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记忆】消失的“宝塔糖”:几代人的甜蜜记忆

作者:面包飞满天 来源:人文泰州 发布时间:2023-10-08 14:14:34 浏览次数: 【字体:

消失的“宝塔糖”

几代人的甜蜜记忆

面包飞满天

你还记得“宝塔糖”吗?

这种形状似宝塔样子的糖果曾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风靡全国。

甜蜜的味道深深的印在20世纪几代人的记忆之中。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一种甜甜的小食品悄然进入大众生活,成为儿时记忆中的光彩——那就是宝塔糖。但现如今却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它为何突然销声匿迹了?

“宝塔糖”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黎明时期。

在经济落后的乡村,由于卫生条件差,各种疾病流行,百姓苦不堪言。

最为严重的要数蛔虫病了,这种疾病几乎每个农村孩子都患有,蛔虫寄生在人体肠道,会引起严重腹痛、营养不良等问题。

小孩子们摸爬滚打之后,经常不洗手就抓东西吃,这可让蛔虫有了可乘之机。

“病从口入”,蛔虫进入人体后,开始疯狂产卵,严重的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发育。

面对这种可怕疾病的蔓延,政府迫切的希望找到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当时国际上,苏联的蛔蒿提取物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杀死体内的蛔虫。但十分不巧的是,蛔蒿这种植物只生长在极北地区,中国几乎没有这种植物的存在。

1952年,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背景下,苏联政府慷慨将20克珍贵的蛔蒿种子无偿赠送给中国,还提供先进的药物提取设备和技术人员,支持中国自行培育蛔蒿、提取药物。

不要小看这20克,这可是救命的种子。为确保试种成功,这20克种子被分到了4个不同地区进行试种。

刚开始专家们心中也极为担忧,因为这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实在过于苛刻,令人庆幸的是其中潍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蛔蒿生长,其余3地的蛔蒿均无法在我国立足生根。

专家得到这样的实验结果,欣喜若狂。

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潍坊很快就培育出了大量的蛔蒿资源,实现了数量化生产。按照苏联专家提供的方法,中国科学家成功提取出了蛔蒿中的有效成分青蒿素。

其实蛔蒿这种物质本身极为苦涩,一开始被制成片状的小药片,但孩子还小,很少会听话的将这种小药片吞下去。

因为患者基本上是儿童为主,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依从性,研究人员决定将其制成类似糖果的形状和口感。

几经反复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一种淡粉红色的小塔形药糖。这种宝塔状的外观并不是无的放矢,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宝塔历来都被视作镇邪的象征。专家们考虑到其疗效类似宝塔镇邪,特地将这种药糖命名为“宝塔糖”。

“宝塔糖”一经上市,立即受到患者尤其是儿童的喜爱。它不仅有效治疗蛔虫病,不仅口感香甜,造型也非常讨喜。村里的孩子们终于不再抵触吃苦嘴的药了,一听说有宝塔糖发,立刻开心地排起长队。

宝塔糖就像一粒粒小宝贝,能驱赶身体里的大怪兽,让肚子不再疼痛,吃下它们,孩子们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超人。

在短短数年内,“宝塔糖”就风靡全国,蛔虫病也因此得到有效控制。

可以说,没有苏联的慷慨援助和技术支持,就没有中国自主研发的“宝塔糖”,也就没有如今乡村蛔虫病大幅减少的局面。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宝塔糖”也在80年代从市场上消失。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宝塔糖的“衰落”

20时间40年代,为对抗蛔虫病,我国医药研究人员决定仿照苏联的做法,使用含有两性花素的蛔蒿制作驱蛔药物。

令人惋惜的则是蛔蒿从播种到花穗结果需要两年时间,种植周期长且单产量低,收获的蛔蒿如果不能及时入药,极易腐烂变质,这些都制约了蛔蒿在我国的规模化生产。每年苏联仅提供几十吨的蛔蒿原料,这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这也导致苏联全部撤走了在华的技术人员,还收回了提供的设备。这其中也包括提取蛔蒿的机器,这对于“宝塔糖”几乎是毁灭式的打击。

因为我国在提取技术上基本上是完全依赖于苏联,这一撤走直接导致我国医药工业因此陷入瘫痪。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科研人员艰苦奋斗两年内才自主研发出适合国内蛔蒿加工的提取机器,但产能远远不如苏联设备。

硬件设施跟不上,这也导致大量积压的蛔蒿原料无处可去,不得不腐烂浪费。这些可都是来之不易的珍贵原料,眼睁睁的看着腐烂实在令人痛心。

雪上加霜的事也随之而来。1964年,潍坊突然遭遇40天的持续风雨,导致全年蛔蒿严重欠收。我国宝塔糖的产量大幅下滑,甚至一度告急断供。

为此,我国不得不从全国各地抽调蛔蒿原料支援潍坊,结果造成大量地区被迫停止种植,蛔蒿原料更加短缺。

特殊时期之后,蛔蒿也迎来了一次爆发,但市场就那么大,很多药企几乎都在生产这种“宝塔糖”,这也导致供大于求。许多地方长时间的囤积也导致蛔蒿几乎完全腐烂,久而久之,蛔蒿的种植越来越少。

到了1985年,许多药企发现市场出现短缺,于是便开始寻找蛔蒿原料,但无论出何高价,也收不到蛔蒿,人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

蛔蒿在中国基本上灭绝了,同时这也意味着“宝塔糖”也成为了历史,销声匿迹。

牢记历史 感激前人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改善的卫生环境使蛔虫病不再常见,但在一些地区依然存在。在我国科学家孜孜不倦的寻求下,也成功研制出更先进有效的新型驱蛔药物。

这种名为盐酸左旋咪唑的物质驱虫效果比“宝塔糖”效果更好。

蛔蒿的消亡固然令人扼腕,但其在中国医药发展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却不容抹杀,正如谚语所说,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我们深切缅怀蛔蒿为国家医药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必须警醒今人,加强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我们要牢记历史,继往开来,以免昨日的牺牲成为空欢喜一场。

当年,蛔蒿的种植面积之所以能迅速扩大,关键在于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他们不畏艰难,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蛔蒿的提炼技术日趋成熟。

尽管设备仍较简陋,提炼过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但他们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只为国家的医药事业能取得进步。

正是这些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才使我国终于摆脱对苏联技术的依赖,实现自主生产蛔蒿制剂。

广大农民群众也功不可没,他们不畏寒冷酷暑,不计得失,大量种植蛔蒿。甚至在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后,仍然顽强不屈,重新恢复种植,正是他们的辛勤耕作,才为药厂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毫无疑问,没有农民的付出,就不可能实现蛔蒿制剂的规模化生产。

今天,我们享受着现代医疗条件带来的种种便利,更应怀着崇高敬意和感激之心,缅怀前人的贡献,也要牢记血的教训,加强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利用,为后人留住宝贵的自然财富。

结 语

宝塔糖的消失,让我们思考技术自主的重要性。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不畏风雨,技术进步固然可贵,但人心的温暖更为难得。

宝塔糖虽去,甜蜜依旧,我们需要继承这份甜蜜,才能在科技繁荣中不忘初心,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再次尝到另一种“宝塔糖”的味道,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甜?

来源:人文泰州

图/文:面包飞满天

来源: 人文泰州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