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诗韵中的相如故城‖刘兴洪
诗韵中的相如故城
刘兴洪
一千多年来,相如故城以不同身份、不同容颜、不同悲喜,默默地守望着嘉陵江边这方土地。
相如故城风光旖旎,地理位置独特。蓬安县志这样记述相如故城的山水环境:“双凤(山)飞其左、五马(山)驰其右、嘉陵(江)漾其前、翠屏(指玉环山)绕其后。”东、南、西都有滩涂湿地上千亩。赋圣司马相如,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了他的童年时代。
梁武帝萧衍公元507年设相如县后,这里作为州县治所,有着1450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城内城外,人文胜景,风物别致,景色秀丽,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唱。
笔者无力摘取故城一片时光的碎片,无力保留故城花开花落的任何一个瞬间,只好用一种无力解读历史的惆怅,去寻觅去翻阅去体味,那抹诗与故城碰撞后的绵绵情感,以及诗歌文字背后那份感性而朴素的感悟。
澹烟古木是蓬州
清代做过县令赋闲在家的蓬州士绅伍联芳,在《望蓬州》一诗中,写出了远眺相如故城的秋季胜景:
青黄苣胜未全收,开遍棉花满地秋。
极目空濛山色里,澹烟古木是蓬州。
秋光里,远山空濛,薄雾环绕,蓬州古城掩映在参天古木中,诗人对家乡的喜悦之情,在诗中流淌。伍联芳另一首《玉环山下晚眺》也有“斜阳满树蝉,独立晚风前”“楼台延暮色,钟鼓动江天”的优美诗句,玉环山下,晚风吹拂,蝉鸣树丛,亭台楼阁在暮色中逐渐消失;江面上水天一色,城里的钟鼓声从江面传向远方。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完全融化在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
明朝四川学政卢雍因慕司马相如之美名,多次到蓬州游历并留下多首诗作。其中,《嘉陵晚渡》一诗,描写了相如故城外的嘉陵江晚渡的迷人景色:
嘉陵古渡锁秦垓,一望长空眼底开。
日暮江风吹短棹,丹霞时傍晚云来。
清代蓬州知州洪运开同题一首《嘉陵晚渡》,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故城外嘉陵江面霞光、鱼凫、白鹭的秀丽风光:
浴凫飞鹭成图画,落照残霞上薜萝。
清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姚莹,被贬任蓬州知州,这方多情的山水也抚慰了他内心的伤痛。姚莹在《山水慈云阁观芙蓉觞客》一诗中所描写的故城外的景色,是那样的舒缓和暖意融融:
依山远树离离日,抱郭清江暖暖烟。
向晚耕人原上语,短篷知有过来船。
琴台积雨苍苔润
相如故城古琴台,是为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琴瑟和鸣的故事而流传下来的历史遗迹。每逢晴空万里,皓月当空,琴台月影映入池,交相激荡,辉映成趣,人称“琴台夜月”,是古蓬州八景之一。古往今来,月华皎洁之夜,不知有多少人到此徘徊不眠,即兴吟诗唱和。明朝四川学政卢雍,也不例外,他在《琴台夜月》诗中感叹相如虽早去,而琴台空悬,皓魄犹在:
相如一去已年年,县废台空名自悬。
莫道当垆花影尽,至今皓魄尚娟娟。
他另一首同题诗,更是想起了当年临邛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情景:
县废名犹在,琴亡台未荒。
临邛卖酒处,千载共清光。
清代蓬州知州洪运开,也曾在一个秋日的夜晚,来到古琴台上,仰望过那轮秋月:
古佛一龛泉响寂,暮山千叠月轮秋。
清光应照闺中妇,尚恐婵娟感白头。
月光如水,思念无边,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卢雍也感叹道:
琴台积雨苍苔润,祠屋滨江草树嘉。
诗人们对琴台倾注了太多的思绪和遐想。
千载蓬山尚有祠
