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那些隐于闹市的诸葛遗迹‖刘孝昌

作者:刘孝昌 吴亦铮 来源:《成都日报》2023年7月10日第8版 发布时间:2023-08-14 16:13:37 浏览次数:867 【字体:

那些隐于闹市的诸葛遗迹

刘孝昌

诸葛亮治理下的成都,“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丰功伟绩烙在蜀地人民心中。有关诸葛亮的传说和遗迹很多,除了武侯祠、锦里这些著名的三国文化圣地,在繁华的成都市区也有着很多三国遗迹,隐藏着丰富的孔明故事。

图据视觉中国

清水河畔乘烟观

清水河是成都城区6条主要的干河之一,在城区河段长约6.8公里。清水河由都江堰走马河支系演变而来,可以看作走马河的延续。进入成都城区西部,清水河在二环路西段龙爪堰处,分为干河、浣花溪、肖家河三条支流。

诸葛亮的遗迹在清水河畔的机投桥有多处。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记载:“亮乃约官职,修法制,筑高台于成都之南,以延四方之士。”所筑“高台”,就是当年诸葛亮的读书台,宋代其遗迹尚存。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载:“读书台在(成都)县南一里。诸葛亮相蜀,筑台以集诸儒,兼以待四方贤士,号曰读书台,在章城门路西,今为乘烟观。”

又有宋魏了翁《鹤山集》载:“观西偏为诸葛忠武祠与读书台。故老相传为武侯故宅。开保五年,章公琼改为观,奉命乘烟。乘烟云者,谓侯女于此乎轻举也。观尝废于庆历,复兴于文忠烈公镇蜀之日。重和元年始易乘烟为朝真。”另据民国《华阳县志》载:“杜光庭《录异记》:成都书台坊,武侯宅南乘烟观内有古井,井内有鱼,长六七尺,往往游于井上,或去鱼,水必腾涌,相传以为其井有龙矣。’后来井废,井水溢出为池,当地人称龙池。”龙池就在机投桥西。

历史上,不少地方都建过武侯祠,总计不下数十座。“孔明初亡,百姓遇节塑,各私祭于道上。”西晋后,清水河畔诸葛亮故居因“祠祀不绝”建起武侯祠,这应该是在成都最早兴建的武侯祠之一。明曹学佺在《蜀中广记》载:“昭烈庙西偏少南,又有别庙,忠武侯在焉。”

唐代皇室信奉道教,据资料载清水河边道观分布有多处,道家把诸葛亮列为道教中人物。北宋时候更信奉道教,所以将清水河机投桥畔建立的武侯祠改为乘烟观。

传说诸葛亮有个女儿,在乘烟观居住修炼得道后,成为神仙乘烟而去,因此这个道观取名为乘烟观。乘烟观是祭祀诸葛女子的祠庙,当时这个道观建筑宏大,有藏经阁、仙祠、云堂、大殿、配殿、茶寮、方丈之室等。其左边是圣母殿,右边是乘烟女之祠。直到宋代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乘烟观还有房屋150多间,观的左边是原武侯祠,右边是原诸葛亮的读书台,可见此道观规模仍然很大。一直到南宋末年,因为蒙古骑兵入蜀,这座规模宏大的乘烟观被毁于战乱之中。

万里之行始于此

万里桥原名笃泉桥,因桥南有笃泉,所以称为笃泉桥,而万里桥得名见于晋常璩《华阳国志》载:“蜀使费祎使吴,诸葛亮送之,叹曰:‘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为名”。蜀汉以后,才改称为万里桥。还有一说是诸葛亮送东吴使臣张温返回建业时,在桥头对张说:“此水下至扬州万里。”万里桥得名,至今已近1800年。

