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尘封在时光里的竹岗山古道‖杨中兴

发布时间:2023-12-06 13:02:00 浏览次数: 【字体:

尘封在时光里的竹岗山古道

杨中兴

竹岗山,位于天全县喇叭河镇的大仁烟村境内,呈南北走向,北抵天全河,南起思经镇。

沿小道步行上山,古道掩隐在树木竹林中,一路浓荫蔽日,岔道众多。

竹岗山古道一隅

上山没走多远,路旁便出现残墙断垣,路上有了拐子窝。越往山上走,拐子窝越来越密,也越来越大,扒开苔藓、泥土,仔细数了数,最多的一块石头上,大大小小有36个拐子窝,最大的足有拳头大。

竹岗山古道上的拐子窝

从天全翻越二郎山的古道,古已有之,只是受时代和条件局限,起初的古道仅是鸟迹兽道。后来随着唐蕃和亲,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茶叶被带入西藏,“牛羊之腥,非茶不解,青稞之热,非茶不消”,茶叶成为藏民族的生活必需品。藏族同胞“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碉门(天全禁门关)成为重要的茶叶交易场所,成千上万的背夫用人力源源不断地把茶叶从产地运到销地。

据史料记载,从天全到泸定的古道,后一段,即翻越二郎山路段,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路线走向,明朝之前,借道岚安(古称岩州、昂州),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通行后,翻马鞍山;川康公路建成通车后,沿公路翻二郎山垭口,古道线路大体从北向南逐渐转移。相对而言,古道的前半段,即从天全县城(碉门)到竹岗山的一段,路线是固定的。背夫从天全县城出发,一路西行,到南坝子翻竹岗山然后沿高石溪而下,到水獭坪。

“要翻二郎山,先过竹岗山”,千百年来,竹岗山一直是川藏茶马古道“小路”第一山。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川康之地,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大部队沿大渡河而下,走化林坪,翻山越岭,经汉源、荥经到天全,担任殿后的红九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率领下,翻二郎山,沿天全河而下,直插天全,走的就是竹岗山古道。罗炳辉在后来撰写的回忆录中,记下了当年的情况。当时的他正身患重病,腹胀如鼓,行军靠担架,靠马驮。部队在两路打了两仗,翻竹岗山到紫石,就接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以中革军委名义发来的“十万火急”电令,原来是红军主力被困县城边沙坝村,危在旦夕。罗炳辉抱病召集相关人员,坐在担架上开会,连夜率部队奔袭天全县城,向国民党守敌发起进攻,解救中央。

时隔十多年后,藏学大家任乃强沿茶马古道进行实地考察,来到竹岗山下的南坝子,从当地人口中得知,沿竹岗山北端,天全河对岸的昂州河,逆流而上,翻越二郎山,便是泸定境内的历史名镇岚安,并说此路古已有之。任乃强由此断定,这便是开辟于唐代、由天全通岚安的茶马古道“和川路”。

时光荏苒,1940年,康藏公路取道竹岗山脚,紧临天全河而上,竹岗山古道退出历史舞台,尘封于岁月过往的深处。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杨中兴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责任编辑: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