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泸州城市精神的文化底色‖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3-12 14:37:19 浏览次数: 【字体:

泸州城市精神的文化底色

袁 征

在四川省,有多个城市相继确立了自己的城市精神。泸州市的城市精神以酒城文化、诗歌文化、川剧文化、龙文化、红色文化为底色,别开生面,耐人寻味,催人奋进,其表述语为8个字:“醉美大气 文明进取。”

俯瞰泸州城区(牟科 摄,图源:四川日报)

泸州,古称江阳,别称酒城、江城,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滇黔结合部。泸州是全国区域中心城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南翼中心城市,长江上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

夏、商时,泸州属梁州。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秦灭巴蜀,设巴郡,泸州归其管辖。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长江与沱江交汇处设江阳县。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置江阳郡。

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置泸州。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泸州为泸川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复置泸州。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

1935年,设四川省第7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泸州先后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泸州专区专员公署、泸州市所在地。

1960年7月,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县划归泸州市。

1985年6月,宜宾地区的叙永县、古蔺县划归泸州市。

1996年7月,泸州市设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截至2021年底,泸州市有乡级行政区126个。户籍登记159.01万户,户籍总人口506.73万人。

泸州市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酒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联合国人居奖·良好范例”等城市名片。

泸州市在确立自己的城市精神时,开宗明义采用了“醉美”一词。显然,这是经过认真推敲和仔细斟酌的。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文化、地方特产、民俗风情、产业结构和发展潜力等角度看,“醉美”二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泸州市的地方特色。

合江荔枝(袁韧 摄)

“醉美”一词,首先表现在泸州市的醇香美酒上。

汉语中的“醉”,为左右结构。左边部首“酉”表示酒,右边的“卒”表示终结。醉的本意是醉酒,它提醒人们,过量饮酒会导致昏愦或神智不清,那就是醉了。

泸州地处北纬28°,长江上游,聚集了酿酒所需要的气候、土壤、水源等优势条件。培植了绝佳酿酒糯红高梁,孕育了酿酒微生物和古窖池群,成就了泸州这一天生的白酒酿造黄金宝地。

泸州酿酒始于秦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发展于当代。营沟头出土的晚唐五代时期的小酒具证明,泸州是世界上最早具备生产高度酒(蒸馏酒)能力的地区。1986年,泸州纳溪区出土的明代麒麟温酒器,构造独特,情趣生动,在我国古酒器中尚属孤品,成为泸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泸州市百子图广场上的麒麟温酒器雕塑(袁俭 摄)

泸州是全国唯一被官方命名的“中国酒城”,全国唯一拥有两大中国名酒的城市,全国首个“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全球唯一拥有浓酱双优白酒的核心产区,联合国粮农与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地球同纬度上最适合酿造优质纯正蒸馏酒的生态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有数据表明,全国平均每生产4瓶白酒,就有1瓶产自泸州。

在泸州,盛开着“泸州老窖”和“郎酒”两朵中国名酒之花。人们只要一提到泸州,自然会想到“国窖1573”“泸州老窖特曲”“红花郎”“青花郎”等美酒。

浓香鼻祖泸州老窖创造了“自然制曲、固态发酵、甑桶蒸馏、陶坛陈酿”的工艺,薪火相传23代,是中国唯一以城市名命名的品牌白酒,获得过许多荣誉。

自明朝延续至今的泸州老窖1573生产车间(图源:四川日报)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成都会议上说:“四川还有一个郎酒嘛,解放前就很有名,要加快发展!”当年,国营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成立。作为酱香典范,郎酒采用“一年一周期、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的传统酿制技艺,获得了诸多殊荣。

2023年7月14日,四川卫视报道古蔺县酿好一杯“数字美酒”(徐淑琴 截屏)

提起“酒城”的由来,人们自然会想到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

1916年2月3日,朱德在《除夕》中写道:“护国军兴事变迁,烽烟交警振阗阗;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在这里,朱德第一次将泸州喻作“酒城”。从此,泸州的“酒城”美名不径而走。

1963年,朱德在长江边罗汉场泸州老窖酿酒车间里品尝老窖酒后连连称赞:“好酒,好酒!”并转身对周围的人说:“泸州老窖香得很!来,你们都尝尝!”在场人品尝后,个个赞不绝口。朱德看到当年的小酒坊变成了大车间,很是欣慰,留下一张照片作纪念。