万里桥原为石墩木板桥,为当时成都地理标志建筑。宋乾德年间改建为石拱五孔廊桥,桥上建有木廊房屋、桥体平直宽大。当时万里桥是成都府河(郫江)、锦江(检江)上最大的一座桥梁,万里廊桥横跨在锦江最宽的河面上,像一条美丽的彩虹。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宋时所建万里桥到明末已经破旧不堪了,直到清顺治三年(1646年)万里桥被毁于战火。直到清康熙五年(1666年),才由巡抚张德地按旧貌重修为五孔石墩木廊平桥,桥面上建有房屋覆盖桥体,廊桥门楼上题有“武侯饯费祎处”,桥头仍立高大石碑书“万里桥”。据资料载,万里桥在清代曾先后于顺治、康熙、乾隆、光绪、宣统年间五次修葺、重建成为成都历史上著名桥梁。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四川总督李世杰将原石墩五洞木廊桥改建为石拱桥,重新建成七孔石拱大桥,长10丈、宽1丈5尺、高3丈,造型古朴大方、庄重典雅、桥面宽阔。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拓宽道路,同时对万里桥再行改建,加长桥的引道,成为七孔石桥,桥长20余丈,宽3丈,相隔为三厢,桥面正中与两侧铺有灌县所产的青石板,并重建石护栏。宣统元年竣工后,可通车马,两厢行人,桥头北立有丈高的石碑,碑上镌刻有“万里古桥”四个大字。

万里桥上下沿河两岸是历代成都通往嘉州(乐山),经宜宾,经重庆入长江到江南的水陆码头和繁华的商贸地。2000年来,万里桥是成都连接川东、川南的起点。从唐代张籍“万里桥边多酒家,不知客向何处宿”的诗句中,不难想象,当年桥上一派繁荣景象。

甘泉清澈诸葛井

诸葛井是成都著名的水井之一。

诸葛井原在东锦江街上,北糠市街小学内。东锦江街在大慈寺西南面,红星路段原打金街东,街长只有220米,宽约4米,街面狭窄。东锦江街是条古街,早在明代就有,清代为区别城西的锦江街(今蜀华街),故改名为东锦江街。成都人往往习惯把东锦江街叫成诸葛井街,因为在街北侧有一双眼井,传说三国蜀汉时期由诸葛亮率兵所凿,故名诸葛井,诸葛井水质清澈如甘泉终年不断。

明代嘉靖年间,当地居民在井侧兴建诸葛井祠,祠内还有诸葛亮等人的塑像。诸葛井石井栏后,墙上嵌有清代名士黄云鹄联语:“三分鼎,一个臣,标芒风流,如先生方不愧后世;陌上桑,庙前柏,萧条异代,犹此井惟及见古人。”传说诸葛井的井水可通锦江,故又称锦江街。

明人杨名《诸葛亮井祠记》载:“成都诸葛井,其制与他井不同,大约中虚方丈、深二丈、口径尺许,精工坚固,非俗工所能为,以创自诸葛忠武侯,故托之名。”这些文字记述了当年诸葛孔明为成都百姓寻找地下水脉,选址凿井的史实。

东锦江街北边街沿上的诸葛井,造型奇特、立有石栏,井台选用一整块青城山大青石板砌成,八角形井台雕刻有八卦等图案,离地面高约一尺。单井双眼,也就是两个井口,每个井口径均不足两尺,诸葛井上窄下宽约两丈深。诸葛井更显幽深坚固,虽虚悬空嵌竟不坠下,造作之精可见一斑。

除了乘烟观、万里桥、诸葛井之外,隐于市区的诸葛遗迹还有点将台、九里堤等。东风大桥以东的点将台街,相传有诸葛亮当年练兵时所用的点将台;正府街,相传有诸葛亮的观星台,刘备、诸葛亮的办公场所据传也在附近;九里堤是三国时的水利工程,由诸葛亮主持修建堤坝,后经宋代成都知府重修,因堤坝长约九里,故称九里堤。

扩展阅读

丞相府邸何处寻?

