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隆昌喜迎仅存日本的明朝设县以来首部县志康熙隆昌县志‖余广琪
隆昌喜迎仅存日本的
明朝设县以来首部县志康熙隆昌县志
余广琪
对照1995年县志记载,我县清朝民国县志共8部,光绪乡土志和民国县志均只有抄本,其余6部仅1部是刻本,近年努力寻找到4部刻本,只差康熙县志了。多次在百度上查询该志无果,想起县志曾载该志辑于康熙《叙州府志》,于是搜索后者,没想到四川省情网2012年8月发布的“宜宾:康熙25年《叙州府志》点校注工作进行中期评估”猛然出现,再搜到宜宾新闻网2014年11月22日“《四川叙州府志》旧志出版发行”一文,报道说,现只有日本内阁文库收藏有此书全本,国内仅存少量残本或单种。1992年中国书店影印了日本该藏本,并收藏于《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很快看到“该志书分为了六册……三册(隆昌县志、长宁县志),于是立刻与南溪“巴蜀家风传存示范基地群”联系,《宜宾史志》责任编辑温涛、《巴蜀客家志》副总编陈伟平、《巴蜀家风》研究中心理事长黄川模很快回复,并发来康熙《叙州府志》和康熙隆昌县志(后简称康志)图片,真正喜出望外。
康志的背景与内容
康熙《叙州府志》包括隆昌等10县志和2厅志,依次排列,各自独立,汇编之后再呈省衙。康熙隆昌县志32页,是明朝嘉靖设县后首部县志。县令钱振龙康熙二十四年到任,二十五年夏在《隆昌县志》序中载隆昌“以弹丸而居六路之冲,担荷喘血之时无停,惫殒周道之情可惨,以致四景萧条,百里无烟”“隆自历屠戮灰烬后文献无存”,苦口婆心向二三士民动员:“今天子遐搜逖采征求郡邑之山川、人物,汇为一志,二三子其忍将闾里桑梓之幽潜素履,听其芜曼于长林丰草间而终莫之传欤?”士民乃各辑数则上交。钱振龙更调查县城乡镇,以完成形胜、山川、城池、公署、学校、祠祀、风俗、寺观、驿传等项的记载。调查更多士民,阅读县内记载与富顺县县志等,了解并记载建置沿革、贡赋、秩官、名宦、科第、人物、孝义、列女等。特别注重载入科第人才,明朝万历丁丑年起67年中,隆昌出进士9人,举人30人。而通常约占1/3篇幅的艺文,该志标示无,但在学校之文庙记载明隆庆初建,现在自己修建碑记,载明隆庆初四川督学使X州勒石勉诸生诗四首,并奉颁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悬于文庙,署知县钱振龙敬制建立。
康熙隆昌县志珍贵的疆域图:隆桥、隆桥驿位置与道观山等名称
康志的经典与标签
该志成就了一些隆昌县志的经典:如序载“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东北徂安岳、果城,西南往黎、雅、僰、羌,以弹丸之地而当六路之冲”,被多部县志承接,至今被隆昌市人民政府官网刊于首页显著位置,许多隆昌人微信等凡涉及古隆昌常常引用此段。风俗载“隆昌地当冲衢,耕读务本,士固穷而竞于文,民困役而力于穑,土瘠、俗厚、敦重、诚朴、尚存古道”,也被多部县志引用。康熙《叙州府志》主修是时任四川马湖府知府兼摄叙州知府的何源浚,他在康熙隆昌县志序中载:“隆处叙郡大江之北,土厚而原沃,冲要地也。其士好礼而有文,其民秀巧而多智”。后来《四川通志》卷六十一风俗载隆昌县志:“士固穷而竞于文,民尚勤而力于穑”。光绪《叙州府志》风俗同样载隆昌“士固穷而竞于文,民尚勤而力于穑”,该段成为隆昌风俗的标签。
康熙隆昌县志首推名胜:回龙山大瀑布(未损前大洞坎)及瀑布后的龙洞等
康志详载屠戮后果