朱德在泸州老窖罗汉酿酒基地留影(图源:方志四川图库)

1983年12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泸州,留下了“风过泸州带酒香”的感慨。

2019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酒业协会正式授予泸州“中国酒城”称号。

泸州城乡居民喜欢饮酒。亲友聚会时必以美酒款待,有“无酒不成席”之说。20世纪80年代前,泸州农村一般喝高粱白酒,又叫“烧酒”。赶集时,三五个朋友聚在场镇上喝个单碗,逢节庆时则放开喝。1990年后,农民收入增多,富裕家庭喝起了瓶装曲酒。城市居民多数喝泸州老窖、郎酒或其他优质酒,并根据各自酒量和喜好,分别选喝高度、中度或低度酒。至2005年,以枸杞、红枣、杜仲、桂圆肉加冰糖泡制“枸杞酒”和酸梅泡制“梅子酒”开始盛行。

泸州市城乡居民饮酒时喜欢划拳行令。划拳以“一字清”“江湖拳”为多,还有划“单双”、划药名拳、地名拳、戏名拳的。2000年后,开始划“保保拳”。将席上饮酒者分为两派对划,输方每人饮一个令子酒;敲“棒打虎”,以棒打虎、虎吃鸡、鸡啄虫、虫蛀棒,输者喝酒;翻牌,按翻到纸牌上数字,数到谁该谁喝;摇骰子,按摇出骰子数字,数到谁该谁喝或以摇出的点子多少定输赢。

泸州市张坝桂圆林公园(孔海京 摄)

“醉美”一词,同时表现在泸州市的诗词歌赋上。

酒与诗,自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酒中有诗,诗中有酒。酒是杯中的诗,诗是笔尖的酒。酒能醉人,诗亦能醉人。诗文化很大一部分就是酒文化,酒文化很大一部分变成了诗文化。适量饮酒,会令人心情舒畅,忘却烦恼,全身放松,减轻疲劳,振奋精神,彰显豪气,引发豪情。正如杜甫云:“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出生于泸州的尹吉甫是周宣王时期的大臣,中国诗歌的创始人,被尊为“中华诗祖”。他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采风者、编纂者,堪称旷世天才。千古流传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等经典之句,无一不是尹吉甫采集整理而成的。《诗经》中的《崧高》《烝民》《六月》《韩奕》《江汉》《都人士》《蓼莪》等名篇,皆是尹吉甫所作。

据《百度百科》记载,尹吉甫出生于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街道高山村。龙马潭区境内至今保留着尹吉甫故里坊、学士山、归子山等遗址,并建有一所以尹吉甫名字命名的学校。也有考证认为,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大旺与丰乐交界处的尹咀是尹吉甫的出生地。当地至今保留着今太师坟、夫人坟,以及尹氏族谱、名胜记、地方志等历史文献。《清·直隶泸州志》等史料记载,尹吉甫出生于古江阳的纳溪,先后学习生活于纳溪、龙马潭石洞一带,曾在泸州任州内史,住学士山。人们到龙马潭、纳溪走一走,看一看,会恍若穿越时空,似有一股浩然之气掠过高高的普照山,感受到“中华诗祖”明月青山般的文采和空谷跫音、彩霞满天的智慧。

泸州市龙马潭区尹吉甫学校(曾瑞炎 摄)

历代文人骚客来到泸州煮酒论道,举杯畅饮,纷纷把江畔的风华、琼露的甘美、别离的惆怅、人生的况味、命运的沉浮等化作一首首诗词,让泸州成为一座被诗香浸润的城市。

司马相如出使巴蜀路过泸州时,以《清醪》为题赞颂泸州:“吴天远处兮,彩云飘拂;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当炉而炖兮,润我肺腑;促我悠思兮,落笔成赋。”

李白出川东下路过泸州访老友,留下《叙旧赠江阳宰陆调》:“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他在颖阳山居的月光下痛饮来自泸州的美酒,写下著名的《将进酒》,留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千古绝唱。李白在泸州纳溪的清溪河寻幽探胜,月下独酌,写下脍炙人口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中叙述了诗人过嘉州抵清溪,即将下渝州,三峡翘首可望的欢愉。

泸州市纳溪区清溪河一隅(陈玉琼 摄)

