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文明】神话传说里的古蜀迷踪‖黄剑华
神话传说里的古蜀迷踪
黄剑华
古蜀历史上,有关于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的记载,通常认为是古蜀国的五位蜀王,先后建立了各自的王朝。传世文献中对蚕丛、柏灌、鱼凫的记载文字特别简略,而且具有较浓的神话传说色彩,未解之谜甚多。尽管文人学者历来已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其真实情形却一直笼罩在迷雾之中。对此,笔者在专著《古蜀国神话研究》中,梳理文献典籍中的古蜀国神话与传说,并结合考古发现进行了探讨。
蜀山氏与蚕从,来自蜀山深处
根据古代文献透露的信息,蚕丛是古蜀国的开创者。蚕丛之前,有蜀山氏。
古代文献中就有黄帝与蜀山氏联姻的记载,说明古蜀的历史确实是非常久远的。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娶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又为其子昌意娶了蜀山氏女。《山海经·海内经》《世本》《帝王世纪》《大戴礼·帝系篇》等古籍也有类似记载。关于西陵与蜀山氏,后世学者通常认为西陵是一个地名,蜀山氏应该是族名,都和古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邓少琴先生认为,西陵就是蚕陵,其地理位置就在古蜀的岷江河谷。
叠溪西面有蚕陵山,传说叠溪城北山上有蚕丛墓。《蜀水考》卷一就记述说:岷江“南过蚕陵山,古蚕丛氏之国也。”《蜀中名胜记》卷六对蚕丛的遗迹也作了记述。这里很可能就是蚕丛的发迹与建国之地,蒙文通先生就认为:“可能古代蚕丛建国即在蚕陵。”任乃强先生也认为:叠溪发现古碑有“蚕陵”字,“可以肯定蚕丛氏是自此处发迹的。”蒙文通先生、任乃强先生、邓少琴先生,都是近现代研究古蜀历史的权威学者。他们认为以茂县为核心区域的岷江上游河谷是蚕丛故里,应该是古蜀历史上一个比较可信的重要史实。
古蜀人从叠溪走向成都平原
通过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的记载,可知蜀山氏和黄帝是同时代的重要部族与杰出人物。如果说黄帝是中原地区的部族联盟首领,那么蜀山氏就应该是蜀地最大的部族了,所以才会相互通婚和联姻。司马迁博学广闻,很有见识,记载的这些史实,应该是有所依据和真实可信的。
常璩对古蜀历史做过认真研究,在精心撰写的地方志书《华阳国志·蜀志》中就赞同和采用了司马迁的记述,也认为古蜀历史非常久远,并力图将古蜀王朝与中原王朝的历史对接起来。根据古籍记载透露的信息,上古时期在岷江流域和西南地区还有羌、氐、濮、彭等部族,以及斟灌族、鱼凫族等,它们都是比较大的部族或氏族。蚕丛能够联盟诸多部族,执掌牛耳,创建蜀国,与蜀山氏部族自身的强盛,以及黄帝的联姻支持,都是不可分割的。
岷江上游河谷是蚕丛故里和崛起之地,联系到后世传说的蚕丛事迹大多在岷江上游,可知蚕丛起初可能是栖息于岷江河谷地区,以牧业为主兼营狩猎与养殖的部族,后来才由岷江河谷迁入成都平原。考古发现也揭示了岷江上游河谷曾是古蜀先民的栖息地,譬如营盘山的考古发现,以及岷江上游河谷发现石棺葬多达上万座,便给予了充分印证。
蚕丛迁徙进入成都平原之后,岷江上游河谷作为蚕丛故里,依然是古代蜀人心目中的圣地。在后来的古蜀王朝中,祭祀活动非常兴盛,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祭祀活动,就是祭祀神山。例如三星堆出土的一件玉璋上,就刻画有古代蜀人祭祀神山的情景。而神山指的就是蜀山,古代蜀人由此而形成了魂归天门的观念,将蜀山视为心目中永恒的崇拜象征。
拍摄于1910年的叠溪,现所在为茂县叠溪镇排山营村(【英】威尔逊 摄)
蚕丛为什么要举族迁徙?为什么要离开祖居之地、放弃岷江上游河谷,而选择成都平原作为新的定居之地?我认为,最关键的至少有两大原因:一是发展所需,二是灾害迫使。随着古蜀族人口的增多与势力的扩充,必须开拓疆域;而且当时很可能发生了大地震,所以促使蚕丛下决心率领族人迁出了岷江上游河谷,进入了开阔的成都平原,开始择地筑城而居。
蚕丛故里就在岷江上游河谷
迁徙和筑城,都是蚕丛时代很英明的举措,不仅改善了各部族的生存环境,也为古蜀带来了兴旺。
古代蜀人在成都平原上修筑城市和都邑,最初是从靠近岷山的西北部边缘地带开始的,然后沿着岷江支流河道两岸台地逐渐向平原腹心地区推进。
