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省油灯背后的故事
省油灯背后的故事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精明、
厉害的时候,
会说“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真正的省油灯
长什么样子呢?
1984年,四川省文管会的考古工作人员正在邛崃市十方堂邛窑遗址五号窑包进行考古发掘,出土的一件器物(敞口、鼓腹、实足、腹侧一穿与夹层灯腹相通,内壁有一环形拱纽,深褐色胎,青绿色釉)吸引了他们注意。
省油灯
酱褐釉省油灯
邛窑典型器物——省油灯
这便是陆游在《陆放翁全集·斋居纪事》提到的夹瓷盏。
“照书烛必令短而粗,勿过一尺。粗则耐,短则近。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
陆游
明末汲古阁刻《陆放翁全集·斋居纪事》书影
因其省油的原由,后人也称其为省油灯。
省油灯是邛窑瓷器中极富工巧的器皿,主要流行于唐末至两宋时期。
制作过程
首先作一深腹杯形或碗形器,并在腹侧挖一小孔,再作一口径与之同样大小的腹较浅的盘形或碗形器,趁两者泥胎未干之际,将两者迭合,口沿全部彼此粘接。
省油灯结构图
使用方法
从夹层边上的小孔注入冷水,上层注油置灯芯,燃烧时夹层中的冷水可降低了灯的温度,减少油的消耗。
省油原理
使用时在中空的夹层中注入清水,利用水蒸发降温的原理降低油温,减缓油的燃烧速度,达到省油的目的。
省油原理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
省油灯真的如陆游所言,“可省油之半”吗?
20世纪80年度,四川大学的陈德富先生对省油灯进行了省油的测试。
选择了4件不同形态的省油灯,在夏季和冬季分别进行了测试。
结果发现夹层里盛放的水量、注水孔的位置、灯面的大小、季节的不同灯等因素都会对省油比率造成影响,省油灯平均能省油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四,个别可达百分之二十以上。
省油灯是古代一种方便节能的新型照明用具,是科学技术史上一项很有意义的发明创造。
一经出现,被文人墨客们作为名优产品赠予友人。
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中朝士大夫。按文安亦尝为玉津令,则汉嘉出此物岁三百年矣。”
在无数个埋首苦读的夜晚,陪伴文人的除了自有黄金屋的书籍,便是燃烧着的省油灯了吧。
来源:邛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撰稿:邛崃市文物保护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