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杜甫川北行咏‖蒲剑
杜甫川北行咏
蒲 剑
乾元二年(759)初夏,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适逢天旱无雨,关中大饥。七月,杜甫弃官携家迁往秦州(天水市),卜居结庐未成,衣食无着。十月至同谷县(今甘肃成县),生活更加窘迫。为谋生活,于十二月一日带领全家出发,到凤州河池县栗亭川暂住。寄眷属于栗亭,东行一百七十里,过徽县永宁镇东,入两当县境,然后南下来到西坡乡琵琶洲附近的吴十侍御江上宅,探望吴郁(当时吴郁流落长沙一带,生死未卜)不遇返回栗亭后,翻越徽县西南三十里处的木皮岭(今徽县栗川乡木兰花掌),渡过徽县西南四十里处的白沙渡,越照壁崖,上黑沟,自青泥岭西侧南下,过虞关,至水会渡,又沿山道前行,穿大八渡沟,过九股树,越金池院南入兴州(今陕西略阳),过梁州三泉县与利州绵谷县北(今广元朝天区)交界的五盘岭(亦名七盘岭),再经绵谷县境内的龙门阁、飞仙岭、石柜阁,益昌县桔柏渡,剑州的剑门关,绵州罗江县的鹿头山,于腊月底到达成都。
杜甫从甘肃成县启程入川,越过秦岭,进入广元市,沿途写有《五盘岭》《龙门阁》《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六首纪行诗。
入广元境内第一首纪行诗《五盘岭》,诗云:
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馀。
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
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
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
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东郊尚格斗,巨猾何时除?
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
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
五盘岭,又名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市北与陕西宁强交界处,有石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是川陕间重要关隘之一。
这首五言诗是诗人进入广元写的第一首纪行诗。诗中赞叹七盘岭美丽的山川景物,淳朴的风土人情,抒写战乱中牵挂弟妹、思念故乡的情怀。杜甫此次入川完全是迫不得已的。
第二首纪行诗是《龙门阁》,诗云:
清江下龙门,绝壁无尺土。
长风驾高浪,浩浩自太古。
危途中萦盘,仰望垂线缕。
滑石欹谁凿,浮梁袅相拄。
目眩陨杂花,头风吹过雨。
百年不敢料,一坠那得取?
饱闻经瞿塘,足见度大庾。
终身历艰险,恐惧从此数!
龙门阁:“在利州绵谷县(今四川广元市)北八十二里龙门山上。”
这首五言古诗,描绘龙门阁峭壁如削,栈道极险。诗人从自己的感觉来刻画栈道之险,使人读之犹如亲历其境。尽管诗人一生中经历过无数的艰险,但真正的恐惧将从这里开始!
第三首纪行诗是《飞仙阁》,诗云:
出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栈云栏杆峻,梯石结构牢。
万壑欹疏林,积阴带奔涛。
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
歇鞍在地底,人马同疲劳。
往来杂坐卧,始觉所历高。
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
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
飞仙观(唐代称飞仙阁)
飞仙阁,作者自注:“在略阳东南,徐佐卿化鹤于此,故名。上有阁道百间,总名连云栈。”乾隆《广元县志》:“飞仙岭,一名威凤山,三面环江,峭壁千仞,上有观,名为飞仙观。一面与前山相接,其间起一阁,名曰飞仙阁,为经行大路,亦栈道之险要也。”即飞仙阁在今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南华村境。
这也是一首五言古诗。写飞仙阁栈道的高危形势、所见景物和行进的辛苦困乏。
第四首诗是《石柜阁》,诗云:
季冬日已长,山晚半天赤。
蜀道多早花,江间饶奇石。
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清晖回群鸥,暝色带远客。
羁栖负幽意,感叹向绝迹。
信甘孱懦婴,不独冻馁迫。
优游谢康乐,放浪陶彭泽。
吾衰未自由,谢尔任所适。
石柜阁,《读史方舆纪要》:“石栏桥,在绵谷县(今四川广元市)北一里,自城北至大安军界管桥、栏阁共一万五千三百一十六间,其著名者为石柜阁、龙门阁。”又《重修广元县志》:“县北十里,千佛崖南首,石壁峭削,秦汉架为栈道,唐韦抗乃凿石成道,立阁如柜。因以为关,今废。”