吴亦铮

谈起跟诸葛亮有关的成都遗迹,大家最熟悉的当属武侯祠,以致有人误以为诸葛亮在成都的办公地点也在武侯祠。其实,武侯祠是后代所建祭祀诸葛亮之地,却并非他的办公地点。在近两千年前的三国时期,武侯祠一带地处城郊,位置相对偏僻。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他的办公居住场所,必然在城市中心,这样才能做到政令通达,上达下行。

那诸葛亮的丞相府到底在哪呢?答案是随着蜀汉政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公元214年,刘备从荆州入蜀,打败了当时盘踞蜀地的益州牧刘璋,在左将军、荆州牧的身份之后,又增加了益州牧。自此,蜀地就成为蜀汉最稳定的大后方和基本盘,支撑着刘备与诸葛亮等人“复兴汉室”的梦想。

进入成都后,刘备就入驻了原益州牧刘璋的“州牧署”,据考证,此地位于今天的四川省科技馆附近。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刘备等人将心思都放在“复兴汉室”之上,因此并没有大兴土木重新修衙门,就在牧署里头处理军机大事。因为刘备在东汉朝廷最显赫的官职为“左将军”,因此他也把“州牧署”改为了“左将军府”。

刘备入主成都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并“署左将军府事”,其内在含义,就是让诸葛亮主持整个蜀汉政权的日常工作事务,于是,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属官”,其办公地点就在“左将军府”府内,具体位置,应该在今天成都博物馆一带。

公元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并称帝。远在四川的刘备听闻这个消息,为延续汉室传承,遂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刘备称帝后,原“左将军府”被改成了皇宫,诸葛亮也被任命为“丞相”。

从公元214年刘备入蜀,一直到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十年间,诸葛亮虽然在蜀汉政权中位高权重,但依然是作为刘备的“属官”来处理国家大事的。这段时间,诸葛亮无论是作为“署左将军府事”还是蜀汉丞相,他的办公地点都在蜀汉的皇宫内,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动。

真正的变动是在刘禅继位后。刘禅接替了刘备,成为蜀汉的第二任皇帝,他一上位就命诸葛亮“开府治事”。所谓“开府”就是组建官署,具体来说就是组建丞相府。在这个阶段,诸葛亮的身份从曾经的“辅佐”开始过渡到“决策”,正所谓“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要想处理好蜀汉政权的千头万绪,必须尽快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工作机构,于是诸葛亮认真履行职责,严格选拔人才,组建了精干的丞相府。

既然已经“开府”,为了表示内外有别,诸葛亮此时将办公地点搬出了皇宫,另择他处修建丞相府。在古代,城市规模并不大,交通也不如当下便利,丞相府虽然独立于皇宫之外,但也不能离皇宫太远,这样才能及时与皇帝交流国家大事。

诸葛亮的丞相府在皇宫之南,因为在古代以北为尊,作为臣子,将办公地点设置在皇宫之南是应有之义。据史料推测,丞相府大致位置在皇宫外不远处,结合今天的成都地图来看,其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红照壁”一带。诸葛亮本人崇尚俭约,这座丞相府规模并不大,除了办公之外,它还兼有居住功能,方便诸葛亮白天办公,夜晚住宿。

诸葛亮创立的蜀汉丞相府,前后延续了11年时间,其中前4年常设于蜀汉国都成都,诸葛亮南征时派遣长史向朗、参军张裔留守,战事结束后即领兵返回。此后7年,诸葛亮率师北伐,丞相府常设于汉中,或随军开赴前线,成都设留守相府,由长史、(署府事)参军各一人主持。

诸葛亮之后,蒋琬、费祎等人虽然也以大将军的身份主政蜀汉一时,但却再没有得到“开府”的权力,诸葛亮与他的丞相府一道,不仅在历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成都的城市心脏留下了无数的回忆与传说。

(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成都日报》2023年7月10日第8版

作者:刘孝昌 吴亦铮

来源: 《成都日报》2023年7月10日第8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