杜甫从成都乘船浮流东下路过泸州,系舟于一块长约20米、高约5米的天然航标巨石上,登岸寓居。在杯杯美酒洗却一路风尘后,诗兴大发,相继写下《泸川纪行》《望江》《解闷》。

在《泸川纪行》中,诗人见到久负盛名、古塞城高的泸州,喝下泸州美酒,感激和欣慰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道:“自昔泸川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肠无字谢主人。”

在《望江》中,诗人站在泸州长江沙洲上感慨人生时光如同江流不停而逝,于是写道:“独立沙洲望江流,江流一去不回头。人生竟是东流水,玉带金貂勿强求。且作泸川城下客,登临纵览羡沙鸥。天涯芳草王孙路,四海飘零我自由。”

杜甫离开泸州后,又在《解闷》的组诗里感叹在京城堪称稀世珍品的荔枝在泸戎两地随处可见,随手可摘,于是写道:“忆过泸戎摘荔枝,青峰隐映石逶迤。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

泸州市江阳区长江南岸杜甫石(徐文江 摄)

苏东坡被贬广东惠州后,其家人为了宽慰他,请人捎去一筐泸州荔枝和两罐泸酒。苏东坡收到后,写下《浣溪沙·夜饮》:“佳酿飘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间。三杯未尽兴犹酣,夜露清凉揽月去。青山微薄桂枝寒,凝眸迷恋玉壶间。”此时的苏轼经历了人生中的重大波折,饱尝了从被敬重、被看好到被贬谪的落差。好在泸州珍品陪伴了他的月夜,共鸣了他的心情。

从旧编《合江县志》中可得知,苏东坡曾两次游今泸州市合江县的笔架山(古称安乐山),分别写下《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二首》。

其一曰:“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其二曰:“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犹余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泸州市合江县笔架山(徐文河 摄)

有“小东坡”之称的唐庚路过泸州,醉到第二天醒来,口齿留香,写下《咏泸州》:“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诗人把泸州的江上渡口、美酒、荔枝等收入诗中,让人仿佛身临其境。随后,他索性留在泸州飞云洞办学教书,过上逍遥日子。

“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黄庭坚路过泸州后,纳溪、玉蟾、忠山、拙溪等处成了他抒发情感的地方。他在泸州写下《史应之赞》:“眉山史应之,爱酒而滑稽。对鄙不肖,醉眼一笑。司马德操,万事但好。东方戏嘲,惊动汉朝。穷则德操,达则方朔。天地一壶,不胶者卓。应之老矣,似愚不愚。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

泸州市玉蟾山一隅(高香云 摄)

陆游来到泸州后,留下4首佳作。他在《南定楼遇急雨》中写道:“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他在《夜泊合江县月中小舟谒西凉王祠》中写道:“悬瀑雪飞舞,奇峰玉嶙峋。摇碎一江月,来谒西凉神。我虽不识神,知是山水人。不敢持笏来,裋褐整幅巾。出我囊中香,羞我南溪苹,杯湛玻璃春,盘横水精鳞。出门意惝怳,烟波浩无津。安得结茆地,与神永为邻。”

陆游在《泸州乱》中写道:“高寺坡前火照天,南定楼下血成川;从事横尸太守死,处处巷陌森戈鋋。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岂知痈疽溃在内,漫倚筑城如铁坚。从来守边要人望,纵有奸谋气先丧。即今死者端为谁?姓名至死无人知!”

他还在《泸州使君岩在城南一里深三丈有泉出其左音中》写道:“云间刁斗过边州,沙际丘亭舣客舟。涨水方忧三峡嶮,短筇犹作两岩游。蛟龙矫矫拏云起,琴筑泠泠绕榻流。未死人生谁料得,会来携客试茶瓯。”

泸州市使君岩遗址(罗梅 摄)

明代大才子杨升庵谪戍云南37年,多次往返川滇之间,前后寓居泸州十多年,言必称泸州是其第二故乡。他对泸州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名酒佳酿等感怀喟叹,留下赞美泸州的诗词280余首。其《临江仙》中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生动展现了泸州长江段的怒涛狂卷、喧天排空之势,抒发了诗人对一代又一代盛衰兴亡的浩阔感慨。杨升庵还在泸州凝光门江边摆酒为忘年交送行,写下“艳曲萦弦客思长,华灯相对少辉煌。江阳酒熟花如锦,别后何人共醉狂。”

泸州市东门城楼(徐华 摄)

