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贾名儒行:六百年徽商智慧

作者:王世华 来源:《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0日 11版) 发布时间:2024-03-20 16:24:05 浏览次数: 【字体:

王世华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0日 11版)

明清时期,江南徽州府下属六县(绩溪、歙、休宁、黟、祁门、婺源)的商人组成的商帮被称为“徽商”,其与晋商共执商界牛耳数百年。徽商的活动对明清经济、社会、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徽州人“贾居十九”,可见徽商人数之多。除盐、典、茶、木、粮食、布绸等主流行业外,只要能有所营收的行业,都有徽商跻身其中。徽商活动范围也非常大,“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五杂俎》载谓:“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它二三十万,则中贾耳。”清代出现了富甲一方的巨商,名闻遐迩。

徽商的崛起

徽州处在万山丛中,层峦叠嶂,云雾缭绕,耕地稀少且贫瘠,所谓“地狭人稠,耕获三不赡一。即丰年亦仰食江楚十居六七,勿论岁饥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须寻找生路。在重农抑商的传统社会,除生存形势所迫,思想观念的逐渐更新也是推动徽州人迈上商途的重要因素。

在传统社会,士贵商贱已成为人们的固有观念。明代中期,王阳明的心学在徽州得到了广泛传播,“四民异业而同道”的观点引起了观念变革。明嘉靖万历年间婺源人李大鸿言:“人弗克以儒显,复何可以雄视当世?有语之阳翟其人,埒千乘而丑三族,素封之谓,夫非贾也耶?”歙人许侔先说:“人之处世,不必拘其常业,但随所当为者。士农工贾,勇往为先。”显然,他们士贵商贱的等级观念已经相当淡薄了。

此期,“贾何负于耕”的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明中期歙人许大兴认为:“予闻本富为上,末富次之,谓贾不若耕也。吾郡保界山谷间,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且耕者十一,贾之廉者亦十一,贾何负于耕!古人非病贾也,病不廉耳。”即务农能获得十分之一的回报,经商只要不做贪贾,只取十分之一的利润,那经商就不比务农低人一等。歙人程季公说:“籍能贾名而儒行,贾何负于儒?”认为一个商人如果能以儒家思想指导自己的行为,那就不比儒士差。

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冲破旧观念的徽州人经商热情高涨,一大批人相继走上经商之路。

徽商的成功之道

像徽州这样处于山间、地少人多的地方,全国有多处,而独有徽州商帮崛起并取得极大成就,其中必有其成功之道。

世世代代的山区艰苦生活铸就了徽州人“能寒暑、恶衣食”的特殊品格,使其外出创业时能凭借智慧与毅力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造成商品价格相差极大。徽商正是利用这一点,把甲地低价商品运到乙地高价销售,赚取差价,并逐渐渗透盐、典、茶、木、粮食、布绸等主要行业。其中,除典业外,均是长途贩运。他们深入云、贵、川原始森林寻找优质名贵木材,扳崖谷,踏冰雪,风餐露宿,虎狼为伴,雇人砍伐木材后运到长三角地区出售。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长途运输所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为了将茶叶等物资运到广州出口,他们往往需要翻山越岭,水陆兼行两三个月才能抵达。

宗族制度使徽商能够借助血缘、地缘关系结成团体。清代徽州人赵吉士说:“父老尝谓新安有数种风俗,胜于他邑:千年之冢,不动一抔;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而宵小不敢肆焉。”徽州人往往一人在外创业成功或发现商机,就会邀约自己的亲属、同宗弟兄或同地的人前来创业,从而形成团体。明中叶休宁人汪福光“贾盐于江淮间,艘至千只,率子弟贸易往来,如履平地”。嘉靖时徽州大贾程某经商于两广,“门下受计出子钱者恒数十人。君为相度土宜,趣物候,人人受计不爽也……故人乐为程君用,而自程君为大贾,其族人无不沾濡者”。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纽带结成团队,徽商保持长期稳定,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优势明显。

