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打开岑参的“成都日记”,阿来唤醒我们正在遗忘的城市记忆

来源:川观新闻 发布时间:2024-01-28 16:28:22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开岑参的“成都日记”

阿来唤醒我们正在遗忘的城市记忆

川观新闻记者 肖姗姗

从自由放歌的西域,踏上行行复行行的蜀道,经过半年光景,终于在公元766年的7月,抵达成都……边塞诗人岑参开启了他的“宦游”之路,在蜀中的四年生活中,他留下了无数诗词。

2024年1月27日下午,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系列讲座在阿来书房继续上新,著名作家阿来在讲述了“入蜀前,在边塞”“蜀道专场”之后,开启了岑参“成都诗”篇章。用阿来的话来说,“前两讲是个引子,重点在成都。”为此,他精选了十首岑参在成都写下的诗词,分上下两场,详解岑参的“成都日记”。

图片

行行复行行终到成都

登楼望远胸怀家国天下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十一月,岑参出任嘉州(乐山)刺史。赴任途中,剑南西川兵马使崔旰杀西川节度使,据成都,西蜀大乱。大历元年(766年),杜鸿渐受代宗之旨,以使相出镇西川,平定崔乱,岑参即随其入蜀。

阿来说,岑参在上任乐山之前,被安排在杜鸿渐的幕府里做参谋,在成都前后待了有一年的时间。“公干之余,岑参开始游览成都,就像杜甫当年在成都一样。”游览成都,首先关注的当然是这个城市的景象,这个城市的文化遗迹,岑参就把这些都用诗歌记录下来了。

阿来讲解的第一首诗是《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这首诗篇幅长,故事也多。狄员外是谁?阿来说这也是和岑参、杜鸿渐一起下来的一位姓狄的官员,“此员外非彼员外,并不是大地主之类的人物,这就是唐代的一个官职。”对于唐代的官职,阿来在开场也是详细讲解了杜鸿渐的职务,虽被称为宰相,但唐代并无宰相这一官职。一个“宰相”、一个“员外”,令现场不少读者颇感意外,交头接耳感叹误解多年今日才获正解。

言归正传,在这首诗中,提到了张仪楼、西山、二江……这些岑参笔下的成都景点今何在?阿来引经据典一一进行了解读。2300多年前,成都建城,成都城建成以后,就在城的西南边盖了一座楼,纪念建成都的张仪,“唐代的时候这个楼还在,现在到底在哪里?大概在现在的西北桥一带。”阿来又说,至于西山,就是登楼所能看到的四姑娘山那一带雪山。登上楼,除了看到千峰带积雪的山景,岑参还看到了成都植被生态的美好。“成都一年四季都是苍翠的,所以草树映朝光。”此外,还看到了成都的繁华,“车马隘百井。那个时候成都也堵车,车马多,路也不宽,经常走不通。”同时,岑参还看到“二江”环抱成都,滋润灌溉。这二江,古人叫濯锦江,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锦江。“这两条江不是天然的河流,而是李冰治水开都江堰之后形成的,都是都江堰工程和古人智慧的延续。”

看到这些美好景象,给了岑参一些安慰。诗的最后他所抒发的是一种释怀,“这个地方平定下来,今天我跟狄员外一起登上楼,看到这些大好河山,看到城市当中平安繁荣的景象,我很感动,顾恩不望乡,我到这个地方,虽然走得很远,离家很远,但这也是皇恩浩荡。”阿来表示,岑参的诗有一个特点,境界很开阔,写得非常明快。

寻故人之足迹

见常人目之不及

跟杜甫一样,岑参到了成都,要去寻找的第一个古迹,就是武侯祠,写下了《先主武侯庙》。阿来说现在很多人去那里,甚至是杜甫,基本都不说共同祭祀的刘备,主要都关注的是诸葛亮。但岑参的角度就不同,他觉得皇帝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说他们两个关系很好,歌颂他们深厚的君臣情谊。

然后,岑参去了文翁石室。虽然已经见不到文翁,但文翁办学的地方、蜀地还在流传文翁的事迹。岑参写下了《文公讲堂》,感念文翁。阿来通过这首诗,引经据典,详细讲述了文翁化蜀的来龙去脉,更让听众们了解到文翁除了办学教化,更有治水之功,“穿湔江,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开皂角岩,筑湔江堰。”穿淘湔江、引水灌田,汉代四川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文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岑参还去到了琴台,写下《司马相如琴台》;还有扬雄在成都的宅邸“草玄堂”,写下《扬雄草玄台》。通过岑参的诗,阿来拨开戏说烟云,还原了司马相如、卓文君、扬雄的真实形象。

让一个时代重新复活

构成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

阿来说,岑参来到成都,他要寻找这个城市的记忆。“他首先要看到城市的环境,跟两江的关系,跟西山的关系,还有市井当中,人的生活气息的关系。然后追溯城市的历史,岑参选了诸葛亮、刘备、文翁、司马相如、扬雄。他的足迹,就像杜甫的一样,不光是到这儿了,还必定有人类共同记忆的一个追溯。”阿来认为,在这些追溯当中,我们能看到一个个时代重新复活,“唐代和汉代的历史在他的笔下复活了,这就构成了一个我们对城市的记忆。”

当然,岑参在成都的路还没有走完。阿来留下了新的悬念,“过两周,我们再讲他又去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跟成都的历史,成都的文化性格的形成,跟成都城市格局从古到今的演变,有什么可以汲取的东西?那些正在被我们遗忘的,我想都慢慢把它呈现出来。”

来源:川观新闻

来源: 川观新闻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