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习近平总书记欢迎宴会上的“成都十二月市”
神秘莫测的三星堆,折射出古蜀文明的辉煌历史,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中的灿烂一支;闻名于世的都江堰,滋润出天府之国的富庶绵长,传承千年城址不变、城名未改;大名鼎鼎的交子钱,成全了繁华的商业都会,留下烟火人间的幸福长卷……这就是成都,一片沉淀下自强不息、乐观通达、开放包容精神气质的人文沃土;一座生机澎湃、动能不竭的宜居之城。
北宋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记载的“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也生动诠释了千年来沉淀于这座城市中的人文精神气质:自强不息、乐观豁达、开放包容。
大运会正如火如荼进行,感受赛事气氛之余,让我们多去成都街头走走看看,感受千余年前老成都人的市井生活,触摸大运之城的文化脉动,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欢迎宴会现场,由成都市文联组织、成都市美术家协会艺术家创作的组画《成都十二月市》惊艳亮相。央视“大国外交最前线”中康辉介绍到:“这展示的是始于唐代盛于宋代的成都十二月市......成都,天府之国,传承千年城址不变、城名未改。这个地方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从汉晋之际的‘天下谓之天府’,到唐代和扬州并称‘扬一益二’,再到宋代的‘蜀地膏腴 亩千金’。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也就催生了‘十二月市’。比如正月是灯市,二月是花市......七月是七宝市......所以说成都十二月市不仅是商贸繁盛的标志,也更是千余年来老成都人市井生活的表征......”
《成都十二月市》现场图
由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姚叶红、陈志才、钱磊三位艺术家联袂完成的美术作品《成都十二月市》
他们谈:创作理念
《成都十二月市》组图是由成都市文联组织,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姚叶红、陈志才、钱磊三位艺术家联袂完成的一套精美国画作品。从构思到成品,仅用了10天时间,再现古代成都十二月市盛况。天府文化就在这充满烟火气的市集中,融汇、衍生、传承。
姚叶红说:
在接到宣传部和市文联领导安排《成都十二月市》的创作任务时,我们既觉重任在肩、又倍感无尚荣光。在陈志才主席的工作室,我们反复讨论从哪些角度来呈现十二月市的画面,期间钱磊主席还因为受伤住院,但住院期间仍不忘任务,完成了前期人物构思。根据前期资料搜集、图画构想,我们开始布景并确定了蓝图,最后在省文化馆的艺术空间组装完成。
《成都十二月市》主要反映的是我们成都人民的市井文化,呈现“天府之都”的百姓闲适、愉快的滋润生活。这幅作品也是我们艺术家用画笔描绘的时代故事,我希望通过艺术的手法把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世人通过图画了解到成都的生活和文化。
我从心里面感激大运会能在成都举办,也感谢市委、市文联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让我们的艺术品有机会和广大观众见面。最后祝愿成都大运会圆满成功,祝愿体育精神在成都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姚叶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四川当代书画院执行院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画师,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蜀都书画院副院长,成都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画师)
陈志才说:
接到市文联领导安排《成都十二月市》的创作任务,非常高兴和荣幸!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也有很大的压力。我和姚叶红主席、钱磊主席翻阅了大量的史料、图片,共同商量制定创作思路和方案。成都十二月市始于唐,兴于宋,北宋成都知府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有明确记载,表现了烟火成都的真实写照。这种每月固定的集会不仅丰富了成都人民的生活,更让全国各地的商贾汇集于成都,使成都非常繁华。
《成都十二月市》作品运用大景与小景的相互穿插结合,工笔、小写意的多样技法,浓墨重彩、清新淡雅的表现手法交相辉映,全方位展现,力求每幅作品给观者带来不一张的视觉美感!对作品最后的呈现效果我们还是感觉非常满意的。
