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嘉湖书院:触摸文脉绵延的记忆‖郑学超

作者:郑学超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1-22 14:53:42 浏览次数: 【字体:

嘉湖书院

触摸文脉绵延的记忆

郑学超

“任虚一望庆云乡,黄橘丹枫衬晓光。不知橘柚归何处,无数荆榛起暮烟。”南充,川北圣地,果郡名都。

“金泉矗危峰,嘉陵駴奔浪。烟舫中流急,沙静明如雪,一片果州城,影落琉璃帐。”城市斑斓,一城文脉,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人间薪火代相传。

北湖风光(作者供图)

北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它应是一个天然的湖泊。据《汉书·地理志》载:“安汉,是鱼池在南”。何谓“是鱼池”?可以理解为“此地是鱼池”或为“很大的鱼池”。是同寔(shi),有大、广阔之意。

北湖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从明代起,它被称为“北湖”。万历年间,又称为“嘉湖”。民国时期,因池中有莲花,色香景艳,人称“莲池”。1960年3月,朱德、贺龙、罗瑞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南充视察时,曾在北湖垂钓。1985年改造时定名“北湖”,胡耀邦题写了“南充市北湖公园”匾名。如今,它已成为南充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是一座融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处,集文化、娱乐、休闲一体的综合性园林公园。

胡耀邦题“南充市北湖公园”(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北湖公园朱德钓鱼处(作者供图)

书院的名称始于唐代,最初是官方修书校书和藏书的场所,其目的在于“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兼做皇帝的侍读,“以质史籍疑义”。藏书、供祭和讲学是书院的三大功能。

北湖公园内嘉陵湖书院(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时间煮雨,岁月缝花。泱泱嘉湖水,书院古今来。

北湖公园的“嘉湖书院”,因其弘扬和传承文化,铭刻了时代风雨,它是南充人的文化记忆,更是南充人的精神家园。

古代,文人墨客,精理为文。辞富山海,秀气成采,千载心在。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

任瀚,顺庆人,他写的文章“直词绝识”,名冠海内,与唐顺之、陈束、王慎中、赵时春、熊过、李开先、吕高一起,并称“嘉靖八才子”,与四川杨升庵、赵大洲、熊过合称“蜀中四大家”。在殿试时,所作《己丑廷试策》文采飞扬,见识不凡,嘉靖皇帝亲自批阅其卷,钦点二甲,选为庶吉士(对应现代学制为博士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他回到家乡,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培养家乡后辈英才上,李竹、张鉴、陈于陛、王缵之、杜翼所、文衡、李益、索俊、杨文举、黄辉、罗仲元、罗仲光都是他的学生。任瀚秉持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论,对他们予以教公性方严,耄勤不倦,因人迁就,谆谆诱迪,然不事标榜,期于实践的教育。这些饱学之士,政事文辞,卓有可观,扬名四海。在当时“顺庆府”城池营造基本完成,书院文化也日渐繁华。

北湖公园内任瀚塑像(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陈以勤退休返回顺庆,他积极捐资家乡公益事业,经常邀请任瀚赴金泉书院讲学,相传陈氏相府就坐落在北湖之滨。

北湖公园内陈以勤塑像(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据《嘉庆南充县志》载:“万历时,知府饶景晖於治北一里建嘉陵书院;知府昝云鹤、知县吴嗣亮於治北建嘉湖书院。”饶景晖任顺庆知府五年,于1599年升福建提学副使。太史郡人黄辉,作《饶公祠堂记》,称“公莅郡,首揭旗鼓,取多士而磨砺之,一切剽割牵缀之习,抹杀都尽。”可见饶景晖提倡广厉学宫,振兴士习,兴办书院,培育人才。昝云鹤是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进士,是饶知府离开顺庆后的第二任知府。他上任后,扩大了原书院的规模,迁书院至北关,并改名为“嘉湖书院”。嘉湖书院是顺庆府属书院,两位先贤非常重视教育,曾亲自执教诸生,以致“获俊甚多”,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后来人们为了感念他们,“因塑二公像于祠,祀之”。

