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峨眉山大庙飞来殿‖袁征
峨眉山大庙飞来殿
袁 征
四月的峨眉,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我们身披金色霞光,来到峨眉山市区北郊。
许多上过峨眉山的游客,对万年寺、报国寺、伏虎寺、善觉寺、光相寺等寺院的地理位置、造型风格、历史故事和内藏玄机等,想必已是了然于心。也许他们还不知道,在峨眉山市城北约2公里的飞来岗上,坐落着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庙飞来殿。
大庙飞来殿(王善强 摄)
映入我们眼帘的大庙飞来殿,是一组我国西南地区罕见的迄今为止保存完好的宋、元、明、清木质结构斗拱建筑群。它依山而建,气势恢宏,北倚峨眉仙山群峰,两侧岗峦起伏,四周林木葱茏,云蒸霞蔚。在中轴线上,按山门、五岳殿、九蟒殿、香殿、飞来殿、西坡寺大殿、清虚园等逐渐抬升,一殿高过一殿。
工作人员向我们解释,在我国古代,庙和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代表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功能,出现于不同的时代。庙是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主要作用是祭祀和纪念,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存在。寺则指官署,是官吏办公的地方,主要作用是教育,在秦汉时期才开始设立。宋代以后,各个朝代都在飞来岗上修建殿宇。于是,形成了道佛共处、杂神群祀的古建筑。
大庙飞来殿(程建奎 摄)
游览后,笔者不禁感叹,尽管大庙飞来殿不通公交汽车,景区里游人稀少,但这组古建筑群的审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风水价值等,一望而知,难掩其华。在一片山地上集中了4个朝代的庙宇建筑,体现了各个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特色,实属不易,可谓惊世骇俗。将大庙飞来殿比喻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一点也不为过。
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研究和保护、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先生,于1939年踏上四川的土地。当他一路辗转来到大庙飞来殿时,感觉自己仿佛走进了一座古人留下的艺术宫殿,不禁发出了“蜀中少见”的感叹。
大庙飞来殿简介石碑(程建奎 摄)
飞来殿俗称大庙,坐西向东,建筑面积540.43平方米,是一座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正面檐柱三开间,长18.28米,内柱分成5开间,进深5开间,长13.26米。覆盖小青瓦,藻井绮丽,平面上柱子分布成减柱造。檐柱上施阑额和平板枋,平板枋上置斗拱。斗拱均6铺作单杪双下昂,上昂上卷成象鼻形,下昂雕刻成龙头,十分华丽。明间左右两柱上塑有全身泥胎蟠龙各一条,有飞舞离柱而去之态,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工艺精湛,具有典型的宋、元时期风格。
飞来殿(袁征 摄)
飞来殿正殿后左侧有一排红房,名为钱山馆,存列有2002年在峨眉山市罗目镇出土的宋代17个年号的铁钱,跨度近140年,重达16.32吨,号称中国第一钱。
钱山馆(程建奎 摄)
九蟒殿立于石砌台基上,面阔3间,进深呈2间,抬梁式屋架,单檐歇山顶,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
大庙飞来殿一隅(王善强 摄)
毗卢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142.4平方米,单体,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8架椽前后乳栿剳牵用4柱,山面用分心柱,殿内不用。檐下未施斗拱,当心间正中施用贯通整个梁架的大叉手,两山面采用类似托脚的构件。面阔3间9.4米,进深4间10.1米,通高7.5米,素面台阶高0.4米。
毗卢殿(袁征 摄)
香殿坐西向东,建筑面积143.17平方米,单体,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梁架,4架椽屋2山面用分心柱,殿内不用。面阔2间12.8米,进深2间16.2米,通高8.4米,檐下施斗拱4朵,为双杪不施昂,重拱5通作开计心造,第2跳华拱刻成龙头和鹰头。梁上有元至治二年(1322)题记。
香殿(王善强 摄)
西坡寺大殿坐西向东,建筑面积229.43平方米,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抬梁式梁架,8架椽前后乳栿剳牵用4柱,面阔4柱3间13.7米,进深13米,通高8.2米。梁架上有大清康熙丙午年(1666)题记。
西坡寺大殿(程建奎 摄)
清虚园内建有近代楼阁、亭榭、廊道、池塘、园林等,立有“同心池”石碑和“百年好合”石碑。
清虚园(袁征 摄)
大庙飞来殿内保存有《宋淳化四年重修庙记》和《元泰定四年重修东岳庙记》碑。据此,我们以为,大庙飞来殿在宋淳化四年(993)之前就早已存在。
大庙飞来殿碑刻(王善强 摄)
一座石碑上记载的故事,给大庙飞来殿蒙上了一层神话色彩。据元泰定四年(1327)的碑文记载,相传这里曾是一马平川。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只听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第二天天亮后,风雨停住,一座殿宇巍峨壮观地出现在了飞来岗上。自此,风调雨顺,百姓安乐。于是,人们就把这里称作飞来殿。
大庙飞来殿碑刻(袁征 摄)
据峨眉县志和《峨眉伽兰记》载,飞来殿原名“家庆楼”,咸通二年(816)唐懿宗敕建,高30米,宽40米,制作工巧,刻镂精细,装饰金碧,甚为华丽。楼上四壁皆为唐人名画,一壁绘海棠一树,花叶繁茂,枝干错综,其余画飞虫、鸟类最多,栩栩如生,极富情趣。庙门高悬“家庆楼”,乃著名理学家魏鹤山书。
大庙飞来殿一隅(程建奎 摄)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建筑主流,始终是沿着以木结构为主的方向发展的。在游览中,笔者一直纳闷,按理说,木头是一种易腐、易损、易遭虫蛀的建筑材料,大庙飞来殿为什么千年不倒呢?