相如县令陈子良《祭司马长卿文》,让我们知道了纪念司马相如的长卿祠,至少初唐都已存在。由于司马长卿的安边伟业与大赋成就,长卿祠便成了无数人朝圣之地。宋朝无名氏拜谒了长卿祠后,留诗言道:
买赋金钱出后宫,长卿文采冠诸公。
梁园未至时名大,蜀道前躯使节雄。
诗中对司马相如的倾慕之情,溢于言表。
明代著名书法家刘草窗,祭拜了长卿祠后挥毫写道:
擒葩绘藻少年时,千载蓬山尚有祠。
惆怅词人招不起,月明霜冷叫螽斯。
卢雍在《谒长卿祠》一诗中,对司马相如也崇拜有加:
蜀中人物称豪杰,汉室文章擅大家。
此地卜居犹故迹,当时名县岂虚夸。
任人攀折向蟾宫
玉环书院,蓬州知州文学家史学家姚莹创办,系四川十大书院之一。玉环书院背靠古木参天、清幽静谧的玉环山,前绕泉水潺潺的玉环溪,故名“玉环书院”。玉环书院建成后,在姚莹“重教兴学,韬武培文”精神影响下,名声越来越大,以致邻近州县的士子学人纷纷前来求学,这样的盛况一直延续到民国初年。清末到民国的一段时间里,涌现出一大批在四川乃至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杰出人物。清代伍联芳在《移红黄木犀植玉环书院》一诗中写道:
玉环山下即蓬瀛,雾阁云窗指顾中。
从此天香容易得,任人攀折向蟾宫。
鼓励书院学子勤学向上,蟾宫折桂。
创办者姚莹也在玉环书院留诗数首,钟爱书院之情从字里行间流出。他在《玉环书院六绝句》(三)中,甚至把书院比作蓬莱仙境:
四围叠翠侵书室,几树名花照酒杯。
底事杜鹃催客去,不教长住此蓬莱。
在另一首诗中,他也写出了玉环书院暮雨流莺离别的惆怅:
莫向春风唱柳枝,春风三日苦将离。
嘉陵水远无穷恨,暮雨流莺是别时。
书院的琅琅读书声,也常伴城内广慈寺庙的晨钟暮鼓,卢雍在《广慈晓钟》一诗中就写道:
百八曙光微,江城半掩扉。
寒山惊太早,霜露满人衣。
钟声鸟鸣声读书声,相如故城的清晨从来都不寂寞。
登临正是花时节
相如故城依山傍水,城内城外亭台楼阁,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文人墨客,登斯楼也,吟诗作画,把酒临风,好不快意。明代卢雍在《桂华楼》上乘兴而歌:
江上危楼知几寻,清秋倒影泮池深。
阑干月近分仙种,庭院风来动玉林。
多士扬芬竞攀折,老夫乘兴独登临。
登临正是花时节,露浥天香散满襟。
登文明楼时,卢雍自愧难比相如赋不成章:
自愧登高未能赋,低头只合拜相如。
明代诗人徐泰,在一个秋天的傍晚,登上相如故城高楼,凭栏远望,豪吟有声:
危楼突兀俯层岑,落日凭栏思不禁。
千里江山归一览,百年风月动豪吟。
清代伍联芳与友人同登尊经阁,此时天光山色,水波不兴,薄雾缥缈,幻若蓬莱:
空中咳唾豪情在,客里登临倦眼开。
明日相如添异事,喧传仙侣见蓬莱。
把蓬州胜景堪比蓬莱的,还有清代蓬州知州周天柱,他在《登伴江山楼即事》诗中写道:
窗含海日云屏暖,帘卷江风玉燕斜。
远景蓬莱堪纵目,白头人老客天涯。
春麦秋禾祝望同
姚莹贬任蓬州知州后,重教兴学,鼓励农桑。从他《红花》一诗中,可以看出蓬州当时种植红花,从水路外运的喜悦心情:
三月町畦到处红,几番摘碾费良工。
越人绫锦纷霞艳,蜀客帆樯一水通。
宜雨宜晴愁僰妇,得时得价喜村翁。
岁收丰歉知何限,春麦秋禾祝望同。
郑板桥曾写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知州姚莹的眼里,蓬州特产相如橘既是美味,也是丰收的象征。他在《相如橘》中这样写道:“庭中佳树复何有,八桂丹青五株橘。”“秋来满树火珠垂,僮婢欢呼摘园实。”姚莹的爱民情怀,便从朵朵红花、小小香橘中流露出来。
站在相如故城南门外遥望,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历史中那些熟悉的背影早已远去,而他们吟诵的声音,仍在故城的晨钟暮鼓中响起……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刘兴洪(蓬安县城北中学原校长,蓬安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供稿:蓬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