知县钱振龙到隆昌约一年,手下仅典史一员、儒学训导一员,阴阳、医学各一员,许多调查及整理需亲力亲为。他不可能知道明末清初,由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历时14年开始,祸及川东川南贵州湖广,20年后永宁(今叙永)土司奢崇明等又叛乱9年,从泸州出发据重庆围成都,之后30多年中四川相继遭张献忠屠戮、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吴三桂反清等,隆昌直接间接经历84年战乱影响,加之天灾、瘟疫、虎害,真是苦难深重。但写下“担荷喘血之时无停,惫殒周道之情可惨,以致四景萧条,百里无烟”“隆自历屠戮灰烬后文献无存”等概述,并在多个项目中有具体的毁坏或重修记载:如公署中载隆昌县治被毁,清前任知县祝大年重修复。捕衙俱毁,典史闻凤腾修复。隆桥驿毁。阴阳学、医学、申明旌善亭、僧会司、道会司、养济院俱毁。祠祀中关圣庙、马王庙、五皇庙均康熙七年知县金文举重建。土主庙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廖万楚重建。常公祠、文昌祠俱毁。贡赋中载隆邑经兵燹后正供之额合一邑计之尚不及一家,满目蒿莱而土田鞠为茂草也。实在上中下田共柒顷壹拾贰亩叁厘五毫叁丝陆忽,额粮壹拾陆石捌斗玖升柒合陆勺陆抄壹撮陆粒,人丁叁丁肆斗陆升叁合陆勺贰抄伍撮壹圭,丁粮条共征银壹拾捌两叁分玖厘伍丝陆忽柒微壹纤。知府何源浚在康熙《隆昌县志》序中载:“甲申罹难,隆人烟几绝,若干年后乃稍稍兴复。故十邑之苦莫苦于隆以其冲耳!”
康志存史资治教化
康熙隆昌县志是明朝设县后首部县志,明末清初隆昌存史是第一要务。该志以贡赋具体详尽的各项数字,突出灾难重大深远,并在更详尽记载驿传中每马岁支草料银贰拾壹两陆钱,超过丁粮条共征银壹拾捌两叁分玖厘伍丝陆忽柒微壹纤。所有文字记载了钱振龙了解到的明朝和清朝史实,也记载了一些古迹,如土地坎为邑境关隘,泸、荣往来古道,崖壁镌刻乡校两大字,端楷遒健,系宋人字,年久姓名剥蚀矣。夹道左有石锣山,右有石鼓山耸立……还记载金鹅洞、回龙阁、数十丈瀑布、龙洞,郭孝懿题曰云泉镌刻洞口等。注明隆桥驿毁。唯一的疆域图记载了隆桥馹即隆桥驿挨着北边著名的隆桥,隆桥则基本正对县城南门。乾隆二十九年县志与之相同,证明府志县志记载余大揆嘉庆捐款重修隆桥,更靠近小南门。虽有西门但写了闭。图文均示道观山、回龙山而未示道观坪、回龙观。
康熙隆昌县志首推古迹:皇华通都的关隘等
钱振龙任隆前,任山东夏津县知县8年。康志没有涉及康熙十年“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的规定,但以人烟稀少田土草茂,显示“湖广填四川”在隆昌效果尚差,警示后任应大力吸引迁隆民众,搞活经济。他针对士民述文献无存、当志者久渺乎其不可知矣、值此皇华通都供亿繁苦、后生辈也孰从而知等,严肃指出:本朝平定已数十年,凡赋税驿站大端已有成额可稽,此外或贤人、往绩、科甲、节孝以及凡邑治可记载之事,则二三子生于斯长于斯,岂即一无所见乎?今天子遐搜逖采征求郡邑之山川、人物,汇为一志,理应大力支持,其资治已深入到首先提高士民家国情怀和对皇朝天子的忠诚。
钱志关于教化则处处皆是。钱振龙修建文庙碑记载4诗,开句依次是:为学工夫毋自慵、修己工夫毋自欺、辨志工夫毋自卑、处世工夫毋自昏。每诗结句重复开句。科第中明进士多人注明吏、礼、兵三部郎中,历支府,历布政,历太仆,历学道,上海知县等,郭氏、刘氏均两父子。名宦、人物、孝义、列女等,凡载入者均详细考证事迹,确实值得褒扬示范者才载入。可能是谨慎吧,他选择的人员经过明朝表彰的较多,而清朝的则宁缺毋滥,如孝义、列女均缺。风俗中记“诗载十五国之风孔子删定而存之,且曰兴于诗良以风俗之醇漓,可验人心之厚薄……顾采风大典朝廷所重也”,精心突出耕读务本,士固穷而竞于文,民困役而力于穑,俗厚、敦重、诚朴、尚存古道,都是倡导的优良品质。后来县志载他任夏津知县有循声,在隆则泽敷于人,旋擢户部主事。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余广琪(四川省隆昌市乡村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