这首五言古诗,共十六句,描写暝色中石柜阁的清幽景色,感慨困于乱离不能如谢、陶般优游放浪。
第五首纪行诗是《桔柏渡》,诗云:
青冥寒江渡,架竹为长桥。
竿湿烟漠漠,江永风萧萧。
连笮动嫋娜,征衣飒飘摇。
急流鸨鷁散,绝岸蟊鼍骄。
西辕自兹异,东逝不可要。
高通荆门路,阔会沧海潮。
孤光隐顾眄,游子怅寂寥。
无以洗心胸,前登但山椒。
桔柏渡又叫桔柏津,在益昌(今昭化)古城东门外,嘉陵江、白龙江与清水江交汇处,是古驿道上的重要津渡。此处江面宽阔,滩险水急,既是著名的码头,又是险隘的关口。据乾隆《昭化县志》引《方舆览胜》云:“桔柏潭在昭化县。今昭化驿有古柏,土人呼桔柏,故以名潭。”
这首五言古诗,仇兆鳌《杜诗详注》云:前八句写渡桥之景。竿湿承次句,江永承首句。鸨鷁鼋鼍,桥下所见之物,或以鸨鹢为船,鼋鼍指桥者。盖渡用竹桥,则无石梁可知矣。对景言情。身向西行,水从东注,其赴荆海者,不能要之暂停矣。且欲临流顾盼,挹(yì)水洗心,亦不可得,此所以怅然而出行也。明王嗣奭《杜臆》谓八句作一气说,见少陵胸襟阔大。
第六首纪行诗是《剑门》。杜甫挈妇将雏,来到蜀中要塞剑门关。眼前的连山绝壑、雄关险隘,使诗人顿时忘了旅途的颠顿狼狈,一时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吟出了传世名篇《剑门》诗:
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
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
川岳储精英,天府兴宝藏。
珠玉走中原,岷峨气凄怆。
三皇五帝前,鸡犬各相放。
后王尚柔远,职贡道已丧。
至今英雄人,高视见霸王。
并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吾将罪真宰,意欲铲叠嶂。
这首五言古诗从眼前雄壮奇险的剑门,想到它是蜀地的门户;从蜀地的物产富饶、民风古朴,想到眼前蜀地人民惨遭朝廷诛求;从蜀地历史上屡次发生并吞割据的纷争,想到悲剧还可能重演。要想悲剧不重演,就应该改变这种地理形势,化险阻为平地,使野心家无所凭借。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免“临风默惆怅”。这就表现了诗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鲜明立场。
杜甫一行过了剑门,继续迤雨行,于年底抵达成都。上元元年(760)春,依靠亲友帮助,他在浣花溪畔营造草堂定居。宝应元年(762)夏,玄宗、肃宗相继去世,代宗即位。严武奉诏还朝,杜甫远送至绵州奉济驿。时逢蜀中发生战乱(徐知道反叛),杜甫不能回成都,只好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广德元年(763)八月,汉州(今四川广汉市)刺史房琯还朝途中病故于阆州(今四川阆中市)。九月,杜甫闻讯举家赶往阆州祭奠房琯。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杜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广德二年(764)三月,正当诗人准备起程东下时,突然传来严武再次镇蜀的消息,并且收到严武邀他留下的来信。杜甫遂改变计划,携家带口重返成都。
广德元年(763),杜甫居阆期间,曾游苍溪、昭化等地,并留有诗作。其中一首是五言律诗《送客至苍溪放船归阆》,诗云:
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
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
题目浅显易懂,表述了诗人从阆中至苍溪送客,秋深天冷,细雨绵绵,无法骑马,便从嘉陵江乘船,只见苍溪境内山峦叠翠,漫山黄澄澄的橘柚,再加江水奔流,好不兴奋。
另一首是《愁坐》,诗云: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广德元年十月,杜甫曾在昭化住过一些日子,由于长期的流离羁旅生活,使他感到归期渺茫,时届初冬,山里江边,水雾弥漫,寒气袭人,黄昏独坐,愁绪更浓。
杜甫的川北行吟,让他留下了著名的诗篇,然而壮美的蜀中山水,仍未能抚慰他心中的伤痛。
作者简介
蒲剑,四川省剑阁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剑阁县散文学会会长。曾任剑阁县法建办主任兼司法局副局长、剑阁县法制办主任、剑阁县作家协会作协主席。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华辞赋》《散文百家》《中国市容报》《国防时报》等报刊。出版有《心谷跫音》《剑门雄风》《廉政诗鉴》《历代名人剑阁情》《剑阁当代散文》数部文集。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蒲 剑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