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文史英华】阅读摩诃池‖冯俊龙

作者:冯俊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30 14:39:55 浏览次数: 【字体:

阅读摩诃池

冯俊龙

成都摩诃池不是“池”,而是湖。这个“湖”曾经堪比杭州西湖。如果摩诃池一直保持不变,应该算是城市中心最大的湖,成都一定会因摩诃池而更加辉煌灿烂。

摩诃池距今1400多年,实际存在1300多年。1914年,摩诃池终于彻底消失。好在100多年后的今天,摩诃池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虽然小了很多倍,但喧嚣的城市中心,又多了一处休闲去处。摩诃池的出现与消失,以及再现,都与成都这座城市紧密相关。

今天车水马龙的天府广场沿人民中路至骡马市一带,在隋朝时期的成都,还是荒凉的城郊。隋朝一统天下,文帝杨坚册封第四子杨秀为蜀王。蜀王杨秀相貌堂堂,留着一大把好看的胡须,显得更加威武潇洒。当时成都城的政治权力中心,位于秦并巴蜀、张仪开创成都所城部分。“大城”位于今天的天府广场西南。充满轩昂气概的杨秀居住的蜀王府,乃成都城“大城”心脏位置。

摩诃池(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作为镇守一方、统管巴蜀境内24州军政大事的要员驻地,蜀王府自然要修建得雄伟壮观。修建蜀王府,扩建成都城,需大量土方。蜀王杨秀命人从今天天府广场往北,取土造城。掘土成坑,面积竟然有500亩之大。天长日久,雨水汇集,成都城北郊外渐渐形成巨大水面。水鸟翻飞,鱼鳝时现,冬往春生,竟自成景。远近闲人,纷至沓来。有个外地来的和尚,手持念珠,满面沧桑,绕行不停,口念“摩诃宫毗罗”。蜀人不明其意,好奇询问,才知外来和尚说的是梵语,“摩诃”即“大”,“宫毗罗”乃“龙”,意思是“这么大的坑,装这么多的水,里面肯定有龙”。龙是中国人的图腾,潜龙之地肯定是风水宝地,龙在池中生,池畔人皆贵。“摩诃池”从蜀人口中吐出来,有了别样韵味。人凡来成都,必去摩诃池。

摩诃池(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摩诃池在平常人眼中象征深不可测的富贵,总政一方的要员,更可借此彰显政绩。于是,中晚唐时期,解玉溪、金水河的水被引进摩诃池。源头有活水,池更显生气。摩诃池不但蜀中闻名,四海之内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时光荏苒,世事如棋。出生低贱而一跃为王的前蜀皇帝王建,将摩诃池纳入宫苑,改名龙跃池,也就不足为怪。后来王建扩建皇宫,再改龙跃池为宣化池。环池遍修筑宫殿,绕树建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处,十里不同景。可惜好花易摧折,好景不长时,十年不到,前蜀灭亡,后蜀崛起,宣化池改回原名摩诃池。后蜀第二代君王孟昶即位,对摩诃池更是大加修整。摩诃池在此时期,达到辉煌鼎盛,扩建到有史以来的最大面积。据考证,摩诃池侧卧于成都人民中路西面,南抵今成都博物馆新馆、北至今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东南到今东华门遗址一带、西到东城根街,达1200亩之巨,其中水面面积已有500亩。

摩诃池(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可惜的是,万事万物都逃离不了盛极而衰的规律,摩诃池从此呈抛物线退变。时至南宋,宫殿亭台被拆,摩诃池被填,面积减少一半。到明洪武十八年(1385),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蜀宫旧址重建毁于兵爨的蜀王府。清康熙四年(1665),再毁蜀王府废墟之上,又兴建起贡院,只有西北隅残留少许水面。民国初年(1914),摩诃池全部被填平,成为演武场。

摩诃池存在1329年,从此隐没于世。2023年7月,经过考证模仿,占地63亩、水面面积11亩的缩小版摩诃池,在人民中路以西、西华门街以东、成都市实验小学以北、西御河沿街以南重现于世。

摩诃池(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可以说,至隋朝杨秀无意中开凿摩诃池以来,凡来成都的文人墨客,无不来摩诃池打卡。摩诃池就是一座中华文化的宝藏,它记录了巴蜀风情民俗,重现了古人的休闲娱乐生活。特别是孟昶及后宫美妇花蕊夫人,会生活,工诗词,写下了大量关于摩诃池的诗句。摩诃池可以栩栩如生复原再现,不但有今天从地下发掘出来的相关文物作为依据,更是人们阅读了大量与摩诃池相关的文字,从中受到启发使然。所以,与其说我们今天重新走进了往日盛极一时的摩诃池,莫如说今天的我们是在阅读方兴未艾的“摩诃池诗词”。

摩诃池(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从留了美髯须的蜀王杨秀开创了摩诃池,到摩诃池的湮没和复活;从那个风尘仆仆的外地和尚随口胡诌,到摩诃池的几度更名;从南诏国入侵,百姓渴饮摩诃池水,到原来的荒郊野外,如今已成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从被官府皇宫据为己有的宴席歌咏之所,到今天可以任人进出的百姓休闲之地,摩诃池一直在阅读人间世态,人间生物也在从不同角度阅读摩诃池。

蜀王府早就销声匿迹,南诏国已不复存在,声色犬马纷扰已成旧景,诗人骚客画家不时出现,昔日摩诃池风光,将重新旖旎展现。静静独立于繁华闹市的摩诃池旁边,很快就会矗立起一座高达数百米的地标性建筑,名曰“成都金融中心”。未来的骡马市地铁站深达地下15层楼,成为城市交通枢纽;未来的人民中路一段还将拓展摩诃池后期工程,游人如织的盛景将会重现;未来的成都城北将逐渐成为美国的“华尔街”、英国的“伦巴第街”,成都乃至西南的经济将会更上一层楼。

摩诃池(蓬州闲士 摄,图片来源:四川方志图库)

曾经的热闹,将会再现;曾经的繁华,将会再来;曾经的历史,将会上演。人间天堂,天府四川;四川成都,屹立世界。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摩诃池一直在那里;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游览摩诃池的人一直等在那里。在那里曾经狂欢、曾经失落,曾经笑过、曾经哭过的人,留下了文字,留下了思想,供后来的人阅读与思考。这也许是今天重建摩诃池的全部意义。

END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冯俊龙(文史学者、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近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舟共进》等报刊发表作品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作家文摘》《中外文摘》等多次转载,新华网、人民网、中国作家网等多次转发其作品和评论)

配图:方志四川

视频:浣花春雨视频号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