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英华】林洪“吾翁”考‖庞雨
林洪“吾翁”考
庞 雨
林洪的《山家清供》,是吃货无法避开的古籍。《山家清供》中罗列的一百种食品,既源自山野人家利用山野食材制作,又经文人学士赋予人文内涵;既有清新、清淡的味道,又是隐逸山林、超凡脱尘的暗喻。南宋时期,辣椒还未传入中国。无辣椒,国人的食谱无法“红”起来,只能清淡,最多就是利用花椒、生姜等“辛”一下。林洪所写,多是江南吃食。江南吃食,本就清淡,要改善口味,所谓“重口味”,也多是浓甜重酸。从林洪所引诗文、掌故及其点评看,有“借吃言志”的意味,隐逸山林,自然不可大油大荤,只能清新清淡。所以,所谓“山家”,既是山野农家,也是山林隐者;所谓“清供”,即是清新清淡之供,也是清心寡欲之义。
《山家清供·寒具》里有句话,颇费解,值得玩味。
吾翁和靖先生《山中寒食》诗云:“方塘波静杜蘅青,布谷提壶已足听。有客初尝寒具罢,据梧慵复散幽经。”
和靖先生,一般人都知道是林逋。林逋,杭州钱塘人,一说奉化黄贤人,北宋早期太宗、真宗、仁宗时期诗人,生于967年,卒于1028年,享年61岁。林逋有诗名,留传至今的诗300多首,《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林逋是历史上著名的隐者,他晚年隐居西湖,结庐孤山,梅妻鹤子的生活,为历代文人津津乐道,欣羡不已。
林洪,泉州晋江人,传世作品有《山家清供》和《山家清事》等。其生卒年史无所载,一般认为是南宋后期宁宗、理宗时期人,大约生活在1194至1264年间。
“吾翁”,正常的解读是“我父亲”。《广雅·释亲》曰:翁,“父也。”《汉书·项籍传》:“羽……乃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亨太公。’汉王曰:‘吾与若……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必欲亨乃翁,幸分我一杯羹。’”这虽是刘邦的“无赖”之言,“吾翁即汝翁”的意思却很明白:我父亲的就是你父亲。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中的“乃翁”即“你父亲”。
林洪称林逋为“吾翁”,时间上有问题。林逋生于北宋前期,林洪生于南宋后期,两者相差二百余年,怎么可能是父子呢?林洪称林逋为“吾翁”,应该不是说林逋是他父亲,而可能是说林逋是他的远祖。翁,用的是引申义:由父亲引申为老辈、祖宗。这一点,在林洪的《山家清事·种梅养鹤图说》里得到了证实:“先太祖瓒,在唐以孝旌。七世祖逋,寓孤山,国朝谥和靖先生。高祖卿材、曾祖之召、祖全,皆仕。父惠,号心斋,母氏凌姓。”古时三十年为一世,林逋与林洪相距两百余年,林逋作为林洪的七世祖,从时间上考量,应该没问题。
时间对得上,并不等于没有问题。林逋是否真的“梅妻鹤子”,是问题的关键。林逋生平,现在可见的主要资料有两种:一是梅尧臣的《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一是脱脱等的《宋史·隐逸传》。北宋诗人梅尧臣曾应林逋侄孙林大年之请,作《林和靖先生诗集序》,序末说:“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宋史》卷234《隐逸传》里有《林逋传》,传末也说:“逋不娶,无子。”可见,不论是与林逋差不多同时代的梅尧臣,还是元代的脱脱等,对林逋“不娶”“无子”,都言之凿凿。“不娶”自然“无子”,连儿子都没有,哪来七世孙?林洪自称为林逋的七世孙,没有依据,应是冒认。
林洪冒认林逋为七世祖,大约与林洪同时代的人早有微言。生于1245年、卒于1309年的陈世崇在《随隐漫录》卷三里就说:“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不知和靖不娶,已见梅圣俞序中矣。姜石帚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石帚之诗,特甚于郭崇韬李环之挝,戒之。”姜石帚,一般认为是南宋词人姜夔的别号。姜夔,生于1154年,卒于1221年,比陈世崇生活的时代略早,与林洪生活的时代应有交集。
古人讲究身世,希望有高贵纯正的出身,常有冒认祖先的事。《新五代史·郭崇韬传》载,后唐名将郭崇韬,就曾“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林洪冒认林逋为七世祖,可能是想借其隐逸清名而扬名。这种冒认祖先的做法,历来不为世人认可。宋理宗赵禥咸淳四年(1268)中进士的韦居安,在《梅磵诗话》卷中第123则中再一次提到林洪:“泉南林洪,字龙发,号可山,肄业杭泮,粗有诗名。理宗朝上书言事,自称为和靖七世孙,冒杭贯取乡荐;刊中兴以来诸公诗,号《大雅复古集》,亦以己作附于后。时有无名子作诗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皮’云。”从文中“冒杭贯取乡荐”一句可以看出:林洪冒认林逋为七世祖,不但有借其清名的精神追求,更有“冒杭贯取乡荐”的现实需要。看清楚这一点,林洪在《山家清供》《山家清事》里“清”得出尘的形象,被大大地打了折扣,不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尚“高”大了!
林洪称“和靖先生”为“吾翁”,无论怎么讲,都没道理,是冒认。从今日情形看,林逋的隐逸诗文,林洪的市井美食,各有特色,都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已成为不同领域里独立的标本,值得我们吟咏把玩。从这个意义上讲,林洪根本用不着冒认林逋为“吾翁”。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庞 雨(四川省宣汉县)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