嘉湖书院(作者供图)

刘慥,纳西族,云南丽江人。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由翰林编修出任顺庆知府。

次年冬到任,下车伊始,厘清政务,便开始考查府、县生员的学业。召集缙绅,再三筹划,将城南旧文昌宫整修后作为书院,延师讲学,取《商书·仲虺之诰》“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之义,名曰“懋修书院”;又捐薄俸,提高教师的薪水,补贴学生的灯油钱,并亲自为学员们评讲文章优劣。

懋修,勤勉修习的意思。地址在今南充港附近。

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顺庆知府沈清任、知县诸端北在城西捐资重建“懋修书院”,易名“朱凤书院”,把莲花池、桐麻沟、高坪坝、隐珠寺、三教寺、凤凰寺六处学田并入书院,扩大了书院的面积。

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顺庆知府韩莱重修书院,按照书院规制,有牌坊,泮池,精舍、斋祠等建筑,形成了较完整的书院建筑群。

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郭梦龄(山东潍县人,明代户部尚书郭尚友的嫡孙)出任顺庆知府,励精图治,修缮朱凤书院,振兴文教事业,深得民心。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在外教私塾的张澜走进朱凤书院,受教于在书院执教的谢怀宜。第二年,张澜被选调入成都尊经书院(今四川大学)读书。

北湖公园张澜塑像(作者供图)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制度被废,朱凤书院停办。据民国《新修南充县志》记载,书院田产变卖后,创办了南充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和顺庆府立中学堂,校址在今南充市大北街第二中学。1906年,学生朱玉阶在塾师仪陇席聘三推荐下,先后考入这两所学堂,成为张澜的弟子,至今学校留有“朱德读书室”。

南充二中朱德读书室门口(作者供图)

从历史长河走来的嘉湖书院,带着自己的文化品格向现代走来,当代南充人于2019年重修了嘉湖书院。

湖上烟波,半含秋色。站在嘉湖书院门口,陈设着任瀚、黄辉、陈以勤,陈于陛四人的雕塑景观,无形中也讲述着那段光辉历史。

推开嘉湖书院大门,仿佛走入北湖的心脏,课桌上摆放的一支毛笔,一张画纸,一页书签,老师的三尺讲台,台下朗朗的读书声……南充的文化历史和现实仿佛在此交融,发出灿烂的光芒。

市民在嘉湖书院听课(作者供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秦宫汉阙;小院春来燕,唤起一帘风月,看溪边绿树,树边红雨,此中有舜日尧天。”院中这副长联,袒露着南充心迹,褪去岁月的沧桑,如今在南充北湖的嘉湖书院呈现,供来往文人墨客品读瞻仰。它述说着书院的古今,历史的痕迹。

北湖夜景(作者供图)

一池湖水,碧水泱泱,绿色青葱,闹市幽境,尽在城中心。莲池旧景,光阴荏苒,几经营建,新北湖。时来律回,芳菲满园。看湖中三岛,林木扶疏,波摇清影,水天共清澈。垂柳回塘,湖上荷叶满枝,青盘点滴雨露,随风散发清芬。朱檐黛瓦,花掩水榭,隐隐玉砌雕栏。绿荫深处,书声朗朗,宛在嘉湖院落。斑竹影下,岸柳丝丝青如织,园花点点繁似锦。晨曦将现声歌起,华灯初上,灯火辉煌,波光粼粼,舞袖一片湖光天地阔。北湖正在演绎着时代的人文烟火色,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同频共振。

北湖风光(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进入新时代,古老的嘉湖书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书香不息,弦歌不辍,文脉绵延,它将在南充人心里留下永恒而美好的足迹。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郑学超(供职于南充市顺庆区金台镇人民政府)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