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史料之窗>详细内容

【历史文化】“孔雀”为何隐喻薛涛?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5-16 14:27:14 浏览次数: 【字体:

“孔雀”为何隐喻薛涛?

翻开史籍,在文字记载中,薛涛与“孔雀”这一美丽的生物总是联系在一起。在中晚唐诗歌中,“孔雀”成为了指代薛涛的符号,成为了一个特定的隐喻:“大唐薛涛”与“大唐孔雀”互为指涉,“大唐孔雀”亦成为“大唐薛涛”的符号。那薛涛与“孔雀”,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薛涛(梅凯 作,四川省方志馆藏)

元稹在《赠薛涛》中夸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这短短14个字,简洁而有力地指出薛涛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文采出众,就仿佛凤凰毛那样惊艳美丽。凤凰是一种神话动物,自然不可能存在于世间,因此在中国古代,孔雀就成为与凤凰最接近的动物,而薛涛,她还真的拥有一只孔雀。

在韦皋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时,南诏国王向西川赠献幼孔雀一只。在薛涛建议下,打造了一套精美的鸟笼,专供这只孔雀栖息。于是,韦皋将孔雀交给了薛涛照料。之后,这只孔雀就与薛涛形影相伴,成为惊才绝艳的唐代才女身旁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韦皋去世后,武元衡接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看到薛涛面对着孔雀,睹物思人,想起曾经的恩主韦皋,心有不忍,于是写诗“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四川使宅有韦令公时孔雀》),在诗中透露出让薛涛和孔雀重归自由的意思。

武元衡的诗,得到很多大诗人关注,他们纷纷与其唱和,如白居易就写道:“索莫少颜色,池边无主禽。难收带泥翅,易结著人心。”(《和武相公感韦令公旧池孔雀》)韩愈也写道:“翠角高独耸,金华焕相差。坐蒙恩顾重,毕命守阶墀。”(《奉和武相公镇蜀时咏使宅韦太尉所养孔雀》)他们纷纷表示,孔雀受到人类照顾已久,放飞恐难以存活,还是继续养着吧。

这只孔雀在薛涛照料下,存活了约28年,直到薛涛去世的前一年,孔雀才离世。关于这件事,刘禹锡的诗也做了记载:“玉儿已逐金镮葬,翠羽先随秋草萎。”(《和西川李尚书伤孔雀及薛涛之什》)因此,在薛涛的人生中,这只如影相随的孔雀,以其美丽、骄傲,渐渐成为薛涛身上笼罩着的一道“孔雀光晕”。

事实上,“孔雀”能够隐喻薛涛,还与薛涛身上与生俱来的“孔雀气质”极为契合。

成都薛涛研究会副会长谢天开教授认为,薛涛身上的“孔雀光晕”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薛涛容颜出众。

元稹就赞薛涛:“锦江滑腻蛾眉秀”,刘禹锡则称薛涛为“玉儿”,出众的颜值再加上薛涛年轻时酷爱红衣,白与红交相映衬下,勾勒出了一位风华绝代的美人模样。

二是薛涛才情超绝。

薛涛情商很高,她不仅能言善辩,同时人脉关系极广。薛涛的“诗友圈”堪称唐代诗人“天团”,其中元稹、白居易、刘禹锡、韩愈、杜牧等等,每一位拿出来都足以名动后世。这些诗人与薛涛相交,不仅是欣赏她的绝色容颜,更重要的是倾倒于她的才华。

三是薛涛独立自强。

薛涛在中年时创造出了影响深远的“薛涛笺”,并依靠着薛涛笺的收入,不依附权贵,不自怜自艾,独自在成都的吟诗楼中安度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独立自强的女性典范。这与孔雀的骄傲也是相当契合的。

四是“孔雀诗”的盛行。

在中晚唐诗歌中,“孔雀诗”共9首,其中武元衡、王建、李德裕和刘禹锡更是直接将薛涛与“孔雀”联系在一起。这些诗词的传颂,让薛涛与“孔雀”惊艳了中晚唐,也惊艳了一千年。

自唐代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孔雀”成为薛涛特定隐喻,薛涛与“孔雀”相依为命,“大唐薛涛”与“大唐孔雀”也相互融合,成为薛涛名动后世的专属文化符号。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