最初修筑的宝墩文化多座早期城市规模较小,后来不断扩展,到殷商时候的三星堆古城已蔚为壮观,商周时期的金沙遗址更是规模宏大。当时散居在成都平原与西南地区的部族很多,早期古蜀国的构成,可能就是通过部族结盟而建立起来的酋邦式国家,从而形成了共主政治局面的出现。这种多部族联盟的形式,正是古蜀国与中原和其他地区在社会结构方面的不同之处。蚕丛显然就是当时获得诸多部族拥戴的盟主,结盟建立了蜀国,成了首位蜀王。
宝墩古城遗迹
柏灌与鱼凫,从治水而兴到建宏大都城
根据传世文献记载,柏灌是蚕丛之后的蜀王,是古蜀国第二王朝的统治者。扬雄《蜀王本纪》就说“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则说蚕丛先称王,“次王曰柏灌”。扬雄记述的柏濩,与常璩记载的柏灌,一字之差,可能是后世文献在传抄上出现问题,使字形发生了讹变,显然是同一个人。蒙文通先生就认为“濩”是字误,应是古籍传写之误。常璩记载的柏灌,可能更准确一些。
扬雄和常璩的记述,透露了柏灌是古蜀国的第二代蜀王,但记载只有寥寥数字。关于柏灌在蚕丛之后是如何继承王位的?柏灌统治古蜀国的时间有多久?柏灌有些什么作为?柏灌的兴衰与去向又是怎样?《蜀王本纪》与《华阳国志·蜀志》中都语焉不详,极其笼统和含糊。
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内侧的柏灌墓
学者们研究古蜀历史,对此曾做过探讨,提出了一些看法。有学者认为:柏灌率领族人后来跟随大禹治水,迁往了中原,很可能是史籍中的“斟灌氏或即蜀王柏灌”。这个看法颇有见地,因为大禹治水首先就是从蜀地开始的。大禹导山治水的办法在岷江流域取得了成功,进而才变成了整个中原的治水措施,并推广到了九州。古代文献中说大禹“西兴东渐”,考古发现对此已有较多的印证。关于中原斟灌族的事迹,在《古本竹书纪年》与《左传》等古籍中有比较简略的记载,其中似乎也隐藏了很多故事。但柏灌为何放弃王位,可能另有隐情。
笔者认为,蚕丛和柏灌的关系应该是比较融洽的,所以蚕丛才将王位传授给了柏灌。柏灌很可能是蚕丛王朝的一位贤能之臣,也不排除斟灌族与蜀山族有姻亲关系,深得蚕丛王的信任和倚重,因此成了第二代蜀王。但柏灌继承王位后不久便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被强悍的鱼凫夺走了王位。从史书记载看,王位之争从上古以来就经常发生,不乏其例。因为古蜀国的朝代更替缺少记载,这也是大致的推测而已。
鱼凫是古蜀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部族,继蚕丛与柏灌之后统治了蜀国,是古蜀历史上第三王朝。鱼凫原为鸟名,是善于捕鱼之鸟,鱼凫族以此为名,透露了对渔猎的崇尚。所以说古蜀国到了杜宇时代,才进入了农业社会。
位于温江区寿安镇的大墓山,相传为鱼凫墓
鱼凫王朝统治古蜀国的时间比较久长,这个时期已经像夏王朝一样实行王位世袭制度了,从第一代鱼凫王到后来的末代鱼凫王,很显然延续了很多代。《古文苑》章樵注引《蜀纪》说“上古时,蜀之君长治国久长”,说的便应该是古蜀国鱼凫王朝时期的情形,考古发现在这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资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鱼凫王朝的势力日渐强势,于是又择地修建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王城。三星堆古城应该就是鱼凫王朝所建的一座都城,其规模的宏大和占地面积的广阔,充分展示了鱼凫王朝鼎盛时期的兴旺景象。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鸟头勺柄,长喙带钩,极似鱼鹰,通常都认为与鱼凫族有关。
三星堆一号坑与二号坑的年代相差约百年以上,出土的青铜人像与人头像在衣冠发式和造型上都基本一致,也是对鱼凫王朝世袭制度的一个有力印证。这些制作精美的青铜雕像群,应该是当时古蜀国各部族首领和王公贵族阶层的生动写照,不仅生动地展示了各部族联盟的情形,同时也说明了当时祭祀活动的昌盛,为我们深入了解古蜀国的历史与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鱼凫王朝的覆灭,又是怎么发生的?扬雄《蜀王本纪》与常璩《华阳国志》都说鱼凫王是在湔山田猎的时候,突然仙化了。仙化是一种含蓄的说法,当然不是成了神仙,而是从此不知去向,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有学者认为,所谓“仙化”或“神化不死”,其实均为战败而亡之义。应是杜宇崛起之后,采取军事行动,或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击败了鱼凫王。古蜀国江山易主,杜宇从此成了新的蜀王。
