄的故事流传了下来,人们逐渐将这个地方称为“幺姑沱”(后正名为“孝姑”),又将这里的渡口称为“孝女渡”,将这里的岩壁称为“孝女岩”。

孝女岩(王文明 摄)

明嘉靖年间(1522—1566),著名文学家杨慎经过幺姑沱时,为叔先雄自沉救父的故事感动,于是作诗《孝津行》,盛赞叔先雄的孝行,并称她的孝行也让犍为成为“忠孝之邦”。诗云:

岷山青蟠空,下映犍为江。

江滨有孝娥,自名叔先雄。

娥父为功曹,冉冉趋府中。

泛舟越洪涛,捐躯以凶终。

娥也痛父死,临渊矢相从。

练囊封儿臂,珠环系儿躬。

寄言与兄别,别去不再逢。

宁假鼋鼍梁,直下蛟龙宫。

川后垂元鉴,江妃怜丹衷。

死抱父尸出,依泊葶花丛。

戚党悲复感,闾里唁且哄。

风谊动今古,庙貌森穹崇。

文纪与令伯,祠墓相西东。

解使犍为县,永作忠孝邦。

岷之山石可泐,

犍之江波可竭。

千秋菊兮万春兰,

孝娥之名焉可灭。

孝女渡远瞰(申群林 摄)

明万历年间(1573—1620),犍为知县吴道美为了纪念叔先雄,在这里建孝女祠。嘉庆版《犍为县志》卷三《建置志·祠庙》记载:“孝女祠,县南二十里,祀孝女叔先雄,明知县吴道美建。”同一时期的嘉定州知州袁子让在孝女祠题写了一首诗歌:

孝矣叔先雄,精诚世所奇。

……

欲赋彤管编,直追黄绢辞。

一歌一击节,兰茝不胜思。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嘉定州知州张芑曾经来到孝女渡,管理渡口的“津吏”跟他讲了叔先雄的故事。他感慨万千,写下一首词《孝渡流清》:

临流问渡,听春风呜咽,水潺湲。

津吏告余往事,至孝剧堪怜。

昔有闺中贤女,对江流,殉父没深渊。

叹情同屈子,勇于聂女,奋臂下黄泉。

正气常依,巾帼在,乱石古木响啼鹃。

多少须眉男子,风节几人传,惟有曹娥江上月。

清光映,两地昭然,看破波涛慷慨,千秋遗迹在江边。

孝渡流芳

孝女岩是典型的赤壁丹霞地貌,下临浩瀚的岷江,与对岸的子云山相对峙。在子云山上游,是马边河汇入岷江的交汇口。这里江面开阔,波光粼粼,两岸群山蜿蜒,重峦叠翠。进入清代后,人们将这里列入“犍为八景”,称为“孝渡流芳”或“孝渡流清”。民国版《犍为县志》记载:“孝女岩,即孝渡流芳,县东南二十里。赤岩半壁,崱屴临江,与子云山对峙。红绿掩映,天然一幅画图,游人把酒泛舟,大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之趣。”

大约在雍正、乾隆年间,安徽桐城诗人吴元安曾来到犍为,在游览孝女岩后,便写下了一首《孝渡流清》。诗云:

孝女栖神在此河,

清流今古不消磨。

奋身一跃蛟龙窟,

抱父双浮潋滟波。

大节允宜同屈子,

芳魂直许配曹娥。

秋来枫叶飘江渚,

疑染啼痕血泪多。

诗中提到的曹娥,也是东汉时著名的孝女。传闻,她是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人,其父曹盱溺亡于舜江(今曹娥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17天,曹娥投江寻找父亲的尸体,5日后抱父尸浮出水面。不难看出,曹娥和叔先雄的故事基本一致。

孝渡流芳(王林富 画)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仲冬,蜀中诗人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又号“蜀山老猿”,四川遂宁县人,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与袁枚、赵翼合称为清代“性灵派三大家”,又与彭端淑、李调元合称为“清代蜀中三才子”,被誉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从成都出发,乘船顺岷江出川,在经过犍为县时,写了一首诗《犍为道中》,其中四句便是写“孝渡流芳”的风景。诗云:

山根蟠石皱成茧,

玲珑百万古篙眼。

孝女岩前浪作花,

船头漩急江千转。

其实,诗咏叔先雄或“孝渡流芳”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乾隆年间,犍为知县宋锦在重修孝女祠后,写了一首《祭孝女诗》,其中写道:“孝行不可磨,汉女留芳躅……弱质付东流,孝渡传西蜀……后世景先行,都人其共勖。”又如,浙江诗人邵墩的《孝女渡》、江苏诗人吴省钦(1729—1803)的《先孝女祠》,都是借写“孝渡流芳”之景而咏叔先雄之孝行。

如今,我们来到孝女岩下,不仅可以欣赏这里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品味历史,感悟传承千年的孝道文化。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向传君(乐山文史研究者,乐山沫若书院研究员)

供稿:犍为县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