最后,非常感谢市文联领导对我们三位艺术家的信任和支持,才有了今天作品完美的呈现。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陈志才,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兼工笔画工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美协副主席,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美协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兼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四川八益书画院院长,四川当代国画院副院长,二酉山房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峨眉山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成都大学研究生导师,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钱磊说:
接到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的创作任务后,我们三位画家就《成都十二月市》组画创作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重点表达成都自古到今,丰衣足食、商业昌盛、不知饥馑的繁荣场景。《成都十二月市》组画,使用了古代成都的场景设计和人物造型,特别注意加入我们成都地区特有的地域特点,尽最大可能表现出当年的市井味烟火味,让中外嘉宾可以通过画面穿越千年成都,聆听古城的声音,闻到美食的味道,看到山花的烂漫。
在设计画面时,我们参照大量历史资料,参考了文献中关于“十二月市”的诸多记载。这组“十二月市”作品,共绘制了近百位人物,在具体呈现上,综合了唐、宋、明三个时期的特点,以展现古时闹热的市集风俗和市井生活,又在细节处体现浓郁成都元素。成都市花“芙蓉花”、市树“银杏叶”以及杜甫草堂、薛涛井、散花楼、望江亭等传统文化地标,都巧妙融入在画作之中。
四川之美,古今交融。在这里,既有悠久历史积淀,也有日新月异之貌;既有热气奔腾的市井烟火,也有国际性都市的创新开放。
(钱磊,四川省诗书画院专职画家兼人物画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人民政府“金熊猫”奖先进个人,国家艺术基金网络评审专家,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行政审批艺术品评审专家,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书记副会长,四川当代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十二月市 赶集成都
文/牛放(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
成都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发祥地。汉为全国五大都会之一,唐为中国最发达工商业城市之一,史称“扬一益二”,北宋是汴京外第二大都会。但不少成都人并不知道成都有过盛极一时起源于唐兴盛于宋的每月定期进行的商业贸易集会——“成都十二月市”。
壹
十二个月 每月有专项集市
成都“十二月市”是个专用名词,特指唐宋集市。唐代,成都已经逐渐形成每月专项集市,即商品交易会。宋代形成“十二月市”的固定叫法。
譬如:成都正月上元节放灯,唐代就非常闻名了。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在《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一诗中这样写道:“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元人费著的《岁华纪丽谱》记载,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命明年上元放灯三夜,自是岁以为常。十四、十五、十六三日,皆早宴大慈寺,晚宴五门楼,甲夜观山棚变灯……灯火之盛,以昭觉寺为最。”
三月蚕市,历史悠久。它兴起于唐贞元年间,每年三月三日在成都城北举行。城乡官民此时至观“祈乞田蚕”,或游宴聚会。最初,专卖蚕茧、蚕丝、桑叶及有关器物,后来慢慢扩大到一般农具及花木果药材杂物等农副土特产品。唐朝末年,开市的时间逐渐延长,有时长达两三个月,地点也从城北扩展到今天成都平原的彭州、都江堰、广汉、金堂、德阳、什邡、绵竹……明清后,四川各地还出现“春三月”市集,也是以蚕市为主。
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就更为著名。所谓桂市,自然是与桂花有关。每年夏历八月,成都满城金桂飘香,桂市如期而至。人们聚在一起喝桂花茶、吃桂花糕、饮桂花酒。紧随其后的九月药市,则展示了成都药材的资源丰富。唐末五代开始,成都就是整个西南乃至全国的一个药物集散中心,药市也并非仅仅限于九月,一年有三次,分别是二月初八、三月初九和九月九日,其中,九月九日的药市是最盛大的。药市之后,就是酒市。成都十月酒市销售的名酒,主要有成都文君酒、锦江春和汉州(今广汉)鹅黄酒、荣州(今荣县)琥珀酒、眉州(今眉山)玻璃春等。这些美酒,都被当时的文人墨客化为笔底诗篇。如陆游就有诗为证:“叹息风流今未泯,两川名酝避鹅黄”(《游汉州西湖》),“鹅黄名酝何由得,且醉杯中琥珀红”(《城上》)。
