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九襄,南出雅安第一镇‖何绍毅
九襄,南出雅安第一镇
何绍毅
汉源老街
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有条老街,原名汉源街。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文生陈昆阜邀约名门望族商议开场事宜,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九襄始得批令,正式开场。从此定期集市,商贸繁荣。开场后取名汉源街、汉源场。数百年来,汉源境内都习惯称九襄为“汉源街”。
九襄镇全景
九襄一说,始自清末“戊戌变法”时合并九个半乡(击谷、丰厚、大田、前域、后域、河西、大岭、唐家、富春)成立自治会所,得名“九乡镇”。因“乡”“襄”同音,且“襄”有“襄助礼让”之意,更名“九襄镇”。
九襄老街局部(郝立艺 摄)
汉源街有正街、背街,大小18条主巷,阡陌纵横,星罗棋布。街头在北方,称榨子门(也有人叫寨子门),街尾到石牌坊。正街分三段:上街、中街、下街,为现在的新民街、共和街、建国街。上街有三巷:轿房巷、甘沙巷、福兴巷;中街有五巷:瓦板巷、水巷子、文庙巷、何家巷、石灰巷;下街也有五巷:火炮巷、宜头巷、米仓巷、福德巷、牌坊巷。
九襄镇街头的榨子门(郑汝成 摄)
九襄经过2000多年历史承载,加之位于流沙河河畔,四面环山,土地肥沃,阳光充裕,物产丰富。相传,诸葛亮翻过大相岭,遥望九襄坝子沃野平畴,不由感叹:“天下绝收,此地半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汉源街开场,推动了汉源经济的繁荣,成为茶马古道的物资集散、储存之地。大米、清油、盐巴、布匹等物资源源不断从这里运进康定。有“盘不完的汉源街,填不满的打箭炉”之说。
九襄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长约1千米的汉源街,民居紧挨相依。土墙、石墙、木板、篾笆、青瓦、雕花成为老街建设的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明清留下的四合天井大院。气派的青砖大瓦房,雕梁画栋的廊柱与窗栏,天井厅堂耳房相连,青石板铺就的台阶,让人感觉到主人的繁荣与富有。
宜头巷的范家大院,火炮巷的王家大院,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明清中式风格建筑。共和街上建于1945年的源源号,楼高三层,砖石墙体,木质楼板和雕花廊道。站在三楼,目光掠过鳞次栉比的瓦屋,远眺相岭四时之景,近俯汉源街的繁荣。解放后,此楼被用作政府的招待所,门面上还有“汉源县人民政府招待所九襄分所”字样。
牌坊新街
汉源老街街尾的“双节孝”石牌坊,是我国现存最精美完整的石坊之一,也是川滇古驿道的牦牛道段,古时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之说。
石牌坊高11.1米、宽7.4米、深1.9米,为红砂岩质雕成部分染彩,建筑式样为清代流行的四柱三间、多脊出檐,结构为横向三段与垂直三段式;整体造型由坊顶、坊身、坊座三大部分,四层四檐,南北两大面,东西八个面组成;每层对称,逐层内缩,直上顶端,疑似一座宝塔;再配以坊顶脊头,四周蛮吻,岔脊鸱吻,云纹飞檐,使整座牌坊气势开张,充满活力。
石牌坊四柱基部,有八座跨兽人物抱鼓,抱柱顶端刻有八尊立体仙佛,跨狮伏虎,各具形态;四根石柱将牌坊分隔为中门和东西两侧门,南北两面刻有四副对联,中门南面两柱也刻有对联。
石牌坊最引人入胜的是其坊景浮雕,以“忠、孝、节、义”为主题,选择48部传统川剧戏曲的169个精彩场景,集中雕刻在牌坊的2层。浮雕上雕刻的人物有570多个,个个面目清晰、栩栩如生,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精湛。戏曲选目丰富多彩,有许多是古代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表现古代妇女忠烈节义的《穆桂英挂帅》,宣扬“百善孝为先”的《木莲救母》,歌颂中国人义字当先的《赵云六保阿斗》,表达人们祈望福禄寿喜的《蟠桃会(大和图)》等。
九襄石牌坊(冉闯 摄)
九襄石牌坊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由拔贡出身的黄体诚请旨旌表其母、嫂之节孝而建。黄体诚之父兄皆早亡,其母恪守封建社会之妇道,决不改嫁而独力持家,将两个未成年儿子养大成才;其嫂在丈夫死亡后,也不改嫁而尽力侍奉婆母。黄体诚为感念寡母、恩嫂的养育之恩,打点清溪县令(汉源县古为清溪县)上报清廷,经道光皇帝批准并颁发圣旨修建双节孝石牌坊,就是旌表其婆嫂如冰雪般的高洁操守修建石牌坊,历时九年,耗资巨万。初建时,金碧辉煌,点朱染翠,迄今170多年,部分彩色仍清晰可见。牌坊以其精湛工艺,为后人留下研究清代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珍贵资料。1985年,九襄石牌坊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石牌坊,有一些神奇的传说。
其一是建造石牌坊的主人偶然发迹。黄体诚还是一介秀才时,主要以跑小本买卖为生。有一回他从云南买药材归来,路过一座叫银厂沟的山,突然山体滑坡出现银矿,当地乡民以为是“岩盐”。黄体诚大喜,变卖掉全部家产大量收购,又招了一批工匠提炼银子,一年后成为汉源街(今九襄镇)家财万贯的首富。有了钱的黄秀才,向朝廷捐了一个“拔贡”,人称黄贡爷。
其二是神仙指点上宝鼎。石牌坊大功告成,只剩下最后一道工序了,那就是上宝鼎。工匠们望着高高的牌坊,一时给难住了,冥思苦想了几天也拿不出办法。就在黄贡爷焦头烂额时,这天他刚吃过早饭,大门口来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唱道:“打发爷爷走,免得爷爷吼。”众人正在心烦,见是路过讨饭的,齐声叫他走远点。老者看着石牌坊顶部,又说了起来:“这宝鼎安不上去,哪个管你哟!泥巴都埋齐嘴皮,还是走喽!”说完,人便不见了。众人纷纷嚷道:“怪事!怪事!”黄贡爷也一脸惊奇!连说:“是怪事?真是怪事!”闹声惊动了掌墨师,问清楚刚才发生的事情,猛然醒悟:“有了,有了!”他马上叫黄贡爷找人围着牌坊堆泥巴,一直堆到顶部,宝鼎终于安上了。
过去成了永远的记忆,今天的发展才是目的。
2015年,政府围绕石牌坊开始建设牌坊新街,把九襄老城连接起来,成了汉源的“宽窄巷子和锦里”。新街老城,既有历史文化底蕴,更不失现代生活风尚。牌坊新街规模20000平方米,紧密结合“居民消费中心”和“游客消费中心”两大主题展开,汇聚影院、咖啡、酒吧、茶艺、婚庆婚宴、百货商超等,业态更丰富,品牌更强大,是九襄唯一的消费式商业街区新街。
九襄是花海果乡的腹心,牌坊新街是九襄镇的中心,一座以石牌坊为圆点,融中央公园为一体,容纳两万人口的居住新城已经呈现,正在成为九襄的核心文化景区。
宽阔笔直的梨花大道穿新街而过。三月艳阳高照,新街上梨花纷飞,公园中欢歌如潮。人们来来往往,看花的、观景的、览胜的、追思的、寻古的,九襄石牌坊披上了时代的新装。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何绍毅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汉源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