清代有“青莲再世”“少陵复出”之誉的张船山,在泸州写下“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的诗句。该诗写尽两百多年前的泸州春江花月,楼船箫鼓,桂酒椒浆,弦歌嘈杂,衣香人影等景象,成了赞颂泸州的千古绝唱。此外,“营沟沽窖酒,宝山寻老梅”“高山流水诗千首,明月清风酒一船”“暂贮冰盘开窖酒,衔杯清绝故乡天”“酒坛窄破一船香,后祭江神先祭我”等诗作,亦是张船山夸赞泸酒的千古名句。

1916年至1917年,朱德在泸州成立了东华诗社、振华诗社。他以诗会友,广交社会贤达和进步人士,并在泸州创作了《除夕》《登五峰岭》《题护国岩》《攻草帽山》《苦热》《金缕曲·泸江感怀》等诗词。他在《登五峰岭》中吟道:“泸阳境内旧名峰,绝顶登临回望空。立马五峰天地小,群山俯首拜英雄。”

泸州五峰山道院(陈实 摄)

2017年以来,一年一度的泸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更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著名诗人、作家到访,为酒城奉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诗酒盛宴”。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诗酒文化交流活动,让泸州成了世界瞩目的“诗歌高地”。这座城的诗歌已不单是泸州的诗歌,也是中国的诗歌,世界的诗歌。

2023年10月15日,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7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在泸州和北京两地精彩上演。这场站位高远、格局宏大的国际诗酒文化嘉年华,已淬炼升华为世界级诗酒文化超级IP,为千年诗酒文化增添了时代精彩。未来,泸州将以诗酒文化为载体,广邀四海宾朋共襄文化盛举,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

2023年10月15日,四川卫视报道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第七届中国酒城·泸州老窖文化艺术周启动(刘一曼 截屏)

“醉美”一词,亦表现在泸州市的川剧艺术上。

“泸州河”川剧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上溯到汉代巫师的唱唱跳跳。

唐代以后“信者众多”,巫师开始装扮百神,其表演接近戏剧。后来由于春节娱乐活动兴盛,逐渐形成“古蔺花灯”“合江下河灯”“扭扭灯”“车车灯”等独特的地方小剧种,并演进为泸州川剧的雏形。

到了明清时期,“泸州河”跃上城市剧场。巴蜀大地当时流行着“要能跑得滩,泸州河去搭班”的民谚。

清雍正二年(1724),泸州20余名川剧艺人到成都棉花街,成立起“庆华班”,率先于全省。“泸州河”从“火把剧团”进入“城市剧场”。

抗日战争期间,陕、京、楚班先后来泸巡演。“泸州河”的艺人一方面学习兄弟剧种长处,另一方面积极宣传抗日。冯玉祥将军为抗日发动合江县玩友俱乐部联合义演、募捐。泸州艺人还创作出20本《还我河山》连台本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泸州蜀声川剧社常年分三班演出。泸县、纳溪等许多地方都陆续成立了专业川剧团。观众们观看欣赏,其唱腔精湛,剧目丰富,历史悠久,具有全省意义的文化价值。

“泸州河”川剧形成以来,在高腔戏的剧目建设、声腔音乐、表演艺术、器乐演奏以至化妆等方面独树一帜,是以泸州为中心的川南地区历史文化的积淀,人文精神的结晶。常演剧目有《红梅》《班超》《琵琶》《金银》《十二配》《柳荫记》等。

2007年,泸州河川剧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23年11月29日,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汇报演出暨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泸州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工作奖,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创演的《柳荫记》获大幕戏优秀剧目三等奖,合江县川剧团创演的《包公赔情》获折子戏优秀剧目三等奖,《柳荫记》传承导演毛世君获特别贡献奖。《柳荫记》讲述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泸州河”川剧经典传承剧目。

泸州市非遗保护传习所表演的川剧《柳荫记》在2023月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中表演(徐淑琴 摄)

“醉美”一词,又表现在泸州市的龙文化上。

在泸州,有许多地名带有“龙”字。除别称龙城的泸县外,还有龙马潭区、龙洞山、龙挂山、龙透关、龙涧溪、龙泉桥、龙山镇、云龙镇、龙溪河、石龙镇、龙凤镇、真龙镇、龙脑桥镇、青龙镇、金龙村、吉龙村、凤龙村、龙滩子村、飞龙村、小龙村、龙爪村、成龙村、龙坪村、龙会村、龙顶山村等。