杜宇与鳖灵,两代蜀王的传奇
杜宇在古蜀历史上,继蚕丛、柏灌、鱼凫之后建立了第四王朝。
杜宇曾积极提倡耕、牧、工、商,大力拓展蜀国的疆域,使蜀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都大为繁荣,是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说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到“七国称王”的时候,“杜宇称帝,号曰望帝”。这时的蜀国疆域,是一片相当广阔的领域,除了成都平原和川西盆地的丘陵地带,还囊括了汉中平原以及贵州、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因为杜宇大力发展农业,国力昌盛,对巴人和周边地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常璩说:“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可知巴蜀民众都尊奉杜主为农神。
杜宇身居王位的时间比较长久,后来蜀国发生了大水灾。这时从荆楚地区有位叫鳖灵的青年豪杰投奔蜀国,拜见了杜宇。杜宇很欣赏鳖灵的才干,任用鳖灵为蜀相,负责治水。鳖灵非常能干,决玉山泄洪,有效治理了水患。在此期间,杜宇与鳖灵之妻发生了恋情。这当然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结果由此而导致了蜀国王位的更替。扬雄《蜀王本纪》说:“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巂”字下也有同样记述:“蜀王望帝淫其相妻,惭,亡去为子巂鸟。”《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十三州志》也有同样记载。这其实并非是古代文人的虚构和杜撰,而是古蜀历史中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到了晋代常璩撰写《华阳国志》时,也许觉得此事不雅,而略去了这一重要情节,只记述了此事的结果:“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华阳国志》是研究古蜀历史的案头常备之书,由于常璩的省略,致使后来研究古蜀历史的学者们,亦大都忽略了这个故事。实际上,这个故事透露的信息是如此丰富,真实而又生动的历史真相就掩藏在这个故事后面。由杜宇王朝更替为开明王朝,正是这件事情使古蜀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个是教民务农、拓展疆域、曾经雄视天下的望帝杜宇,一个是才略过人、治水创立奇功、赢得蜀人爱戴的蜀相鳖灵,两人之间的政权更替当然不会风平浪静。古人在文献记载中大都认为,此事当然是杜宇“德薄”之错,但后来的研究者也对此提出了疑问:这会不会是一个有意安排的阴谋呢?因为此事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政权的更替,由鳖灵取代杜宇而建立了开明王朝。
望丛祠内的杜宇像(左)和开明像
史料中的“禅授”或“禅位”其实是很难自圆其说的。爱情和阴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屡见不鲜,望丛时代显然也不会例外。杜宇显然是被推翻的,“升西山隐焉”,便透露出了杜宇往岷江上游大山深处逃亡而去的信息。
鳖灵即位后,称为丛帝,建立了古蜀第五王朝。后来,开明王朝延续了十二代,开创了古蜀历史上另一个重要时代。《华阳国志·蜀志》说,丛帝之后为卢帝、保子帝等,“凡王蜀十二世”,到秦惠王灭蜀后才结束了开明王朝的统治。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 成都日报》2023年4月24日第8版
作者:黄剑华
摄影:何大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