成都“十二月市”虽然在南宋之后就断市了,但市集和风俗却依然传承至今。
成都夜市。古代的成都人也同今天的成都人一样很会过夜生活,兴起于唐代后期,盛行于宋代,至今不衰。《岁华纪丽谱》记载:“七月七日,晚宴大慈寺设厅,暮登寺门楼,观锦江夜市,乞巧之物皆备焉。”及至清末,成都夜市盛行,自青年路、盐市口至城守东大街一段,黄昏后各大商店关门收市,而檐下街边摆摊设点连绵不断,以马灯、油壶照明,消费者络绎不绝。民国后,各种百货进入夜市,时间延至后半夜,市面扩展至提督街、总府街。商品品类丰富,夜市繁荣。
乡下赶场。四川民间俗称的“赶场”,也叫“逢场”。旧时,四川乡镇约定俗成,或每月夏历一、四、七日,或二、五、八日,或三、六、九日为赶场时间。民间视县城为“百日场”,即天天可赶,不定场期。民间百姓赶场,主要买卖交换货物,互通有无,也趁此探亲会友、休闲娱乐等。南宋诗人范成大到成都后,有诗《丙申元日安福寺礼塔》“石笋新街好行乐,与民同处且逢场”。
此外,民间的叫卖声也一直延续到今天。旧时,叫卖的人还有专门的名称“叫当”。如今,什么“相因卖,跳楼价哩!”“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吐血大甩卖啦!”还有在门店上贴着“血本无归大降价!”等的广告标语,都是沿袭“十二月市”下来的老一套了。
贰
成都“十二月市”有了博物馆
北宋 赵抃在《成都古今集记》中明确记载了“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这些一年中每月定期销售四川土特产品的集会,不仅丰富了成都本地人的商业贸易和民间娱乐生活,更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商贾前来赶市贸易。这是千余年前农耕传统商业贸易老成都安逸的市井生活。
成都市锦江区经过严格论证、精心规划,在成都中心城区锦江河畔的东门码头兴建了“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并于2022年1月27日正式开馆。博物馆旨在以“成都十二月市”为切入口,解读成都商业文明密码,从商业视角展现成都千年发展脉络。
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包含序厅、场景空间、环幕影院、尾厅四个部分,古今交融呈现成都一年四季中的十二个月的热闹市集的代表场景。通过“商品·商摊·商铺(市从业生)——商人·商币·商路(商因市盛)——商街·商场·商圈(城商共荣)”三个内容单元,直观、生动、形象地娓娓讲述成都商业历史文化故事。
“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不同于我们已经习惯认知的博物馆馆藏和陈列理念,它的重心落脚在参观者与博物馆互动的参与性,让游客不仅仅是参观者,而且是回到天府之国成都历史中的十二月市里去,成为一个赶集的人。参观者于时空转换中,体验身临其境的历史真实感和交错时空亲临现场的现实感。参观者可以通过“交子券”(“交子券”以北宋初年在成都诞生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为文化基底,作为博物馆中参观者互动货币)互动游戏,了解水井坊古法酿酒技艺、与铺户的掌柜互动对话、对照川菜或成都名小吃菜谱现场点餐,现场还有AR 蜀锦汉服换装体验等多媒体互动,还可以使用手机扫描博物馆场景内的“交子券”包二维码,来申领抽取线上10元、5元、2元不等的“交子券”……
叁
“十二月市”展现时尚新活力
四川具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资源。抢救、保护、继承和合理开发珍贵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近日,四川文联历时十多年编著而成的《四川民间文化大典》正式出版,这本《大典》系统详尽地记录了四川民间文化。《大典》第一编“民间习俗”中,记录的物质民俗、交通民俗、礼仪民俗等多种民间习俗传承至今,其中商贸民俗占据着很重的篇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文化的发展,从来都与经济紧密相连。成都“十二月市”月月有市,物资丰富、商品繁多,车水马龙的成都,从汉晋之际“天下谓之天府”,到唐代称“扬一益二”,再到宋代的“蜀地膏腴,亩千金”,其富庶并非浪得虚名。
成都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十二月市”在成都历史上久负盛名。“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的建成开放,还原了成都千年繁华盛景,同时也注入了潮流时尚活力。“成都十二月市博物馆”的建成开放,并非只是孤立地还原成都集市商贸历史,而是与它周边的春台市锦、纯阳市集等现代市集,望福街、玉成集巷、梨花街等传统街区,天府广场、宽窄巷子、太古里、春熙路等文化闹市,东门码头、夜游锦江、合江亭滨江公园等地标名胜区等形成互动系列游览目的地,可以让游客全方位感受成都独有的“十二月市”时尚新活力。
来源:蓉城文艺
撰稿:小 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