在沱江泸州段,每逢枯水季节,河道中间会呈现出一种用乱石堆积而成的长条形物体。因为其形状像龙脊,故被称为“龙骨”。其实,这是一种围堰。顺着江面的长形石堆叫围,横在江面上的石堆叫堰。其主要功能是在枯水季节把大量江水排向深水一边,便于行船。因为有围堰的存在,浅滩的水都流向深水一边。为了流水方便,特意在中间开了一个口子,足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沱江上有一段围堰酷似龙头,人们称之为龙头滩。

泸州沱江河道一隅(虎哥 摄)

泸州市的泸县,别名龙城,有“中国龙文化之乡”的美誉。每逢佳节或婚丧嫁娶,泸县人都要耍龙、舞龙灯。光绪年间,艺人们将“草把龙”改成“彩龙”。1919年,泸县出现了第一条“雨坛彩龙”。2006年,泸县雨坛彩龙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泸县境域内的大小河流上,横跨着140余座明清时期建造的龙桥。它们各显其能,组成一个气势恢弘的古桥建筑群,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节点上绽放出别样的历史光彩。

2023年2月21日,泸州市2023年“二月二·龙抬头”民俗文化展示暨泸县首届龙文化宣传日活动在泸县屈氏庄园博物馆游客中心举行。有着东方火龙之称的雨坛彩龙首先登台,龙出洞、龙夺宝、龙抱蛋、太子骑龙、黄龙滚等数十个动作,在连贯变化的太极图形中相精彩呈现,整个表演气势恢宏,最大限度地展示了人们对龙的无限想象。随后,金黄高桥彩龙、仙山彩龙、陈田金龙灯,台上台下展示自己的绝活。现场锣鼓声、喝彩声汇成一片,热闹非凡。精彩的舞龙,将人带入龙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上的舞龙表演(图片来源:泸州发布)

“醉美”一词,还表现在泸州市的鲜红底色上。

巍巍泸州,控长江之上游,当滇黔之孔道,易守难攻,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诸多战事证明,泸州不仅是一座名酒之城、诗歌之城,而且是一座红色之城、英雄之城。

南宋时期,蒙古铁骑席卷中原大地,从陕西攻入四川。为抗击蒙军入侵,淳祐三年(1243),泸州军民在合江县神臂山上修建了一座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公里、周长约3.4公里的神臂城,并将泸州府迁至神臂城,民间习惯称之为“老泸州城”。城内守军加居民4000余人,人人都是神臂城的保卫者。他们于城内屯兵聚粮,倚靠长江天堑,抵抗蒙古军队,维系泸州的安全,也维系着南宋王朝的生存。神臂城保卫战开战后,一打就是34年。在反反复复的拉锯战里,神臂城曾五易其手,战况极其惨烈。此战为重庆以及下游城市赢得了宝贵时间,延缓了南宋的灭亡。这场殊死争夺战锻造出泸州军民的铁血担当,故有“铁泸城”之美誉。2013年5月,神臂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市合江县神臂城遗址(刘志坚 摄)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自称“中华帝国皇帝”,准备举行“登极”大典,改民国纪元为洪宪元年。

1915年12月25日,南方将领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军队讨伐袁世凯,发动了反袁护国战争。

1916年2月5日,蔡锷率朱德等4个支队占领泸州兰田坝和小市五峰顶,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泸州。2月8日后,曹锟、吴佩孚、张敬尧等袁军大部队接踵来到泸州。正当护国军处于危急关头,朱德率部昼夜兼程,于2月17日到达纳溪双河场,配合友军击溃偷袭之敌。随后,朱德率部进入纳溪城投入棉花坡争夺战。朱德奉命代任第二梯团三支队队长,将作战指挥部设在陶家大院,坐镇指挥护国战争中最为重要、关键的棉花坡战役。他调动一个营在正面用炮火牵制敌人,其他主攻部队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法,将敌军各个击破。最后,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大获全胜,成为护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范战例,也成为朱德的成名之战。从此,朱德的“滇军名将”“护国名将”等称号美名远扬。

如今,位于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棉花坡社区的护国战争纪念馆,依托陶家大院而建,再现了护国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了云溪儿女的赤子丹心。

泸州市纳溪区护国战争纪念馆(张英 摄)

