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唐代四大名楼之越王楼‖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10-11 15:16:04 浏览次数: 【字体:

唐代四大名楼之越王楼

袁 征

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龟山之巅。

越王楼(董葭 供图)

绵阳市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面积约973平方公里。据晋代葛洪《神仙传》载,汉代云游天下的仙人李意期曾在这里修炼,后人修游仙观以作纪念,游仙由此得名。

越王楼(邓明 供图)

游仙区境内主要景点有:越王楼、富乐堂、飞龙山景区、李杜祠、“两弹一星”博物馆等。其中,位于涪江东岸、龟山之巅、开元场东方红桥头北侧、剑南路东段326号的越王楼,尤为耀眼夺目,引人入胜。它东望富乐山,西接碧水寺,南眺南山塔,北连科学城,踞龟山,傍涪水,揽绵州之胜于无余。

越王楼(董承芳 供图)

越王楼的建造,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第8子李贞相关。李贞文武双全,9岁时被唐太宗封为越王。

李贞任绵州刺史时向其弟唐高宗李治上奏,强调自己奉命镇守西南边关,为壮大唐之山河,扬天威,布帝德,让绵州百姓可朝夕望阙叩拜,倍沾唐天子隆恩,需建王府,修高楼,扩建州城和军队。

唐高宗准奏,拨给国库银两,由李贞督建。李贞参考长安、洛阳诸多王府的营造格局,根据龟山的地形地貌,依山取势,历经数载,耗银50万两,于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0)建成绵州州衙府第越王楼。该楼规模宏大,高约百尺,富丽堂皇,与当时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唐代四大名楼”,且排在诸楼之首。

越王楼一隅(成甲庆 供图)

越王楼(韩丽 供图)

唐天宝十五年(756)6月,唐玄宗因安史之乱仓皇逃离京城,进入西蜀。一路上,唐玄宗和王公贵族们风餐露宿,担惊受怕。进入绵州后,唐玄宗发现这里竟然有一座越王楼,可与自己在长安居住的皇宫媲美,下令以越王楼作为临时行宫,大军驻扎在绵州。

唐末宋初,越王楼被一场大火烧毁大半。

元朝,越王楼进行了修复,又毁。

明万历年间(1573-1619),越王楼重修,但其规模和布局远不如唐代。

清乾隆初年(1736),越王楼再毁,越王台消失殆尽。李调元在乾隆年间重游该地,写下“不见越王台,但见清江流”“惟有江边月,会照城上楼”的感慨。

1989年,绵阳市作出重建越王楼的规划。

2001年10月24日,越王楼重建工程正式开工。

2011年,越王楼重建一期工程(主楼和两座裙楼)通过验收。

2013年,越王楼正式开放。

越王楼(徐波 供图)

重建后的越王楼主楼高99米,共15层,底面东西宽66米,南北长88米。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结构,风格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屋盖琉璃瓦。1—5层是阁,10—13层是楼,15层是亭,宝顶似塔。配套建筑有廊、亭、阁、榭、台、广场、商场、停车场、园林等。占地面积561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22207平方米。

越王楼(罗梅 供图)

今天的越王楼风格繁复,蔚为壮观,其宏大气势远胜于始建于唐代的越王楼,成为绵阳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当今仿古单体建筑之最。有人做过统计,滕王阁高57.2米,黄鹤楼高52.6米,岳阳楼高32米,均比不上越王楼。

越王楼(陈一农 供图)

人们所熟悉的当今四大名楼,前三个是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第四个尚存争议,要么是蓬莱阁,要么是鹳雀楼。但是,作为唐代四大名楼的越王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是不存在争议的。

越王楼(张步科 供图)

越王楼一楼是“名楼盛宴•沉浸式戏剧体验馆”。站在楼下广场上抬头仰望,只见高阁层轩,参差叠置,耸入云端,尽显“盛世重光”。

越王楼一隅(申进明 供图)

走过广场,拾级而上,来到2楼“李贞与越王楼•绵阳美术馆”。眼见大平台上朱漆廊柱,斗拱飞檐,所绘纹样清晰明了,历史的沧桑厚重感和质朴清秀之美扑面而来。

越王楼一隅(薛仲慧 供图)

从2楼乘坐电梯,中间没有停留,直接上到9楼。在9楼转角处继续乘坐电梯,便上到了最高处15楼,名曰“璀璨越王楼”。

在越王楼楼顶信步游走,倚栏眺望,可360°俯瞰美景。一汪碧绿如玉的江水从市中心流淌而过,三江汇流的宏伟景象清晰可辨。远处群山连绵起伏,层峦叠嶂,绿涛茵茵。近处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车水马龙,绵阳市主城区的轮廓映入眼帘。抬头仰望,蓝天白云近在咫尺,让人更真切感受到“手可摘星辰”的美妙意境。