贾而好儒的特点让徽商受益颇多。徽州人非常重视教育,孩子从小就要读书识字,接受儒家教育。大批有着较深儒学功底的参加科举之人,由于屡踬科场而被迫弃儒服贾,更使徽商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即使在经商中,他们也不忘读书,或“昼则与市人昂毕货殖,夜则焚膏翻书弗倦”,或“虽舟车道路,恒一卷自随,以周览古今贤不肖治乱兴亡之迹”。这也使得他们善于“以史为鉴”,学习总结历史上著名商人的经验,分析复杂的市场情况,作出科学判断。明徽商程澧外出经商,首先到各地考察,东出苏州,至松江,走维扬,北抵幽蓟,从而万货之情可得而观矣:“东吴饶木棉,则用布;维扬在天下之中,则用盐策;君郡瘠薄,则用子钱。诸程聚族而从公,惟公所决策……行之四十年,诸程并以不赀起,而公加故业数倍。”明徽商汪世贤经营彩布业,成为巨富,同人评价他:“《记》曰:‘吾治生产,犹伊吕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此数者,世贤心得之矣。”此外,受儒学的深刻影响,他们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以良好的商业道德深受欢迎,塑造了风清气正的经商环境。有关徽商这些方面的记载,方志、家谱中比比皆是。同时,这种“腹有诗书”的风骨和良好修养逐渐消除了商人与士人之间的鸿沟,也更易于他们与官员、文人学者等结交。与官员交友,自然能获得不少商业信息与帮助支持;结交文人学者,可以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声誉。明代著名官员学者汪道昆、李维桢就曾为徽商撰写寿序、传记、像赞、墓志铭等,大大提高了徽商的知名度。

徽商士意识的觉醒

清代学者戴震评徽商“虽为贾者,咸近士风”。徽商不仅在经营上按儒家伦理行事,而且在人格修养上也按士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传统社会,士几乎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其品格如孟子所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很多徽商都是这样做的,致富前修身见世,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宗族,勤劳奋斗;致富后兼济天下,视地方公共事务为己任,慷慨捐资,纾难解困,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这正是徽商士意识觉醒的标志。

清初徽人汪仕兴,初业儒,既而弃儒就商,有人曾嘲笑他:“汪氏儒族也,而子商焉,是舍本而趋末矣。”而他反驳道:“苟道存焉,曾何儒商之别哉?夫衣缝掖而冠章甫,儒之饰也,由义路而居仁宅,儒之真也。是故有拘儒焉,有通儒焉,君子之于道也,无人而不自得焉耳。曾何儒商之别哉?”汪仕兴认为评价人的标准应是品德行为而非职业。“衣缝掖而冠章甫”,只是儒的外表,“由义路而居仁宅”,才是儒的本质。可以说,这是徽商对“士”的全新认识。明后期歙县商人吴光裕(字肖甫),年轻时从父立庵公经商,“立庵公善权万货重轻,故市多倍得。肖甫间划一筹,巧出若翁上。父喜曰:‘人谓汝胜我,果然。’”肖甫却说:“岂必儒冠说书乃称儒耶?”其间充满自信。

在此过程中,士人逐渐认同了徽商。明代徽商程君,年轻时在吴地经商,“吴之士大夫皆喜与之游”。明代学者归有光在给他写的寿序中曾说:“程氏由洛水而徙……并以诗书为业,君岂非所谓士而商者欤。然君为人恂恂,慕义无穷,所至乐与士大夫交,岂非所谓商而士者欤。”明中叶歙县人黄长寿,“以儒术饰贾事”,能积能散,见义勇为,“凡阨于饥者、寒者、疾者、殁者、贫未婚者、孤未字者,率倚办翁,翁辄酬之如其愿乃止”,士人道中谨认为他“虽游于贾人乎,实贾服而儒行”。明代有官员评价徽商:“若处士者,其衷恬然,其行粹然,其品卓然,虽业贾而不竞锥刀之末,饶有儒者气象,是足以风世矣。”“财愈丰,而心愈下,禔躬端饬,雅有儒者风。”这种“贾服而儒行”“儒者气象”“儒者风”在徽商中很普遍。徽商堪称“贾名儒行”“士魂商才”。