从1922年1月开始,在泸州川南师范学校任教的恽代英率领该校寒假师生巡回讲演团,历时一个多月,行程千余里,到川南各地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启发民智。川南成千上万民众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也让师生们体验了民众的疾苦,为川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师生们在恽代英组织下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撰写了《四川合江县农民状况》,发表在《中国青年》上。川南师范学校师生在恽代英组织下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每星期举行一次活动。恽代英把自己翻译和保存的马克思著作向会员们介绍,指导他们阅读,使他们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位于泸州师范附属小学校内的恽代英塑像(图源:川南号)

1926年11月,杨闇公、刘伯承、朱德等在重庆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泸顺起义,起义口号是“响应北伐,会师武汉”。12月1日,泸州首先发动起义。12月3日,顺庆(今南充)起义接续展开。

1927年1月,刘伯承抵达泸州,全权领导泸顺起义。刘伯承整顿部队,严肃军纪,向起义官兵进行革命思想宣传教育,并创办“泸纳军团联合军事政治学校”,使泸州起义军气象一新,士气大振。

1927年4月13日,四川军阀刘湘等拼凑了“川黔联军”扑向泸州,并组织“敢死队”抢夺陆路通道龙透关。刘伯承亲临龙透关阵地指挥,连续打退敌军3次猛攻。泸顺起义历时167天,其中据守龙透关的48天是战事最为激烈的时期。为了保存革命实力,朱德、刘伯承、吴玉章、陈毅等先后撤离泸州抵达武汉,与周恩来等汇合。此后,他们转赴江西,参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

泸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武装力量的第一次勇敢尝试,是牵制敌人、配合北伐的重大军事行动,成为党在大革命时期争取改造旧军队的一个范例。开国上将萧克说,泸顺起义是南昌起义的一次预演。

泸州市江阳区龙透关公园内的泸顺起义纪念馆(齐筱玲 摄)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决定红军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汇合,建立新的根据地。会后,中央红军开展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四渡赤水”运动战。

泸州是中央红军四渡赤水的重要战场,中央红军在泸州多地留下了英勇战斗的足迹。

在转战泸州期间,中央红军与国民党中央军、地方军阀和当地反动武装展开了三岔河突击战、火烧寨攻坚战、叙永攻城战、漏风垭阻击战、天堂坝阻击战、云庄围歼战、二郎滩背水战、太平渡阻击战、镇龙山奔袭战,沉重地打击了敌人。这些战斗,体现了红军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四渡赤水战役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鸡鸣三省”会议陈列馆里的火烧岩遭遇战介绍(罗燕芳 摄)

泸州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机关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两次召开重要会议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地方。

1935年2月3日晚至2月5日凌晨,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在今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召开“鸡鸣三省”石厢子会议,研究决定了3件重大事情:一是根据遵义会议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了分工。张闻天在党内负总责,保证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二是讨论和研究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针,部署红军作战略转移,以摆脱敌人重兵的围追堵截。三是讨论和研究了中央苏区今后的行动方针等问题,为中央苏区以后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长征过石厢子周恩来住地旧址”(罗燕红 摄)

1935年2月15日至16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博古、王稼祥等中央红军领导人在今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召开会议,史称“白沙会议”。会议制定了《二渡赤水河的行动计划》,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改变了斗争方式,提出了由“阵地战”向“运动战”转变,把运动战最高度发扬起来。

泸州市古蔺县双沙镇白沙会议旧址(高玉碧 摄)

泸州是中央红军传播革命火种,充分展现威武之师、正义之师、爱民之师、文明之师光辉形象的地方。

1935年正月,红军中央纵队在叙永县石厢子打土豪,为穷人分财物,军民共庆春节。在离开石厢子时,红军一位领导人为感谢肖家提供住宿,送给肖有恩3块铜板。肖没舍得用,把铜板钉在家里的屋柱上。二十几年后,肖家人看了报纸上的照片,才知道送他家铜板的人就是毛泽东主席。

1935年2月初,红一军团二师渡过赤水河,途经营盘山。山上桔树成林,枝头硕果累累。拳头大的红桔把枝头压弯,伸手可摘。然而,又累又饿的红军战士没有一人摘一个桔子吃。