登越王楼眺望四方(王绍文 供图)

沿楼梯通道往下逐层观赏,令人目不暇接。14楼是“中国名楼馆”,13楼是“诗魂越王楼”,12楼是“图说老绵州”,11楼是“绵阳历史名人馆”,9楼和10楼是“唐文化馆”。除3—8层尚未开放外,每层展厅都有一个历史主题,都有不同的历史展现,都有自己的传说故事。

越王楼一隅(张忠国 供图)

越王楼内的主要内容包括,越王楼的前世今生,历代著名诗人题咏越王楼的诗篇,著名文人墨韵淋漓的字画,本土历代名人生平简历,绵阳老照片,越王墓等多处出土的几百件文物等,历史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自唐越王楼修建完工之日起,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王勃、陆游等天下文人雅士、著名诗坛泰斗纷至沓来,登越王楼后笔走龙蛇,留下千古传颂的经典诗篇154首,可谓“一座越王楼,半部文学史”。相比之下,在全国难得有这么多历史文化名人为同一座建筑进行创作,写下这么多传唱千年的诗词。有人做过统计,历代名家在黄鹤楼中留下诗文112篇,为滕王阁留下诗文86篇,岳阳楼、鹳雀楼和蓬莱阁亦相对较少。因此,越王楼有“天下诗文第一楼”之美誉。

越王楼一隅(王映辉 供图)

李白《上楼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诗也叫《夜宿山寺》,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越王楼高耸入云,惊叹它的精妙设计和布局。

越王楼一隅(樊琳琦 供图)

杜甫《越王楼歌》:“绵州州府何磊落,显庆年中越王作。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此诗的特点在于上下转韵,上则咏越王楼,下则登楼吊古。人们可以从中领略到长江已落日,山水增高楼的意境。

越王楼一隅(王开林 供图)

陆游《登越王楼》:“上尽江边百尺楼,倚栏极目暮江秋。未甘便作衰翁在,两脚犹堪蹋九州。葡萄酒绿似江流,夜宴唐家帝子楼。约住管弦呼羯鼓,要渠打散醉中愁。”

越王楼一隅(胡益万 供图)

好景须入画。千百年来,越王楼以独有的风姿,吸引着无数画家挥毫泼墨。展厅内展陈着宋、元、明、清历代画家描绘越王楼的精美画卷,使越王楼上上下下弥漫着浓浓的文化艺术气息,诗韵悠悠,画幅款款,缠缠绵绵。大厅里挂着两幅名画,尤为珍贵:一幅是宋代郭忠恕的《明皇避暑宫图》,一幅是元代李容瑾的《汉苑图》。这两幅作品画的都是越王楼,其真迹分别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这座千古名楼在历代画家们的笔下变成了一幅幅传世名作,让它得以在真身无存的岁月里,以另一种方式“活”在世人眼前。

越王楼一隅(徐显会 供图)

越王楼外悬挂着199盏宫灯,大小夜景灯具超过10万盏。每到傍晚时分,越王楼便会上演一场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灯光秀。夜幕下的涪江两岸灯火辉煌,绚丽多姿,流光溢彩,赏心悦目。凭借优美的背景音乐,宛如一幅幅大自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动态的美丽画卷,让众多游人感受到“东风夜放花千树,涪江两岸不夜天”的璀璨夜景。

夜幕下的越王楼(匡龙跃 供图)

游仙有梦,涪江有梦,龟山有梦,越王楼亦有梦。从越王楼到越王台,从越王台到“惟有江边月”,这座历史名楼从建到废,从废到荒,从荒到无,又从无到建,历经千余年,阅尽人间春色。如今,勤劳勇敢智慧的涪江两岸儿女,终于让越王楼的梦变成了现实!

写于2023年9月19日

参考资料:

1.《越王楼:中国文学的灵感源泉》,陌城浅秋,2023年8月4日.

2.《美食探店——我在绵阳越王楼下,吃到了最好吃的四川火锅》,九州醉餐饮网,2022年12月24日.

3.《越王楼附近的宝藏江湖菜》,小红书,2022年8月17日.

4.《行走丨绵阳行之:越王楼》,昵称45109175,2022年7月13日.

5.《唐朝王爷修建了一座楼,造福了唐玄宗,还成为四大名楼之首》,易网新闻,2019年9月10日.

6.《他是唐太宗第八子,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后武则天将他枭首示众》,历史的皇宫,2018年1月20日.

7.王志强,《从古文献中看越王楼的兴废》,方志四川,2016年6月29日.

8.《绵阳越王楼》,中国园林网,2014年8月27日.

9.《李贞》,百度百科.

10.《越王楼歌》,百度百科.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