此期,商人一改以往低人一等的形象,表现出勇于担当的气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到了近代,商人的社会作用日益显现和提升,随着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成为民间社会的中坚力量之一。

徽商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六百年徽商历史,除了丰厚的物质遗产,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徽商主要从事长途贩运,“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劳;吴越荆襄,频历风波之险”。远至日本、越南、欧洲,都能看到徽商身影。行商途中被窃、被盗、被杀或者病死的记载不绝于书,但徽商“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餍焉”,体现了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徽商开拓了国内外市场,繁荣了明清商品经济。

在经营商品上,方于鲁、程君房、胡开文、曹素功的墨,张小泉剪刀、叶开泰药、胡玉美酱、黄山毛峰、祁门红茶、汪氏益美之布等,都饱含徽商的创造心血。在经营策略和机制上,徽商多业并举,主辅兼营,几方联动,创造了合伙制、合股制,尤其是创立经理制,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比西方早了二百年。在分配制度方面,他们还创造了津贴制、小伙制、正余利制、月折制、阳俸、阴俸、功劳股等,极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胡开文墨号的创始人胡天注创造性地提出“分家不分店,分店不起桌,起桌要更名”的原则,解决了代际传续的难题,闪烁着徽商的创新之光。

“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资财何益乎”已成为徽商的共识。因此,徽商致富后,创造一切条件教育子弟,建造书屋,购买书籍,邀请学伴,延请老师,甚至鼓励子弟负笈他方,投奔名师。不仅如此,他们或创办义学、书院,或资助书院、学子。史载:“天下书院最盛者,无过东林、江右、关中、徽州。”徽州“十家之村,不废诵读”,使得徽州男子大多从小受到教育,养成了终身读书的习惯。甚至在科举史上出现“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同胞翰林”“父子尚书”“一门八进士”“一镇四状元”等佳话,戴震、王茂荫、詹天佑等文人名士都是徽商子弟。

徽商倾心支持各类社会文化事业。盐商程晋芳聘请学者校对古籍,为《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撰写传记;盐商马曰琯刻的书被誉为“马板”;鲍廷博祖孙三代坚持刊刻《知不足斋丛书》30集,嘉惠学林。胡正言第一个成功用“饾版”“拱花”刻印书画《十竹斋笺谱》《十竹斋书画谱》;汪原放第一个用新式标点出版古典小说《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镜花缘》《水浒续集》《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海上花》等。

此外,徽商在扬州和家乡兴建了大量园林,大力推动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不少宅第建筑保存至今,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酷爱戏剧,蓄养家班,不惜重金聘请编剧、导演,不断提高戏剧演出艺术水平。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四大徽班进京,演出震动京城,后又汲取了其他剧种的长处,最终形成了国粹京剧。徽商还重金收藏了历朝历代书法名画、珍稀古籍、钟鼎彝器,更带动了民间收藏热,成就了众多民间收藏家和鉴赏家,使得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得以保存。

“人饥我亦饥,人寒我亦寒。何妨以我余,而济人之难。不责人所负,但求心所安。”很多徽商拿出大量资金赞助公益慈善事业,每逢发生灾害,他们总是慷慨解囊,为民解困。方志记载了他们在经商地和家乡修路、建桥,改善地方基础设施,方便地方百姓出行的有关事迹。置义田、建义仓、立义屋、设义冢等善举更维护了地方社会的稳定。

由此可以说,六百年徽商史,不仅是一部生动的商业发展史,更是一部承载家国情怀、记录文化传承的社会文化史。

(作者:王世华,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百年徽商资料整理与研究”首席专家、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20日 11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