1935年春,中央红军右纵队在渡过赤水后,经马鹿坝翻莲花山,进入黄荆老林。指战员们吃柴胡野菜,露宿院坝或大树下,纪律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吃了百姓粮食和蔬菜后,都要留下银元和借据。他们还在龙爪坝召开群众大会,公开枪决恶霸土豪黄正平,受到百姓拥护。红军部队在黄荆镇桃子坝休整时,帮助群众担水、劈柴、打扫院坝房屋,感动了因反动宣传躲进深山的百姓。老乡们纷纷回村,与红军亲如一家,结下深厚的鱼水情。这样的故事,在泸州境内不胜枚举。

毛泽东同志送给肖有恩的3块铜板(彭芳 摄)

泸州是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援中央红军,为四渡赤水战役作出重大贡献的地方。

中共泸县中心县委建立起地方革命武装,发动石顶山武装起义、大渡口武装暴动,有力配合了中央红军。古蔺、叙永等地各族群众自愿腾出自家房屋、宅院、商铺给红军住宿,拿出自己的船只、门板、楼梯为红军搭建浮桥,并为红军筹粮筹款、送情报、带路、运送粮食弹药、掩护失散红军、救护红军伤病员、掩埋红军烈士遗体。广大青年踊跃参加红军或红军游击队,投身革命。古蔺县有800多人参加红军,叙永县有500多人参加红军或红军游击队。红军长征到达二郎滩时,急需酒精为伤员消毒。老百姓自愿拿出郎酒供红军使用。当地至今流传着一首歌谣:“赤水河呀长又长,手捧郎酒香又香。红军哥哥为穷人,献给红军尝一尝。”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袁映 摄)

1938年2月,河南巩县兵工厂西迁泸州,改名23兵工厂。为安置近5000名职工家属,泸州招募1800人作前期厂房、宿舍、道路、码头的修建。23兵工厂投产后,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火药、武器、药品源源不断运往各战区,沉重地打击了日寇。

1938年4月,全长275公里的川滇东路四川段开工。泸州5万百姓一锄一镐,肩挑背扛,餐风饮露,日夜奋战,历时8个月修通。川滇公路与滇缅公路贯通后,苏联援华军用物资从仰光上岸,转走滇缅公路入川到泸州,由泸州蓝田兵站中转,从长江水运、陆运送往抗日前线。中国远征军8万余人及其辎重,均由这条出国大通道入缅甸与英军印军并肩作战。泸州蓝田兵站在中国8年抗战史上,书写了厚重的一页。

1940年8月,泸州叙永设立西南联大分校,一大批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在抗日的烽火中纷纷聚集在永宁河畔。近700名来自东北、平津、山东、江苏、浙江等沦陷区的学生就读于叙永。其中,泸州籍红岩烈士刘国志也就读于此,并在这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5月,从上海内迁到泸州纳溪的建亚二酒精厂投产,用红苕等杂粮来发酵提取酒精,第一年就生产了70万加仑,主要是用于从蓝田兵站发往昆明的道奇车、CMC型车和嘎斯车。工友们得知生产酒精用来打日本,不分昼夜生产,为抗战作贡献。

从1942年9月开始,泸州先后修建了合江菜坝机场和蓝田机场。合江菜坝机场建设动用民工6500人,10个月后竣工。蓝田机场建设调集民工8万人,仅用3个月时间竣工,从而为开辟从印度、缅甸至中国昆明、宜宾、泸州、重庆的“驼峰航线”作出了贡献。运输机从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直飞泸州,保障了抗战的物资供应。

1944年秋,受中共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的泸州籍党员刘国瑞、袁彬夫妇创办“泸南中学”,为党在川南一带开展活动提供了可靠的隐蔽基地。

1949年7月,在川南一工委领导下,先后成立江津、荣昌、江安、古蔺、泸县5个中心县委。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泸州各地党组织制订“迎接解放、策反护城、配合接管”一系列措施,争取地方武装维持治安秩序,使工厂、电厂、仓库和重要设施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在护城斗争中,保护了银行、邮局等重要部门和粮食、汽油等重要物资,控制了重要机构和交通要道,稳定了人心。

1949年12月1日至10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川南各地。人民政权在泸州的建立,标志着泸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印的泸州党史研究资料丛书《泸州解放》(图片来源:泸州新闻网)

