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杨慎与南溪往事‖黄学清
杨慎与南溪往事
黄学清
南溪,古称南广,史称仙源,自古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县”之美誉,位于四川省南部,浩瀚东流的长江穿境而过,区域内水网密布,水运便捷。因水而兴,因水而荣,奔流不息的长江孕育了南溪开放、包容的大江文化。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仙源福地,古往今来都张开着温暖的双臂,拥抱远道而来的四方游客。
山川形胜、人文荟萃。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迁客骚人慕名而至,流连忘返,乐不思蜀。唐代大诗人岑参,五代“花间派”主将韦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明代历史上四川唯一状元杨慎,“嘉靖八才子”之一熊过,清代著名文学家赵熙,民国学者黄炎培等名人曾游历南溪,著有传世诗篇,为仙源厚重文脉抹浓墨重彩的一笔,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万里长江第一门——南溪文明门。南溪文明门城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南溪人习惯称之为大南门城楼(图片来源:宜宾市南溪区门户网)
回眸来往南溪的众多过客骚人中,尽管是灿若繁星,但始终绕不过杨慎与刘景寅、刘景宇两兄弟的杵臼之交。杨慎曾数次游历南溪,访友叙旧。与挚友刘景寅、刘景宇两兄弟携手游遍南溪名胜古迹、秀美山川。杨慎在南溪赏景品酒、吟诗作赋,纵情赞美南溪山水、风土人情,足见杨慎与南溪深厚的渊源。
杨慎(1488—1599),字用修,号升庵,又号逸史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大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正德二年(1507),杨慎参加乡试,位列第一,名噪乡野,被誉为神童。后经几年刻苦努力,考中进士,正德六年(1511)24岁时,殿试第一,考中状元,授官翰林修撰。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台。
嘉靖三年(1524),杨慎因在内阁“大礼仪”事件中,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七次回四川,往返四川、云南14回,但仍客死他乡云南永昌卫。
杨慎在谪戍滇南30多年里,不因环境恶劣而消极颓废,以“临利不敢先人,见利不敢后身”作为座右铭自勉。他情寄山水,常借咏边塞奇花异草,抒发政治热情。他在《南枝曲》中,以生在“穷山绝域”而“绝世独立”、自放清香的老梅自喻;在《山茶花》中,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绿叶红英斗雪开”的傲然风骨。在咏物之中,寄托自己正直的人格和理想抱负。
闲暇之余,杨慎博览群书,潜心著述,能诗文、善词曲,对民间文学也颇有建树。有论古考证之作,涉及经史、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著述四百余种,其主要著作为《升庵集》。
刘景寅(1459—1517),字参之,南溪县(今宜宾市南溪区)人。明朝弘治六年癸丑(1493)第二甲第26名进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从政特别廉洁,不久升任户部员外郎,做过四川宣承布政使司。当时大宦官刘谨专权,要拉拢刘景寅,刘景寅始终拒绝,以致被刘谨撤职威胁。刘谨被法办后,刘景寅升任陕西省布使司右参政。
明正德十二年(1517),明武宗北伐时,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跟着去远征,刘景寅留守城中,因过于沉重繁忙,累死在任上。著作有《忠恕集》,选集《陆放翁诗集》。
刘景寅比杨慎岁数年长,为官仕途较早,与杨慎是忘年之交。杨慎非常敬仰刘景寅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格,常把刘景寅视为廉洁从政的楷模。
多年后,杨慎被罢官谪戍云南,途经南溪时,徒步跋涉去拜谒刘景寅墓冢。看见曾鞠躬尽瘁、猝死阵地的刘景寅墓冢,如今是芳草萋萋时,顿时老泪纵横,悲痛至极。到了云南永昌卫戍所后,杨慎夜不能寐,往事涌上心头,遂作《太平时溯流纳溪舟·宿玉林寺》以纪:
回首徂征出塞前。甲申年,
故人相送蜀江边。共留连。
廿载旧游非旧雨。销魂处,
星晨朝露各风烟,泪潸然。
刘景宇,字承之,南溪县(今宜宾市南溪区)人,明朝正德六年辛未(1511)殿试金榜第二甲进士,官至御史。性格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刘景宇任职监察御史后,时常为含冤被贬的官员递奏折鸣不平。
由于明朝宦官当道、官场腐败、拉帮结派之风糜烂盛行。志向不合、不相为伍的杨慎累遭排斥。因上书举荐王守仁,没获准,就借口有病辞职。当时有位高官叫桂萼,写信请他去做官,刘景宇没有答应,执意辞职回乡。