对此,有专家作过研究。我国古代先民在建筑选址上,是很有讲究的。大庙飞来殿三面环山,潮湿空气常年吹不过来。正面是一片开阔地带,干燥空气不停往这里流动。该殿修建在突兀的飞来岗上,地势高朗,土地干燥,雨水很快会被排掉。加上这一带地质构造为岩石,地下水气上不来,对木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大庙飞来殿一隅(程建奎 摄)
也有专家分析,大庙飞来殿重修于宋代。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大繁荣的朝代,一个发明了火药和印刷术的朝代,一个经济总量占当时世界一半的朝代,由于经济、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宋代建筑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准。随着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融合设计、施工的建筑著作《营运法式》的刊行,中国古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大庙飞来殿一隅(王善强 摄)
还有专家指出,大庙飞来殿充分吸取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建筑文化精髓,构建了一套有效的抗震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采用了斗拱。斗拱是斗和拱的合称。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斗拱交错支撑在宽大的屋檐下,确保了屋顶的稳健牢固。
大庙飞来殿一隅(程建奎 摄)
我们从现有资料了解到,大庙飞来殿原为道观,祀东岳大帝像,名为齐天五行庙。宋淳化四年(933)重修,在殿内供东岳大帝,称东岳庙,所祀泰山之神也称供泰山神。经元大德二年(1298)到泰定元年(1324)不断修葺,明崇祯八年(1635)易名飞来殿,始为今貌。
大庙飞来殿一隅(程建奎 摄)
1956年,大庙飞来殿被定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香殿进行了一次落架维修。工人在清理阑额上的积尘时,发现下面有一层题记,注有“元至治二年”字样。对飞来殿进行维修时,在老角梁和子角梁之间发现了一颗约60厘米长的铁钉。铁钉上的年代题记为“元大德二年”,说明当时进行过一次大的维修。
1988年,大庙飞来殿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庙飞来殿(袁征 摄)
2012年10月,大庙飞来殿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
2014年,大庙飞来殿又进行了一次大的修缮。这一次,维修人员发现了两块泥篾粉壁。从壁上的诗文和题跋内容看,可窥见大庙飞来殿的历史演变脉络。诗尾有注,内容是读九蟒殿所竖宋碑明碑,可以悟飞来之意,其后附有“怀家庆楼诗”。
大庙飞来殿一隅(程建奎 摄)
我们来到大庙飞来殿时,这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在修缮之中。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从清初开始,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汇聚于大庙飞来殿,在逛游庙会、品尝美食、感受乡土年味的同时,焚香化纸,祈求神灵,用一种最特别的方式祭奠祖先。尽管没有张灯结彩,没有文艺表演,但特有的本土民俗文化韵味悠长,使这里热闹非凡。这一民间活动,到目前已有近400年历史。该庙会以独有的祭祖方式,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写于2023年4月15日
参考资料:
1.李举涛,《上万人赶峨眉飞来殿庙会 品味传承300年非遗文化》,四川新闻网,2023年1月30日。
2.《浅谈峨眉山市大庙飞来殿古建筑群及其保护修缮工程》,星星阅读网,2021年1月13日。
3.《峨眉山的“天外飞殿” 故事得从上古时期说起》,绵阳那些事,2020年4月27日。
4.《寺和庙并不是一回事,你知道吗?》,国学杂谈,2019年10月10日。
5.王冠、余继全,《传承300年的“非遗”文化,峨眉山最独特的祭祖仪式:大庙庙会》,峨眉山景区,2018年2月24日。
6.《万人赶庙会 祈福祝平安》,乐山市人民政府网,2013年2月18日。
7.《峨眉山大庙飞来殿》,江山携手,2009年1月19日。
8.《飞来殿》,百度百科。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scsdfz)”
来源:四川省 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 (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