从2012年5月起,泸州市面向全社会征集新时期“泸州精神”表述语。由各区县、市直有关部门、各高校以及网站推荐出专家评审组和群众评审组。在征集活动中,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东、西藏、新疆等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应征稿件1200多件。专家评审组和群众评审组按照“体现泸州文化内涵、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言简意赅、易于记忆和传诵”的标准和严格规范的程序进行评审,最终确定“醉美大气 文明进取”为泸州市城市精神表述语。

泸州市的城市精神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的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有了这样一个生动鲜明而又言简意赅的城市精神,如同举起一面旗帜。它对升华泸州之灵魂气魄,凸显泸州之地方特色,展示泸州之历史文化,塑造泸州之对外形象,凝聚泸州之内在力量,引领泸州之未来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泸州市区一隅(曾成 摄)

“长江流,黄河流,滔滔岁月无尽头。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情悠悠,思悠悠,炎黄子孙志未酬。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衷心祝愿500万泸州儿女充分展现“醉美大气文明进取”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行,不断开创美好未来!

写于2023年12月16日

参考资料:

1.《传承与创新,“泸州河”川剧发展的关键词》,泸州新闻网,2023年12月12日.

2.《古今名人咏泸州诗八首》,中国古典油纸伞网,2023年12月5日.

3.周同文、管之子,《朱德诗词成就泸州“酒城”美誉》,方志四川,2023年12月1日.

4.《传承千年泸州精髓 弘扬泸州白酒文化》,新闻晨报,2023年10月26日.

5.《胸怀国之大者 践行文化自信 泸州老窖创造性缔造世界诗酒文化名片》,澎湃媒体消费质量报, 2023年10月20日.

6.李云平,《泸州这个文化高地要何时才能占领》,酱香文明,2023年10月12日.

7.曾焱,《泸州,一座文化之城》,方志四川,2023年8月27日.

8.曾焱,《泸州,一座红色之城》,方志四川,2023年8月26日.

9.曾焱,《泸州,一座美酒之城》,方志四川,2023年8月25日.

10.付远书,《下一站,醉美泸州》,文旅中国,2023年6月7日.

11.《大江、美酒、荔枝——美丽边城泸州留在唐宋诗歌中》,方志四川,2023年5月15日.

12.姜廷玉,《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战役》,方志四川,2023年3月25日.

13.《李白在泸州除了诗篇,还留下了什么》,酒之道,2023年3月23日.

14.《“二月二·龙抬头” 四川泸州屈氏庄园上演民俗文化活动》,封面新闻,2023年2月21日.

15.马小涛、焦祥玲、黄伟,《中央红军在泸州展开的主要战斗》,方志四川,2023年1月20日.

16.王木木,《这个地方700多年前的一场战争,让历史上的泸州“一战成名”》,你好泸州,2022年12月27日.

17.《苏东坡与泸州,有着这样的诗缘》,泸州头条,2022年6月17日.

18.《一分钟读懂泸州酒史》,知乎,2021年8月16日.

19.《红军部队吃柴胡充饥,对黄荆百姓秋毫无犯》,澎湃媒体川江号,2021年5月04日.

20.《三个铜板,见证86年前的一段故事》,澎湃媒体川江号 ,2021年4月18日.

21.《回望百年路:中国共产党在泸州的辉煌历程与深刻启示后》,方志四川,2021年11月24日.

22.《走进初心地·(1921-1930)|泸顺起义①光辉岁月:南昌起义的一次“预演”》,川观新闻,2021年1月19日.

23.《泸州副市长吴燕晖: 四川泸州“酒与城”共生共荣》,中国金融信息中心,2020年11月8日.

24.江阳沽酒客,《陆游确实到过泸州,但是〈小市〉这首诗却不是写的泸州小市》,网易号,2019年12月27日.

25.《热血!74年了,你知道泸州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的这些贡献吗?》澎湃媒体川江号 ,2019年9月3日.

26.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泸州市地情》,四川省情网,2019年5月30日.

27.巩星,《中国酒文化之酒器——千年酒史最好的“见证者”》,网易号,2019年5月22日.

28.《朱德鏖战棉花坡》,云南档案网,2014年10月8日.

29.《“醉美大气文明进取”——新时期“泸州精神”出炉》,泸州史志网,2013年2月7日.

30.《尹吉甫》,百度百科.

31.《泸州河川剧》,百度百科.

32.《神臂城遗址》,百度百科.

33.《棉花坡战役》,百度百科.

34.《红军长征过石厢子旧址》,百度百科.

35.《白沙会议》,百度百科.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