刘景宇回到南溪老家,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酒人生。以山水为伴,以翠竹为友,闲暇时好作诗文,他曾写有一篇《竹居记》的散文,以竹喻人,表达自己不屈不折、高风亮节的志向。县里的老百姓和达官贵人都很尊敬刘景宇,当时的南溪知县也非常敬仰他,多次派人给他送去坐轿等礼品,都被刘景宇婉言谢绝。
补叙:据民国版《南溪县志》对刘景宇、刘景寅四兄弟的籍贯等信息补充记载:刘景宇与刘景寅、刘忠、刘信皆是南溪县刘家镇刘氏四兄弟,他们才华横溢,均中进士,并称南溪“刘门四儒”。刘氏四兄弟的墓先葬于县城东五里九龙滩岸,后及县西二十里大峡沟侧,碑记可考。又县城中大街刘门四进士题名牌坊,上书“绣衣继美”四字,而于漂海楼、观音岩诸古迹、石刻记游中皆署“邑人”。
明正德元年(1506),刘景宇赴京师求学,幸遇杨慎与几位在京师结会、诗酒唱和的四川及西南学子,刘景宇慕名结识杨慎。同是四川老乡,二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于是义结金兰,成为莫逆之交。二人步入仕途后,刘景宇、杨慎两人在各自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私交上相互鼓励、相互帮助,二人的友谊情同手足。
龙腾晚照(图片来源:南溪发布)
正德十二年至十五年(1517—1520),杨慎回四川老家闲居期间,应刘景宇之邀,畅游南溪山水风光。杨慎登临古迹密布的龙腾山寻史迹遗踪,观南溪古八景之一“仙观晴霞”的绚丽霞光;探“李八百”修道成仙的李公洞;拜谒大诗人岑参的“岑参别墅”等遗址。游至桂溪桥畔已是晚霞满天,一阵江风拂面而来,桂蕊飘香,沁人心脾。桂溪两岸簇簇拥拥、灼灼耀眼的桂花,倒映在清澈溪水上面,涓涓溪水绕着城廓流入长江。杨慎看到此情此景,顿时心花怒放。行至“桂溪钓艇”景点处,倚栏小憩,看见碧波粼粼小溪里,鱼虾自由自在嬉戏;忽然听见山外传来欢快悠扬的哈号声,杨慎顿感心旷神怡,欣然提笔,在亭柱上题写一幅流传千古的长联:
泉引天墀流碧空,石驱东海神功,唯有英雄题泗马;
矫若游龙横巨浸,锁断西郊春色,不放烟波下五湖。
嘉靖三年,杨慎因在内阁“大礼仪”事件中,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被流放边塞。刘景宇等几位好友,沿途相送,一直到送至南溪长江边九龙滩,小船靠在江岸休憩,几人在一家小酒肆里酌酒话别。
杨慎再次徒步登临龙腾山,伫立在悬崖峭壁边,俯视着呼啸而来的江水,波涛汹涌穿过乱石纵横九龙滩,一泻千里东流而去。顿时,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斯人已去,青山常在。江水不息,浪花瞬逝,触景伤情的杨慎仰天吟咏。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那叶颠簸扁舟继续沿江而下,行至泸州码头,眼前的江水依然是滚滚向东流,杨慎顿时灵感大发,一首慷慨悲壮的诗情画意在脑海里酝酿,他到了泸州江阳寓所,写下了那首荡气回肠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仙源一别,南溪美景深深地印在杨慎的记忆里。谪戍云南生活的杨慎,时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思乡念友之情与日俱增。谪戍几年后的重阳时节,杨慎回四川新都老家看望亲友,在老家居住数日。返回云南永昌卫,途径南溪时,特作短暂停留,登门拜访昔日老友刘景宇。
渔歌唱晚时分,桂溪河畔已是灯火阑珊,游人如织。少男少女在桂花丛中嬉戏追逐,目睹此情此景,曾记当年骑竹马,如今已是白头翁的刘景宇与杨慎,相互搀扶,登上游艇,杨慎即兴吟诵《南溪舟中与刘承之话旧》一词:
晴月初江对佳人,明烛深林慰苦辛。
征棹来帆成白首,鸣俦啸侣忆青春。
万重关塞浮云外,咫尺沧浪积水滨。
歌罢语阑还别去,朔风寒雪倍伤神。
谪戍滇南漫长的30多年流放生活中,异乡的凄风苦雨,无情地侵蚀杨慎的躯体,却无法侵蚀杨慎的故乡情结。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已是风烛残年的杨慎,又一次回四川老家追寻足迹。当再次踏上熟悉的秀美宝地,闻听刘景宇离世多年的噩耗,杨慎沉痛不已,翻山越岭到刘景宇的墓前吊祭。看到青山依旧在,感慨物是人非,杨慎怀着极其悲伤的心情,写下了纪念刘景宇、刘景寅兄弟俩的《过南溪怀刘参之承之兄弟》诗词:
京国郊游四十春,刘家兄弟最情亲。
风流云散三生梦,水逝山藏一聚尘。
沙步维舟催解缆,邻村闻笛倍沾巾。
可怜烟草江安树,愁见当年送别津。
杨慎回云南永昌卫途中,感染风寒,一病不起,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在谪戍住所与世长辞,享年72岁。嘉靖四十年(1567),明穆宗时追赠杨慎为光禄寺少卿,明熹宗天启(1621—1627)年间,杨慎被追谥“文宪”。
杨慎去世后,热情好客的南溪人民,为纪念杨慎与刘景寅、刘景宇之间的深厚友谊,在他们生前游览驻足的地方,按原址原貌修建了纪念建筑,供人们参观凭吊。
参考资料:
1.康熙版《南溪县志》.
2.民国版《南溪县志》.
3.《南溪历代名人录》.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学清(宜宾市作家协会会员,宜宾市南溪区史志研究学会会员,宜宾学院蒋德均教授书剑创意写作坊成员,自由撰稿人)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