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史学争鸣】四川江安县:县域县名与始建县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19 14:20:03 浏览次数: 【字体:

四川江安县

县域县名与始建县

县域,是一个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所管辖的区域,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管的“地盘”。在四川省江安县这个地盘上,建县历史已有1700余年。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县域合分,县名改换,前朝志书都记载详细,却对始建县这个问题,没有明确说法。直到1998年出版的新《江安县志》,才凭江安县县名的由来,作出今江安县的始建县为汉安县的臆断,但不少地方史学热衷者不予认同,曾提出过异议。

要搞明白今江安县的始建县这个问题,须先搞清楚与之关联的古汉安县、绵水县和江安县的来龙去脉。

先说汉安县。有关志书文献记载,历史上的汉安县有二:

其一是建于东汉永建年间(126—132),治所在今内江市东兴区的汉安县(称北汉安),时属犍为郡辖,东汉建安十八年(213)改属江阳郡(今泸州市)。《晋书·地理志》载,西晋太康十年(289),江阳郡仍辖汉安县。该汉安县于西晋永嘉年间(307-311)废。

其二是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6—351),治所在今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三江坝的汉安县,其县域即今纳溪区地域,也属江阳郡辖。该汉安县于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名为江安县,县域、治所和隶属均无改变。北宋乾德五年(967),汉安县更名的江安县(今纳溪区)与绵水县(今江安县域)合并,用名江安,治所设绵水县地。

关于绵水县。今江安县域先前是绵水县辖地,已在前代志书和后世史学研究中确认无疑。绵水县的建置时间,相关史料记载不一。清嘉庆、道光《江安县志》载:晋太康四年(283)割江阳县地置绵水县。《宋书·志》载:绵水令,晋孝武立。南宋地理志《舆地纪胜》载:晋安帝初口口新复旧郡,领汉安、绵水二县。民国《江安县志》对绵水县的建置及治所都有记述:绵水县,汉为江阳县地;晋置,(治所)当绵水(今淯江)入江之口。(据)旧唐书,绵水县(治),当绵水入江之口;其所谓江,当指大江(长江);所谓口,即绵水口,在今小坝与中坝(今长江竹岛)之间;据此知唐时绵水县治与今治近。其具体位置,现代史学研究倾向在今江安镇。

再说江安县。据现存志书史册记载,自晋至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就有四个同名的江安县:

一是西晋咸宁六年(280)分孱陵县(属湖北省)设立的江安县(称西晋江安)。该江安县于梁太清二年(548)改名为公安县,至今未变。

二是隋开皇十八年(598)由汉安县更名的江安县(称隋朝江安)。该江安县域即今泸州市纳溪区域,治所在今纳溪区新乐镇三江坝(旧名江安坝)。

三是北宋乾德五年(967)建置的江安县(称北宋江安)。该江安县是由绵水县(今江安县域)和隋朝江安县(今纳溪区域)合并而成,用江安县名,治所设在原绵水县地界的汶江中洲(传为今江安县古贤坝)上。两县合并后,隋朝江安县域置纳溪寨,原绵水县域改设绵水镇。

四是南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县域拆分后的江安县(即今江安县域)。大致是将纳溪寨升置纳溪县(今纳溪区),又把原来的隋朝江安县地域分出作为纳溪县域。这样,南宋绍定五年以后的江安县域又回到了原绵水县域,也就是现江安县所辖行政区域,至今也没有多大化。

以上4个江安县中,只有北宋江安是两县合并而成,在地域上与隋朝江安(今纳溪区)有过关联;其余3个江安的县域辖地都是互不相干,并且各自为政的。

那么,今天四川省江安县的始建县究竟是哪个,又该怎样来判定呢?一是要看今江安县的地盘上实实在在的最先建置县;二是要分清楚何时何地的江安县,不能把同名不同时也不同地的彼江安县的始建县,作为此江安县的始建县。

因此,从上述史料中显而易见,汉安县从未在今四川省江安县地盘上建置管辖过,不是今四川省江安县的始建县;今四川省江安县的地盘上,最先建置的县是绵水县。所以,今四川省江安县的始建县是绵水县,汉安县只算是纳溪县(今纳溪区)的始建县。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江安县老促会文史工委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